广东省潮州市潮安区颜锡祺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
《广东省潮州市潮安区颜锡祺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广东省潮州市潮安区颜锡祺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18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 1 -颜锡祺中学 2018-2019 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质析卷高一历史科一、选择题(每题 2 分,共 60 分)1. 自古以来,我国民间十分重视修订“家谱” 。这主要源于古代的()A. 禅让制B. 宗法制C. 世袭制D. 分封制【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根据题意和所学知识可知,自古以来,我国民间十分重视修订“家谱” ,这主要源于古代宗法观念的影响,B 正确;禅让制与宗法观念无关,排除 A;世袭制是继承制度,与宗法观念无关,排除 C;分封制与宗法观念无关,排除 D。所以选 B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宗法制【名师点睛】关于古代中国早期政治制度宗法制度,是高考重要考点。宗法是
2、西周的重要政治制度,这种宗法制是以血缘关系为基础,核心是嫡长子继承制。这种制度起着维护西周政治等级制度和稳定社会秩序的作用。姓氏是标志社会结构中一种血缘关系的符号,可算是氏族血缘关系的产物,又是宗法制度的表现。同时也要注意联系生活中的诸多现象,诸如对清明节祭祖,家谱族谱,姓氏辈分,祠堂,光宗耀祖观念,重男轻女观念等,体现的是宗法制度带来的影响。2.周代的用鼎制度为“天子九鼎,诸侯七鼎,大夫五鼎” 。但考古人员在河北省平山县挖掘战国时期中山国遗址时,却有两套九鼎出土。这从本质上反映了A. 考古存在造假嫌疑B. 郡县制的消亡C. 中山国的地位较高D. 分封制的瓦解【答案】D【解析】- 2 -“考古
3、人员在河北省平山县挖掘战国时期中山国遗址时,却有两套九鼎出土”反映了中山国破坏了等级森严的分封制,表明分封制的瓦解,故 D 正确;考古出土文物是可信的一手史料,A 错误;B 与材料无关,排除;中山国是诸侯国,材料反映的是中山国破坏了等级森严的分封制,并非中山国的地位较高,排除 C。【名师点睛】本题考查西周的分封制,解题关键是对材料“天子九鼎,诸侯七鼎,大夫五鼎”的准确理解。3. 有史学家指出:“战国的一个重大变化是逐渐用郡县制替代了分封制。 ”相对于分封制,郡县制A. 解决了贵族权力继承的矛盾B. 利于选拔人才,扩大统治基础C. 削弱了相权,加强君主专制D. 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垂直管理【答案】
4、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根据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根据所学可知,分封制下诸侯国有较大的独立性,不利于中央对地方的管理。郡县的长官由君主任免不得世袭,没有封地,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垂直管理,故答案为 D。解决了贵族权力继承矛盾的是规定嫡长子继承的宗法制,排除 A;B 项属于选官用人制度,与题干不符,排除;丞相为中央官制,郡县属于地方行政区划,C 项与郡县制的作用无关,排除 C。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郡县制4.司马迁在史记秦始皇本纪中曾用:“法令出一” 、 “别黑白而定一尊” 、 “天下之事无大小,皆决于上” 。这反映出在皇帝制度下A. 皇帝处理一切事务B. 皇权至
5、高无上C. 三公九卿形同虚设D. 皇帝独尊【答案】B【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皇帝制度的特点,根据题干材料“法令出一” 、 “别黑白而定一尊” 、 “天下之事- 3 -无大小,皆决于上”可以看出皇帝制度下皇权的至高无上,B 项正确。皇帝处理一切事务与材料“法令出一” 、 “别黑白而定一尊”不符,排除 A。C 项错误,排除。题干强调皇权至高无上,与皇帝独尊不符,排除 D。综上所述,本题正确答案选 B。5. 台湾学者柏杨在中国人史纲中写道:“这是一个划时代的突破和最骇人听闻的政治结构,没有封国封爵,没有公侯伯子男。 ”从人类文明发展的角度看,这种政治结构出现的积极意义主要是A. 从军功政治向文治政治转变
6、 B. 从井田制向小农经济转变C. 从民主政治向专制政治转变 D. 从血缘政治向官僚政治转变【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获取材料信息和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 “没有封国封爵,没有公侯伯子男” ,即废除了分封制。从分封制到郡县制体现出血缘政治向官僚政治的过渡。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郡县制6.“从理论上讲,秦汉以后的皇帝跟西周和西周之前的王有着本质的区别,他不是天下共主而是独主,是国家所有人唯一的君主。 ”材料中“共主”到“独主”的变化反映了A. 贵族政治到官僚政治的转变B. 集体统治到君主专制的转变C. 诸侯割据到国家统一的实现D. 地方分权到中央集权的建立【答
7、案】A【解析】试题分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在西周分封制下,贵族世卿世禄,世世代代做官,享有俸禄,体现血缘关系在政治上的支配作用,这是贵族政治;而秦朝实行郡县制,地方郡守县令都是由皇帝直接任免,废除了世卿世禄制,加强了中央集权和皇帝专制,这被称之为封建官僚政治。综上可知,A 项正确;西周不是集体统治而是地方贵族和周王共治,B 项错误;材料主要体现政治体制的变化而非分裂到统一的变化,C 项错误;西周世卿世禄不能理解为地方分权,D 项错误。故选 A。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西周政治制度分封制;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秦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郡县制 【名师点睛】关于分封制、郡县制与行省制作用与影响的认
8、识。 (1)分封制虽在一定时期内- 4 -产生了一些积极作用,但长期以来破坏了国家统一和社会安定;(2)郡县制与行省制不仅在当时有效地加强了中央集权,维护了国家统一,而且经过后世的发展、完善,积极作用愈益明显,影响至今。7.隋唐时期在选官制度上实行的科举制与汉朝、魏晋以来的察举制和九品中正制相比较,其进步作用除了更有利于“惟才是用”之外,对于当时社会的意义还在于A. 有利于农民通过考试而入仕B. 有利于豪强地主巩固统治地位C. 有利于扩大统治的社会基础D. 有利于限制军事集团操纵政权【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科举制打破了贵族和豪强对政治的垄断,平民
9、也可积极参与其中,有利于扩大统治的社会基础巩固了中央集权,答案选C,A 项表述并不准确, B D 两项说法错误。考点:科举制的影响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对科举制的影响的分析,科举制是中国古代官员选拔的一种重要制度,不等同于教育制度,其最主要的职能是为中央集权选拔德才兼备的官员,高考中对科举制的考查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方面:科举制的内容科举制的影响和作用科举制的演变。8.唐太宗时期,假设国家要在关中一带修建一项大型水利工程,这项工程的实施涉及众多机构,按制度规定其运作程序是A. 尚书省中书省门下省工部B. 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工部C. 门下省中书省尚书省工部D. 尚书省门下省中书省工部【答案】B【解析】唐
10、代三省六部体制的运行程序是先由中书省草拟正式意见,然后提交皇帝审批而后交由门下省负责审议,门下省负责审议过后由皇帝发布诏令交由尚书省负责执行,尚书省根据事件属性交由下属六部具体执行,所以唐代兴修大型水利工程的运作程序是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工部,故选 B;根据以上分析,ACD 项均错误。- 5 -点睛:本题考查唐代三省六部体制,根据所学三省六部制的运行程序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六部分析解答即可。9.宋代对三省六部制多有调整,其核心是A. 重新划分部门职能,提高办事效率B. 消解相权,强化皇权C. 充分分割军队指挥权,防止将领反叛D. 加大各部权限,发挥官员的主动性【答案】B【解析】【详解】宋代对三省六
11、部制多有调整,其核心是削弱相权,强化皇权,北宋在中央设参知政事、枢密使、三司使分割宰相的行政权、军权和财政权,故选 B。宋代重新划分部门职能,目的是强化皇权,故排除 A。宋代军队方面实行统兵权和调兵权分离,防止武将叛乱,但这与三省六部制无关,故 C 项不是核心,排除 C。宋代对三省六部制多有调整,不是加大而是削弱各部的权限,D 表述不符合史实,故排除 D。【点睛】本题旨在考查学生对北宋加强君主专制的措施的掌握,主要考查学生对教材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基础题,难度不大。10. 下列措施与加强中央集权无关的是()A. 颁布“推恩令”B. 实行行省制度C. 废除宰相制度D. 派文官担任地方长官【答案】
12、C【解析】试题分析:根据题意和所学知识可知,汉武帝颁布“推恩令” ,削弱王国实力,加强中央集权,但不符合题意,排除 A;元朝实行行省制度,加强中央集权,但不符合题意,排除 B;宋太祖派文官担任地方长官,加强中央集权,但不符合题意,排除 D;明朝废除宰相制度,加强皇权,C 符合题意,所以选 C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废丞相11.清代的军机处设在隆宗门内,乾清门两侧,严禁外人进入。皇帝召见军机大臣时,连太监也须退出。这些规定- 6 -A. 避免了权臣干预决策B. 提高了军机大臣的地位C. 提高了决策的机密性D. 有利于遏制腐败现象【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严禁外人进入” “
13、太监也须退出”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清朝军机处具有严格的保密管理机制,C 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避免了权臣干预决策,而是强调军机处具有严格的保密管理机制,排除 A。军机大臣地位较低,排除 B。材料没有体现有利于遏制腐败现象,而是强调军机处具有严格的保密管理机制,排除 D。点睛:本题以军机处为切入点,关键是正确理解材料信息“军机处设隆宗门内,乾清门两侧,严禁外人进入。皇帝召觅军机大臣时,连太监也须推出” ,逐一分析选项即可知道答案。12. 有学者评价某一历史事件时认为,罢除中书省,六部尚书归皇帝直接领导。 “这样,皇帝既为国家元首,又为行政首脑。 ”该学者评价的是A. 秦始皇创立皇帝制B. 唐朝完善
14、三省六部制C. 明朝废除丞相制度D. 雍正皇帝设立军机处【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秦始皇创立皇帝制度时,中央设三公,还没有中书和六部,故 A 项错误;唐朝完善三省六部制与材料中的“罢除中书省,六部尚书归皇帝直接领导”不符,故 B 项错误;明初设中书省,由左右丞相统辖六部,材料中“罢除中书省,六部尚书归皇帝直接领导”说明明太祖废除了丞相制度,故 C 项正确;雍正皇帝设立军机处,使全国的军政大权完全集中到皇帝手中,与材料信息不符,故 D 项错误。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明朝废除丞相制度【名师点睛】丞相与内阁的区别:宰相 内阁首辅- 7 -权力来源 宰相制度赋予 皇帝个人信任
15、职责 中央一级决策者 侍从咨询为主任免 要经皇帝及大臣商议,由皇帝决定 直接由皇帝意愿决定对皇权影响 制约皇权 君主专制强化的产物13.中国古代有这样一类官员,他们充当皇帝私人顾问,其权力来自与皇帝的私人关系。属于这类官员的有A. 秦朝御史大夫B. 汉朝丞相C. 唐朝六部尚书D. 明朝内阁大学士【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而通过仔细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秦朝御史大夫、汉朝丞相、唐朝六部均是非常具体的官职,均是非常重要的官僚机构,均不是皇帝私人顾问,只有明朝内阁大学士才是皇帝的私人顾问,所以综上所述本题答案只能是 D。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明清君主专
16、制制度的加强明朝内阁大学士14.“在希腊,山岭纵横,河流交错,几乎没有一个大面积的整块。这种自然环境形成以个体导向为倾向的文化渊源,在某种程度上有利于民主制度的发展。 ”对此材料的理解正确的是A. 强调自然环境对文明的影响B. 希腊的地理环境只能导致个人主义C. 希腊的地理环境只能导致民主制度- 8 -D. 政治文明完全由自然地理环境左右【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材料的认识。我们通过学过的知识知道:古代希腊是西方民主政治的源头。分析题文的“在希腊,这种自然环境成为以个体导向为倾向的文化渊源,在某种程度上有利于民主制度的发展。 ”可见此材料强调了自然地理环境对文明的影响,故选
17、 A。考点:人教新课标九年级上册人类文明的开端西方文明之源15.公元前 8 世纪,希腊城邦逐渐发展起来,成为孕育古代希腊民主政治的摇篮。希腊城邦民主政治发展的最主要的原因是A. 城邦面积小,公民有更多机会直接参政B. 独立自治使城邦民主发展具有连续性C. 商品经济发达,开阔了人们的眼界D. 希腊较早地受到平等、民主观念的影响【答案】C【解析】依据已学知识可知由于希腊城邦“城邦面积小,公民有更多机会直接参政” ,所以实行直接民主,与题意无关,故 A 项排除;“独立自主使城邦民主发展具有连续性”反映的是希腊城邦的特点,与题意无挂,故 B 项排除;希腊商品经济发展,促进平等互利的思想,导致民主政治的
18、产生,故 C 项正确;“平等、民主观念”也是在商品经济发展的基础上产生的,故 D项排除。【点晴】本题主要考查古代希腊民主政治形成的原因根据经济是政治、思想文化观念变化的根源,可以判断出正确答案。16.直接民主是古希腊时期雅典民主政治的主要特色之一,与这一特色形成有关的是A. 雅典是小国寡民的城邦B. 雅典人擅长会议辩论C. 斯巴达的民主传统D. 苏格拉底的民主思想【答案】A【解析】- 9 -试题分析:据材料提到,直接民主是古希腊时期雅典民主政治的主要特色之一,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雅典是小国寡民的城邦,有利于实行直接民主,故 A 正确。雅典人擅长会议辩论,不是直接民主的必要条件,故 B 排除。斯巴
19、达只是古希腊城邦的国家之一,故 C 排除。苏格拉底的民主思想,同样不是直接民主的必要条件,故 D 排除。考点: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古代希腊民主政治特点17.伯利克理说:“我可断言,我们每个公民,在许多生活方面,能够独立自主;并且在表现独立自主的时候,能够特别地表现温文尔雅和多才多艺”其中的“公民”是A. 全体国民B. 全体成年国民C. 所有的成年男子D. 祖籍本邦,拥有数量不等财产的成年男性【答案】D【解析】古希腊雅典的公民是指祖籍本邦,拥有数量不等的财产的成年男性指,故 D 正确;雅典公民不是指全国所有人,故 A 错误;当时的公民也不是全体成年国民,故 B 错误;“所有的成年男子”也不符合
20、史实,故 C 错误。故选 D。18.随着罗马的扩张,罗马从一个小城邦发展为地中海霸主。这对罗马法的影响不包括A. 罗马法的内容日益庞杂B. 罗马法的适用范围扩展到帝国内所有自由民C. 十二铜表法逐渐被废除D. 使罗马法逐渐具有了世界影响【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十二铜表法随着罗马的发展而发展,并不是被废除。19.公民法是早期罗马法的主要内容,万民法是罗马帝国境内的“国际法” 。下列相关评述正确的是A. 万民法是对公民法的否定 B. 两者都维护了罗马帝国的稳定C. 根本上维护了平民的利益 D. 蕴含了人人平等、公正至上的法律观念【答案】D【解析】- 10 -万民法是适合罗马帝国境内一切自由民法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广东省 潮州市 潮安 区颜锡祺 中学 2018 _2019 年高 历史上 学期 期中 试题 解析 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