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阳高县第一中学2016_2017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模块结业考试试卷二(含解析).doc
《山西省阳高县第一中学2016_2017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模块结业考试试卷二(含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西省阳高县第一中学2016_2017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模块结业考试试卷二(含解析).doc(19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 1 -阳高一中 2016-2017 学年度第二学期高一模块结业考试历史试卷(二)(本试卷满分:100 分 考试时间:90 分钟)一、客观题(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每小题 2 分,共 24 小题,共计 48 分)1.北魏时,贾思勰的齐民要术总结出一套个体农户农副兼营的精耕细作农业模式,反复强调农户不要过度扩大耕种面积, “宁可少好,不可多恶” 。这表明A. 精耕细作的目的是追求农业收益的最大化B. 精耕细作农业遏止了大土地所有制的发展C. 个体农户为主体的耕作模式抑制农业的进步D. 人口与土地的尖锐矛盾导致耕作模式的转变【答案】A【解析】材料“宁可少好,不可多恶”说明古代精耕细作追去的是农业
2、收益的最大化,故 B 项正确;精耕细作农业推动了大土地所有制的发展,故 A 项错误;小农经济为主体的精耕模式推动了农业的进步,故 C 项错我;材料不能反映出人地矛盾对耕作模式转变的影响,故 D 项错误。点睛:材料“宁可少好,不可多恶”是解题的关键。2.黄崇德是 16 世纪一位典型徽商。最初他只是经营棉布、粮食等,后获得政府许可,转而从事利润更大的食盐贸易,积累了巨额财富,用于购田置地。这说明当时农产品大量进入商品流通领域农本思想依然占主导地位政府放弃对食盐贸易的控制商人社会地位显著提高A. B. C. D. 【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材料“最初他只是经营棉布、粮食等”表明农产品在当时大量进入
3、了商品流通领- 2 -域,故正确,排除 BC;“积累了巨额财富”不是用来扩大再生产,而是“用于购田置地”说明了当时农本思想依然占主导地位,故正确,排除 C;“获得政府许可,转而从事利润更大的食盐贸易”反映了食盐贸易依然控制在政府手中,故错误;材料反映了一个徽商最初经营农产品、后来经营食盐、发家致富的过程,没有涉及社会地位提高的信息,故错误,选择 A 项符合题意。考点:中国古代的经济中国古代的商业经济商业活动3. 乾隆以后, “关东每岁有商船二三千只至于上海” , “载豆、麦、杂粟,一岁三运以为常” 。据此,判断有误的是( )A. 商品经济繁荣 B. 长途贩运发达C. 区域经济发展 D. 抑商政
4、策改变【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从题型而言属否定式选择题宜用排除法,材料文字描述的是清代关东地区与上海之间的频繁贸易往来,这既能表明明清以来的长途贩运发达,也能反映出区域经济的特色和商品经济的繁荣发展,所以 A B C 三项均符合材料,D 项说法错误不符合史实,直至清末(甲午战后)统治者才被迫放弃抑商政策,显然与材料中时间特征“乾隆以后”不符,故 D 是答案。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商业的发展明清时期商品经济的发展【名师点睛】 “重农抑商”政策(1)原因商周社会上出现了商业影响农业生产,甚至危及政权统治等问题。封建统治者以此保护农业生产和小农经济,确保赋役
5、征派和地租征收,巩固封建统治。(2)表现战国首倡:商鞅变法时首倡“重农抑商” ,限制工商业发展。西汉时期:汉武帝实行货币官铸、盐铁酒专卖、官营贩运、物价管理。明清时期:明太祖强调“厚本抑末” ;清雍正帝强调“农为天下本务” ;继续实行专卖制度。(3)影响:破坏了工商业的正当经营,影响到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4. 隋都城图题记:“畦分棋布,闾巷皆中绳墨,坊有墉(墙) ,墉有门,逋亡奸伪无所容足。而朝廷官寺、民居市区不复相参,亦一代之精制也。 ”由此可见,隋都城的设计重在- 3 -A. 打破市坊的空间界限 B. 便利居民的交通出行C. 加强官府的严格控制 D. 促进城市的商业活动【答案】C【解析】阅
6、读材料从材料获取有效的历史信息, “逋亡奸伪无所容足”,“而朝廷官寺、民居市区不复相参” ,可以看出从管理的角度来设计都城,A 是在宋代,B 材料中没有涉及,题中材料限制了城市商业活动,D 也应排除。【考点定位】必修二中国古代的经济结构中国古代的商业。5.西班牙在美洲的主要黄金来源地是新格拉纳达。到 1600 年,从这里出口了 400 多万盎司的黄金。新格拉纳达的黄金产量逐步上升,到 18 世纪,其产量约为 16 世纪产量的三倍。这些黄金的流入直接导致西班牙A. 国力增强,确立世界霸主地位B. 资本积累,引发本国工业革命C. 贸易发达,成为世界市场中心D. 物价上涨,冲击封建生产关系【答案】D
7、【解析】材料反映新航路开辟后,通过殖民掠夺,黄金大量流入西班牙。这些黄金流入西班牙,导致物价飞涨,货币贬值,引起价格革命。价格革命加速了封建制度的衰落和资本主义的发展,故选 C。由于西班牙从殖民掠夺的财富没有转化为资本,因此西班牙没有发生工业革命,也没有成为世界霸主,排除 A、B;新航路开辟使得贸易中心由地中海区域转移到大西洋沿岸,但不能说西班牙成为世界市场中心,排除 D。6.如表所示为 1838 年英国工业重镇利兹市各行业工种收入状况据此可以得出的结论是收入状况 工种数 典型工种例举最高 9 机械安装工、机炮制造工、铸铜工、机修工、铁模工居中 16 印刷工、铁匠、石匠、初纺工、羊毛分类工、染
8、匠最低 6 裁缝、泥水匠、鞋匠、梳毛工、手织工- 4 -工业革命促进人口职业结构的变动大机器生产使工人出现了新的分化“蒸汽”的力量催生出新的技术行业自由主义经济思想影响了劳动力自由流动和选择A. B. C. D. 【答案】A【解析】据表格信息可知“收入最高、居中、最低三个工种”的变化趋势可得出工业方面的工种的收入最高,而原本的一些传统行业收入偏低,说明工业革命促使了人口职业结构的变动,正确;据表格中收入状况是以是否使用机器为分类的标准,正确;据“1838 年”可判断出是英国工业革命时期, “蒸汽”的力量催生出新的技术行业,正确;表格中体现的是生产力水平的提高所带来的影响,与“自由主义经济思想”
9、无关,错误。故 A 项正确。点晴:解题时紧扣题干中的时间信息及表格中的手分类进行综合判断,由时间信息可知是工业革命时期,由收入高低可判断出与生产力水平的发展相关,据此分析可判断出正确答案。7.有人描述 19 世纪初英国的情景时说,妇女和女孩们曾从黎明到深夜整天不断地使用的嘤嘤作响的纺车,如今已被弃置屋隅,那些打着拍子砰然作响的手织机也多半闲置无闻。这说明A. 生产领域出现革命性变化B. 工业革命推动妇女解放C. 重工业成为国民经济主导D. 家庭手工业已不复存在【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根据材料“嘤嘤作响的纺车,如今已被弃置屋隅。那些打着拍子砰然作响的手织机也多半闲置无闻”可知,随着工业革命的
10、开展,机器日益增多,出现新的生产组织形式工厂,传统的手工工场和家庭手工业逐渐被淘汰,材料反映的是工业革命带来的生产领域- 5 -的革命性变化,A 正确;BC 项材料中不能反映,D 项说法绝对,不符合史实。所以选 A考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工业革命工厂制度8.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指出, “尽管有这些(关税)保护措施,大工业仍使竞争普遍化了,大工业创造了交通工具把所有的资本都变成为工业资本,从而使流通加速、资本集中” ,“它首次开创了世界历史,因为它使每个文明国家以及这些国家中的每一个人的需要的满足都依赖于整个世界” 。对此最恰当的理解是A. 关税保护阻碍不了资本主义竞争B. 工业革命促进
11、了世界市场的形成C. 交通工具扩大了工业文明的影响D. 自由竞争增强了工业资本的流通【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工业革命使世界贸易的范围和规模迅速扩大,交通运输条件的改变使世界各地间的联系更为便捷,越来越多的地区纳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之中,世界市场基本形成。对材料最恰当的理解应是工业革命促进了世界市场的形成,故答案为 B。ACD 项对材料的理解不够全面,排除。考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第一次工业革命世界市场的基本形成9.1912 年 4 月, “泰坦尼克”号客轮在从英国到美国的首航中不幸沉没。某历史兴趣小组搜集了该客轮的背景材料,其中符合史实的是使用电灯照明豪华客舱配备电视航线经过地中海
12、用无线电报与外界联络。A. B. C. D. 【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1912 年,第二次工业革命已接近尾声,当时的新科技成果已经有了电灯、电报、- 6 -电话等,但在船上只能用电灯和电报,没有移动电话。故正确,答案为 B 项。电视是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成果,排除;从英国到美国直接横渡大西洋即可,不必经过地中海,排除。因此含有或的 ACD 项不正确,排除。考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第二次工业革命成果【名师点睛】第一次工业革命于 18 世纪 60 年代在英国爆发,开创了以机器代替手工工具的时代。这场革命以改良蒸汽机被广泛使用为标志,使工厂制代替了手工工场,用机器生产代替了手工劳动,人类
13、进入蒸汽时代。第二次工业革命从 19 世纪中后期开始,所取代的成就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即电力的广泛应用、内燃机和新交通工具的创制、新通讯手段的发明和化学工业的建立。其中以电力的广泛应用为显著特点,人类跨入电气时代。两次工业革命对生产力发展均起到很大的推动作用,在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方面都产生了深远影响。10.下表为 18001900 年欧洲和中国在世界制造业产量中所所占额(%)1800 1830 1860 1880 1900欧洲 280 341 536 620 630中国 333 298 197 125 62据此可知A. 传统手工业在中国越来越占据优势B. 中国所占份额减少缘于制造业衰退C.
14、工厂的出现加速了欧洲工业化发展D. 工业化是欧洲超越中国的主要原因【答案】D【解析】【详解】进入 19 世纪后,中国的经济结构发生了变动,之前“男耕女织”的自然经济模式被打破,家庭手工业逐渐没落,但是这种制造业的衰落也不是中国所占份额被欧洲超越的主要原因,故 A 项、B 项均错误;从图表中无法体现出工厂的出现加速了欧洲工业化,故 C 项错误;解读图表并联系所学知识可知,十八世纪末到十九世纪中期欧洲进行了第一次工业革命,随着工业化的不断推进,欧洲所占份额逐渐超越中国,并且差距越来越大,故 D 项正确。- 7 -11.欧洲资本主义的发生与发展大致经历了资本原始积累、自由资本主义和垄断资本主义三个阶
15、段,每个阶段的对外经济扩张方式各有侧重,以下能对应的是A. 商品输出资本输出早期殖民B. 早期殖民资本输出商品输出C. 早期殖民商品输出资本输出D. 商品输出早期殖民资本输出【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随着资本主义的萌芽与发展,文艺复兴运动的兴起,新航路的开辟,西方国家开始了早期的殖民扩张。伴随着殖民扩张,资本的原始积累也发展起来;工业革命的进行,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商品输出成为对外扩张的主要方式,资本主义也进入自由资本主义时期;第二次工业革命的进行,随着向垄断主义的过渡,资本主义的对外扩张由商品输出为主变为资本输出为主。故应选 C。考点:新航路的开辟殖民扩张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荷
16、兰英国等国的殖民扩张列强对外经济扩张手段的变化12.19 世纪中期以后,中国市场上的洋货日益增多,火柴、洋布等用品“虽穷乡僻壤,求之于市,必有所供” 。这种状况表明A. 中国关税主权开始丧失B. 商品经济基本取代自然经济C. 民众生活与世界市场联系日趋密切D. 中国市场由被动开放转为主动开放【答案】C【解析】中国市场外国货增多,说明民众的日常生活也融入了资本主义世界市场,C 正确;A 是鸦片战争之后;当时中国仍然是自然经济占据主导,B 错误;当时中国对外开放是被动开放,D错误。13.据研究,1853 年,印度人均消费英国棉纱、棉布 909 便士,而中国是 094 便士。这反映出当时中国A. 经
17、济受到鸦片战争的破坏- 8 -B. 实行保护本国经济的政策C. 经济的发展水平低于印度D. 传统的小农经济根深蒂固【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根据材料“印度人均消费英国棉纱、棉布 909 便士,而中国是 094 便士”说明中国对英国的棉纱的消费量很低,其根本原因是中国自然经济的抵制,D 正确;中国小农经济能够实现自给自足,鸦片战争不会使中国棉花的消费量瞬间减少,排除 A;鸦片战争后,中国被迫打开国门,无法实行保护本国经济的政策,排除 B;该时期中国的经济水平整体上是高于印度的,排除 C。所以选 D考点: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和民族工业的兴起自然经济的抵制14.
18、清末某著名官员谈到铁路修建时说:“内开未尽之地宝,外收已亏之利权。是铁路之利,首在利民,民之利既见,而国之利因之。利国之大端,则征兵转饷是矣。 ”这一言论的含义是A. “自强” “求富”B. “师夷长技”C. “中体西用”D. “民生主义【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洋务运动前期以“自强”为口号,主要创办军事工业;后期以“求富”为口号,创办了一批民用工业;材料中“内开未尽之地宝,外收已亏之利权”、 “首在利民” 、 “国之利因之”等信息体现了“求富”的要求, “征兵转饷”则反映了“自强”的要求,A 项正确。师夷长技即引进西方先进的生产设备和技术,与材料信息不符,排除B。中体
19、西用是洋务运动的指导思想,强调在不改变中国封建制度的前提下引进西方先进技术,与材料中修建铁路无直接关系,排除 C。民生主义是孙中山三民主义的内容,强调平均地权,改善民生,与材料无关,排除 D。15.“吾国纱厂事业,自欧战起后,获利甚厚,国人鉴于利之所在,均争相投资,设厂增锭,大有风起云涌之概。迨欧战告终,本纱之输出杜绝,外纱纷至沓来,遂致连年市价,一蹶不- 9 -振。 ”据此判断,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中国棉纺织业“一蹶不振”的原因有世界棉纺织业渐趋萎缩西方列强经济侵略官僚资本挤压民族企业商人投资规模过度。A. B. C. D. 【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根据材料“欧战”即指的是一战,一战时期,西
20、方列强忙于战争无暇顾及中国,使中国的民族资本主义有了一个短暂的发展春天,因此“均争相投资,设厂增锭” ,使纱厂规模不断扩大,当一战结束后,欧洲列强卷土重来,整个中国民族工业又迅速萧条,据此分析可知与使中国棉纺织业“一蹶不振” ,不合题意与史实,“官僚资本”的影响是在 1927 年以后,时间与材料不符,排除 ACD,故选 B。考点: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民族工业“短暂的春天”16.下图显示以下年份外国资本、官僚资本和民族资本在中国产业资本总额中所占比例。据此分析,下列表述正确的是A. 民族资本主义处于初步发展阶段B. 民族资本依然受到外国资本挤压C. 国民政
21、府的官僚资本体系开始崩溃D. 国际局势决定着中国产业资本发展【答案】B【解析】- 10 -甲午中日战争之后,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故 A 项错误。从图片可以看出外国资本一直占有重要份额,民族资本受到外国资本的挤压,故 B 项正确。在解放战争时期,国民政府的官僚资本体系开始崩溃,故 C 项错误。中国产业资本发展的决定因素是国内局势而非国际局势,故 D 项错误。17.下表从一个方面反映了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状况。造成这种状况的主要原因是A. 全面抗战运输物资的需要B. 帝国主义放松对华经济侵略C. “国民经济建设运动”的促进D. 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的签订【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表格信息可知,
22、1928-1935 年南京国民政府统治前期民族工业发展迅速,主要是因为南京国民政府推行了“国民经济建设运动” ,推动了民族工业发展,C 项正确。1937年全面抗战开始,排除 A。一战期间,帝国主义放松对华经济侵略,该时期日本加紧侵华,排除 B。1946 年,南京国民政府和美国签订了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 ,与材料不符,排除 D。【点睛】抓住材料时间“1928-1935” ,根据表格信息总结“中国轮船发展情况” ,结合民族工业发展的史实分析材料和选项即可知道民族工业发展的主要原因。18.1957 年底到 1960 年,我国职工人数从 3101 万猛增至 5969 万。这主要是因为A. 第一个五年计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山西省 阳高县 第一 中学 2016 _2017 年高 历史 学期 模块 结业 考试 试卷 解析 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