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长治市屯留县一中2017_2018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中试卷(含解析).doc
《山西省长治市屯留县一中2017_2018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中试卷(含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西省长治市屯留县一中2017_2018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中试卷(含解析).doc(16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 1 -屯留一中 20172018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考试高二历史试题(卷)(时间:90 分钟 满分:100 分)一、选择题:本大题有 25小题, 每题 2分,共 50分。每题所列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战国时期之所以形成百家争鸣的局面,其主要原因是A. 社会处于新旧交替的大变革时期B. 私学的出现, “学在官府”的局面被打破C. 铁犁牛耕使用,井田制崩溃D. 周王室衰微,诸侯士大夫崛起【答案】C【解析】【详解】春秋战国时期由于铁犁牛耕使用,推动生产力发展,生产关系变革,在思想上表现为百家争鸣,故 C项正确;A 属于社会现象,属于历史宏观原因;B 属于文化因素;D 属于政治
2、因素。【点睛】 “百家争鸣”局面的出现原因经济上:井田制崩溃,封建经济迅速发展。政治上:周王室衰微,诸侯纷争,分封制瓦解。阶级关系上:士的活跃和受重用。思想文化上:从“学在官府”到“学在民间” 。2.“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声音相和,前后相随”这句话反映哪一派别的思想A. 道家 B. 儒家 C. 墨家 D. 法家【答案】A【解析】【详解】材料的意思是说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依存,一方的存在以另一方的存在为前提,双方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属于老子辩证法思想,故 A项正确。儒家主张“仁” “礼”思想,故 B项错误。墨家主张兼爱非攻等思想,故 C项错误。法家主张依法治国,中央集权-
3、 2 -思想,故 D项错误。3.战国时期的稷下学宫,历时 150多年,因建于临淄城南的稷门而得名,齐统治者广纳各地文 学游说之士,学士云集。稷下学宫的出现说明A. 齐鲁大地有重视文化的优良传统 B. “百家争鸣”局面的形成、发展C. 儒家思想居主导地位 D. 齐鲁大地思想活跃、哲学家辈出【答案】B【解析】【详解】战国时期学术领域出现百家争鸣局面,诸侯国为了壮大实力纷纷广纳贤才,稷下学宫正是这一背景下的产物,故 B项正确。齐鲁大地有重视文化的优良传统并不是材料现象出现的原因,故 A项错误。儒家思想居主导地位是西汉以后,故 C项错误。齐鲁大地思想活跃、哲学家辈出不符合材料信息主旨,故 D项错误。4
4、.西汉初, “自天子不能具钧驷,而将相或乘牛车” 。至汉武帝时“非遇水旱,则民人给家足太仓之粟陈陈相因腐败不可食” 。上述经济状况的变化是下列哪种思想实施的结果( )A. 儒家学说 B. 法家学说 C. 黄老之学 D. “大一统”思想【答案】C【解析】【详解】材料中文字说明至汉武帝时期已摆脱汉初的民贫国弱的状态实现了国家的富强,西汉初由于农民战争影响,社会状况较差,为了改变这种社会局面,统治者实行休养生息的“黄老之学” ,促使经济快速恢复,故 C项正确;A 和 D是汉武帝时期实行统治思想;B 是秦朝实行统治思想,排除。【点睛】黄老之学:中国战国时的哲学、政治思想流派。尊传说中的黄帝和老子为创始
5、人,故名。黄老之学始于战国盛于西汉,假托黄帝和老子的思想,实为道家和法家思想结合,并兼采阴阳、儒、墨等诸家观点而成。5.汉书董仲舒传中有“道之大原出于天,天不变,道亦不变” “以教化为大务” “正法度之宜”等记载。由此可知,董仲舒的思想A. 强调“大一统”B. 糅合了多个学派的思想C. 趋向“三教合一”D. 背离了先秦的传统儒学- 3 -【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董仲舒把道家、法家和阴阳五行家的一些思想糅合到儒家思想中,加以改造形成新儒学体系,故答案为 B。A 属于董仲舒的思想,但与材料不符;CD 项是魏晋南北朝以后儒学发展中出现的现象。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6、董仲舒新儒学体系6.汉武帝所努力缔造的政体,究其实是在意识形态层面上将儒家学说作为政治制度的合法性基础,而在具体实践层面上则将法家学说作为统治权术来运用。 ”对以上材料的说明和解释不正确的是A. 汉武帝治国施政之术的核心在于“尚法尊儒” ,即同时尊奉儒、法两家的学说B. “独尊儒术”并不意味着完全杜绝其他学说C. 儒家思想成为维护封建君主专制的精神工具D. 儒家思想从此沦为法家的附庸,其“仁政”思想被剔除出去【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汉武帝尽管接纳了董仲舒的建议实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但实际上依然重视法家思想在治国中的重要作用,所以 ABC三
7、项说法正确符合史实,D 项说法错误,此时儒家思想处于独尊地位不可能沦为法家的附庸,所以答案选 D。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汉代儒学的特点7.鹅湖之会与陆九渊进行一场为时三天的辩论后,朱熹写下过分水岭有感 ,诗曰:“地势无南北,水流有西东。欲识分时异,应知合处同。 ”这表明朱熹认为他的理学与陆九渊的心学A. 南辕北辙B. 大同小异C. 水火不容D. 大异小同【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可知诗人借地势和水流的特点作比喻,分时异是小异,是表象,合处同是大同,是- 4 -实质,也可以理解为诗人认为他们对世界、对物质、对意识的认识方法虽有差异,但双方的根本立场是一致的,相同的,
8、都是孔孟纲常,所以是殊途同归,万向趋同,排除 ACD,所以选 B。8.顾炎武是中国早期启蒙思想家之一。他曾说:“炎武以管见为日知录一书,窃自幸其中所论,同于先生者十之六七。 ”这里的“先生”最有可能是( )A. 孔子 B. 朱熹C. 李贽 D. 黄宗羲【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材料,我们分析可得这位“先生”是与顾炎武同一时代的人,应该黄宗羲,故D项正确。孔子和李贽分别是春秋和明代的人,故 A项和 C项错误。顾炎武是清朝人,他对程朱理学的态度是质疑的,因此先生不会是朱熹,故 B项错误。9.右图是儒家思想在古代中国发展示意图,下列对 a、b、c、d 四处出现起伏的原因分析不正确的是A. a处:
9、秦朝“焚书坑儒”B. b处:西汉“罢黜百家,独尊儒术”C. c处:魏晋南北朝隋唐“三教合一”D. d处:明朝思想批判的推动【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能力。宋明儒家学说的上升原因是宋明理学的出现,以及被统治阶级重视和利用,不是明朝思想批判的推动,所以本题选择 D选项。宋明理学是对儒家学说的继承发展,对儒家学说批判出现在明末清初。代表人物有黄宗羲等。秦朝时期出现拐- 5 -点就是由于焚书坑儒,之后是董仲舒的新儒学,使儒家思想成为正统思想。唐朝时期出现三教合一的局面。10.两千多年来,儒家思想之所以能够长盛不衰,主要在于( )A. 儒家思想代表封建统治阶级利益 B. 孔子在中国人
10、心中的地位不可动摇C. 儒家思想本身具有兼容和发展的特性 D. 其它思想不能对儒家思想构成威胁【答案】C【解析】根据题意和所学知识可知,儒家思想之所以能够长盛不衰,主要原因是儒家思想本身具有兼容性和发展的特性,因此它能不断吸收各家思想充实儒家思想,故 C项正确。儒家思想代表封建统治阶级利益是它长盛不衰的原因之一,但代表封建统治阶级利益的思想很多,如果本身思想没有兼容和发展的特性,也不能保证它长盛不衰,排除 A。孔子在中国人心中的地位不可动摇,所以每当儒学面临危机时总有人站出来维护儒学,故 B项表述正确但非最佳选项。魏晋南北朝隋唐时期佛道思想已经对儒家思想构成威胁,但后来儒学吸收了佛道思想之后又
11、巩固了它的地位,排除 D。11. “四大发明是中华民族的奇迹和骄傲,但罗盘针可以导航也可以看风水;火药可以开矿筑路也可以制造杀人的武器。 ”就此观点,甲、乙同学展开争论,甲:“四大发明一方面代表了辉煌的成就,另一方面在某种程度上影响了中华民族的发展。 ”乙:“科学技术能否产生巨大的效益取决于社会环境。 ”对甲、乙同学的看法,你认为A. 甲正确,乙错误 B. 甲错误,乙正确 C. 甲、乙都正确 D. 甲、乙都错误【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和所学知识甲同学认为:四大发明一方面代表了辉煌的成就,但它们在中国却未能推进社会变革。故正确;乙同学认为四大发明在中国被用来看风水.制造杀人
12、的武器等,没有促进社会的进步;而在西欧向近代社会转变过程中发挥了重大作用,促进了西欧的社会进步。同样的发明在中西不同的作用说明,科学技术的效益与社会环境有很大关系。故也正确;所以此题应选择 C。考点:四大发明点评:君主专制的政治制度、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以程朱理学为代表的思想文化这些都阻碍了新技术在中国的运用。在西方,四大发明极大的推动了社会的转型。中国的四大发明在中国没有起到积极地作用,但是在西方却发挥了重要的影响,真是令人深思。- 6 -12. 下列有关表述不正确的是( )A. 诗经是中国诗歌诞生的源头B. 楚辞是战国时期屈原采用楚国方言创造出的一种新体诗歌C. 赋是在战国后期出现的一种文
13、采华丽的带韵散文D. 元朝时,汉族文人经常用散曲来抒发愁闷情怀【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根据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根据所学可知,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被称为中国诗歌诞生的源头;楚辞是战国时期屈原采用楚国方言创造出的一种新体诗歌,创作方法为浪漫主义;元朝的文学成就以散曲和杂剧为最,在民族矛盾尖锐的情况下,汉族文人经常用散曲来抒发愁闷情怀。赋是汉朝在楚辞的基础上形成的半诗半文的综合文体赋,因此 C表述错误,符合题意。考点: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中国古典文学的时代特点汉赋13.近年某地发现一座古代墓葬,出土距今 5000年的玉面人和一尊扁足青铜方鼎,方鼎内壁刻有小篆。对此墓葬
14、的年代,以下推测正确的是A. 据玉面人的年代推算,应为母系氏族时期B. 青铜器是商朝标志性器物,故应在商朝C. 商朝时期出现青铜铭文,估计在西周时期D. 根据文字判断,墓主最早应是秦朝人【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材料“距今 5000年的玉面人” 、 “扁足青铜方鼎” 、 “小篆”可以判断出三者出现的时间分别是母系氏族时期、商周时期和秦朝时期,但秦人可以拥有前代的“玉面人”和“青铜方鼎” ,而前代绝对不可能出现秦代才出现的小篆,故选 D项。其他三项不能包含材料所有信息。排除 A、B 和 C项。14.为汉字演变及书法艺术发展提供动力的是A. 汉字字形丰富,数量庞大 B. 笔墨黑白空间便于表达感
15、情C. 线条刚柔枯润,富于变化 D. 知识群体的形成【答案】D【解析】- 7 -【详解】汉字首先是一种实用的工具,然后才演变为艺术,人们总是希望使用的东西趋于美化。汉字特殊的形态,适合艺术的发挥。历史上一些特殊时期,比如魏晋,一群文人对书法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故 D项正确。A、和项均属于汉字的特点,不是汉字演变及书法艺术发展提供动力的原因,排除。15. 下图演员的划浆动作体现了戏曲表演艺术的哪一特点:A. 综合性 B. 程式化 C. 虚拟化 D. 现实性【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戏曲的特点,根据图中的内容可以知道划浆动作体现了戏曲表演艺术的虚拟化,所以正确的是 C,BDA 错误。16.
16、古希腊人将神塑造为生动逼真的人的形象,这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古希腊的A. 民主思想B. 无神论思想C. 科学思想D. 人文主义思想【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实际上考查的是对材料的理解能力。由材料“神塑造为生动逼真的人的形象”可知,古希腊肯定人,这体现了古希腊的人文主义的思想,所以答案选 D。其他选项与题干不符,排除。考点: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古希腊的思想人文主义的思想:17.公元前 399年,苏格拉底被雅典陪审法庭判处死刑。学生为拯救他,买通狱卒,他却婉言谢绝,以”公民应服从法律”为由,从容赴死。他把装有毒酒的杯子举到胸口,平静地说:”分手的时候到了,我将死,你们活下来,是谁的选择好,只有天
17、知道。 ”他的最后遗言是”克力同,我欠了阿斯克勒庇俄斯一只鸡,记得替我还上这笔债。 ”下列对苏格拉底的表现认识不恰当的是- 8 -A. 他反对过激的民主政治B. 他认为法律至上C. 他遵守社会道德D. 他对民主政治还有疑惑【答案】A【解析】苏格拉底批判雅典直接民主的弊端,并非完全反对雅典民主制度。故答案为 A项。根据材料中的“公民应服从法律” ,说明他认为法律至上;根据材料中的“记得替我还上这笔债” ,说明他遵守社会道德;根据材料中的“是谁的选择好,只有天知道” ,说明他对民主政治还有疑惑。其他三项说法正确,但不符合题意,排除 BCD项。点睛:本题属于材料型选择题。解答此类试题一般分三步进行: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山西省 长治市 屯留县 一中 2017 _2018 年高 历史上 学期 期中 试卷 解析 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