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长治二中2018_2019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卷(含解析).doc
《山西省长治二中2018_2019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卷(含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西省长治二中2018_2019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卷(含解析).doc(20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 1 -山西省长治二中 2018-2019 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卷(含解析)【本试卷分第卷(选择题)和第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 100 分,考试时间 90 分钟】第卷(共 70 分)一、单选题(本题共有 35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70 分)1. 商代疆域由国王直辖区与区域外的方国构成,商王与方国之间没有隶属关系。周初封邦建国,各封国视周王为“共主” ,定期朝觐和提供赋役。这表明A. 西周的封国缺乏自主权力 B. 西周国家结构相对稳定C. 周王与诸侯矛盾得以解决 D. 周天子的权力高度集中【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材料仅涉及西周各封国视周王为“共主” ,并未说明西周的封国缺
2、乏自主权力,且与史实不符,故 A 项错误;据材料“商王与方国之间没有隶属关系”和“周初封邦建国,各封国视周王为共主 ,定期朝觐和提供赋役”并联系所学知识可知西周分封制较商代政治制度更有助于国家结构的稳定,故 B 项正确;材料无法体现周王与诸侯矛盾得以解决,故C 项错误;材料不能说明周天子的权力高度集中,且与史实不符,故 D 项错误。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古代中国早期的政治制度分封制2. 柳宗元在封建论中认为:“周之失,在于制;秦之失,在于政,不在制” 。材料中的两个“制”分别是指A. 分封制和宗法制 B. 分封制和郡县制C. 宗法制和郡县制 D. 宗法制和中央集权制【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
3、:结合所学知识, “周之失,在于制”是指周朝的失利在于分封制度,导致地方势力过大,出现尾大不掉的情况,因而春秋战国时期出现了诸侯割据争霸的状况;“秦之失,在于政,不在制”是指秦朝开创了郡县制,加强中央集权,有利于巩固统治,秦朝衰亡在于暴政而非郡县制,因此选 B。ACD 都与题干不符。- 2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分封制。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宗法制。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中国古代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郡县制。【名师点睛】郡县制与分封制有何异同点。(1)共同点:都是为了巩固统治阶级的统治;都是中国古代社会重要
4、地方行政制度;都曾在维护国家统一等方面起了积极作用;在中央管理地方制度方面,郡县制是对分封制的否定和创新。(2)不同点:两者的主要区别在于中央对地方的制约关系及其地方的权力的大小。具体表现在:分封制是宗法制相联系的是以血缘关系为基础的;郡县制是在国家大一统的条件下实行的,是按地域划分。分封的诸候王位世袭,并拥有封地;郡县的官吏由皇帝或朝廷任免调迁,官吏只有俸禄,没有封地。诸候国拥有很强的地方独立性,容易发展为割据势力;郡县制是地方行政机构,有利于中央集权的加强和国家的统一。3.周灭商后,虽然封了纣子武庚,但周武王对他并不放心,又封自己的弟弟们去殷人故地。“自殷都以东为卫,管叔监之;殷都以西为鄘
5、,蔡叔监之;殷都以北为邶,霍叔监之” 。据材料可知,分封制度A. 有效阻止了地方叛乱B. 扩大了国家疆域面积C. 目的是加强中央集权D. 有利于巩固国家统治【答案】D【解析】材料“封了纣子武庚,但周武王对他并不放心,又封自己的弟弟们去殷人故地”中可以看出,西周分封制的实行有利于巩固周王的统治,故 D 项正确;A 项是 D 项具体表现;材料中没有体现出国土面积的扩大,故 B 项排除;中央集权制是秦朝设立的,排除 C。点睛:解题的关键信息是材料“封了纣子武庚,但周武王对他并不放心,又封自己的弟弟们去殷人故地” ;从中可以看出分封制就是为了维护周王的统治。4.有学者指出,在多民族国家形成的过程中,尽
6、管不可避免地伴随着民族战争和民族征服,但是如果没有形成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很难产生向心力。该学者意在强调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3 -A. 有利于经济发展和地区交流B. 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C. 有利于维护祖国的领土完整D. 导致了民族战争和民族征服【答案】C【解析】根据题干可知,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有利于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巩固和发展,有利于维护祖国统一与领土完成,故 C 项正确。题干强调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有利于维护祖国的领土完整,没有涉及经济发展和地区交流,故 A 项错误。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发展,但与题干强调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有利于维护祖国的领土完整,故 B
7、 项错误。D 项是对题干的片面反映,题干强调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有利于维护祖国的领土完整,故错误。5.假如有一名秦朝的政府高官,他每天工作特别繁忙,除了将大臣的奏章归纳整理外,还得对一些违法乱纪的官员进行暗访、调查。那么,这名政府高官应是A. 丞相 B. 御史大夫 C. 太尉 D. 郡守【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结合所学可知:(1)丞相,最高行政长官,辅助皇帝处理政务,同时负责对文武百官的管理。 (2)太尉,最高军政长官,负责管理全国军事事务,但他平时没有军权,战时也要听从皇帝的命令,而且要有皇帝的符节才能调动军队,军权实际上也是掌握在皇帝手里。
8、(3)御史大夫,执掌全臣奏章,下达皇帝诏令,负责监察百官的,也是副丞相。 (4)地方实行郡县制,郡的长官叫守。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古代官职6.韩非子物权中说:“事在四方,要在中央,圣人执要,四方来效。 ”秦始皇所采取的措施中,最能体现“要在中央”政治构想的是( )A. 最高统治者称皇帝 B. 设置丞相主持国政C. 在全国推行郡县制 D. 厉行文化专制政策【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秦朝推行的郡县制。解答本题的关键,即在于理解题干材料的意思。- 4 -韩非子是法家人物,主张集权,而“要在中央”正是其加强中央集权思想的体现与反映。本题涉及的是中央与地方的关系,而
9、 AB 两项都中央行政体制,不符合题意,直接排除;D 项是思想文化的政策,是为政治上的专制服务的,不符合题意,排除;C 项正确,秦朝建立后,秦始皇“废分封,行郡县” 。故选 C。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秦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郡县制7.下图是山东省微山县两城镇出土的东汉“射爵射侯”画像石。图中树上有 20 多只雀和猴,树下两人持弓仰射。古代“雀” “爵”相通, “猴” “侯”同音。这类画像在汉代石刻中较为常见。这反映了当时人们A. 抑制王侯势力的政治诉求B. 追求显贵地位的价值取向C. 关注自然和谐的生态理念D. 推崇尚武健身的社会风气【答案】B【解析】古代“雀” “爵” 相通,“猴”
10、“侯”同音, “射爵射侯”就是追求封爵、封侯,因此这类画像石刻体现了人们希望加官进爵甚至封侯,即追求显贵地位的价值取向,故 B 项正确;抑制王侯势力是在西汉(推恩令大大削弱了王国势力) ,东汉时期的王侯势力已经对中央够不成威胁,故 A 项错误;射雀、射猴和自然和谐的生态理念相违背,故 C 项错误;推崇尚武健身的社会风气是对画像石的误读,不符合材料关键信息“射爵射侯”的真实含义,故 D 项错- 5 -误。点睛:本题以东汉画像石为切入点,考查考生时空观念和史料实证等核心素养。本题题目新颖,紧跟全国卷的命题思路,是江苏历史卷中的亮点。汉代画像石有很高的史料价值,史学家翦伯赞在秦汉史中曾对画像石的价值
11、给予了很高的评价,他指出“除了古人遗物以外,再没有一种史料比绘画雕刻更能反映出历史上的社会之具体形象” “假如把这些石刻画像有系统地搜集起来,几乎可以成为一部绣像的汉代史” 。由此可见汉代画像石对研究汉代的政治、经济、思想、艺术、风俗习惯等各个方面的重要作用。8.有网友发表帖子讨论科举制时说:“自秦以来,科举兴于世,始以八股为试,学子彻夜秉读。然科举追求功禄,令学子神经麻木,岂真学识耶?”对该帖最恰当的评价是A. 对科举制的评价是完全正确的B. 仅从追求功禄评价科举制是片面的C. 关于科举制的史实和评价都有问题D. 关于科举制和八股取士产生的时间都有错误【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
12、科举制选官制度。根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科举制产生于隋唐时期,明清时期实行八股取士,因此题干“自秦以来,科举兴于世,始以八股为试”的说法错误,排除 A;科举制在历史上发挥过很大的积极作用,而题干中的评价过于片面,因此题干关于科举制的史实和评价都有问题,C 项正确;BD 两项说法均不够全面,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 C。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选官制度的变迁科举制9.在中国古代,新建王朝往往大体上沿用旧王朝的政治制度。下列政治制度中能归于此类的是唐代三省六部制宋代中书门下明朝内阁清朝军机处A. B. C. - 6 -D. 【答案】A【解析】【详解】唐代三省六部制初创于隋朝,完善于唐朝;中书
13、门下,简称中书,习称政事堂、是唐代中期至北宋前期的行政机构,根据材料“新建王朝往往大体上沿用旧王朝的政治制度”可知符合题意,故选 A。明成祖设内阁,不符合题目要求,故不选,排除 B 和 D。清雍正帝设军机处,不符合题目要求,故不选,排除 C。10.宋人王辟之在渑水燕谈录卷 3 记载,北宋曹州(今山东菏泽)商人于令仪的子侄多人考中进士。书中还记载了朝廷对考生试卷实行糊名密封和誊录等方法。该材料反映出A. 商人子弟开始有了科举考试的权利B. 考试内容在四书之内C. 宋代开始打破世族垄断官场的局面D. 科举考试相对公平公正【答案】D【解析】从材料“宋人” “商人于令仪的子侄多人考中进士” “对考生试
14、卷实行糊名密封和誊录等方法”可以看出,宋朝采取这些措施,可以防止作弊,有利于科举考试的相对公平公正,故 D 项正确;材料中无法体现出商人开始有科举考试的权力,故 A 项排除;B 项是明朝开始,排除;C 项错误,错在“开始” 。11.我国某旅行社在安排某项目旅游景点时写道“接折(阅读奏折)见面(请皇帝旨)述旨(拟皇帝旨意)过朱(皇帝过目确定)交发(下发旨意)” ,该景点最有可能是A. 秦丞相府B. 唐尚书省C. 元中书省D. 清军机处【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注意审查备选项,A 项秦丞相有这一作用但主要是帮助皇帝处理政务,B 项唐朝尚书省只负责执行,C 项元朝中书省负责处理政务,D 项与军机大
15、臣的职责非常贴近。- 7 -12.明朝朱元璋认为宰相多“专权乱政”而废宰相,立铁牌“内官不得干预政事”于宫门内,但明朝权臣乱政、宦官专权现象仍屡禁不止,究其根源是在于A. 中央集权不断强化的结果B. 君主专制极端强化的结果C. 君主专制达到顶峰的弊端D. 票拟权和批红权不断下移【答案】B【解析】【详解】宦官专权是君主专制的衍生物,实际是由于明朝皇帝与文官集团之间的矛盾,导致皇帝扶持起来的一个势力集团,他们在为皇帝服务的同时,趁机为自己牟利。故选 B。中央集权是国家职权统一于中央政府,削弱地方政府力量,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故排除 A。君主专制达到顶峰的标志是清军机处的设立,与材料无关,故排除 C。
16、D 只是表象,不是根源,不符合题意,故排除 D。13.明朝的内阁距离皇帝寝宫 1000 米,清朝的军机处距离皇帝寝宫只有 50 米。政务中心逐步靠近皇帝寝宫的这一过程,从本质上体现了A. 皇宫建筑布局愈益合理B. 政府行政效能不断提高C. 中央集权的不断加强D. 君主专制的不断强化【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对明朝内阁制和清朝军机处的认识。根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明清时期君主专制空前强化。内阁与军机处都是辅佐皇帝处理政务的机关,两个机构离皇帝褣的远近变化,说明了皇权强化、君主专制的加强,D 项符合题意,正确;A 项是表面上的理解,不符合题意;B 项不是本质上的,不符合题意;
17、题干涉及的是相权与皇权的矛盾,没有涉及中央与地方,C 项属于无关项,排除。故选 D。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明清君主专制的强化明朝内阁制与清朝军机处14.直接民主是雅典民主政治的主要特色之一,与这一特色形成直接有关的是A. 雅典的农业发达B. 小国寡民的城邦- 8 -C. 古希腊民主传统D. 斯巴达人的威胁【答案】B【解析】根据所学可知雅典城邦制度的特征是小国寡民,这也就能够实现全体公民参加公民大会, B项符合题意;其他几项均与直接民主的形成无直接联系,排除。15.梭伦改革的一项措施被认为“像一颗耀眼的明珠,驱走了贵族经济上残酷统治的黑暗,给广大平民带来了光明” 。该项改革措施应该是A. 颁布
18、“解负令”B. 实行财产等级制C. 设立民众法庭D. 设立四百人会议【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材料“驱走了贵族经济上残酷统治的黑暗,给广大平民带来了光明”可知,改革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贵族的权益,维护了平民的利益,结合改革措施,A 符合题意,故选A。财产等级制维护了工商业奴隶主的利益,不符合题意,故排除 B。设立民众法庭是为了维护司法公正,与材料无关,故排除 C。四百人会议不属于在经济上限制了贵族的权力,故不符合题意,排除 D。【点睛】了解梭伦改革主要内容:颁布“解负令” ,废除债务奴隶制;按财产多少划分四个社会等级;公民大会成为最高权力机关;建立“四百人会议” ;建立陪审法庭。16.雅典执政
19、官克利斯提尼在制定行政选区时, “把全部村社分为三十区,十区在城市附近,十区在沿海,十区属于内地;并用抽签的办法把这些区指定给各个部落,每一部落有三区,这样就使一个部落在所有这些地区都占了一份。 ”他采取的这一措施A. 确立了依据财产多寡划分等级的参政制度B. 废除了债务奴隶制以使债务奴隶重获自由C. 打破了以血缘关系为基础的贵族专权局面D. 标志着雅典民主政治进入到“黄金时代”【答案】C【解析】- 9 -材料中的改革措施是用地区部落取代血缘部落。克里斯提尼设立 10 个地区部落,取代原来的 4 个氏族部落。雅典被分为城区、沿海和内地三大地区,各大地区再分为十部分,称为三一区。通过抽签,从每个
20、大区中各抽一个三一区,合成一个地区部落。通过改革,地域原则代替了血缘原则,削弱了氏族贵族在各方面的影响。A、B 是梭伦改革的内容和影响,D 是伯利克里改革的影响。故选 C。点睛:克里斯提尼改革确立雅典民主政治。内容:建立十个地区部落,以部落为单位选举;设立了五百人会议,各部落轮流执政;成立十将军委员会;扩大公民大会权力,实行陶片放逐法。意义:基本上铲除了贵族的政治特权,确立起雅典民主政治。17.在伯利克里执政时代,某机构是一个总司一切事务的行政组织,其成员由抽签选出,每日在雅典城中的大会堂内召开会议,除了节日及凶兆日子外,会议皆会举行。这一机构是A. 公民大会 B. 五百人议事会 C. 陪审法
21、庭 D. 十将军委员会【答案】B【解析】根据题干“总司一切事务的行政组织” “每日在雅典城中的大会堂内召开会议”等信息可知是五百人议事会,在公民大会休会期间,议事会是大会最高权力的代表,负责监督行政官员落实大会决议,排除 A,B 项正确。陪审法庭是司法机关,而不是行政机关,排除 C。十将军委员会是最高的军事机构,而不是行政机关,排除 D。综上所述,本题正确答案为 B。18. “同等的人交互做统治者也做被统治者” ,因此“刑不上大夫,礼不下庶人”的情形在雅典是不存在的。这说明A. 雅典的社会结构有效制约了权力的滥用B. 雅典选举制度没有等级差别和贵贱之分C. 人人平等是雅典社会民主和自由的基础D
22、. 轮番而治有利于雅典社会的正义与公平【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据材料“同等的人交互做统治者也做被统治者”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交互做统治者也做被统治者,体现了轮番而治有利于雅典社会的正义与公平,故 D 正确。材料无法体现雅典的社会结构有效制约了权力的滥用,故 A 排除。雅典选举制度有等级差别和贵贱之分,例如公民和非公民,故 B 排除。公民平等是雅典社会民主和自由的基础,不是人人平等,故- 10 -C 错误。考点: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古代希腊民主政治特点19.有人在评价雅典民主时说道:“在一项政策通过时,它往往能够集中多数人的智慧,从而使该政策总是显现出更实际和更安全。 ”这实际上是说明雅
23、典民主A. 有利于修正错误B. 有利于监督政府行为C. 有利于正确决策D. 有利于促进文化发展【答案】C【解析】【详解】依据题干中“在一项政策通过时,它往往能够集中多数人的智慧,从而使该政策总是显现出更实际和更安全。 ”说明雅典民主制政治由于实行多人集中决策,说明决策相对正确性,故选择 C 项。材料没有体现“修正错误”的信息,故排除 A。材料没有体现“监督政府行为”的信息,故排除 B。材料没有体现“促进文化发展”的信息,故排除 D。20.雅典民主“这种专政可以调动一切能够调动的力量,在需要的时候,它以绝对真理的面目向少数派和少数意见压过去,轰然一声,连呻吟都一并埋在尘土之中” 。材料认为雅典民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山西省 长治 2018 _2019 年高 历史上 学期 第二次 月考 试卷 解析 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