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山西大学附属中学2017_2018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中试卷(含解析).doc
《山西省山西大学附属中学2017_2018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中试卷(含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西省山西大学附属中学2017_2018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中试卷(含解析).doc(21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 1 -山西大学附属中学校高二(下)语文期中模块诊断一、现代文阅读(共 17 分)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列小题。战争美国尔尼1941 年 9 月,我在伦敦被炸伤,住进了医院,我的军旅生涯就此黯然结束。我对自己很失望,对这场战争也很失望。一天深夜,我想给一位朋友打电话,接线生把我的电话接到了一位妇女的电话线上,她当时也正准备跟别人通话。“我是格罗斯文诺 8829, ”我听见她对接线生说, “我要的是汉姆普斯特的号码,你接错了,那个倒霉蛋并不想跟我通话。 ”“哦,我想是。 ”我忙插嘴。她的声音很柔和,也很清晰,我立刻喜欢上了它。我们相互致歉后,挂上了话筒。可是两分钟后,我又拨通了她的号码,也许
2、是命中注定我们要通话,我们在电话中交谈了 20 多分钟。“你干吗三更半夜找人说话呢”她问。我跟她说了原因,然后反问“那么你呢?”她说她老母亲睡不好觉,她常常深夜打电话与她聊聊天,之后我们又谈了谈彼此正在读的几本书,还有这场战争。最后我说:“我有好多年没这样畅快地跟人说话了。 ”“是吗?好了,就到这里吧,晚安,祝你做个好梦。 ”她说。第二天整整一天,我老在想昨晚的对话情形,想她的机智、大方、热情和幽默感。当然还有那悦耳的口音,那么富有魅力,像乐曲一样老在我的脑海里回旋。到了晚上,我简直什么也看不进。午夜时,格罗斯文诺 8829 老在我脑海里闪现。我实在难以忍受,颤抖着拨了那个号码。电话线彼端的铃
3、声刚响,就马上被人接起来。“哈罗?”“是我, ”我说, “真对不起,打扰你了,我们继续谈昨晚的话题,行吗?”没说行还是不行,她立即谈起了巴尔扎克的小说贝姨 。不到两分钟,我们就相互开- 2 -起玩笑,好像是多年的至交。这次我们谈了 45 分钟。午夜时光和相互的不认识,打破了两人初交时的拘谨。我们提议彼此介绍一下各自的身份,可是她婉言谢绝了。她说这会把事情全弄糟,不过她留下了我的电话号码。我一再许诺为她保留,直到战争结束。于是她说了一些她的情况,17 岁时她嫁给一个自己不喜欢的男人,以后一直分居。她今年 36 岁,唯一的儿子在前不久的一次空袭中被炸死了,年仅 18 岁。他是她的一切。她常常跟他说
4、话,好像他还活着。她形容他像朝霞一样美,就跟她自己一样,于是她给我留下了一幅美丽的肖像,我说她一定很美,她笑了,问道:“你怎么知道的?”我们越来越相互依赖,什么都谈。我们在大部分话题上看法相似,包括对战争的看法,我们开始读同样的书,以增加谈话的情趣。每天夜晚,不管多晚,我们都要通一次话。如果哪天我因事出城,没能通话,她就会埋怨说她那天晚上寂寞得辗转难眠。随着时间的推移,我愈来愈渴望见到她。我有时吓唬她说我要找辆出租车立刻奔到她跟前。可是她不允许,她说如果我们相见后发现彼此并不相爱,她会死掉的。整整 12 个月,我是在期待中度过的。我们的爱情虽然近在咫尺,却绕过了狂暴的感情波澜,正平稳地驶向永恒
5、的彼岸。通话的魅力胜过了秋波和拥抱。一天晚上,我刚从乡间赶回伦敦,就连忙拿起话筒拨她的号码。一阵嘶哑的尖叫声代替了往日那清脆悦耳的银铃声,我顿时感到一阵晕眩。这意味着那条电话线出了故障或者被拆除了。第二天仍旧是嘶哑的尖叫。我找到接线生,请求他们帮我查查格罗斯文诺 8829 的地址,起先他们不理睬我,因为我说不出她的名字。后来一位富有同情心的接线小姐答应帮我查查。“当然可以。 ”她说, “你好像很焦急。是吗?嗯,这个号码所属的那片区域前天夜里挨了炸弹,号码主人叫”“谢谢, ”我说, “别说了,请你别说了。 ”我放下了话筒。(沈东子译,有删改)1.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最恰当的
6、两项是()A. 小说以“1941 年 9 月,我在伦敦被炸伤”开头,不仅是为了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更是为了强调这是作者的一段亲身经历。B. 小说不仅描写了战时一对普通恋人的悲欢离合,也以真实的笔触,描绘了一幅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历史画卷,表现了民众的必胜信念。C. 得知事情真相时“我”只说了句“别说了,请你别说了” ,就放下了话筒,这看似不合常- 3 -情的表现,背后传达的却是难以言说的悲哀。D. 接线生的失误让两人相识,心灵的需要让他们相恋,无情的轰炸让他们永别,小说情节既在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设计自然而又精巧。2. 关于小说中的女主人公有哪些性格特点,请选出错误的一项()A. 大方热
7、情、机智幽默,懂得及时化解生活矛盾;B. 乐观向上、热爱生活,战争和不幸都不能阻止她对美好生活和爱情的追求;C. 善良真诚、理性克制,有责任感,关心母亲,思念儿子,真诚待“我” 。D. 博学多才、能言善道,女主人公用她的才情和话语搭建了和“我”的桥梁。3. 小说以电话为枢纽连接人物、安排情节,这样处理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4. 小说写的只是战争中的一个小故事,却用了“战争”这样一个大题目,你认为这样处理合适吗?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观点。【答案】1. CD 2. D 3. 一个电话将两人命运连在一起,偶然与必然交错,凸显了战争背景,强化了戏剧性情节;主人公言行主要通过电话聊天呈现出来,便于透露
8、人物心声,使人物形象更加真实;电话交流的限制性给小说留下较多空白,丰富了人物与主题的想象空间。 4. 观点一:合适。小故事冠以大题目,对比鲜明,强化了艺术张力;战争是故事发生的契机与悲剧的根源,是小说构思的基础;小说写的虽是爱情故事,但主题却是对战争的“失望”与反思。观点二:不合适。故事冠以大题目,故作高深,不符合写作的一般原则;小说的艺术感染力源自战争中的爱情,而不是战争;小说情节设置以小人物的坚强与不幸为主干,战争只是引起情节变化的背景。【解析】【1 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小说的综合赏析能力。此类题考查的角度较多,有内容的理解,主旨的概括,人物形象分析,思想情感赏析,表现手法的分析等。解答
9、这类题目,首先要题干的选择要求,如本题“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最恰当的两项是” ,要求选出“最恰当” “两项” ,立足考查“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 ,然后浏览每个选项,再逐一进行分析。A 项, “强调这是作者的一段亲身经历”说法错误。小说不一定写的是作者的经历,本文不过是采用了第一人称。B 项, “表现了民众的必胜信念”属于无中生有。故选 CD。- 4 -【2 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把握分析小说中人物形象能力。分析人物形象首先应结合着文中叙述性的语句,从身份、地位、修养、气质等总体上把握小说人物形象特点,然后根据小说中描写这个人物的言行举止的语句以及作者的议论或者作者借作品
10、中其他人物对他的评价的语句直接提取或概括即可。本题要求选出“关于小说中的女主人公有哪些性格特点,请选出错误的一项” ,D项,博学多才,能言善道,言过其实,文章着重强调的是两人谈话很投缘。故选 D。【3 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把握小说中物象作用能力。解答此类题,要通读全文,整体上把握文本内容和主题,在此基础上根据题干回归文本,找到关于要把握的形象内容部分,仔细阅读,从文章内容主题、情节结构、人物形象塑造、背景环境氛围等方面把握形象(物象)的作用。本题要求简要分析小说以电话为枢纽连接人物、安排情节,这样处理有什么作用。通读文章,本文以“电话”为枢纽连接人物、安排情节,没有出现具体的人物, “午夜时光
11、和相互的不认识,打破了两人初交时的拘谨。 ”“通话的魅力胜过了秋波和拥抱。 ”这样可以给读者更大的想象空间。通过电话通话,两个人物,尤其是女主人公的形象很鲜明的体现出来,战争的背景也时不时出现在对话中。但主人公的坚强和乐观的性格还是得以表现。两个人因为接话员的不慎而相识相爱分离,情节安排很离奇。【4 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针对文中某一问题,提出自己见解能力。属于探究能力考查,所谓“探究” ,就是有“我”有“思” ,探索追寻。学生在答题时,只要不脱离文本,只要不是消极的,只要言之有理,言之有据,都视为正确答案。所以,做题时,一定多角度考虑问题,结合文本内容陈述自己的见解。小说用“战争”这样一个大题
12、目,究竟合适不合适,学生可以有自己的看法。不管持有什么看法,都要从小说的三要素分析,包括人物、情节和主旨等。如果认为这个题目合适,可以从小说中两个人物电话线搭错是因为战争的混乱,因为战争让两个人有了共同的倾诉的需求,情节安排也是围绕战争展开的。小说揭示的是战争的残酷和无情。如果不认可这个题目,则从人物是战争之外的,情节主要围绕爱情故事展开,主旨则是以表现小人物的坚强与不幸为主。【点睛】对于物象作用,答案一般包括:自身作用环境作用人物作用情节结构作用点题作用。“自身作用” ,指的是它作为小说形象世界的一个组成部分,有它自身的独到特点、作用和审美价值。“环境作用” ,指的是它对时代特点氛围作了怎样
13、的揭示或暗示,对人物活动的具体环境的作用。“人物作用” ,指的是它从哪个角度表现了主要人物的什- 5 -么特点和性格。“情节结构作用” ,指的是它对小说情节结构的影响,如是否开头、结尾各有特色,是否结构严谨、完整匀称,是否用以烘托铺垫,前后照应,设置悬念,造成波澜,形成线索等。“点题作用” ,指的是揭示了怎样的主题。基本作用有: 突出人物性格,揭示深化主题;反复出现、串起相关情节,从而成为全文的线索,兼有使结构更加严谨的作用;衬托环境,或者具有象征意义。二、古诗文阅读及默写(共 37 分)(一)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韩愈传韩愈,字退之,昌黎人。父仲卿,无名位。愈生三岁而孤,养
14、于从父兄。愈自以孤子,幼刻苦学儒,不俟奖励。洎举进士,投文于公卿间,故相郑余庆颇为之延誉,由是知名于时。寻登进士第。宰相董晋出镇大梁,辟为巡官。府除,徐州张建封又请其为宾佐。愈发言真率无所畏避操行坚正拙于世务调授四门博士转监察御史德宗晚年政出多门宰相不专机务。宫市之弊,谏官论之不听。愈尝上章数千言极论之,不听,怒,贬为连州阳山令,量移江陵府掾曹。愈自以才高,累被摈黜,作进学解以自喻,执政览其文而怜之,以其有史才,改比部郎中、史馆修撰。逾岁,转考功郎中、知制诰,拜中书舍人。俄有不悦愈者,摭其旧事,言愈前左降为江陵掾曹,荆南节度使裴均馆之颇厚,均子锷凡鄙,近者锷还省父,愈为序饯锷,仍呼其字。此论喧
15、于朝列,坐是改太子右庶子。元和十二年八月,宰臣裴度为淮西宣慰处置使,兼彰义军节度使,请愈为行军司马。淮、蔡平,十二月随度还朝,以功授刑部侍郎,仍诏愈撰平淮西碑 ,其辞多叙裴度事。时先入蔡州擒吴元济,李愬功第一,愬不平之。愬妻出入禁中,因诉碑辞不实,诏令磨愈文,宪宗命翰林学士段文昌重撰文勒石。愈性弘通,与人交,荣悴不易。少时与洛阳人孟郊、东郡人张籍友善。二人名位未振,愈不避寒暑,称荐于公卿间,而籍终成科第,荣于禄仕。后虽通贵,每退公之隙,则相与谈宴,论文赋诗,如平昔焉。而观诸权门豪士,如仆隶焉,瞪然不顾。而颇能诱厉后进,馆之者十六七,虽晨炊不给,怡然不介意。大抵以兴起名教、弘奖仁义为事,凡嫁内外
16、及友朋孤女近十人。(节选自旧唐书韩愈传 )5.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6 -A. 愈发言真率/无所畏避/操行坚正/拙于世务调授/四门博士转监察御史/德宗晚年政/出多门/宰相不专机务。B. 愈发言/真率无所畏避/操行坚正/拙于世务/调授四门博士转监察御史/德宗晚年政/出多门/宰相不专机务。C. 愈发言真率/无所畏避/操行坚正/拙于世务/调授四门博士/转监察御史/德宗晚年/政出多门/宰相不专机务。D. 愈发言/真率无所畏避/操行坚正/拙于世务/调授四门博士/转监察御史/德宗晚年/政出多门/宰相不专机务。6. 下列对与本文有关的文学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 韩愈
17、祖籍昌黎郡,自称昌黎先生,世称韩昌黎,著作有昌黎先生集 。卒谥文,世称韩文公。B. 征辟制是汉武帝时开始推行的一种自上而下选拔官吏的制度,也可以分为“征”和“辟”两类,唐采用科举制,不存在“征”和“辟” 。C. 宫市是中唐时,宫中有需要买外面市场上的物品,随意给出价款强行收购的行为,是皇帝直接掠夺人民财物的一种最无赖的、最残酷的方式。D. 节度使初置时,作为军事统帅,主要掌管军事、防御外敌,而没有管理州县民政的职责,后来渐渐总揽一区的军、民、财、政。7.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A. 韩愈从小失去母亲,跟随父亲和兄长,自幼刻苦读书,文章得到别人的赏识,后来考中进士,终
18、成一代名士。B. 韩愈曾上过几千言的奏章把宫市的弊端毫无保留地讲了出来,皇上不仅不听,反而大为生气,把韩愈贬到边远的阳山做县令,后来才酌情内移到江陵任职。C. 元和十二年,韩愈担任裴度的行军司马,因随同裴度平定淮西藩镇之乱有功,被朝廷任命为刑部侍郎。韩愈借撰写平淮西碑替裴度歌功颂德。D. 韩愈性情宽宏通达,与他人交往,不论人家地位如何变化,他总不改变态度。他跟孟郊、张籍的友情,就是很典型的例子。8.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愬妻出入禁中,因诉碑辞不实,诏令磨愈文,宪宗命翰林学士段文昌重撰文勒石。(2)而颇能诱厉后进,馆之者十六七,虽晨炊不给,怡然不介意。【答案】5. C 6.
19、B 7. A - 7 -8. (1)李愬的妻子常出入皇宫,于是(向宪宗)诉说(控告)碑文失实, (宪宗)下诏派人磨掉韩愈所写的碑文,命令翰林学士段文昌重新撰写并刻石。(2)却很能奖掖鼓励后进,十有六七吃住在他家里,虽然有时弄得自己早饭也供应不上,但仍然和颜悦色毫不介意。【解析】【5 题详解】此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能力。解答此类题,考生不仅需要具备一定的文言阅读的语感和断句技巧,而且还应具备一定的文化素养。文言断句有很多的标志,比如:四字短语、排偶句式、顶真修辞等等。还可以利用名词代词在句中担当的成分来断。本句,根据名词代词“愈”“操行” “世务” “四门博士” “监察御史” “德宗” “政”
20、“门” “宰相” “机务” ,虚词“所”“于” , “言”作“真率”的主语,中间不能断开,排除 BD 两项;“调授四门博士”与“转监察御史”结构相似,前后断开,排除 A 项,再结合本句意思:韩愈说话直爽坦率,不去刻意躲避和忌讳什么,他的品德专一而正派,不擅长处理一些世俗事务。后来调他去做四门博士,再后来升为监察御史。德宗晚年的时候,朝廷中分了好几派,宰相也不好好负责。句子可以断开为:愈发言真率/无所畏避/操行坚正/拙于世务/调授四门博士/转监察御史/德宗晚年/政出多门/宰相不专机务。故选 C。【6 题详解】此题考核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文化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变迁、建筑
21、的名称、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些机构、典章制度、行政区划、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平时注意积累,尤其是课本的注释的相关内容,答题时还要注意集合语境的含义作答。题中 B 项, “唐不存在征和辟 ”说法错误。征辟是中国汉代擢用人才的一种制度,到了隋唐皇帝和朝廷大臣仍可征召名士大儒为官,地方长官也可自行辟聘,只是相对不多见。实际上在宋代乃至明清仍有征辟的变种和遗存。故选 B。【7 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有关内容要点的概括和分析能力。此类题答题时,注意对读选项和原文,寻找时间、地点、人物、时间、手法以及重点词句的翻译上的错误。本题要求选出“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
22、概括,不正确的一项” ,A 项, “从小失去母亲,跟随父亲和兄长”说法与原文不符,孤,指幼年丧父。故选 A。【8 题详解】- 8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翻译能力。文言翻译是文言文的必考内容,翻译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把句子中的每一个字都要落到实处,不能翻译的助词等删掉,省略的内容根据上下文补充,这样才能做到不丢分。平时训练时注意自己确定句子的赋分点,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落实,如(1)中的“禁中” ,指皇宫;“因” ,于是;“诉” ,诉说,控告;“碑辞” ,碑上文词,指碑文;“磨” ,磨掉;“重撰” ,重新撰写;“勒” ,雕刻。 (2)中的“而” ,表转折,却;“诱” ,指奖掖,提携;“厉” ,通“
23、励” ,鼓励;“馆” ,让住/收留;“虽” 。 ,虽然;“晨炊” ,指早饭;“给” ,供应;“怡然” ,和颜悦色/高兴的样子。【点睛】文言文语句翻译,首先要找出专有名词,即人名、地名、官职等;然后再看有否特殊句式,最后再确定关键字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文言文的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词、保留、省略。对古今异义的词语要“替换” ,翻译为没有查处;对古今词义大体一致的词语则“组词” ;对特殊的地名、人名等要“保留” ;对古汉语中的同义反复的词语可以“省略”其中一个,有些虚词不必要或难于恰当翻译出来的也可以“省略” 。参考译文:韩愈,字退之,昌黎人。父亲名叫韩仲卿,不出名不没有官位。韩愈三岁的
24、时候死了父亲,被同族的堂兄抚养。韩愈因为自己是孤儿,小时候学习儒家经典很刻苦,不等奖励来督促。等到考进士的时候,把自己的文章在公卿之间投送,曾担任过宰相的郑余庆很欣赏他,积极地称赞他,因此很快就出了名。不久韩愈就考中了进士。宰相董晋出京镇守大梁,请韩愈作他的巡官。董晋的职员班子撤除后,徐州的张建封又请他去做佐官。韩愈说话直爽坦率,不去刻意躲避和忌讳什么,他的品德专一而正派,不擅长处理一些世俗事务。后来调他去做四门博士,再后来升为监察御史。德宗晚年的时候,朝廷中分了好几派,宰相也不好好负责。宫市的弊端很明显,但谏官们反复提意见皇帝也不接纳。韩愈曾经写了几千字的文章极力批判这件事,皇帝不听反而很生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山西省 山西大学 附属中学 2017 _2018 年高 语文 下学 期期 试卷 解析 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