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吕梁市泰化中学2017_2018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第三次月考试卷(含解析).doc
《山西省吕梁市泰化中学2017_2018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第三次月考试卷(含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西省吕梁市泰化中学2017_2018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第三次月考试卷(含解析).doc(14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 1 -泰化学校 20172018 学年第二学期第三次月考高一历史试题(卷)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 2 分,共 50 分。 )1.下列关于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特点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 以畜牧业为主,种植业为辅B. 借用牛力耕田、不断改良生产工具与技术C. 采用男耕女织的经营方式D. 与农业相关的水利设施的完善【答案】A【解析】【详解】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古代中国农业经济以种植业为主,畜牧业为辅,故 A 项错误,但是符合题意;铁犁牛耕技术不断改进,男耕女织是最主要的经营方式,农田水利不断发展,从而促进古代农业的进步,故 BCD 正确,但是不符合题意。所以本题答案为 A 项。【点睛】否定式选择题解题
2、的技巧是,首先判定正确的选项,然后排除即可。2.明朝后期,土地高度集中,太湖流域 90%的土地都在官僚和地主手中,造成这一现象的根本原因是:A. 太湖流域是农业中心B. 土地私有制的发展C. 明朝中后期政治腐败D. 统治者“不抑兼并”【答案】B【解析】【详解】 “明朝后期,土地高度集中,太湖流域 90%的土地都在官僚和地主手中” ,这说明明朝后期出现了严重的土地兼并现象,这一现象出现的根源是土地私有,故 B 项正确;材料体现不出太湖流域是农业中心,故 A 项错误;材料涉及的是经济,未涉及政治腐败,故 C 项错误; 宋代实行过“不抑兼并”政策,明朝政府是抑制土地兼并的,故 D 项错误。3. 关于
3、徽商和晋商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 产生于明清时期B. 城镇经济繁荣和发展的产物- 2 -C. 支配某些手工业生产活动D. 使海外贸易税收成为国库财富主要来源【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旨在考查学生对商帮的掌握。明清时期,产生了商帮,A 项正确;它是经济发展的产物,B 项正确;C 项与符合史实;但明清时期在对外关系方面,实行闭关政策,只有广州十三行与外国进行贸易,徽商和晋商,是没有可能从事海外贸易的,也就不可能使海外贸易税收成为国库财富主要来源。因此,答案为 D。考点:中国古代经济结构的特点中国古代的商业商帮4.清朝实行重农抑商和闭关锁国政策产生的影响是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强化了自
4、给自足的自然经济造成了中国的日益落后加速了小农经济的解体A. B. C. D. 【答案】D【解析】小农经济的解体是在鸦片战争之后,再者重农抑商和闭关锁国政策也不会加速了小农经济的解体,但是重农抑商和闭关锁国政策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强化了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 、造成了中国的日益落后,综上所述本题答案只有选 D 是符合题意的,正确。5.明代将手工业者一律编入匠籍,隶属于官府,世代相袭,实行轮班或坐住为国家服役。清政府则废除了匠籍制度。这一变化表明A. 清政府对工匠的人身控制放松B. 政府鼓励手工业私营C. 官营手工业占据主导地位D. 私营手工业受到冲击【答案】A- 3 -【解析】【详解】依据所
5、学知识可知,匠籍制度的废除,手工业者获得一定程度的自由,表明清政府对工匠的人身控制放松,故 A 项正确;明代政府也鼓励手工业私营,故 B 项错误;明朝中后期以后民营手工业开始占据主导地位,故 C 项错误;这一变化有利于私营手工业的发展,故D 项错误。6. 在新航路开辟过程中到过亚洲的航海家是( )迪亚士 哥伦布 达伽马 麦哲伦A. B. C. D. 【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察的是基础知识识记能力,比较简单。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到达非洲南端的好望角,排除;发现美洲,没有到达过亚洲,排除;到达过印度,正确;环球航行,到达过亚洲,正确。所以答案选 C。考点:新航路的开辟、殖民扩张与资本主
6、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新航路的开辟航海家7. 1651 年,英国议会颁布航海条例 ,矛头直指:A. 西班牙 B. 葡萄牙 C. 荷兰 D. 法国【答案】C【解析】8.英国最终确立世界殖民霸权,主要通过打败哪三个国家实现:A. 西班牙、法国、葡萄牙B. 荷兰、德国、法国C. 西班牙、荷兰、美国D. 西班牙、荷兰、法国【答案】D【解析】【详解】依据所学知识可知,1588 年英国打败西班牙的“无敌舰队” ,使西班牙从此失去海上霸主地位,英国开始走上了殖民扩张道路;l7 世纪英国打败了世界范围的殖民帝国荷兰;18 世纪义打败了法国,从而最终确立其世界殖民霸权。故 D 项正确,ABC 错误。9.第一次工
7、业革命给英国社会带来重大变化,下列符合实际情况的是:- 4 -A. 汽车在马路上奔驰B. 人们可以坐火车外出C. 电灯照亮千家万户D. 电话成为重要通讯工具【答案】B【解析】【详解】火车是第一次工业革命在交通工具方面的成果,人们外出可乘坐火车,故答案为 B项。汽车、电灯、电话均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果,排除 A、C、D 项。10.第二次工业革命促使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发生重大变化。这种变化是指A. 财富日益集中在少数资本家手中B. 生产和资本高度集中,产生了垄断组织C. 资本家加强了对生产价格和市场的控制D.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形成【答案】B【解析】第二次工业革命中,随着生产力高度发展,企业之间的联
8、合和兼并逐渐成为生产的主流,生产和资本高度集中,随即产生了垄断组织,这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局部调整,由以前自由资本主义阶段到垄断资本主义阶段,故 B 项正确;A 属于财富聚集问题,不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调整,故 A 项错误;资本家加强了对生产价格和市场的控制不符合材料中生产关系变化的信息,故 C 项错误;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形成是在罗斯福新政之后,故 D 项错误。11.张謇说:“自今为始,凡隶属本部之官业,概行停罢,或予招商顶办。 ”他主张A. 兴办国营企业B. 发展民营企业C. 创办实业救国D. 建立预算制度【答案】B【解析】【详解】 “凡隶属本部之官业,概行停罢,或予招商顶办”说明张謇主张停止兴
9、办国营企业,鼓励发展民营企业,故 A 项错误,B 项正确;材料体现不出“实业救国”的思想,故 C 项错误;材料和预算制度无关,故 D 项错误。- 5 -12.1937 年 8 月,上海等地的大量民营工厂在国民政府的组织下开始内迁,多数厂家内迁地点集中在四川、湖南、广西、云南等省。这反映出A.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B. 国民政府的持久抗战意图C. 国共内战争夺战略资源D. 经济中心已转移到西部【答案】B【解析】【详解】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于 1937 年 9 月,故 A 项错误;此时全民抗战已经开始,故 C 项错误;我国经济中心一直位于东部地区,故 D 项错误;全面抗战开始
10、后,国民政府的组织大量民营工厂开始内迁,其目的是为了保护民族工业,从而为持久抗战做准备,故 B 项正确。13.“断发易服” 、 “废止缠足”主张始于:A. 洋务运动B. 戊戌变法C. 辛亥革命D. 鸦片战争【答案】B【解析】【详解】依据所学知识可知,1896 年康有为在广州开展“不缠足运动” ,创立不缠足会,并上书光绪请禁妇女缠足折 ;1898 年康有为曾递呈光绪帝请断发易服改元折 ,提出了“断发易服”的主张。由此可知,B 项正确,ACD 错误。14.中国共产党第十四次全国代表大会提出的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A. 逐步扩大企业自主权,加强国营大中型企业的市场竞争力B.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11、,进一步解放生产力C. 巩固和完善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大力发展乡镇企业D. 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成分长期共同发展【答案】B【解析】【详解】依据所学知识可知,1992 年,中国共产党第十四次全国代表大会提出了建立社会主- 6 -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故 B 项正确;A 项是 1984 年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的内容,故错误;C 项是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内容,故错误;D 项是十五大内容,故错误。15.1953 年中共中央的决议指出:领导农民在自愿的基础上“由低级到高级,由小到大,由少到多,由点到面就能够引导农民群众。跟着我们走向社会主义。 ”随后,政府在农村开展了A. “一五计划”B.
12、 农业合作化运动C. 土地改革运动D. 全行业公私合营【答案】B【解析】【详解】依据所学知识可知, “一五计划”是工业发展计划,不是农业,故 A 项错误;土地改革运动在 1952 年底就已经完成,故 C 项错误;全行业公私合营是对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故 D 项错误;1953 年开始引导农民走社会主义道路的是农业合作化运动,故 B 项正确。【点睛】时间是解决本题的关键所在。紧扣“1953 年” “农民”等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判断排除即可。16. 从 1955 年开始,我国城镇居民的日常生活消费只能凭票限量供应。直至 1993 年最终取消了票证。有人说这象征着一个新时代的来临。 “新时代”指的是(
13、)A. 计划经济时代 B. 改革开放时代C. 市场经济时代 D. 持卡消费时代【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凭票购物是物资匮乏年代计划经济体制的反映,取消票证意味着市场经济时代的到来。本题选 C。改革开放是 1978 年就开始的。持卡消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考点: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化物质生活的变化。17.1930 年 6 月,美国国会修订了 1125 种商品的进口税率,有 50 种商品由过去的免税改为征税。在当时的形势下,美国的这种做法A. 有力刺激了美国产品的出口贸易B. 为摆脱危机提供了有效的模式C. 加剧了贸易保护主义的盛行- 7 -D. 加快了美国摆脱危机的进程
14、【答案】C【解析】【详解】依据所学知识可知,1930 年时,资本主义世界正在经历空前的经济危机,美国国会修订进口税率,部分商品由过去的免税改为征税,这无疑会加剧各国的关税战,从而加剧贸易保护主义的盛行,故 C 项正确;这不利于美国产品的出口贸易,故 A 项错误;该措施加剧了经济危机,故 BD 项错误。【点睛】理解“美国国会修订了 1125 种商品的进口税率,有 50 种商品由过去的免税改为征税”的信息是解题的关键。依据所学知识可知,这是美国提高关税的措施。18.1933 年罗斯福实行新政后,美国商品获得了更大的海外市场,国内商品价格也有一定提升,债务人特别是农民的债务减轻了将近一半。对这些变化
15、起直接作用的措施是A. 美元贬值B. 兴办公共工程C. 减少开支D. 增加农业生产【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信息可知,美国商品获得更大海外市场,国内商品价格提升,债务人负担减轻;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罗斯福在新政中整顿财政金融体系,实行美元贬值,刺激出口,故 A 项正确。兴办公共工程有利于增加就业,和扩大消费,但不会产生上述材料的影响,排除 B。减少开支,消费能力就会下降,与商品价格和债务关系不大,排除 C。增加农业生产会影响供需关系,不利于缓解经济危机,排除 D。点睛:抓住材料关键信息“美国商品获得了更大的海外市场,国内商品价格也有一定提高,债务人特别是农民的债务负担减轻了将近一半” ,结合罗斯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山西省 吕梁 市泰化 中学 2017 _2018 年高 历史 学期 第三次 月考 试卷 解析 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