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日照市2019届高三历史上学期期中试卷(含解析).doc
《山东省日照市2019届高三历史上学期期中试卷(含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东省日照市2019届高三历史上学期期中试卷(含解析).doc(18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1山东省日照市 2019 届高三历史上学期期中试卷(含解析)本试卷分第 I 卷(选择题)和第 II 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 8 页,满分 100 分。考试用时 90 分钟。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用 05 毫米的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座号、考生号、区县和科目类填写在答题卡和试卷规定位置上。2第 I 卷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 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第 II 卷必须用 05 毫米黑色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的位置;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在写上新
2、的答案;不能使用涂改液、胶带纸、修正带。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第 I 卷(选择题共 48 分)本卷共 24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48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中国许多大学的校训出自古代文化典籍。如清华大学校训“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出自易经 ;中国农业大学校训“解民生之多艰,育天下之英才”出自离骚 ;复旦大学校训“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出自论语 ;厦门大学校训中“止于至善”出自礼记 。这表明A. 传统价值追求具有旺盛生命力B. 中国高等教育发展史源远流长C. 高等教育致力于复兴传统文化D. 儒家思想传统影响着教育发展【答案】A【解析】【详解】从材
3、料“中国许多大学的校训出自古代文化典籍”中可以看出,中国传统文化对现代教育有深远的影响,这表明传统价值追求具有旺盛生命力,故 A 项正确;材料强调的是传统文化的影响,故 BC 项排除;材料中反映的是传统文化的影响,不是反映的儒家思想的影响,故 D 项排除。【点睛】关键信息是“中国许多大学的校训出自古代文化典籍” 。2.周公制定礼乐制度。礼即不同等级的人之间的贵贱、尊卑、长幼、亲疏差异,不得僭越;乐是指通伦理,和天地,养万物,化异同,成天下。由此可见,礼乐制度旨在2A. 强化血缘伦理B. 宣扬天下共主C. 稳定社会秩序D. 提倡以德治国【答案】C【解析】【详解】从材料“不得僭越” “化异同,成天
4、下”中可以看出,礼乐制度使贵贱有差、尊卑有别、长幼有序,从而形成和谐有序的社会统治秩序,故 C 项正确;血缘关系体现的是宗法制,故 A 项排除;“天下共主”是指分封制度,故 B 项错误;“以德治国”是孔子提出的,故 D 项排除。3.下图为秦始皇陵墓出土的秦权。目前国内北至内蒙古奈曼旗(燕国故地) ,南至江苏盱眙(楚国故地) ,东至山东邹城(齐国故地) ,西至甘肃秦安(秦国故地) ,出土了大量的秦权、秦量(秦朝统一铸造的衡器、量器) ,其上均刻有皇帝统一度量衡的诏书。这些文物表明秦朝政府致力于A. 加强对各地的有效管辖B. 防范六国旧贵族的反抗C. 保证改革政策贯彻落实D. 实行思想文化专制统治
5、【答案】C【解析】【详解】从材料“大量的秦权、秦量(秦朝统一铸造的衡器、量器) ,其上均刻有皇帝统一度量衡的诏书”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秦统一六国后,秦政府在全国范围内颁发秦朝统一铸造“大量的秦权、秦量”等,从而保证了各项政策的落实,故 C 项正确;A 项是指郡县制,排除;材料强调的是改革政策的落实,没有体现出对六国贵族的反抗,故 B 项排除;3材料中强调的是经济政策,故 D 项排除。4.东汉末年天下大乱,各地方的世家大族被迫迁徙。到新的地方后,还要表明其本系某地方的某姓。世家大族此举反映出当时A. 血缘宗法观念根深蒂固B. 门第高低决定社会地位C. 族群势力成为安全依靠D. 地域文化影响群体交
6、流【答案】B【解析】【详解】从材料“东汉末年” “世家大族到新的地方后表明其本系某地方的某姓”中可以看出,当时,世家大族比较重视门第的高低,故 B 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对门第高低的重视,没有体现出血缘关系,故 A 项排除;材料中没有体现出世家大族势力与族群安全、地域文化之间关系,故 CD 项排除。【点睛】 “东汉末年” “世家大族到新的地方后表明其本系某地方的某姓”是关键信息。5.下表唐朝各个时期农田水利工程地域分布统计统计数字的地域变化反映出A. 传统重农政策有所松动B. 北方农业发展比较稳定C. 中央对地方控制力降低D. 农业生产格局发生变化【答案】D【解析】【详解】从表格中可以看出,唐朝
7、北方农田水利工程数量不断下降,而南方的数量不断上升,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这表明南方农业得到迅速的发展,北方农业发展比较缓慢,导致从唐中期开始,经济重心开始南移,故 D 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出重农政策的松动,故 A4项排除;北方水利数量的下降表明北方农业发展相对缓慢,故 B 项排除;材料中没有体现出中央与地方之间的关系,故 C 项排除。6.宋朝时,佃户租种地主的土地,都需要缔结契约,契约一般都分画疆畎,写明田主、租田人和见知人,并规定地租的数量、交纳形式,以及租佃的期限等。租佃契约制的施行反映出当时A. 农民生产活动受到限制B. 生产者积极性受到重视C. 农产品商品化程度提高D. 新的生产方式已经
8、产生【答案】B【解析】【详解】材料“缔结契约” “规定地租的数量、交纳形式,以及租佃的期限”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契约对主佃双方的权利和义务作出了比较明确的规定,租佃契约制使佃户拥有更多的自由,提高了佃户的生产积极性,故 B 项正确,A 项错误;材料没有体现出农产品的商品化,故 C 项排除;租佃制是封建生产关系形式,故 D 项错误。【点睛】 “缔结契约” “规定地租的数量、交纳形式,以及租佃的期限”是关键信息。7.宋元明时期,浙江金华浦江县的郑氏家族影响巨大。在宋史 元史 明史中都以“孝友”或“孝义”的名义为他们列传,明建文帝还为其亲自题写“孝义家”匾额。元末农民军进入浦江县,都相互告诫不得侵犯
9、郑氏家族,并派兵保护郑氏府第。这一现象表明A. 社会伦理价值取向趋于一致B. 农村社会关系趋于和睦稳定C. 下层人民斗争手段趋向理性D. 社会秩序依赖世家大族维持【答案】A【解析】【详解】从材料“宋史 元史 明史中都以孝友或孝义的名义为他们列传”“孝义家” “元末农民军相互告诫不得侵犯郑氏家族,并派兵保护郑氏府第”中可以看出,郑氏家族用儒家伦理管理家族,被载入正史,多次受朝廷表彰,并成为社会楷模,说明理学成为社会主流的价值取向,故 A 项正确;材料中没有体现出农村社会的状况,故 B项排除;材料没有体现出下层人民的斗争手段,故 C 项排除;材料强调的是儒家伦理道德5的社会地位,没有体现出世家大族
10、的地位,故 D 项排除。【点睛】关键信息是“宋史 元史 明史中都以孝友或孝义的名义为他们列传” “孝义家” “元末农民军相互告诫不得侵犯郑氏家族,并派兵保护郑氏府第” 。8.明成祖朱棣规定,藩王不得干涉地方政治军事事务,不得擅自离开封地,不得结交地方官员。这一规定有利于A. 建立权力制约机制B. 保证吏治清正廉洁C. 维护皇室独尊地位D. 保持中央政令畅通【答案】D【解析】【详解】从材料“藩王不得干涉地方政治军事事务,不得擅自离开封地,不得结交地方官员”中可以看出,明朝这一规定限制了藩王的权利,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管理,保持了中央政令的畅通,强化了中央集权,故 D 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中央与地方
11、之间的关系,没有体现出权力的制约和皇权的加强,故 AC 项排除;材料中的措施无法保证吏治的清正廉明,故 B 项排除。9.鸦片战争后,出于策略需要,领事裁判权这项侵略要求在英国对华总战略中并未列入首要的解决目标。但清朝官员率先提出主动出让,目的是想尽快摆脱涉外纠纷的麻烦,于是有了“英国商民如有与内地民人交涉事件,应明定章程,英商由英国办理,内民由内地惩办”的条文。这一事件表明清政府A. 没有突破闭关锁国束缚B. 缺乏近代国家主权意识C. 对外奉行妥协投降政策D. 法律制度建设严重滞后【答案】B【解析】【详解】从材料“领事裁判权清朝官员率先提出主动出让”中可以看出,清政府不明白领事裁判权对中国的危
12、害,拱手相让,这反映了清政府缺乏近代国家主权意识,故 B 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清政府对近代国际关系茫然无知,没有体现出闭关锁国政策和对外妥协,故 AC 项排除;材料没有体现出清政府法制建设的状况,故 D 项排除。6【点睛】 “领事裁判权清朝官员率先提出主动出让”是关键信息。10.1894 年 9 月,北洋水师“经远舰”在黄海大战中沉没于辽宁庄河海域。2018 年 9 月,考古人员在该舰遗址中发现 53 毫米格鲁森炮弹、120 毫米炮弹引信等,均不见于“经远舰”出厂档案,推测为海战前紧急添置,清廷为战争做了一定准备。这表明A. 考古发掘的史料最为真实可信B. 史料的丰富促进史学研究发展C. 真实
13、的历史依赖新史料的发现D. 主观意愿会导致研究出现偏差【答案】B【解析】【详解】从材料“考古人员在该舰遗址中发现” “均不见于经远舰出厂档案”中可以看出,随着史料的丰富,促进对甲午中日战争的研究,故 B 项正确;A 项说法错误,错在“最为真实可信” ;C 项说法错误,错在“依赖” ;材料强调的是史料的作用,故 D 项排除。11.武昌起义后,宣布独立的各省打出的旗帜五花八门:武昌打出了“铁血十八星旗” ;上海打出了五色旗;广东出现了井字旗、青天白日旗;杭州一带打出的是白旗。这表明A. 各地对革命的理解不同B. 革命党人内部政见纷杂C. 封建官僚借机投机革命D. 思想领域出现活跃景象【答案】A【解
14、析】【详解】根据材料“独立的各省打出的旗帜五花八门”并结合所学知识可以分析出,辛亥革命后,各省旗帜的不同表明各地对革命的理解不同,故 A 项正确;B 项是 A 项具体表现,排除;材料中没有体现出封建官僚的活动,故 C 项排除;材料反映的是政治领域的状况,故 D 项排除。12.1925 年,李大钊在农民与土地一文中指出:社会的变革,若不动员工人、农民这些社会实践的主体力量,是无法完成的。中国庞大的农民群体一旦组织起来,为革命奋斗,那革命的成功就指日可待了。这表明早期中国共产党人A. 试图在认识国情的基础上探寻社会变革道路7B. 认识到解决农民土地问题是革命胜利的保证C. 工农武装割据道路的理论探
15、索已经趋于成熟D. 对中国革命性质和革命任务有了明确的认识【答案】A【解析】【详解】从材料“1925 年” “社会的变革不动员工人、农民主体力量,是无法完成的” “农民群体一旦为革命奋斗,那革命的成功就指日可待了”中可以看出,材料强调了工人、农民在革命中的重要地位,这表明中共在认识国情的基础上探寻社会变革道路,故 A 项正确;材料中强调工人、农民在革命中的重要地位,没有体现出土地问题,故 A 项排除;土地革命时期“工农武装割据”理论逐渐形成与发展,故 C 项排除;中共二大对中国革命性质和革命任务有了明确的认识,故 D 项排除。【点睛】 “1925 年”是关键时间信息。13.从 1953 年开始
16、,粮、棉、油等几十种农产品陆续被纳入国家统购统销范围之内。到1957 年,国家统配物资和部管物资的种类由 227 种增至 532 种。这一政策的推行A. 加快了农业社会主义改造进程B. 适应了加速实现工业化的需要C. 促进了农业生产结构的现代化D. 密切了城乡间经济联系和互通【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材料“从 1953 年开始” “纳入国家统购统销范围之内” “由 227 种增至 532 种”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53-1957 年间,社会主义改造为工业生产的进行提供了保证,故B 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社会主义改造的状况,故 A 项排除;材料中没有体现出农业生产结构的变化和城乡经济的状况,
17、故 CD 项排除。14.1978 年,广东清远为克服工业效益低下的状况,率先在国营企业中试点实行“超计划利润提成奖” ,立即取得显著成效。到 1981 年底, “清远经验”迅速由广东推向全国。这一现象客观上表明A. 向市场经济体制转轨的条件己经具备B. 思想路线转变是经济体制改革的保障C. 分配体制改革揭开了经济改革的序幕8D. 体制改革已成为经济发展的内在需求【答案】D【解析】【详解】从材料“1978 年” “超计划利润提成奖” “即取得显著成效” “迅速由广东推向全国”中可以看出,材料中的“利润包干”的做法对冲破旧体制、旧框框的桎梏,以及对国营工业企业的管理体制改革,促进了经济发展,故 D
18、 项正确;1978 年中国的经济体制改革刚刚开始,故 A 项排除;材料没有体现出思想路线的转变与经济体制改革之间的关系,故B 项排除;1978 年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揭开了经济改革的序幕,故 C 项错误。15.在古代雅典,500 人会议负责落实公民大会的决策,相当于政府。五百人会议常设机构是五十人团,由五百人会议成员分组轮流执行,抽签决定任职次序,不得连任,相当于一届政府。每届任期 35 至 36 天,一年正好有 10 届政府。这样的运作方式A. 确保政策执行的连续性B. 保证了官员的清正廉洁C. 有利于提升决策透明度D. 最大限度体现人民主权【答案】D【解析】【详解】材料“五百人会议常设机构
19、是五十人团,由五百人会议成员分组轮流执行,抽签决定任职次序”表明是轮流坐庄、轮番而治,这样的运作方式最大限度体现人民主权,有利于平民参政,推动民主政治发展,故 D 项正确;从材料“不得连任,相当于一届政府。每届任期 35 至 36 天”中可以看出这种运作方式不能保证政策的连续性,故 A 项错误;材料反映的是民主运作方式有利于平民参政,没有体现出对官员的监督和决策的过程,故 BC项排除。16.今天广泛应用的许多法律专业术语,诸如“权利主体” “权利能力” “行为能力” “法权”“继承权” “监护” “契约” “借贷” “合伙” “租赁”等,在古罗马社会已广泛使用。这表明古罗马法律A. 适用范围非
20、常广泛B. 与商业发展相适应C. 已相当成熟和完善D. 成为近代立法蓝本9【答案】C【解析】【详解】材料“今天广泛应用的许多法律专业术语在古罗马社会已广泛使用”说明今天所用的法律术语在古罗马就已经使用,这反映出当时古罗马法律已经相当成熟,故 C 项正确;材料中反映的是古罗马法的发展状况,没有体现出罗马法的适用范围,也没有体现出与商业发展之间的关系,故 AB 项排除;材料没有体现出罗马法与近代立法之间的关系,故 D 项排除。17.欧洲人认为哥伦布发现美洲使美洲“走出原始的野蛮状态,进入文明时代” ;一些拉美国家认为哥伦布到达美洲是“苦难的开始”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则认为是“两个大陆相遇”的说法。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山东省 日照市 2019 届高三 历史上 学期 期中 试卷 解析 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