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招远一中2018_2019学年高二历史12月月考试题(无答案).doc
《山东省招远一中2018_2019学年高二历史12月月考试题(无答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东省招远一中2018_2019学年高二历史12月月考试题(无答案).doc(9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 1 -山东省招远一中 2018-2019 学年高二历史 12 月月考试题(无答案)一、选择题:(共 25 题,每小题 2 分)1、盖儒学既为“国学” ,也就成了仕途的“敲门砖” ,则功成名就者自有官方的俸禄赖为供养,因此自然就懒于进取和教化。而后进学者一心钻研仕途,更无心于教化了。这实在是儒学的悲剧,也是一切官方学说的悲剧:一种思想一旦列为官方哲学,则必然没落、僵化,对此亦不妨借今证古。一切官方哲学,无论其如何鼓吹,最终都免不了被人民唾弃的命运。以下对材料内容理解正确的是( )A 儒学的消极作用大于积极作用 B 主流思想不一定是思想主流C 所有的官方哲学都会遭到人民的唾弃 D 儒学成为了人
2、们进仕的唯一途径2、读下图“定州汉墓出土的竹简论语 ”。对该竹简制作年代的推论相对合理的是( )A 竹简出土于汉墓,汉代制作 B 竹简内容是论语 ,春秋时期制作C 书写材料是竹简,肯定不是汉代制作 D 字体是隶书,肯定不是春秋时期制作3、 论语载:“天下有道,则礼乐征伐自天子出。 ”成书于战国末期的管子中写道:“天子出令于天下,诸侯受令于天子,大夫受令于君。 ”这些言论共同体现了( )A 宗族伦理观念 B “天人感应”学说 C 中央集权理论 D “大一统”思想4、 尚书虞夏书中说“皇祖(大禹)有训:民可近,不可下;民惟邦本,本固邦宁。 ”这一思想在后世不断发展并具有民主启蒙色彩。下列主张符合这
3、一条件的是( )A 凡治国之道必先富民,民富则易治也,民贫则难治也。B 食者,民之本也;民者,国之本也;国者,君之本也。C 人君之于天下,不能以独治也。独治之而刑繁矣,众治之而刑措矣。D 天下之民同心归之,若归父母,故天瑞应诚而至。5、 “抽绎玉之属性,赋以哲学思想而道德化;排列玉之形制,赋以阴阳思想而宗教化;比较- 2 -玉之尺度,赋以爵位等级而政治化。 ”郭宝钧在古玉新诠中的这段话表明( )A 玉的人格化折射丰富的人文精神 B 以玉入法反映治国方式醇熟C 玉具有不同寻常的宗教象征意义 D 体现古代士大夫的政治智慧6、十月革命后,孙中山一面强调“以俄为师” ,一面强调“不可学俄人之焦头烂额也
4、” 。据此可知孙中山主张( )A.借鉴代议制度,摒弃党国体制 B.发展私人资本,预防国家资本垄断C.学习苏俄革命精神,不采用苏维埃制度 D.推动土地革命,实现“耕者有其田”7、同盟会成立初期,孙中山指出:“现代文明国家最难解决者,即为社会问题,实较种族政治两大问题同一重要。我国虽因工商业尚未发达,而社会纠纷不多,但为未雨绸缪计,不可不杜渐防微,以谋人民全体之福利。欲解决社会问题,则平均地权之方法,乃实行之第一步。 ”由此可见 ( )A.中国工商业不发达难以实现民生主义 B.民族民主革命比实现民生主义更重要C.民生主义的目标是为人民全体谋福利 D.实现民生主义先要废除封建土地制度8、孙中山在民报
5、发刊词中指出:“今者中国以千年专制之毒不解,异种残之,外邦逼之,民族主义、民权主义殆不可以须臾缓。而民生主义,欧美所虑积重难返者,中国独受病未深,而去之易诚可举政治革命、社会革命毕其功于一役。 ”据此推断,孙中山认为( )A中国工商业不发达难以实现民生主义 B民族和政治革命比社会革命更重要C政治与社会革命的目标可以迅速实现 D中国的民生问题较欧美国家更容易解决9、 “等到自强、变法、拳祸都失败了,国人然后注意孙中山先生所提出的救国救民的方案。”作者认为,孙中山的方案( )A有利于挽救清朝统治的危机 B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C是第一个完整的资产阶级革命纲领 D寄托了解决民族危机的新希望10、1
6、992 年 2 月 5 日,美国全国公共电台早间新闻在邓小平从封闭中重新出现的报道中指出:“邓小平的再次露面和及其支持改革的承诺让一些分析家非常疑惑, 这让我们摸不着头脑,不知道中国是怎么回事” 。让美国人“摸不着头脑”源于邓小平( )A提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B对和平与发展两大主题的科学论述C明确提出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方针 D提出了社会主义和市场经济相结合11、有一副对联:“白话通神,红楼梦、水浒,真不可思议;古文讨厌,欧阳修、韩愈,是什么东西。 ”该对联作者最有可能是( )A明末清初启蒙思想家 B清朝末年维新人士- 3 -C民国初年北大学生 D “文革”期间红卫兵12、陈独秀认为,
7、以往的历次革命都是“单独政治革命” ,均未触及“盘踞吾人精神界根深蒂固之伦理道德文艺诸端” ,对中国社会“不生若何变化,不收若何效果” ,必须来一次打倒偶像、破除迷信的思想革命,才能真正巩固共和新制度。材料反映陈独秀( )A彻底否定辛亥革命的作用 B号召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C割裂思想革命与政治革命关系 D主张思想启蒙与政治革命相结合13、1993 年初,美国哈佛大学裴宜理教授在中国 1992一文中指出:“1989 年北京风波后,如果有人对中国领导人对改革开放的态度有所怀疑,这种怀疑在 1992 年烟消云散了。 ”“怀疑烟消云散”是因为( )A南方谈话坚定了改革的信心 B确立了改革开放的方针C社会
8、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 D “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14、根据道教的一种传说,道家创始人李耳骑青牛西出函谷关后到达印度,创立了佛教,成了佛,还对当地人民进行教化,这就是所谓的“老子化胡” ,道教徒欣然接受这一传说。这个传说一定程度上可以用来说明( )A 外来文化借助本土传统扩大影响 B 春秋战国时期佛教已传入中国C 文化高度自信阻碍思想文化交流 D 佛教道教逐渐渗透融合为一体15、杜甫在画家刘单创作的山水屏障画上的题画诗“元气淋漓障犹湿,真宰上诉天应泣”的创作境界颇为后世文人画家欣赏与向往。王右仲评价道:“篇中最得画家三昧,尤在元气淋漓障犹湿一语,试一想象,此画至今在目。 ”这说明( )A 唐诗的
9、表意功能胜于文人画 B 文人画追求诗画一体的意境C 中国古代艺术内容是相通的 D 文人画是对唐诗的继承和发展16、清人李渔在评论元代杂剧时说:“其句则采街谈巷议,即有时偶涉诗书,亦系耳根听熟之语,舌端调惯之文,虽出诗书,实与街谈巷议无别者。 ”由该评论可知( )A 满足统治阶级宴乐需要 B 适应市民阶层的诉求C 元代杂剧缺乏精品 D 社会环境相对宽松17、苏格拉底强调“美德即知识” ,但美德作为知识具有特殊性,美德的知识即是对人的理念的知识,就是人的自我认识,只有超越具体感官经验对自己的生命进行整体的内在反省,到灵魂深处去洞察自己的自然本性才能获得美德关照。可见,苏格拉底( )A 鼓励人们发现
10、自我追求个性解放 B 试图建立一种理性主义道德哲学C 继承了古希腊智者学派美德观念 D 强调知识在美德形成中的主导性- 4 -18、意大利人文主义者阿尔贝蒂在其论家庭一书中说:“人的欢乐不在于过闲散的无所事事的生活,而在于进行工作和活动。 ”他还宣称一个人应当有三样东西:房子、土地和商店。据此可知,阿尔贝蒂( )A 大力宣扬了理性主义 B 改变了城市的消费观C 希望实现财富的均等 D 追求世俗生活的幸福19、某一时期的艺术“用古希腊罗马的方法展现人体美和自然美,突破了宗教对人体的禁忌,以世俗人物的形象刻画宗教人物,以市民阶级的审美标准来诠释世界” 。可见这一时期的艺术( )A 标志着人文精神的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山东省 招远 一中 2018 _2019 年高 历史 12 月月 考试题 答案 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