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西青区杨柳青第一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卷(含解析).doc
《天津市西青区杨柳青第一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卷(含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天津市西青区杨柳青第一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卷(含解析).doc(16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1天津市西青区杨柳青第一中学 2018-2019 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卷(含解析)总分 100 分考试时间:90 分钟第 I 卷(选择题)一、选择题(共 30 道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60 分)1.有学者认为:“西周的封邦建国实现了以姬姓为主的贵族阶层、被征服的臣仆、封地土著三种人的结合,突破了(以前)纯粹的血缘组织框架。材料说明西周分封制A. 奠定了地缘政治基础B. 摒弃了血缘宗法关系C. 确立了官僚政治体制D. 扩大了西周统治区域【答案】A【解析】【详解】材料“被征服的臣仆、封地土著”体现了地缘政治,可见分封制奠定了地缘政治的基础,故 A 项正确。材料“以姬姓为主的贵族阶层”
2、体现了血缘政治,故 B 项错误。西周政治仍然是贵族政治,故 C 项错误。材料没有体现分封制扩大了西周疆域领土,故 D 项错误。【点睛】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神权和王权相结合,形成了一套从中央到地方的行政管理制度;以血缘为纽带、宗法制和分封制相结合,形成了国家的政治结构;最高执政集团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带有浓厚的部族色彩。血缘关系与政治隶属关系紧密结合,具有族权和政权相结合的特点。2.孔子说:“殷因于夏礼,所损益,可知也;周因于殷礼,所损益,可知也。 ”意思是说商朝继承了夏朝的制度而稍有变革,而周朝又继承了商代的制度而稍有变革。西周与商朝相比,政治上的不同点是A. 实行王位世袭制B. 实行
3、分封制度C. 压迫奴隶和平民D. 实行井田制度【答案】B2【解析】【详解】根据材料“政治上的不同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分封制是西周实行的政治制度,商朝实行的是内服和外服制度,故 B 项正确;实行王位世袭制和压迫奴隶和平民是西周与商朝政治制度的共同点,故 AC 项排除;井田制是经济制度,故 D 项排除。【点睛】 “政治上的不同点”是关键信息。3.从汉至元,中央由三公九卿制到三省六部制再到中书门下、枢密院二府并重,地方由郡国并行制到州县两级制,再到行省制度的创立,反映了A. 中央政治制度发生了根本变化B. 中央集权制度不断民主化的趋势C. 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不断强化的趋势D. 中央与地方权力日
4、益增大的趋势【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考查了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根据题意并结合所学内容可知,从汉到元,中国古代政治发展的趋势就是权力由地方向中央集中,由中央向皇帝集中,中央集权制度的专制性不断提高,中央政治制度并没有发生根本性变化,故排除 A、B 项;由汉到元,中央的权力日益增大,地方越来越被中央控制,地方权力并没有日益增大,故排除 D 项;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不断强化是由汉到元政治发展的趋势,故选 C。4.随着封建君主专制主义的产生与加强,中国古代出现了避讳制度,即要避免使用本朝帝王的名字,遇有相同的字时,必须改用其他字。下列各项中属于这种情况的是A. 秦朝初年改“正月”为“端月”B.
5、唐初改“内史省”为“中书省”C. 北宋初改“昌南镇”为“景德镇”D. 明初改“大都”为“北平”【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学生对于历史常识的掌握。其中 A 秦朝初年改“正月”为“端月”的原因是为了避讳秦始皇嬴政的“政” ,符合题意,故选 A。5.柳宗元说:“周之失,失之于制,不在于政;秦之失,失之于政,不在于制。 ”以下理解正确的是3A. 周朝的灭亡完全在于其制度的先天不足B. 秦朝的灭亡主要在于统治者的暴政,与其制度没有关联C. 柳宗元的看法有其合理性,看到了两代灭亡的关键所在D. 柳宗元的看法是错误的,两代的灭亡与制度没有关系【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材料中的内容,周朝灭亡是分封制后
6、期作用的结果,秦朝灭亡是暴政结果,不是地方上推行郡县制的原因,因此柳宗元的看法有其合理性,看到了两代灭亡的关键所在,故 C 项正确,D 项错误;A 项说法错误,错在“完全” ;B 项说法错误,错在“没有关联” 。6.下列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没能有效地防止封建割据的是( )A. 秦朝实行郡县制B. 汉朝实行郡国并行制C. 北宋设文臣知州D. 明朝实行三司分权【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秦统一后在全国范围内废分封、行郡县,郡县各级官吏由中央任命,不能世袭,秦通过郡县制实现了对地方政权直接有效的控制,巩固了国家统一,因此郡县制能有效防止封建割据,A 不符合题意,排除。汉初实行
7、郡国并行制,分封了一批诸侯国,随着诸侯国势力不断强大,中央和封地之间的矛盾日益激化,诸侯王叛乱,出现了封建割据,B 项正确。北宋设文臣知州,是为了避免州郡为武臣掌握,以免拥兵作乱,加强中央集权,有效地防止了地方专权,C 项不符合题意,排除。明朝建立后在地方实行三司分权,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没有出现封建割据的局面,D 项不符合题意,排除。综上所述,本题选 B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郡国并行制7.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一世和法国国王路易十四都曾发出这样的感叹:“中国科举制度是世界各国中所用以选取真才之最古最好的制度。 ”甚至称之为“中国的第五大发明” 。从时代发展的角度来看,当时
8、该“发明”的着眼点在于A. 抑制门阀势力,加强中央集权4B. 弘扬儒学正统,约束官吏言行C. 防范武将专权,完善官僚体制D. 强化君主专制,培养忠臣顺民【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发明”的着眼点即是出发点或者是目的。出发点之一是取消门阀势力世代做官的特权,把选拔官员的权力收归中央,加强中央集权。当然还有选拔有真才实学的人才;扩大官吏来源,扩大统治基础等出发点。但科举制不涉及约束官吏、防范武将、培养顺民等目的,排除 BCD,故答案选 A。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科举制度8.吴晗指出, “从中书省综掌政权一变而为由皇帝亲自管理庶政,封建专制政权从此更加集中,集中于一人之手,皇
9、帝便成为综揽一切政事的独裁者了。 ”由此,他创造了一个“历史上从来没有过的高度中央集权制的政治体系。 ”文中的“他”指的是A. 秦始皇B. 汉武帝C. 明太祖D. 雍正帝【答案】C【解析】【详解】由材料中“皇帝亲自管理庶政”和“集中于一人之手,皇帝便成为综揽一切政事的独裁者了” “历史上从来没有过的高度中央集权制的政治体系”等结论看,材料反映的是吴晗对明太祖朱元璋废除丞相制度的评述,因此文中的“他”指的是明太祖,故 C 项正确;秦始皇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故 A 项排除;BD 项不符合“皇帝亲自管理庶政” ,排除。【点睛】关键信息是“皇帝亲自管理庶政”和“集中于一人之手,皇帝便成为综揽一切
10、政事的独裁者了” “历史上从来没有过的高度中央集权制的政治体系” 。9.古代雅典法律规定,禁止成年公民过独身生活,没有正当理由而坚持独身的公民被当成罪犯而受到处罚。这反映出,在古代雅典A. 法律具有尊重婚姻自主的人文精神B. 独身有违崇尚自然法则的理性精神5C. 公民的个人自由权利受到严格限制D. 当时的法律已达到极为精致的程度【答案】C【解析】【详解】从材料“禁止成年公民过独身生活”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一个人是否愿意独身完全取决于自己的意愿,而当时雅典公民独身与否的权利都会受到法律的限制,甚至独身的公民会受到法律处罚,这充分说明雅典法律并未体现出尊重生命价值的人文精神和理性精神,而恰恰反映了
11、公民的自由权利受到严格限制,故 C 项正确,AB 项错误;D 项过于绝对化,排除。【点睛】关键信息是“禁止成年公民过独身生活” 。10.“从当代民主的视野来看,希腊民主在理论上和实践上都存在一个重要的局限性,那就是,公民资格具有高度的排他性” 。这种“排他性”使古希腊的民主制度A. 开近代西方选举制先河B. 仅仅是城邦居民的民主C. 易致权力的滥用和误用D. 只体现公民内部的平等【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公民资格具有高度的排他性” ,结合所学可知,古雅典的民主制度只适用于公民,外邦人、奴隶、妇女、儿童没有公民权,民主只体现了公民内部的平等,故 D 正确;材料信息无法体现选举制,排除 A;
12、古雅典的民主制度只适用于公民,而不是城邦居民,排除 B;直接民主容易导致权力的滥用和误用,材料信息无法体现,排除 C。11.布鲁图是迦太基城里的一个铁匠他向贵族卡西借了 20 个金币,并立契约 30 天以后归还。但 30 天过去了,布鲁图并没有能力还钱。按照十二铜表法的规定卡西有权维护自己的权益卡西可以随意处置布鲁图卡西有权依法拘禁布鲁图卡西无权要求布鲁图还债A. B. 6C. D. 【答案】D【解析】【详解】依据材料可知铁匠布鲁图不能在规定期限归还贵族卡西的借款,因此负有责任。依据教材罗马人的法律讲述的十二铜表法相关内容可知, 十二铜表法保障贵族权益,因此卡西有权维护自己的权益,正确错误;同
13、时十二铜表法一定程度上又保护了平民的利益,因此卡西不可以随意处置布鲁斯,必须依法维护自己的利益,因此错误正确。故 D 选项正确。A、B、C 选项不符合题意,错误。【点睛】本题依据教材十二铜表法相关所学知识结合材料信息即可得出答案12.罗马共和国时期的大法官能够通过告示解释法律、纠正法律及援引法律,在某种程度上取得了法律创制权。进入帝国后,皇帝命法学家将历年来的常年告示全部加以整理、修改,校订汇纂成集成为指导司法实践的判例通行全国,后来的大法官只能采用固定的方式,不能随意修改、添加。材料意在说明A. 大法官发布的告示具有法律效力B. 罗马法的灵活性稳固了帝国统治C. 大法官权力的扩大与皇权相抵触
14、D. 进入罗马帝国后罗马法日益僵化【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可知,罗马共和国时期,大法官在某种程度上取得了法律创制权;罗马帝国时期,大法官丧失了法律创制权;主要是因为大法官权力的扩大与皇权相抵触,故大法官失去告示的权力,C 项正确。罗马帝国时期,大法官丧失了法律创制权,大法官告示也就丧失相应的效力,排除 A。材料没有涉及罗马法的灵活性,而是强调罗马帝国时期大法官的告示权力丧失,排除 B。材料没有体现罗马法的日益僵化,而是强调大法官的失去告示的权力,排除 D。13.1867 年 7 月,英国议会下院通过第二次议会改革法案,规定“在城市中凡缴纳贫困救济金的房主和年缴纳 10 英镑以上房租和居住期不
15、少于 1 年的房客均享有选举权;乡村居民凡每年有 5 英镑以上收入的土地所有者和年付 12 英镑地租的佃户均享有选举权” 。这一规定反映( )7A. 政党政治发展受到阻碍B. 英国民主政治的进步C. 工业资产阶级地位上升D. 议会至上原则得以确立【答案】B【解析】从材料看出,英国第二次议会改革与 1832 年议会改革相比,放宽了选举权资格限制,表明英国民主政治的进步,B 正确;材料与政党政治发展无关,排除 A;C 材料无法体现,排除;1689 年权利法案确立了议会至上原则,D 时间不符合题意,排除。14.光荣革命后,英国两党领袖在联合政府中争执不休。1694 年,威廉三世罢免了一批托利党大臣,
16、建立了辉格党占优势的政府,其中由最受威廉三世宠爱的几个辉格党大臣组成内阁。这一史实说明当时英国A. 君主立宪制已名存实亡B. 国王的行政权没有受到约束C. 内阁是国王的秘书机构D. 议会对王权仅起到有限制约【答案】D【解析】自 1689 年的权利法案颁布后,英国就确立了相对稳定的君主立宪制政体,故 A 项错误;根据权利法案对王权从财政、军事、司法等方面的限制与制约可知,国王的行政权是受到较大制约的,故 B 项错误;这一时期,严格意义上的内阁还并未完全形成,且内阁并不是国王的秘书机构,故 C 项错误;根据材料,英王威廉三世可以不经议会批准而直接任免阁员,这就可以看出,这一时期议会对王权的制约还很
17、有限,故 D 项正确。15.1787 年宪法对联邦权力的规定采用了列举方式,凡未列举的权力均由各州保留,而对一些“未尽事宜” ,则依靠联邦法院对宪法的“适用解释”来明确。宪法的这种规定A. 削弱了宪法的权威B. 保证了宪法的公正C. 赋予了宪法灵活性D. 扩大了各州的权力【答案】C8【解析】根据“凡未列举的权力均由各州保留,而对一些未尽事宜 ,则依靠联邦法院对宪法的适用解释来明确” ,表明 1787 年宪法具有一定的灵活性,C 正确;1787 年宪法是美国最高宪法,各州不能违背,A 错误;材料无法体现“宪法的公正” ,排除 B;D 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16.议会是西方民主政治的重要机构。下列
18、关于近代西方各国议会的说法正确的是A. 18 世纪中期以后,英国内阁由上院多数党组阁B. 根据美国 1787 年宪法,众议院由每州 2 名议员组成C. 根据德国 1871 年宪法,首相必须对议会负责D. 根据法国 1875 年宪法,总统由议会选举产生【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18 世纪中期以后,英国内阁由下院多数党组成,排除 A。根据美国 1787 年宪法,参议院的议员名额每州均为两名,排除 B。根据德国 1871 年宪法,首相对皇帝负责而不是对议会负责,排除 C。根据法国 1875 年宪法,总统由议会参众两院选举产生,故选 D。考点:欧美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法国共和制、德意志帝国君主立宪制的
19、确立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17.有西方学者这样概括鸦片战争“英国决心迫使中国违背自己的意愿而进入现代的、工业化的全球经济,并且向中国出售鸦片,以此换取中国的丝绸和茶叶。这一做法遭到了中国的强烈反对。最后,英国发动了两次鸦片战争” 。据此,下列陈述正确的是A. “违背自己的意愿”反映了中国人对鸦片走私的不满B. “现代的、工业化的全球经济”指资本主义世界市场C. “换取中国的丝绸和茶叶”表明英国对华严重经济依赖D. “向中国出售鸦片”是英国发动这场战争的重要目的【答案】B【解析】“违背自己的意愿”是指迫使中国放弃闭关锁国政策,故 A 错误。发生在英国工业革命完成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故
20、B 项正确。 “换取中国的丝绸和茶叶”是指英国掠夺中国的原料和商品,因为没有与其他国家的贸易比较,得不出表明英国对华严重经济依赖,故 C 错误。英国发动这场战争的重要目的是英国掠夺中国的原料和倾销商品,故 D 错误。918.列强对中国的资本输出“在 1894 年估计约有 1 亿多美元,到 1914 年时已增至 9.6 亿多美元这些投资有很大部分不是来自于国外的资本流入,而是由对中国的暴力掠夺转化而成的。例如庚子赔款 (即辛丑条约的赔款)有一部分就转化为帝国主义在中国的企业投资” (陈争平等著中国近代经济史教程 ) 。依据材料判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列强对华资本输出始于八国联军侵华战争B. 资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天津市 西青区 杨柳 第一 中学 2018 _2019 年高 历史上 学期 第二次 月考 试卷 解析 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