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遂宁中学外国语实验学校2018_2019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第二学段考试试题.doc
《四川省遂宁中学外国语实验学校2018_2019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第二学段考试试题.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川省遂宁中学外国语实验学校2018_2019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第二学段考试试题.doc(9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1四川省遂宁中学外国语实验学校 2018-2019 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第二学段考试试题考试时间:90 分钟 总分:100 分第卷(选择题 共 60 分)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 30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计 60 分)1、周灭商之后,推行分封制,如封武王弟康叔于卫,都朝歌(今河南淇县) ;封周公长子伯禽于鲁,都奄(今山东曲阜) ;封召公奭于燕,都蓟(今北京) 。分封( )A推动了文化的交流与文化认同 B强化了君主专制权力C实现了王室对地方的直接控制 D确立了贵族世袭特权2.“夏朝设秩宗,商朝卜、巫、史,西周设太史、太祝、太卜、太士等,他们既是神权的掌握者,又是国家的重要执政官,权位显赫。”
2、这表明夏、商、周政治制度的特点之一是: ( )A.按照血缘亲疏分配政治权力 B.实行神权与政权相结合的制度C.形成内外相辅的地方政权体制 D.国家和家族宗法制度密切结合3王国维在殷周制度论中谈及周代的某制度时说“任天者定,任人者争;定之于天,争乃不生。 ”对这句话理解最准确的是( )A该制度是指周的分封制 B所谓“天”就是天理C该制度有利于秩序稳定 D该制度带有神秘色彩4、从秦至清的两千多年中,许多皇帝或由于年幼庸弱,或由于当时形势和力量对比的变化,因而受制于母后、外戚、宦官、权臣、地方割据势力等,导致权力的萎缩或丧失,这种现象实质上是( )A君主专制被颠覆 B中央集权体制遭到破坏C君主权力受
3、到制约 D君权至上的后果5.史学家唐德刚在晚清七十年中写道:“从秦国开始的我国历史上第一次社会政治大转型,发自商鞅,极盛于始皇,而完成于汉武。 ”这次“大转型”中贯穿始终的制度是( )A.皇帝制 B.分封制 C.郡县制 D.行省制6王夫之说:“封建之天下分而简,简可治之以密;郡县之天下合而繁,繁必御之以简。”其意在说明( )2A郡县制度优于封建制 B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主辅结合C君主专制制度的弊端 D郡县制取代分封制是历史必然7. 右边两幅漫画体现了先秦到秦汉时期的政治制度演变。这一演变是指( )A郡县制向分封制转变 B贵族政治向官僚政治转变C中央集权向君主专制转变 D土地国有向土地私有转变8.
4、西汉皇帝朝会时,官俸只有六百石的刺史的班序远在官俸两千石的郡守之后,但在刺史与郡守因政务而单独相会时,则要以刺史为尊。这主要是因为( )A刺史代表中央管理地方 B郡守地位低于刺史C刺史职权是皇权的延伸 D汉代朝仪规定混乱9. 武则天时期,将中书、门下二省名称分别改为凤阁、鸾台,通过加授“同凤阁鸾台平章事”头衔,使低品阶官员得以与凤阁、鸾台长官共同议政,宰相数量大增,且更替频繁。这一做法的目的是( )A. 扩大中书、门下二省的职权 B. 为官员提供迅速晋升的机会C. 便于实现对朝政的控制 D. 强化宰相参政议政职能10. 钱穆在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中说:“唐代中央政府的组织似较汉代进步了,但以地方政
5、府论,则唐似不如汉唐室之崩溃,也可以说即崩溃在此一制度上。 ”唐朝以后,属于解决这一制度问题的措施是:( )A.实行节度使制度 B. 分割宰相的权力C.创立三省六部制 D. 任命文官做知州11明代内阁大学士通过“面对” “密揭” “票拟”等形式参与中枢决策,因而阁臣在国家权力运作机制中,体现出一定程度的决策权。当这种决策得到皇权支持和批准后,就可以影响甚至左右政局的发展。这种现象表明( )A 阁臣在皇权之下参与决策 B 内阁成为法定的中央机构3C 国事决策权发生根本转移 D 阁臣对皇权制约作用弱化12 雍正帝在奏折批复中提到, “两路军机,朕筹算久矣” ,军需事宜。交给怡亲王等大臣办理, “是
6、以经理两年有余,而各省不知有出师、运晌之事” 。这表明军机处的行事( )A提高了政府行政效率 B有利干防范机密泄露C加强了君主专制统治 D促进了中央政令畅通13清代定制,官员任命由军机处等机构简选,最后由皇帝朱笔圈定简放。但自太平天国运动以来,不仅司道以下官员的任命,皆由督抚奏定,而且邻省督抚的任命,有时也要征求有力督抚的意见。这表明( ) A皇帝的权力受到了限制 B 清政府已无力控制地方C统治危机冲击中央集权 D地方政府掌握了行政权14清代行政区划一般采取省、府、县三级制。此外部分地区设州和厅,前者地位同于府,后者同于县,蒙古地区全被征服后,清室因其部落故俗,分其地为若干蒙旗,以理其政,并赋
7、予高度的治权。对西南地区的外族首先沿用明朝的土司制度,后大多改土归流。材料说明清朝( )A 废除了元朝行省制 B 地方行政制度因地制宜C 沿用明朝地方制度 D 少数民族地区实行自治15.在清政府看来,南京条约是永保和平的“万年和约”,而英国人魏尔特把南京条约称作“外国对华贸易的大宪章” 。两国对南京条约的认识说明( )A.中英达成协议从此停止战争 B.清政府被迫放弃了闭关锁国政策C.中英实现了国际贸易的接轨 D.中英对条约的本质认识角度不同16.有西方学者在分析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原因时说:“欧洲人渴望中国做出更大的让步以实现其贸易扩张。 ”这说明( )A.英法意图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侵略权
8、益 B.南京条约并未破坏中国的贸易主权 C.这场战争与鸦片战争并无联系D.总理衙门拒绝了西方提出的公使进驻北京的要求17 .下表是 1894-1914 年英、日等国占中国对外贸易总值的百分比。 对表中数据解读正确的是( )年份 英国 日本 其他国家1894 年 69.49 6.26 24.2541900 年 62.99 11.20 25811905 年 55.71 14.04 30251910 年 50.89 16.14 32971914 年 48.31 20.39 3130A.马关条约签订后日本加强对中国的经济侵略B.对英贸易比重降低表明英国国际地位的明显下降C.这一阶段帝国主义列强的经济侵
9、略以商品倾销为主D.对其他国家贸易比重变化折射出中国国际地位提高18美国历史学家丹涅特曾提出:“对于列强来说,以保持一个它们所能威胁、控制的懦弱政府,自是最为有利。 ”下列不平等条约中,最能体现这一侵略企图的是( )A 南京条约 B 天津条约 C 马关条约 D 辛丑条约19、左宗棠、邓世昌、丘逢甲、张自忠等名人虽处在不同时代,不同社会阶层、但他们都有共同的人生理想追求。假设共坐一起谈论各自人生,他们共同关注的话题最有可能是( )A推翻清政府 ,建立汉人政府 B建立民主政体 C反对外来侵略,维护主权完整 D驱逐日本侵略者20.徐中约在中国近代史中写道:“战败无可置疑地证明了满人无力应付时代的挑战
10、,自强运动那种表面化的现代化,无法使江河日下的统治获得新生。 ”符合这一论述的历史过程是( )A. 从禁烟运动到鸦片战争 B. 从洋务运动到甲午战争C. 从维新运动到义和团运动 D. 从戊戌变法到清末新政21甲午战后,有人指出:我们在以前还讲什么自强、求富,现在别再讲那些门面话了,倒不如直截了当地讲救亡。该认识的产生主要基于( )A清政府腐朽无能 B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狂潮C洋务运动的失败 D义和团运动的蓬勃发展22.“甲午战争中国被日本打败,义和团运动后又遭到列强的报复。这终于使中国的有识之士看到中国的当务之急是要有个更好的更现代化的政府,而不是一个濒于崩溃的帝王之家” 。在此之后, “有识之士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四川省 遂宁 中学 外国语 实验学校 2018 _2019 年高 历史上 学期 第二 考试 试题 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