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长春市2019年中考语文模拟试卷01.docx
《吉林省长春市2019年中考语文模拟试卷0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吉林省长春市2019年中考语文模拟试卷01.docx(10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1长春市 2019 年中考语文模拟试卷(一)第一部分 阅读(126 题 60 分)(一)名句积累与运用(15 分)1. ,夜泊秦淮近酒家。(杜牧泊秦淮) 2.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 , 。(木兰诗) 3.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 。(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4.子在川上曰:“ , 。 ”(论语子罕) 5.汉代繁重的兵役制度使得许多征战的将士有家归不得,归家又无家。在十五从军征中,作者以“ , ”这一细节,将举目无亲、孤身一人的老兵形象刻画得栩栩如生,将其悲痛欲绝之情表达得淋漓尽致。 6.“只有离别时刻,才知时光短暂,纵有万语千言,难诉心中留恋。 ”但是王勃在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2、中告诉我们“ , ”,真正的友谊是不受时间的限制和空间的阻隔的,所以不必为暂时的离别而感伤。 7.唐代诗人杜甫,一生忧国忧民,“穷年忧黎元,叹息肠内热”,即便写到自己的不幸,也多是由此及彼,想到国家的多事,想到百姓的多难,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身处破屋之中,承受风雨之苦时,他就发出了这样的呼唤: , ! 8.李清照在遭受命运之神无情打击之时,心中依然有梦想。在渔家傲中,用“ , ”的呼喊,既回扣了天帝询问词人归于何处的问题,又表达了自己高驰不顾的决心。 (二)文言文阅读(15 分)(甲)阅读下文,回答问题。(10 分)桃花源记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
3、,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
4、,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9.本文作者是 (人名),他是 时期 著名诗人。 (1 分) 210.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思。(2 分)(1)处处志之( )(2)便扶向路( )(3)寻病终( )(4)后遂无问津者( )11.作者在桃花源诗中曾写道:“童孺纵行歌,班白欢游诣。 ”本文中哪个句子与此表达的意思相同?请工整地抄写下来。(2 分)12.桃源人“见渔人,乃大惊”,听到渔人所谈后又“皆叹惋”,作者写桃源人这些反应的用意是什么?(2 分)13.“不为五斗米折腰”的作者弃官回乡,过着“环堵萧然
5、,短褐穿结”的清苦生活,但这种生活却没有消释他的人生追求,说说你从本文中读出了作者怎样的理想。(3 分)(乙)阅读下文,回答问题。(5 分)辛弃疾字幼安,齐之历城人。少师蔡伯坚,与党怀英同学,号辛、党。始筮仕 ,决以蓍 ,怀英遇“坎”,因留事金,弃疾得“离” ,遂决意南归。金主亮死,中原豪杰并起。耿京聚兵山东,称天平节度使,节制山东、河北忠义军马,弃疾为掌书记 ,即劝京决策南向。僧义端者,喜谈兵,弃疾间与之游。及在京军中,义端亦聚众千余,说下之,使隶京。义端一夕窃印以逃,京大怒,欲杀弃疾,弃疾曰:“丐我三日期,不获,就死未晚。 ”揣僧必以虚实奔告金帅,急追获之。义端曰:“我识君真相,乃青兕也
6、,力能杀人,幸勿杀我。 ”弃疾斩其首归报,京益壮之。注释 筮仕:占卜仕途。蓍(sh):-种草。古人用来占卜。坎、离:均为卦名。坎在八卦中的方位为北方,离为南方。掌书记:节度使的属官,掌管文书笺奏,亦可参议军务。青兕(s):传说为太上老君的坐骑。兕,犀牛一类的野兽。14.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1 分)(1)因留事金( )(2)中原豪杰并起( )15.翻译下面的句子。(2 分)弃疾斩其首归报,京益壮之。316.从这两段文字中你读出了一个怎样的辛弃疾?(2 分)(三)现代文阅读(25 分)阅读下文,回答问题。星斗其文,赤子其人汪曾祺沈先生逝世后,傅汉斯、张充和从美国电传来一副挽辞。字是晋人小楷,
7、一看就知道是张充和写的。词想必也是她拟的。只有四句:不折不从亦慈亦让星斗其文赤子其人这是嵌字格,但是非常贴切,把沈先生的一生概括得很全面。沈先生的血管里有少数民族的血液。他在填履历表时,“民族”一栏里填土家族或苗族都可以,可以由他自由选择。湘西有少数民族血统的人大都有一股蛮劲、狠劲,做什么都要做出一个名堂。黄永玉就是这样的人。沈先生瘦瘦小小(晚年发胖了),但是有用不完的精力。他小时是个顽童,爱游泳。他少年当兵,漂泊转徙,很少连续几晚睡在同一张床上。吃的东西,最好的不过是切成四方的大块猪肉(煮在豆芽菜汤里)。行军、拉船,锻炼出一副极富耐力的体魄。二十岁冒冒失失地闯到北平来,举目无亲。连标点符号都
8、不会用,就想用手中一支笔打出一个天下。经常为弄不到一点东西“消化消化”而发愁。冬天屋里生不起火,用被子围起来,还是不停地写。我一九四六年到上海,因为找不到职业,情绪很坏,他写信把我大骂了一顿,说:“为了一时的困难,就这样哭哭啼啼的,甚至想到要自杀,真是没出息!你手中有一支笔,怕什么!”他在信里说了一些他刚到北 京时的情形。同时又叫三姐从苏州写了一封很长的信安慰我。他真的用一支笔打出了一个天下了。一个只读过小学的人,竟成了一个大作家,而且积累了那么多的学问,真是一个奇迹。沈先生很爱用一个别人不常用的词:“耐烦” 。他说自己不是天才(他应当算是个天才),只是耐烦。他对别人的称赞,也常说“要算耐烦”
9、 。看见儿子小虎搞机床设计时,说“要算耐烦” 。看见孙女小红做作业时,也说“要算耐烦” 。他的“耐烦”,意思就是锲而不舍,不怕费劲。一个时期,沈先生每个月都要发表几篇小说,每年都要出几本书,被称为“多产作家”,但是写东西不是很快的,从来不是一挥而就。他年轻时常常日以继夜地写。他常流鼻血。血液凝聚力差,一流起来不易止住,很怕人。有时夜间写作,竟致晕倒,伏在自己的一摊鼻血里,第二天才被人发现。我就亲眼看到过他的带有鼻血痕迹的手稿。他后来还常流鼻血,不过不那么厉害了。他自己知道,并不惊慌。很奇怪,他连续感冒几天,一流鼻血,感冒就好了。他的作品看起来很轻松自如,若不经意,但都是苦心刻琢出来的。 边城一
10、共不到七万字,他告诉我,写了半年。他这篇小说是国闻周报上连载的,每期一章。小说共二十一章,217=147 ,我算了算,差不多正是半年。这篇东西是他新婚之后写的,那时他住在达子营。巴金住在他那里。他们每天写,巴老在屋里写,沈先生搬个小桌子,在院子里树4阴下写。巴老写了一个长篇,沈先生写了边城 。他称他的小说为“习作”,并不完全是谦虚。他的原稿,一改再改,天头地脚页边,都是修改的字迹,蜘蛛网似的,这里牵出一条,那里牵出一条。作品发表了,改。成书了,改。看到自己的文章,总要改。沈先生的作品写得最快,最顺畅,改得最少的,只有一本从文自传 。这本自传没有经过冥思苦想,只用了三个星期,一气呵成。他不大用稿
11、纸写作。在昆明写东西,是用毛笔写在当地出产的竹纸上的,自己折出印子。他也用钢笔,蘸水钢笔。他抓钢笔的手势有点像抓毛笔(这一点可以证明他不是洋学堂出身)。 长河就是用钢笔写的,写在一个硬面的练习簿上,直行,两面写。他的原稿的字很清楚,不潦草,但写的是行书。不熟悉他的字体的排字工人是会感到困难的。他晚年写信写文章爱用秃笔淡墨。用秃笔写那样小的字,不但清楚,而且顿挫有致,真是一个功夫。他很爱他的家乡。他的湘西 湘行散记和许多篇小说可以作证。他不止一次和我谈起棉花坡,谈起枫树坳一到秋天满城落了枫树的红叶。一说起来,不胜神往。黄永玉画过一张凤凰沈家门外的小巷,屋顶墙壁颇零乱,有大朵大朵的红花不知是不是夹
12、竹桃,画面颜色很浓,水气泱泱。沈先生很喜欢这张画,说:“就是这样!”沈先生的家庭是我见到的最好的家庭,随时都在亲切和谐气氛中。两个儿子,小龙小虎,兄弟怡怡。他们都很高尚清白,无丝毫庸俗习气,无一句粗鄙言语,他们都很幽默,但幽默得很温雅。一家人于钱上都看得很淡。 沈从文文集的稿费寄到,九千多元,大概开过家庭会议,又从存款中取出几百元,凑成一万,寄到家乡办学。沈先生也有生气的时候,也有极度烦恼痛苦的时候,在昆明,在北京,我都见到过,但多数时候都是笑眯眯的。他总是用一种善意的、含情的微笑,来看这个世界的一切。到了晚年,喜欢放声大笑,笑得合不拢嘴,且摆动双手作势,真像一个孩子。只有看破一切人事沉浮,得
13、失荣辱,全置度外,心地明净无渣滓的人,才能这样畅快地大笑。沈先生自奉 甚薄。穿衣服从不讲究。他在湘行散记里说他穿了一件细毛料的长衫,这件长衫我可没见过。我见他时总是一件洗得褪了色的蓝布长衫,夹着一摞书,匆匆忙忙地走。解放后是蓝卡其布或涤卡的干部服,黑灯芯绒的“懒汉鞋” 。有一年做了一件皮大衣(我记得是从房东手里买的一件旧皮袍改制的,灰色粗线呢面),他穿在身上,说是很暖和,高兴得像一个孩子。吃得很清淡。我没见他下过一次馆子。在昆明,我到文林街二十号他的宿舍去看他,到吃饭时总是到对面米线铺吃一碗一角三分钱的米线。有时加一个西红柿,打一个鸡蛋,超不过两角五分。三姐是会做菜的,会做八宝糯米鸭,炖在一个
14、大砂锅里,但不常做。他的丧事十分简单。他凡事不喜张扬,最反对搞个人的纪念活动。反对“办生做寿” 。他生前累次嘱咐家人,他死后,不开追悼会,不举行遗体告别。但火化之前,总要有一点仪式。新华社消息的标题是沈从文告别亲友和读者,是合适的。只通知少数亲友。有一些景仰他的人是未接通知自己去的。不收花圈,只有约二十多个布满鲜花的花篮,很大的白色的百合花、康乃馨、菊花、菖兰。参加仪式的人也不戴纸制的白花,但每人发给一枝半开的月季,行礼后放在遗体边。不放哀乐,放沈先生生前喜爱的音乐,如贝多芬的“悲怆”奏鸣曲等。沈先生面色如生,很安详地躺着。我走近他身边,看着他,久久不能离开。这样一个人,就这样地去了。我看他一
15、眼,又看一眼,我哭了。沈先生家有一盆虎耳草,种在一个椭圆形的小小钧窑盆里。很多人不认识这种草。这就是边城里翠翠在梦里采摘的那种草,沈先生喜欢的草。(有删节)517.给下列加点字注音。(2 分)(1)履历( )(2)转徙( )(3)粗鄙( )(4)糯米( )18.文章开篇引用傅汉斯、张充和的一副挽辞“不折不从/亦慈亦让/星斗其文/赤子其人”,有什么作用?(3 分)19.文章写沈先生瘦瘦小小,少年当兵,漂泊转徙,二十岁冒冒失失地闯到北平来,连标点符号都不会用,写这些内容的用意是什么?(4 分)20.沈先生很爱用一个别人不常用的词:“耐烦” 。看见儿子搞机床设计时,看见孙女小红做作业时,都说“要算耐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吉林省 长春市 2019 年中 语文 模拟 试卷 01 DOCX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