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玉溪市第一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一化学上学期期中试卷(含解析).doc
《云南省玉溪市第一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一化学上学期期中试卷(含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云南省玉溪市第一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一化学上学期期中试卷(含解析).doc(19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1玉溪一中 20182019 学年上学期高一年级期中考化学学科试卷考试时间:90 分钟 满分:100 分可能用到的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 Hl Cl2 N14 O16 Na23 Mg24 Al27 P31 S32 C135.5 K39 Ca40 Fe56 Mn55 Cu64 Ag 108 Ba137第 I 卷 选择题(共 44 分)一、选择题(共 22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44 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对于易燃、易爆、有毒的化学物质,往往会在其包装上贴上危险警告标签。下面所列的物质中,标签贴错了的是 ( )选项 A B C D物质的化学式 NaOH 汽油 KClO3 乙醇危险警
2、告标签A. A B. B C. C D. D【答案】D【解析】【详解】A氢氧化钠具有强烈的腐蚀性,应贴腐蚀品的标志,图为腐蚀品标志,符合题意,故 A 正确;B汽油属于易燃物,图为易燃液体标志,符合题意,故 B 正确;CKClO 3属于易爆物,应贴爆炸品的标志,图为爆炸品标志,故 C 正确。D乙醇属于易燃物,不属于剧毒品,应贴易燃液体的标志,故 D 错误;答案选 D。【点睛】本题考查危险品标志,解这类题时,首先要知道各种物质的性质,然后根据各个标签所代表的含义进行分析判断。2.下列实验与物质微粒大小无直接关系的是 ( )2A. 过滤 B. 渗析C. 萃取 D. 丁达尔效应【答案】C【解析】试题分
3、析:A悬浊液的分散质粒子不能通过滤纸,过滤利用了分散质粒子的大小进行分离,故 A 错误;B胶体的分散质粒子不能透过半透膜,溶液的分散质粒子能透过半透膜,渗析利用了分散质粒子的大小进行分离,故 B 错误;C萃取利用一种溶质在两种溶剂中的溶解度不同进行分离,与物质微粒大小无直接关系,故 C 正确;D胶体微粒能对光线散射,产生丁达尔效应,而溶液中的离子很小,不能产生丁达尔效应,丁达尔效应与分散质粒子的大小有关,故 D 错误;故选 C。考点:考查了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的相关知识。3.下列实验过程中出现的异常情况,其可能原因分析不正确的是( )异常情况 可能原因分析A 蒸发结晶:蒸发皿破裂 将溶液蒸干或酒精
4、灯灯芯碰到热的蒸发皿底部B分液:分液漏斗中的液体难以滴下没有打开分液漏斗活塞,或玻璃塞上凹槽与漏斗口侧面的小孔没有对齐C 萃取:液体静置不分层 加入萃取剂的量较多D 蒸馏:冷凝管破裂 冷凝管没有通水或先加热后通水3A. A B. B C. C D. D【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A将溶液蒸干或酒精灯灯芯碰到热的蒸发皿底部,受热不均匀会导致蒸发皿破裂,A 项正确;B没有打开分液漏斗活塞,或玻璃塞上凹槽与漏斗口侧面的小孔没有对齐,不与外界连通会使分液漏斗中的液体难以滴下,B 项正确;C萃取剂与水互溶会造成液体静置不分层,与加入萃取剂的量较多无关,C 项错误;D冷凝管没有通水或先加热后通水,受热不均
5、匀会使冷凝管破裂,D 项正确;答案选 C。【考点定位】考查化学实验基本操作,【名师点睛】本题考查常见的化学实验基本操作,主要涉及错误的操作导致的后果。将溶液蒸干或酒精灯灯芯碰到热的蒸发皿底部,受热不均匀会导致蒸发皿破裂;没有打开分液漏斗活塞,或玻璃塞上凹槽与漏斗口侧面的小孔没有对齐,不与外界连通会使分液漏斗中的液体难以滴下;萃取剂与水互溶会造成液体静置不分层;冷凝管没有通水或先加热后通水,受热不均匀会使冷凝管破裂,据此分析解答即可。4.能用溶解、过滤、结晶的方法来分离的一组物质是 ( )A. NaCl 和 淀粉 B. BaSO 4 和 CaCO 3C. CuO 和 KCl D. Mg(NO 3
6、)2 和 I 2【答案】C【解析】【分析】能用溶解、过滤、结晶的方法分离,则两种物质中只有一种物质不溶于水,另一种物质溶于水,以此来解答。【详解】ANaCl 和淀粉均溶于水,不能过滤分离,故 A 不选;BBaSO 4和 CaCO3均不溶于水,不能过滤分离,故 B 不选;CCuO 不溶于水,KCl 溶于水,可溶解、过滤、结晶的方法分离,故 C 选;DMg(NO 3)2和 I2均溶于水,不能过滤分离,故 D 不选;答案选 C。【点睛】本题考查混合物分离提纯,把握物质的性质、性质差异、混合物分离方法为解答的关键,注意物质的溶解性,侧重分析与应用能力的考查。5.按照物质的树状分类法和交叉分类法,对于
7、H2SO4的分类正确的是 ( ) 4酸 氧化物 弱酸 强酸 含氧酸 难挥发性酸 一元酸 二元酸A. B. C. D. 【答案】B【解析】【分析】H2SO4在水中电离出的阳离子只有氢离子属于酸;强酸能完全电离,1molH 2SO4可电离出2mol 氢离子属于二元酸;H 2SO4中含有氧元素,所以属于含氧酸,据此分析即可解答。【详解】硫酸电离出的阳离子都是氢离子,从性质分类属于酸,故正确; 氧化物是指只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其中一种元素为氧元素,H 2SO4由氢元素、硫元素、氧元素三种元素组成,不属于氧化物,故错误;硫酸完全电离,是强酸,故错误;硫酸完全电离,是强酸,故正确;H 2SO4中含有氧
8、元素,所以属于含氧酸,故正确;硫酸是难挥发性酸,故正确;1molH 2SO4可电离出 2mol 氢离子,属于二元酸,故错误;1molH 2SO4可电离出 2mol 氢离子,属于二元酸,故正确。答案选 B。6.下列关于 0.2 mol/L 硝酸钾溶液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 1 L 该溶液中含硝酸钾 202 gB. 100 mL 该溶液中含硝酸钾 0.02 molC. 从 1 L 该溶液中取出 500 mL 后,剩余溶液的浓度为 0.1 mol/LD. 1 L 水中溶解 0.2 mol 硝酸钾,即可配得 0.2 mol/L 硝酸钾溶液【答案】B【解析】A、1L 0.2mol/L 硝酸钾溶液中溶质硝
9、酸钾质量=1L0.2mol/L101g/mol=20.2g,溶液体积不知不能计算溶质物质的量,故 A 错误;B、100mL0.2mol/L 硝酸钾溶液中含硝酸钾物质的量=0.1L0.2mol/L=0.02mol,故 B 正确;C、溶液时均一稳定的分散系,溶质浓度与溶液体积无关,从 1L 该溶液中取出 500mL 后,5剩余溶液的浓度为 0.2mol/L,故 C 错误;D、1L 水中溶解 0.2mol 硝酸钾,得到溶液体积大于 1L,配得硝酸钾溶液浓度小于0.2mol/L,故 D 错误;【点评】本题考查了溶液中溶质物质的量、物质的量浓度计算分析,掌握概念实质是关键,注意溶液是均一稳定的分散系,题
10、目较简单7.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 NaOH 溶液时,下列操作可导致实际物质的量浓度偏低的是( )A. 用托盘天平称量时,部分 NaOH 吸收了水分B. NaOH 溶解时放出热量,未冷却就将溶液转入容量瓶中并定容C. 移液前容量瓶内有少量蒸馏水D. 定容时,俯视容量瓶刻度线【答案】A【解析】【分析】根据 c=n/V 分析操作对溶质的物质的量或对溶液的体积的影响来判断。【详解】A、用托盘天平称量时,部分 NaOH 吸收了水分,溶质的质量减少,浓度偏低,故A 正确;B、NaOH 溶解时放出热量,未冷却立即配制溶液,溶液冷却下来,体积偏小,浓度偏高,故 B 错误;C、移液前容量瓶内有少量蒸馏水,溶质
11、的质量不变、溶液体积不变,浓度不变,故 C 错误;D、定容时,俯视容量瓶刻度线,溶液的体积偏小,浓度偏高,故 D 错误;答案选 A。8.我国明代本草纲目中收载药物 1892 种,其中“烧酒”条目下写道:“自元时始创其法,用浓酒和糟入甑, 蒸令气上其清如水,味极浓烈,盖酒露也。 ”这里所用的“法”是指 ( )A. 萃取 B. 过滤 C. 蒸馏 D. 分液【答案】C【解析】【分析】由信息可知,蒸令气上,则利用互溶混合物的沸点差异分离,以此来解答。6【详解】萃取适合于溶质在不同溶剂中的溶解性不同而分离的一种方法,分液适用于互不相溶的液体之间的一种分离方法,蒸馏是依据混合物中个组分沸点不同而分离的一种
12、法,适用于除去易挥发、难挥发或不挥发杂质,过滤适用于不溶性固体和液体之间的一种分离方法。由信息可知,蒸令气上,则利用互溶混合物的沸点差异分离,则该法为蒸馏,答案选 C。9.下列关于 Fe(OH)3 胶体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Fe(OH)3 胶体的胶粒直径大于 100nmB. 在制备 Fe(OH)3 胶体的实验中,加热煮沸时间越长,越有利于胶体的生成C. 用平行光照射 NaCl 溶液和 Fe(OH)3 胶体时,产生的现象相同D. Fe(OH)3 胶体能透过滤纸,但不能透过半透膜【答案】D【解析】【详解】A、Fe(OH) 3胶体中分散质的微粒直径在 1nm100nm 之间,故 A 错误;
13、B、Fe(OH) 3胶体是饱和氯化铁在沸水中生成的均一稳定的分散系,在制备 Fe(OH)3胶体的实验中,加热煮沸时间越长,越不利于胶体的生成,因为加热过长会导致胶体发生聚沉,故 B 错误;C、用平行光照射 NaCl 溶液和 Fe(OH)3胶体时,NaCl 溶液无现象,Fe(OH) 3胶体出现光亮的通路,即产生丁达尔效应,故 C 错误;D、Fe(OH) 3胶体能透过滤纸,但不能透过半透膜,故 D 正确;答案选 D。【点睛】本题考查了胶体的组成、性质、判断,明确与溶液的区别、本质特征和胶体的性质应用即可解答。选项 B 是易错点。10.下列电离方程式书写错误的是A. MgCl2Mg 2+2Cl B.
14、 NaOHNa +O2+H+C. HClH + +Cl D. K2SO42K +SO42【答案】B【解析】【分析】用化学式和离子符号表示电离过程的式子,称为电离方程式,表示物质溶解于水时电离成离子的化学方程式。据此解答。7【详解】AMgCl 2是盐,能完全电离出镁离子和氯离子,故 A 正确;B氢氧化钠是强碱,能完全电离出钠离子和氢氧根离子,即 NaOH=Na+OH ,氢氧根离子为整体,不能拆分,故 B 错误;C盐酸是强酸,能完全电离出氢离子和氯离子,故 C 正确;D硫酸钾是强电解质,能完全电离出硫酸根离子和钾离子,故 D 正确;答案选 B。【点睛】本题考查电离方程式的书写,明确物质的组成和电解
15、质的强弱是解答的关键。注意强电解质在溶液中能完全电离,弱电解质则部分电离,原子团在电离方程式中不能拆开。11.日常生活中的许多现象与化学反应有关,下列现象与氧化还原反应无关的是 ( )A. 铜铸塑像上出现铜绿Cu 2(OH)2CO3 B. 充有氢气的气球遇明火爆炸C. 大理石雕像被酸雨腐蚀毁坏 D. 铁质菜刀生锈【答案】C【解析】【分析】氧化还原反应的特征是:有元素化合价的升降,据此分析。【详解】A.铜铸塑像上出现铜绿是因为空气中 O2、水蒸气、CO 2与铜发生化学反应的结果:2Cu+O2+H2O+CO2=Cu2(OH)2CO3,反应中铜元素化合价升高,O 2中氧元素化合价降低,该反应属于氧化
16、还原反应,A 项错误;B.氢气气球遇明火爆炸,发生的反应是:2H 2+O2 2H2O,氢元素化合价升高,氧元素化合点 燃_价降低,该反应属于氧化还原反应,B 项错误;C.大理石的主要成分是 CaCO3,与酸雨反应:CaCO 3+2H+=Ca2+CO2 +H2O,此反应中没有元素化合价的升降,该反应不属于氧化还原反应,C 项正确;D.铁质菜刀生锈,是铁与空气中 O2、水蒸气共同作用的结果:2Fe+ O2+xH2O=Fe2O3xH2O,铁32元素化合价升高,O 2中氧元素化合价降低,该反应属于氧化还原反应,D 项错误;答案选C。12.下列关于氧化还原反应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失去电子的反应
17、是还原反应 B. 作氧化剂的物质不能是还原剂C. 发生氧化反应的物质是氧化剂 D. 失去电子的物质是还原剂8【答案】D【解析】【分析】在氧化还原反应中,得电子化合价降低的物质是氧化剂,失电子化合价升高的物质是还原剂,氧化剂发生还原反应,还原剂发生氧化反应,在同一氧化还原反应中,氧化剂和还原剂可能是同一物质,也可能是不同物质。【详解】A失去电子的物质是还原剂,发生氧化反应,故 A 错误;B作氧化剂的物质也可能是还原剂,例如反应 Cl2+2NaOH=NaCl+NaClO+H2O 中,氯气既是氧化剂又是还原剂,故 B 错误;C得电子的物质是氧化剂,发生还原反应,故 C 错误;D失去电子化合价升高的物
18、质是还原剂,故 D 正确;答案选 D。13.除去粗盐中可溶性杂质(主要杂质为 Ca2+、Mg 2+、SO 42-)的试剂加入顺序的三种方案不正确的是( )A. BaCl2NaOHNa 2CO3盐酸B. NaOHBaCl 2Na 2CO3盐酸C. Na2CO3NaOHBaCl 2盐酸D. BaCl2Na 2CO3NaOH盐酸【答案】C【解析】A. 加入过量 BaCl2溶液时能够除去 SO42 ,加入过量 NaOH 溶液能够除去 Mg2+,加入过量Na2CO3溶液能够除去 Ca2+和前面过量的 Ba2 ,过滤除去沉淀,加入过量稀盐酸能够除去过量的氢氧化钠和碳酸钠,再加热除去过量的盐酸,该选项所选试
19、剂及操作顺序都正确,故A 正确;B. 加入过量 NaOH 溶液能够除去 Mg2+,加入过量 BaCl2溶液时能够除去 SO42 ,加入过量Na2CO3溶液能够除去 Ca2+和前面过量的 Ba2 ,过滤除去沉淀,加入过量稀盐酸能够除去过量的氢氧化钠和碳酸钠,再加热除去过量的盐酸,该选项所选试剂及操作顺序都正确,故B 正确;C. 加入过量 Na2CO3溶液能够除去 Ca2+,加入过量 NaOH 溶液能够除去 Mg2+,加入过量BaCl2溶液时能够除去 SO42 和前面过量的 CO32 ,过滤除去沉淀,加入过量稀盐酸能够除9去过量的氢氧化钠,但不能出去过量的 Ba2 ,故 C 错误;D. 加入过量
20、BaCl2溶液时能够除去 SO42 ,加入过量 Na2CO3溶液能够除去 Ca2+和前面过量的 Ba2 ,加入过量 NaOH 溶液能够除去 Mg2+,过滤除去沉淀,加入过量稀盐酸能够除去过量的氢氧化钠和碳酸钠,再加热除去过量的盐酸,该选项所选试剂及操作顺序都正确,故D 正确;故答案选 C。14.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若 1 mol 甲烷的体积为 22.4 L,则一定是在标准状况下B. 在 0、101kPa 下,2 mol 氧气和氢气的混合气体的体积约为 44.8 LC. 在标准状况下,1 mol 水的体积为 22.4 LD. 1 mol O2 的质量只有在标准状况下才约是 32 g【
21、答案】B【解析】【详解】A、根据 PVnRT 可知 1 mol 气体不在标准状况下也可能是 22.4 L,故 A 错误;B、在 0、101kPa 下,即在标准状况下,2 mol 氧气和氢气的混合气体的体积约为2mol22.4L/mol44.8 L,故 B 正确;C、标准状况下,水不是气态,1 mol 水的体积不是 22.4 L,故 C 错误;D、1 mol 物质的质量与状态无关、与外界条件无关,故 D 错误。答案选 B。15.下列各组离子一定能大量共存的是A. 在无色溶液中:Na +、Fe 3+、Cl 、SO 42B. 在含大量 Fe3+的溶液中:Ba 2+、K +、NO 3 、OH C. 在
22、强碱性溶液中:Na +、K +、NO 3 、CO 32D. 滴加紫色石蕊试剂显红色的溶液中:K +、Fe 2+、Cl 、CO 32【答案】C【解析】【分析】离子间如果不发生化学反应,则可以大量共存,结合离子的性质和题干限制条件分析解答。【详解】A、在溶液中铁离子为黄色,不是无色,不能大量共存,A 错误;10B、铁离子会和氢氧根离子反应生成氢氧化铁沉淀,不能大量共存,B 错误;C、强碱性溶液中,这些离子都可以大量共存,C 正确;D、滴加紫色石蕊试剂显红的溶液应该显酸性,氢离子和碳酸根离子会反应,所以不能大量共存,且亚铁离子和碳酸根离子也不能大量共存,D 错误。答案选 C。【点睛】掌握离子的性质是
23、解答的关键,注意掌握发生下列反应而不能大量共存的情况:发生复分解反应,即生成难溶物或微溶物、生成气体或挥发性物质、生成难电离物质;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例如氧化性离子,比如 Fe3+、NO 3 (H +) 、ClO 、MnO 4 等与还原性离子,比如 S2 、I 等不能大量共存。1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N 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 ( )A. 28 g 氮气含有的原子数为 NAB. 4 g 金属钙变成钙离子时失去的电子数为 0.1 NAC. 1 mol O2分子的质量等于 1 mol 氧原子的质量D. 24 g O2 和 24 g O3所含的氧原子数目相等【答案】D【解析】【详解】A、28 g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云南省 玉溪市 第一 中学 2018 _2019 学年 高一化学 上学 期期 试卷 解析 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