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会泽县第一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试卷(含解析).doc
《云南省会泽县第一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试卷(含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云南省会泽县第一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试卷(含解析).doc(22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1会泽一中 2018 年秋季高一期中考试卷语文试题第 I 卷 阅读题一、现代文阅读(一)论述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逻辑思维是正确思维的基础,而形象思维是正确思维的主要创新源泉。没有严密的逻辑思维,就不能有正确的思维,思维就是混乱的、漏洞百出的、自我矛盾的,乃至往往是错误的,以致是荒谬的。正因为如此,学音乐的,应该懂得些声学;学美术的,应该懂得些光学;学艺术体操的,应该懂得些力学;学人文的,应该懂得些科学技术。 红楼梦是一部了不起的文学巨著,光照古今,流传不朽,但也存有不掩瑜的瑕点,例如,林黛玉入贾府的年龄,多处有矛盾,这也是曹雪芹这位伟人在创作红楼梦时在逻辑上的失误之处。然
2、而,正因为逻辑思维执着于前后一致的严密,因此,一般摆脱不了现有思维方式与内容的框架,难于飞跃,难于求异,难于作出超脱现有模式的重大的创新。而文学艺术恰恰与科学相反,不是追求抽象,不是直接表达共性、普遍性,而是着手个体,着手特殊,通过个体、特殊的形象来反映共性、普遍性;因此,必须力求从不同侧面、从不同个体、从种种特殊,来创造新的形象,来深刻反映事物的共性、普遍性:正因为直接表现的是侧面、是个体、是特殊,从而就留下了广阔的想象空间给观赏者、阅读者、研究者去思考、去领悟、去追索、去开拓;极为精练的中华诗词,就更是如此。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是写登鹳雀楼,还是哲理之言呢?“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
3、漫天作雪飞” ,是写暮春的杨花榆荚呢,还是哲理之言呢?“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是写诗人的无比喜悦之情呢,还是哲理之言呢?不管怎样,这些名句,都是合乎客观实际、合乎逻辑的。一个漫画家画某个人,不管怎么美化或丑化,不管怎么夸大,寥寥几笔,确如此人。为什么?关键就是这几笔。这几笔不是其他,而是同现代数学的一个分支“拓扑学”有着紧密关系的。 “拓扑学”是研究图形在各种变化中有哪些东西是始终不变的。这些不变的东西叫作“特征不变量” ,这几笔就是“拓扑学”的“特征不变量” 。严肃音乐的主旋律,京剧中所谓的“不能不像,不能真像;不像不是戏,真像不是艺” ,所谓的“神化” ,都是科学中的“特征不
4、变量” ;就连摄影,如果是艺术照,就决不能将客观事物原封不动地搬上照片,而应加以“艺术”处理,分出轻重浓淡,突出主要,突出本质,这不是科学又是什么?2“春秋笔法”下的用字用词,是“杀”?是“弑”?是“诛”?是“戮”?是“斩”?用之不同,所表达的人际关系、事件性质及所进行的褒贬评价则大不相同。诗眼、词眼、文眼,也正是用以集中地深刻地揭示事物的特征的。正因为这些伟大的作家,阅历广泛,深入实际,深入思考,由表及里,由此及彼,去粗取精,由定性到定量,才抓住了事物的本质,掌握了事物的特征。 “环滁皆山也, ”欧阳修醉翁亭记开始第一句中的“环”字,滤去了词句水分,浓缩了语言容量,揭示了滁州为群山环绕之特征
5、,一字可敌万语。宋祁的“红杏枝头春意闹”的“闹”字,王安石的“春风又绿江南岸”的“绿”字,一个在小小空间的红杏枝头,一个在辽阔空间的锦绣江南,都生动深刻、内涵极为丰富地展开了春天的欣欣向荣的画面。温庭筠的商山早行一诗中的“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10个字,10 件事物,6 处景色,描绘出了行人秋晨离开荒村野店匆匆上道的有声有色的凄凉景象。要特别指出的是,正因为中华诗词用词用字最为精练,从而也最能抓住事物本质,突出事物特征,反映事物主要方面。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逻辑思维是基础,有严密的逻辑思维就会有正确的思维,就能避免那些混乱的、漏洞百出的、自我矛盾的乃至
6、荒谬错误的结论出现。B. 要想摆脱现有思维方式与内容的框架的禁锢,实现思维的飞跃和求异,进而作出重大的创新,就不能执着于逻辑思维前后一致的严密性。C. 文学艺术的思维和科学的思维不一样,前者通过个体、特殊的形象来反映共性和普遍性;后者则直接追求抽象,追求共性和普遍性的表达。D. 文学艺术能够给观赏者、阅读者、研究者留下广阔的想象空间,产生让人思考、领悟、追索和开拓的艺术魅力,因为它是从个别表现一般。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漫画家使用夸张的艺术手法美化或丑化艺术形象,却并不让人感到“失真” ,是因为这寥寥几笔,突出了那些始终不变的东西,抓住了本质,突出了特征。B. 作
7、者引用京剧所谓的“不能不像,不能真像;不像不是戏,真像不是艺” ,科学地论证了“生活真实”与“艺术真实”的辩证关系,目的就是强调京剧的独特性。C. 摄影中的艺术照,决不能将客观事物原封不动地加以呈现,应该加以“艺术”处理,借以分出轻重浓淡,突出主要,突出本质。D. 文学作品中用词用字的精练,往往可以达到“一字可敌万语”的艺术境地,其目的就是集中地、深刻地揭示事物的本质。3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 文学巨著红楼梦 ,在林黛玉进贾府的年龄方面存在逻辑上的失误,阐明了文学艺术创作不仅要追求思维的创造性,更要追求逻辑思维的严密性。B.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杨花榆荚无才思
8、,惟解漫天作雪飞”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这些名句既合乎逻辑又给人想象空间。C. “杀” “弑” “诛” “戮” “斩”等词用之不同,所表达的人际关系、事件性质及所作的褒贬评价则大不相同,体现了“春秋笔法”的科学性特征。D. “环滁皆山也”的“环” 、 “红杏枝头春意闹”的“闹” 、 “春风又绿江南岸”的“绿”等字最为精练,不仅形象生动,而且丰富而深刻地揭示了事物本质。【答案】1. A 2. B 3. A【解析】【1 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对文本内容的辨析。首先浏览选项,然后到文中找到与选项相关的语句,进行比较、辨析。A 项,理解有误。原文第一自然段说“没有严密的逻辑思维,
9、就不能有正确的思维” ,并不能由此推断出“有严密的思维逻辑,就有正确的思维” 。【2 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对文本内容的辨析。首先浏览选项,然后到文中找到与选项相关的语句,进行比较、辨析。B 项,考查论据与论点、分论点的关系。关于京剧的那段话不是论证京剧本身的独特性,意在论证科学中的“特征不变量” ,即通过艺术处理,抓住特征,突出本质。【3 题详解】试题分析:题干问的是“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 ,可见本题考查对作者观点的理解及理解和分析文章内容的能力。A 项,考查对观点的正确把握。 “更要追求逻辑思维前后一致的严密性”错,作者的观点是执着于逻辑思维前后一致的严密性难以有
10、重大创新。(二)文学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端午的阳光熊红久公元前 278 年的五月初五,被流放至汨罗江畔的屈原,得知秦国军队已攻破楚国郢都,4顿时感到支撑生命的最后一点亮光熄灭了。当他把“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的诗句吟诵给江边渔父的时候,就已经决定,要将自己的清澈与江水的澄明合二为一了。我知道,这是屈子为保留个体纯净最无奈的选择,也是迄今为止,文化祭坛上最高尚的选择。最终,三闾大夫坐在了汨罗江边,坐在了五月初五的阳光里,把最后的生路溺死水中。怀中石的沉重,恰如其心,所以屈原是抱着自己冰凉的心,走进激流之中的。而那些“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亦余心之所善兮,
11、虽九死其犹未悔”的诗句,留在了岸上,留给了端午。一条江因为成了一个诗人心灵最后的归属地,而永远被世人铭记。一个普通的节日,因为收留了伟大诗人的高尚魂魄,而内涵充盈。端午,把缅怀和敬仰裹成了节日的粽心。节日的寿命当然要比人的寿命长久许多,所以,三闾大夫把自己的傲骨托付给了这个日子。在结束自己肉体生命的同时,也放射出了精神的光芒。被江水灌洗的灵魂,犹如江面的粼粼波光,刺痛了后人的视线和思想。我知道,这种深入骨髓的隐痛,来自时间深处的行吟,一个背负着深重苦难,行走了两千多年的节日,其实是在为自己的存在寻找一个答案。所以,端午节带给我们的,应该是溯流而上的文化追源,恰如诗人余光中所说:“蓝墨水的上游,
12、是汨罗江。 ”以我们现在的视角来看,一个诗人的陨落,唤醒了一种文化的崛起,就像屈大夫生未能拯救楚国,却用死成就了离骚一样。忽然觉得,端午节其实更像是包裹粽子的苇叶了,它把所有的内容和精髓,密密细细地包藏起来,让我们极具耐心地一层层打开,最后领略到事物的真相。熟透之时,苇叶汲取了糯米的黏质,糯米渗透着苇叶的清香,似如端午与屈子之间的浸染,节与人的统一。我对端午节的最初认知,完全来自于粽子,那时候的小学课本,还没有涉及“楚辞”或者离骚的片言碎语,文化不高的母亲也无法给我们讲述端午节的由来,好在粽子并不因为我们的无知而改变所蕴含的味道。所以,我总会把端午节和甜香黏软的糯米联系起来。这使得整个贫乏的生
13、活,还能透射出星星点点的光亮,就像枯枝间的芭蕾,渗漏出些许隐秘的春意。现在看来,那些夹杂在一年日历中为数不多的能激发我们饮食向往的节日,早已成为精神上抵挡艰难生活的盾牌。从这个意义上说,我们应该为拥有这些值得回味的生活而向三闾大夫叩谢。对童年而言,这是一个多么充满人情关怀的节日啊!那种甜腻的感觉,一直泛舟舌津。5后来知道了屈原和楚怀王,知道了国殇和汨罗江,知道了每年这一天,人们蜂拥江岸,插艾蒿、挂菖蒲、吃粽子、竞龙舟,把一种悲情的怀念渲染成了欢悦的行为,热热闹闹,轰轰烈烈。历史会在很多场合拐出一道弯来,就像屈原投江时所选择的河泊潭一样它是汨罗江注入洞庭湖口前的弯曲处。这种弯道,对河流而言,只是
14、改变了水的流向;对三闾大夫而言,却是以生命为笔,填充了历史的章节,引领了情感的走向。许多典故都停泊在河流的弯道,这些远航至此的细节,因为承载了有温度的夙愿,使得坚硬的历史柔软了许多。所以,更多的时候,是生命的结局让历史的叙述更具悲情。明白了这一点,再品尝粽子时,心情会沉重许多。事情往往是这样,在分享一种传统时,我们更多的时候只在关注它所带来的结果,而其中蕴含的真谛,却很少探究了。因为时空的距离,让来源变得愈加缥缈和混沌。好在历史给了我们最好的解决方式,它让时间淡化了一个国家的破碎的同时,却强化了一种品质的高贵。它让我们穿越两千三百年的距离,聆听到了一条河流古老的潮汐。这时候的端午,或许更像是一
15、缕阳光,从汨罗江的源头流淌过来,映照着江边每一位过客的内心。我知道,有些品格是无法超越的,它更像一面古镜,端放在我们必经的路口,让人们从历史影像中,找到现实的映像。(有删改)4. 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最恰当的一项是( )A. 文章通过写汨罗江因屈原而被人铭记,来证明名家名作对于名胜的重要意义,正如欧阳修之于醉翁亭、范仲淹之于岳阳楼,表现了山河与文化血肉相连的主题。B. 文中诗一般的语言,意蕴深厚,充满张力,所引用的余光中“蓝墨水的上游,是汨罗江”一句,用了借代的手法写出了屈原在中国文化中开创性的作用。C. 文章末段赞颂屈原伟大的品格无人能企及,写它就像一面镜子,照出了我们的
16、不足,促使我们反思并不断提升自己,强化了屈原精神在现实中的意义。D. 文章以“端午”为线索组织材料,回顾了对端午节的认知过程,对自己最初只喜欢端午节粽子的浅薄感到惭愧,对世人将悲情渲染成欢悦感到不满。5. 文章前三个自然段写了什么内容?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6. 从全文看, “端午的阳光”有几重含义?请简要分析。【答案】4. B 5. 写了屈原在五月五日自沉汨罗江的事件,点明了屈原与端午节的关系(端午节纪念屈原的由来)。内容上,表现了屈原纯洁高尚的品质,赞颂了屈原忠贞不6渝的爱国精神。结构上,它照应了题目,引发了下文关于端午节的感想。 6. 它是公元前 278 年的五月端午的阳光,是照着屈原投江
17、的阳光,是历史的见证。它是屈原的精神之光、品德之光。它是端午节的文化之光。屈原的爱国、正直,屈原的纯洁、高贵,就像阳光一样映照进后人的内心。【解析】【4 题详解】试题分析:题干问的是“下列对散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最恰当的一项 ”,这是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筛选和概括。对于此类题目,应先审题,把握如下几点,一是选择“正确”还是“不正确”的一项,二是选择“一项”或是“两项” 。本题中,A 项错,作者写作的目的并不是谈名家名作与名胜之地的关系。C 项理解错误, “屈原伟大的品格无人能企及” ,与“有些品格是无法超越的”不一致。 “不断提升自己”没有依据。D 项错在“惭愧”和“不满” ,没有
18、此意。【5 题详解】试题分析:题干问的是“文章前三个自然段写了什么内容?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 ,这考查段落的作用。应从内容和结构两个角度作答。先找到前三个自然段,内容上写了,表现了;然后再看这一内容与标题和下文的关系。前三个自然段主要写了屈原在五月五日听闻秦国军队已攻破楚国郢都后怀抱巨石自沉汨罗而死的事件,交代端午节纪念屈原的由来,这一内容表现了屈原的爱国精神;从结构上来看,照应了标题“端午的阳光” ,引发下文有关端午节的感想。点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位置定位。句段在文中、段中的位置不同,其作用不同。材料所在段落的范围。这些都是答作用题首先要思考的。然后把握句段、材料的基本内容,以此作答,这
19、是前提。内容上:是为了写什么或为了说明什么(主要内容或主题) ,抒发了作者情感,表现手法、用得比较生动的词句及其表达效果。接着抓住句段及材料在上下文中的关联作用。根据不同文本的内容安排,有时还要结合表现手法所起的作用考虑结构作用。这类手法的作用还有“对比” “衬托”等。比如本题所涉及的段落是文章“前三段”,属于开头的文字,所以对于结构上的作用,主要从与标题的照应和对下文的引出等方面作答。【6 题详解】试题分析:题干问的是“从全文看, 端午的阳光有几重含义?请简要分析” ,这是针对标题设题,考查标题的含义。题干已经明确“几重含义” ,说明答案不止一点,同时应分点7作答。 “最终,三闾大夫坐在了汨
20、罗江边,坐在了五月初五的阳光里,把最后的生路溺死水中” ,由此可以知道“端午的阳光”表层意是指此时照着屈原投江的阳光,见证了此刻的历史。 “三闾大夫把自己的傲骨托付给了这个日子。在结束自己生命肉体的同时,也放射出了精神的光芒” , “端午的阳光”又指“屈原的精神光芒” 。 “这时候的端午,或许更像是一缕阳光,从汨罗江的源头流淌过来,映照着江边每一位过客的内心” , “端午的阳光”更是指端午节的文化意义对后人的影响。(三)实用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在线教育市场需求升温。这种升温一方面在于在线教育类产品是面向家长市场,但体验者却是孩子的这样的一种用户错位的产品,因此它需要
21、准确切中家长的心理需求。当前,中产阶层家庭队伍逐步壮大,对子女教育投入见涨,许多家长为了避免孩子输在起跑线上,愿意为孩子的教育下血本。而中产阶层对于知识、阶层与未来的焦虑往往会压在下一代身上,导致在线教育市场尤其是基础教育需求也逐步庞大。数据显示,目前国内处于基础教育的人口接近 1.8 亿,预计到了 2020 年市场规模将达到 1100 亿元。中国人民大学教育学院教授程方平指出,相较于传统线下教育,在线教育在这方面的优势十分突出,它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满足了移动互联网时代用户学习时间碎片化的需求,提升了学习效率。在线教育还可以跨越由地域等方面因素造成的教育资源不平等分配问题,使教育资源共享化
22、,降低了学习的门槛。在 21 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熊丙奇看来,随着互联网普及率越来越高,之前被紧紧封锁在学校围墙之内的知识信息,正在通过在线教育的形式被广泛传播出去。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储朝晖介绍,一对一直播、一对多直播及录播相结合等多种在线教育形式,满足了不同用户的需求,尤其是近几年盛行的在线教育直播课程,更是受到不同群体的欢迎。在线教育直播课程不再是老师们自说自话的单方面授课形式,而是有了交流、分享的过程,这无疑提高了学习效果。“同时,在线教育机构在运营过程中,节省了大量的人力、房租等成本,使得在线教育体现出价格优势。 ”熊丙奇认为。搜狐网 2017 年 08 月 18 日材料二:近段
23、时间, “小猿搜题”涉不雅内容,指控“作业帮”蓄意抹黑陷害,两大在线教育平8台激烈开打,再次将人们的视野拉回到这个已经被业内冷落许久的行业,隐藏在其背后的乱象及问题也浮出水面。对这些问题的解决,程方平认为,健全行业自律不失为一剂良方。 “我国可以建立一个行业内部的权威认证机构。 ”它们的主要责任是,对在线教育机构的教学成果进行追踪认定,不管是颁发的相关证书,还是作出的效果评价,都是真实而有效的。 “该认证机构作为第三方,与在线教育机构和学员之间都不存在利益瓜葛,作出的评判可信度较高,但若该认证机构有失公允,则要负一定责任。 ”程方平解释说。对于建立权威认证机构,姚建龙认为可以借鉴,他建议我国建
24、立完善有序的行业规则,帮助行业内部自查自纠,提高行业积极性。储朝晖指出,建立公正客观的行业标准,就要明确奖惩规则,对有良知的在线教育机构应积极鼓励,对粗制滥造、剽窃盗版甚至冒用他人名声宣传的,应积极向有关部门反映,采取零容忍态度。“除此之外,我国在线教育的教学质量不高,也成为制约在线教育发展的因素。 ”储朝晖建议,应当把握“内容为王”的原则,优秀教师和优秀内容才是在线教育发展的保证,才会有市场。熊丙奇认为,在线教育行业知识库体系庞大,专业多且层次深,因此行业内部需要注重知识和经验的积累,鼓励行业协会创建一套丰富的知识库体系,丰富在线课程的种类及内容,让整个行业受益。新华网 2017 年 08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云南省 会泽县 第一 中学 2018 _2019 年高 语文 上学 期期 试卷 解析 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