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云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18届高三语文第七次月考试卷试卷(含解析).doc
《云南省云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18届高三语文第七次月考试卷试卷(含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云南省云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18届高三语文第七次月考试卷试卷(含解析).doc(20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1云南省云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 2018 届高三语文第七次月考试卷试卷(含解析)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用黑色碳素笔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场号、座位号在答题卡上填写清楚。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 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在试题卷上作答无效。3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满分 150 分,考试用时 150 分钟。一、现代文阅读(一)论述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文化是一个民族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力量。近年来,我国文化繁荣兴盛,国家文化软实力明显提高。但也要清醒地看到,在文化商业化浪潮的助推下, “娱乐至上
2、”的文化泛娱乐化现象开始出现。警惕文化泛娱乐化、守护中华民族精神家园,是当前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需要高度重视的问题。 。文化泛娱乐化,简单地说就是娱乐价值被推至文化的一切领域,是否有娱乐性、能否取乐成为衡量文化产品价值的法则。在“娱乐至上”的价值追逐中,历史可以被戏说,经典可以被篡改,崇高可以被解构,英雄可以被调侃。近年来层出不穷的牡甫很忙” “李白很酷”等名人恶搞事件,各类选秀、真人秀的强力圈粉,都是文化泛娱乐化的表现。追求上座率、获得收视率、博取点击率是文化泛娱乐化背后的动力,受众心理上图消遣、求轻松、避思考的倾向是文化泛娱乐化赢得市场的重要原因。当众多严肃的新闻、正统的历史、经典的叙事以
3、“娱乐”包装的形式呈现时,其负面作用不可小觑。文化泛娱乐化带来的最大问题,就是社会价值观念和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受到侵蚀。“我们是谁” “我们从哪里来” “我们到哪里去” ,这是每一个国家和每一个民族都要面对的哲学追问,帮助求解这些追问是文化的深层意义与存在价值。首先,文化泛娱乐化冲击主体身份认同,动摇对“我们是谁”的认知。主体身份认同是主体对自我身份的认可与赞同。中华民族从某种意义上说就是基于“我们是中华儿女”身份认同而形成的文化共同体,民族文化能够帮助回答“我们是谁”的追问。然而,文化泛娱乐化在戏说、调侃、恶搞中解构宏大叙事,使民族文化碎片化,动摇了对“我们是谁”的认知。其次,文化泛娱乐化
4、冲2淡民族历史记忆,模糊对“我们从哪里来”的追寻。民族历史记忆具有唤醒民族情感、强化国家认同的重要功能,它让我们知道“我们从哪里来” 。文化泛娱乐化将娱乐价值置于历史价值之上,为了娱乐可以随意篡改、编造历史,为历史虚无主义的传播推波助澜,模糊了对“我们从哪里来”的追寻。最后,文化泛娱乐化消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弱化对“我们到哪里去”的引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代中国精神的集中体现,也是当代中国发展的价值引领。文化泛娱乐化背后充斥的物质欲望、个人主义等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背道而驰,弱化对“我们到哪里去”的引领。面对文化泛娱乐化,我们必须增强文化自觉,共同守护我们的精神家园。文化自觉是指生活在一
5、定文化历史圈子的人对其文化有自知之明,并对其发展历程和未来有充分的认识。增强文化自觉,共同守护我们的精神家园,既要求文化生产者主动担当,又要求文化消费者能动省思。文化生产者的主动担当主要指文化生产者应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生产导向,坚持追求真善美,冲破以取乐为目的的文化产品生产模式。当代中国正处于一个伟大的新时代,文化生产者要努力挖掘时代元素,让自己的文化产品与优秀传统文化对接、与未来发展趋势对话,传播好真善美。文化消费者的能动省思主要是指文化消费者在消费文化产品时要竖持主体思考的能动性,坚持高尚的精神神追求,不为哗众取宠的泛娱乐化作品买单,不在文化泛娱乐化中迷失自我。只要文化消费者始终坚持
6、追求文化精品的品位,对戏说历史,篡改经典,解构崇高,调侃英雄坚决说不,文化泛娱乐化就会失去生长空间。(摘自人民日报 ,有删改)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文化商业化浪潮下出现的文化泛娱乐化现象,说明我国文化虽兴盛繁荣,但实力尚软,还待提高。B. 文化泛娱乐化在文化领域推崇“娱乐至上” ,并且在文化中将娱乐价值作为主要追求的价值目标。C. 文化泛娱乐化之所以受众广泛是因为大部分人心理上图轻松消遭,很多娱乐节目盲目博取点击率。D. 警惕文化泛娱乐化现象就要从求解“我们是谁” “我们从哪里来” “我们到哪里去”这些哲学追问开始。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
7、一项是( )A. 本文以文化是个民族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力量为立论前提,指出守护中华民族精神家园是3我国当前之务。B. 文章第二段列举了现实生活中一些文化泛娱乐化的事例,证明了这一现象的普遍性,同时还指出了其具体危害。C. 文章第三段脉络清晰地从三个方面详细阐释了文化泛娱乐化是如何侵蚀社会价值观念和中华民族精神家园的。D. 文章以警惕文化泛娱乐化为引论,谈及该现象产生的原因、危害以及问题解决的方法,层层深入,逻辑清晰。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当文化被“娱乐”过度包装后,文化的深度与厚度也会随之改变,长此以往这将会带来很多问题。B. 戏说、调侃、恶搞中华民族文化将会使其
8、失去完整性,从而让人动摇对中华儿女身份的认可与赞同。C. 在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过程中我们应通过增强文化生产者和消费者的文化自觉性来守护中华民族的精神家园。D. 文化消费者的任务是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拒绝泛娱乐化的作品,培养自己高尚的审美情趣。传播好真善美。【答案】1. B 2. B 3. D【解析】【1 题详解】试题分析:此题考核筛选文中的信息能力,答题时要仔细对读选项和原文,重点注意选项的表述和文中内容的整合或转述的差别。题中 A 项,曲解文意,出处见第一段:“我国文化繁荣兴盛,国家文化软实力明显提高” ,文化泛娱乐现象也随之出现。C 项,张冠李戴,出处见第二段, “很多娱乐节目盲目博取
9、点击率”是“文化泛娱乐化背后的动力” ,而不是受众广泛的原因。D 项,于文无依据。点睛:这是一道筛选并整合信息的题目,筛选整合信息的题目侧重于对文中佐证观点的现象、材料运用的准确性进行考核,主要的错误类型是强拉因果、因果倒置、曲解文意、无中生有、混淆范围、偷换概念等等。【2 题详解】试题分析:此题考核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答题时注意分析文章的思路,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论证方法的类型,重点考核为论点是否4正确,论据证明的是什么观点和论证的方法。题中 B 项,无中生有,文章第二段并没有指出文化泛娱乐现象的具体危害。 【3 题详解】试题分析:此题考核归纳内容要点的
10、能力,侧重根据文意进行推断。重点注意选项的表述和文中内容的整合或转述以及句子之间的关系的细微差别。题中 D 项,张冠李戴。 “传播好真善美”应该是文化生产者的责任。(二)文学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小题。一穗三餐韩春荣素玉挎了大荆条筐。得挎个大的,万一捡到的东西多呢,筐里还放了把小镐,万一能从田鼠洞里扒出东西呢。素玉挎着大筐在田间慢慢逡巡,看见什么捡什么,萝卜叶子捡进来,嫩些的苦菜薅下来,捡到两个青棉花桃子,捏捏没捏动,放进筐里,回去在窗台上晒两天,不咧嘴也能捏开,棉瓣撕巴撕巴,就是棉花。素玉看见一小片苣荬菜,叫了声哎哟,忙撂下筐一阵刨。可转了老半天时间,筐里还是一层薄薄的绿。田鼠洞看
11、到两个,已被人扒过了,翻到了根儿,土上有些粮食碎壳,挑了几个捻过,都是空的,一粒粮食也没剩下。夕阳毫无顾忌地红,明天又是大晴天呢。素玉看了会儿夕阳,只好回家。低着头,一步步跨过田垄,或顺着田垄,看着一根根一拃高的高粱茬子。忽然,她站住了,迅速瞄瞄四周,附近没人,她快走几步猫下腰。那穗高粱肥得很,红透了,懒懒地躺在垄沟里。素玉把它轻轻放进筐里,又看看垄沟有没有散落下米粒,没有,这是一穗完整的高粱。素玉想,它就是特意等着我的,它掉下来时没人发现,躺在这里几天,也没被发现。到家,素玉把俩棉桃放到窗台上,进了屋,看了眼灶前被火光映得脸庞通红的大闺女,笑了下,不声不响把高粱穗放到衣柜上,用水壶挡住。又到
12、厨房把筐里东西洗净,放进碗里端上饭桌。晚饭烙的锅贴儿,干地瓜秧磨的面,有些甜,配上白菜汤,野菜蘸大酱,孩子们都吃出一头汗。饭后,大闺女搬走炕桌,另几个孩子歪在炕上打着水嗝。素玉卸下柜盖,反放在炕上,把高粱穗拿过来,孩子们立刻眼睛一亮,不由往前凑了凑。鱼干儿说:“妈,你哪儿弄来的呀?”她说:“还不是捡的,有空儿就得出去捡。 ”她拿着擀面杖细细擀,高粱粒一颗颗脱出来。大闺女说:“妈你咋不用饭桌擀?”她说:“饭桌裂了缝,不平整,还伤漆,柜5盖子又平又厚实,你老祖宗留下的柜可是邦邦硬的。 ”她把擀高粱的过程拖得比较长,这活儿不累,孩子们也乐得看,鱼干儿还把没脱去壳的高粱粒从壳里挤出来。第二天素玉去地里
13、转回来时,刚拐进街口,就看见老蔫,老蔫说:“新高粱米,真香,香一条街。 ”她笑着说:“是呀。 ”迎着香味进了院子,进了屋,对大闺女说:“多烧个开,多焐一会儿,要不汤不稠。 ”素玉终于让大闺女端上了米粥,她拿勺子轻轻抄底一舀,半勺饭粒半勺米汤放进碗里,搅了搅粥,又盛了勺,放到鱼干儿的面前,这孩子从生下来身上就没啥肉,本来念想着家有余粮,没好意思直接叫余粮,去了个“米”字,这下“米”就跟他没缘,从没人叫他余良,都叫他鱼干儿。鱼干儿拿匙先舀了点儿米汤,吧嗒吧嗒嘴说:“真香。 ”她又盛完四碗粥分别放到四个孩子面前,自己拿碗,轻轻在上层舀了碗米汤放自己面前,抓了个锅贴儿。大闺女从自己碗里捞了半匙米粒倒进
14、素玉碗里,素玉说:“你吃你的,我碗里有,盆里还有。 ”几个孩子都递过半匙米粒来,她用手护住自己的碗说:“各吃各的,盆里还有呢,今天都吃饱喽。 ”她又说:“过些天白菜都收了,我刨些白菜根子,晒干了磨成面,做饼子可好吃了。 ”孩子们都乐了,说:“妈你真能干,啥招儿都有。 ”老蔫见人就说:“素玉真会过日子,一个高粱穗子吃三天。 ”那三天,有些人在晚饭时磨磨蹭蹭经过素玉家那条街,一下下吸动鼻子。粮食终于发下来,素玉和孩子们还是每天都抽空到田野去,捡回一些吃的一些烧的。素玉说要千方百计,争取明年不断粮。素玉挎着筐在田野上逡巡,直到冬天来临,再也没捡到一穗高粱。接连几个秋天,素玉都没能从田里捡到一穗高粱,
15、可她经常想到那穗高粱,想起时,满怀幸福。(有删改)4. 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小说通过素玉看到高粱穗后“迅速瞄瞄” 、 “快走几步猫下腰”以及把它“轻轻放进筐里”等细节描写,显示出了素玉不想让别人发现高粱穗的自私心理。B. 素玉把“擀高粱的过程拖得比较长”是因为这一穗高粱在饥荒时期对全家人来说非常珍贵,这也展现出了素玉在擀高粱时的小心翼翼和内心的喜悦。C. 文中交代了“鱼干儿”名字的来历,写出了余良因营养不良而像“鱼干儿”一样瘦弱的身体以及素玉拉扯几个孩子的不容易。D. 素玉给孩子盛粥时“抄底一舀”与给自己盛粥时“轻轻在上层舀了碗米汤”二者形成了鲜明
16、的对比,让读者感受到了素玉对孩子们无私的母爱。5. 请结合文本谈谈为什么素玉“经常想到那穗高粱,想起时,满怀幸福”?66. 请结合全文赏析第一自然段在环境、情节、人物形象方面的作用。【答案】4. A 5. 因为接连几个秋天,素玉都没有捡到一穗高粱,出于内心对粮食的渴望,所以会经常想起曾经捡到过的那穗高粱。素玉想到高粱满怀幸福是因为在最缺粮的时候,那穗高粱让她和孩子得以充饥,度过了那段艰难的日子,对那穗高粱充满了感恩。素玉想到当时几个孩子都给她递过来了半匙米粒,她感受到了孩子们对她的爱,感受到了亲情的暖意,所以回想起来满怀幸福。 6. 在环境方面,通过对素玉捡粮食场景的描写,展现了当时农村人民正
17、在闹饥荒的社会环境,写出了农村生活的艰苦。在情节方面,小说以素玉认真仔细捡粮食开头,为下文素玉捡到高粱穗作了铺垫。在人物形象塑造方面,突出了素玉的勤劳、能干以及在恶劣环境中生存的智慧。【解析】【4 题详解】试题分析:此题考核对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综合赏析能力。答题时要求明确具体的考核的要点,然后结合文章内容判断正误,题中 AD 项考核手法,BC 项考核内容,其中 A 项,分析不准确, “迅速瞄瞄” 、 “快走几步猫下腰”体现的是在饥荒时期素玉不想让其他人发现高粱穗的警惕心理;“轻轻放进筐里”表现出的是素玉对高粱穗的珍视。【5 题详解】试题分析:这是一道分析文中的句子的含义的题目,句子
18、的位置又在文章的结尾,注意结合文章的情节和主旨作答,从情节上看,接连几个秋天,素玉都没有捡到一穗高粱,出于内心对粮食的渴望,所以会经常想起曾经捡到过的那穗高粱;从情感的角度看,是因为那穗高粱让她和孩子得以充饥,度过了那段艰难的日子,对那穗高粱充满了感恩;素玉想到当时几个孩子都给她递过来了半匙米粒,她感受到了孩子们对她的爱,感受到了亲情的暖意,所以回想起来满怀幸福。点睛:此题考核理解文中的句子含义的能力,分析语句的含义注意抓住语句中的重点词语进行分析,然后还要考虑语句的位置,在文章的开头应该是统领全文、奠定情感基调、引起下文和阅读兴趣、照应标题,文章的结尾应该是升华主旨、照应标题和开头等,文中的
19、中间是承上启下等作用。在文中多次出现的句子主要是文章的线索或文章的中心主旨有关。【6 题详解】试题分析:这是一道分析语段作用的题目,题干中给出答题的方向“环境、情节、人物” ,7在环境方面,展现了当时农村人民正在闹饥荒的社会环境,写出了农村生活的艰苦;在情节方面,为下文素玉捡到高粱穗作了铺垫;在人物形象塑造方面,突出了素玉的勤劳、能干以及在恶劣环境中生存的智慧。(三)实用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材料一: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移动互联网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据悉,截至 2017 年 6 月,中国网民规模达到 751 亿,半年共计新增网民 1992 万人,增长率达到
20、27%,为移动支付的推广和普及提供了良好的基础。【注】同比增长率一般是指和上一年同期相比较的增长率,某个指标的同比增长率=(现年的某个指标的值上年同期这个指标的值)/上年同期这个指标的值。数据显示,2016 年中国第三方移动支付交易规模达到 588 万亿元,同比增长率超300%,达 3819%。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和二维码支付市场的爆发,消费者从 PC 端向移动端的迁移速度加快,预计 2018 年中国第三方移动支付交易规模将超 150 万亿元,达到1715 万亿元,增长率为 680%。(中商情报网2018 年中国第三方移动支付市场预测2017 年 12 月 26 日)材料二:1 月 2 日,蚂蚁
21、金服旗下支付宝发布 2017 年全民账单。数据显示,随着移动支付的普8及,国人的生活方式正悄然巨变:不带钱包出门将成为国人的新习惯,并成为世界的新时尚。移动支付占比飙升的原因之一是支付宝收钱码的普及。一年来,遍布全国大街小巷的4000 多万小商家,靠这张二维码贴纸实现了收银环节的数字化。现在,不管是在餐厅买单、商店购物,还是抓娃娃机和烤红薯摊,甚至街头艺人,都能支持手机支付。随着支付宝推出收钱码、普及乘车码、支持扫码骑共享单车只带手机出门,扫码、被扫码已成为人们的日常,出门不用带钱包正在成为国人的生活常态,移动支付带来的不仅仅是个体不带钱包的便利,还能对社会产生一系列的正向影响。一方面,移动支
22、付能积累信用,再通过信用让更多人能享受到信贷、保险等更多金融服务。哪怕是烧饼店、蔬菜摊;也能通过开通收钱码来获得贷款。以移动支付为代表的互联网技术,正前所未有的推动社会全面进步,并塑造着新的国民习惯。减少碳排是移动支付为社会创造的又一福利。通过在线缴纳水电煤、公共交通出行等低碳行为,至 2017 年底,28 亿妈蚁森林用户累计减排 205 万吨,累计种树 1314 万裸,其中,云南的蚂蚁森林用户已达 413 万。(云南网(不带钱包出门成云南人新习惯2018 年 1 月 3 日)材料三:近年来,随着移动互联网技术与智能手机的普及,以二维码为代表的“条码支付”迅速发展。据了解,条码支付是指银行或支
23、付机构应用条码技术,实现收款人、付款人之间货币资金转移的业务活动,通常包括“扫码付款”和“扫码收款”两种方式。不过,扫码支付在走入人们生活的同时,风险也逐渐浮出水面。据拉卡拉支付股份有限公司资深合规总监唐凌介绍,相比于银行卡支付,条码支付没有物理卡片载体,也缺少专业设备支持,在信息安全方面存在一定隐患。比如,不法分子通过手机病毒,将消费者手机中的支付账号、密码、身份证信息、联系人信息、照片等隐私信息窃取,甚至可能通过直接截获短信验证码来盗刷手机用户银行卡。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高级研究员董希淼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条码支付由于门槛较低、成本低廉、支付便捷,近年来受到了商户、消费者、银行
24、及支付机构的青睐,在服务普通消费者方面起到了很好的作用。“从技术层面看,二维码通过几何图形来记录数据和储存信息,支付终端缺乏识别与拦截功能,就可能产生安全漏河和隐患。从市场层面看,部分支付机构在拓展业务时,通过不当的交叉补贴、滥用优势地位来排除和限制竞争,导致不公平竞争。从合规层面看,9部分市场机构片面追求业务发展速度,违规发展商户,带来各类安全隐患。 ”董希淼说。(人民日报规范“条码支付”让付款更安全2018 年 1 月 3 日)7. 下列对材料一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2012-2016 年中国互联网上网人数逐年递增,2012 年的增长量最大。B. 2012-2016 年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云南省 云南 师范大学 附属中学 2018 届高三 语文 第七 月考 试卷 解析 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