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版高考生物大一轮复习第9单元生物与环境课时规范练33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信息传递及其稳定性新人教版.docx
《2020版高考生物大一轮复习第9单元生物与环境课时规范练33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信息传递及其稳定性新人教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0版高考生物大一轮复习第9单元生物与环境课时规范练33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信息传递及其稳定性新人教版.docx(6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1课时规范练 33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信息传递及其稳定性基础巩固1.(2018山西山大附中期中)下面是碳循环简图,据图分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生物群落 大气中的 CO2 化石燃料A.人类减少对的依赖是当前缓解温室效应的重要措施B.过程增强后过程随之增强,故不能通过增强减少大气中的 CO2量C.生物群落内部碳循环的物质形式主要是 CO2D.参与过程的生物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2.(2019江西新余四中月考)下图表示某生态系统一年中 CO2的释放和消耗状况(相对量)。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该生态系统中生产者的净光合作用量可用-表示B.若的量减小,则该生态系统消费者死亡率降低C.该
2、生态系统中消费者同化量的多少可用表示D.该生态系统一年中积累有机物的量可用-表示3.(2019甘肃金昌永昌一中期末)下列关于生态系统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信息传递都是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进行B.生态系统物质循环与能量流动彼此依存,不可分割,不能同时进行C.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可流入下一营养级和被分解者利用D.设计“桑基鱼塘”,能实现对能量的多级利用和提高能量的传递效率4.(2019湖北部分重点中学起点考试)下图表示某农业生态系统的碳循环模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图中全部生物可构成 2条食物链B.碳以有机物的形式由 e传递到 aC.若将 c、d 的排泄物
3、用于肥田,有利于提高能量的传递效率D.若杀灭 c中的农业害虫,有利于能量流向对人类最有益的部分5.(2018吉林乾安七中月考)下列信息的传递中,与其他三种不属于同一类型的是( )A.小囊虫在发现榆、松等植物后,会发出聚集信息素,召唤同类来共同取食B.榆树通过分泌一种化学物质,与栎树产生相互拮抗的现象C.雄蚊能根据雌蚊飞行时所发出的低频声波而找到雌蚊D.群居动物通过群体气味与其他群体相区别6.(2018广东仲元中学、中山一中等七校联考)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负反馈调节是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B.自我调节能力越强的生态系统,其恢复力稳定性往往就越低C.恶劣环境条件下
4、的生态系统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基本相同D.提高生态系统稳定性,就是要禁止对生态系统的干扰和利用7.下图是我国南方开始尝试的农业生态系统的结构模式图,利用雏鸭的杂食性除掉稻田里的杂草和害虫,用作物养猪、养鸭,用秸秆培育蘑菇、生产沼气,猪鸭粪、沼渣肥田。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2A.该生态系统的能量最终来源是太阳光能B.调查该生态系统中某种双子叶杂草的种群密度常用的方法是样方法C.在该生态系统中,物质和能量都实现了循环利用,不需要向田间施用化肥D.该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比森林生态系统低能力提升8.(2019吉林长春实验中学开学考试)下图是生态系统中碳循环示意图,其中“”表示碳元素的流动方向。
5、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在碳的循环过程中,伴随着能量流动B.某种原因造成图中 E大量减少,推测短期内与之相邻的两个营养级生物数量发生的变化是 D增加,F减少C.该生态系统的消费者包括图中的 D、E、F、BD.A与 C之间碳元素主要以 CO2的形式进行循环,FB 过程中碳元素以含碳有机物的形式进行流动9.(2018湖北黄冈中学等八校联考)现有 A、B 两个密闭、透明的生态瓶,其生物组成相同,而光照条件不同(见下表)。一段时间后,发现 A瓶的生态系统较 B瓶稳定。下列分析合理的是( )生态瓶编号 光照 含微生物的泥沙 浮游藻类 水草 浮游动物A + + + + +B - + + + +注 “+
6、”表示有,“-”表示无。A.A瓶中的所有生物组成食物网,而 B瓶中所有生物组成一条食物链B.A瓶中有光照,生产者固定的全部太阳能是能量流动的源头C.B瓶中浮游动物的种群密度降低只是因为缺乏食物D.当 A瓶中能量的输入能量的散失时,处于稳定状态10.麻黄属植物的授粉时间每年有很大差异,但都与 7月的满月紧密联系在一起。就连幼小的无法进行授粉的球果也在满月峰值时从毛孔形珠孔处渗出传粉滴(花蜜),吸引传粉昆虫。上述材料表明( )A.每年 7月,麻黄属植物开花与传粉昆虫成熟是共同进化的结果B.满月、花蜜和球果都属于同种信息,信息传递方向是非生物生物生物C.麻黄属植物分泌花蜜以吸引传粉昆虫,可以调节种间
7、关系,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性D.当地传粉昆虫获得麻黄属植物能量的 10%20%11.20世纪 80年代初,生活污水被排放到河流后,大多数河水仍能保持清澈,但随着污水排放增多,河流的生态平衡遭到破坏。某学生科技实践小组在某河流上设置了 3个监测点,相关水质指标检测结果如下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3A.河流受到轻微污染仍能保持清澈,属于抵抗力稳定性B.发生水华现象最严重的是 2号监测点C.测定水体中藻类的种类是在种群水平上进行的研究D.可以利用捕食关系治理河流水华现象12.(2018重庆诊断)以下是某草原生态系统的部分食物网图和碳循环图,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甲图中,蛇与鹰的关系是 。
8、如果鸟的食物 60%来自草,那么鸟增重 100 g,最多需要草 g。 (2)甲图中,除草剂、化肥、农药的大量使用,导致蛙的数量急剧减少,请写出在一段时间内蝗虫数量的变化趋势: 。 (3)乙图中,1 过程是 。 (4)乙图中,物质循环同时伴随着能量流动,那么能量流动的特点是 。 (5)生态系统的功能除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外,还有信息传递。信息传递在生态系统的作用有 。13.(2018吉林通化考前模拟)图 1是生态系统的碳循环部分示意图,其中甲、乙、丙、丁组成该生态系统的生物群落;图 2是一个由 5种生物组成的食物网;图 3所示为桑基鱼塘农业生态系统局部的能量流动,图中字母代表相应能量。据图回答以下
9、问题。(1)物质循环与能量流动之间的内在关系是 。 (2)图 1中缺少两个重要过程,请用文字和箭头的形式补充: 、 。 (3)若图 2中的乙大量减少,则短期内戊的数量会 。 (4)若图 2食物网中戊摄食丁和丙的比例为 31,丙摄食的两种生物所占比例相等,则戊每增加 10 kg生物量,按 10%的能量传递效率计算,需要消耗生产者 kg。 4(5)图 3中的 C和 B1+C1+D1可表示桑树和蚕用于 的能量。蚕沙(粪便)投入鱼塘供给鱼食用,蚕沙中的能量属于第 营养级所含的能量。 5课时规范练 33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信息传递及其稳定性1.A 引起温室效应的主要原因是化石燃料的大量燃烧,减少对化石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0 高考 生物 一轮 复习 单元 环境 课时 规范 33 生态系统 物质 循环 信息 传递 及其 稳定性 新人 DOCX

链接地址:http://www.mydoc123.com/p-9258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