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中考物理知识点全突破系列专题31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探究实验.docx
《2019中考物理知识点全突破系列专题31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探究实验.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中考物理知识点全突破系列专题31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探究实验.docx(30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1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探究实验一、单选题1.如图,手机扫描二维码,相当于给二维码拍了一张照片,手机摄像头相当于凸透镜,影像传感器相当于光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物体上的二维码是光源B.扫码时二维码要位于摄像头二倍焦距以外C.要使屏幕上二堆码的像变小,只需将二维码靠近凸透镜D.影像传感器上成的是正立的实像2.小宇在透明的玻璃板上用黑色画笔画了个手表盘,如图甲所示把这个玻璃板放在凸透镜的左侧位置,并用平行光源对着玻璃板上的表盘照射,如图乙所示,移动光屏直到在屏上成清晰像为止,此时表盘在光屏上所成的像是下图中的 ( ) A. B. C. D.3.把凸透镜对准太阳光,在距凸透镜 20cm 处得到
2、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若将一物体放在此透镜前 50cm处则可在凸透镜的另一侧得到一个( ) A.倒立、放大实像B.倒立、缩小实像C.正立、放大虚像D.正立、缩小虚像4.如图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已知凸透镜的焦距为 20cm,若将蜡烛放在离凸透镜 16cm 处时,如图所示,移动光屏,在光屏上将看到( )2A. 倒立缩小的实像 B. 倒立放大的实像 C. 无像D. 正立放大的虚像5.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当烛焰、凸透镜、光屏位于如图所示的位置时,烛焰在光屏上呈现一个清晰放大的像要使烛焰在光屏上呈现一个清晰缩小的像,调节的方法是 ( )A. 透镜不动,蜡烛远离透镜移动,光屏靠近透镜
3、移动 B. 透镜不动,蜡烛远离透镜移动,光屏远离透镜移动C. 透镜不动,蜡烛靠近透镜移动,光屏远离透镜移动 D. 透镜不动,蜡烛靠近透镜移动,光屏靠近透镜移动6.如图是“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装置示意图,凸透镜的焦距是 20cm,如图的情景,眼睛可能观察到烛焰经凸透镜折射所成虚像的是( ) A. B.C. D.7.用同一凸透镜在光具座上分别探究甲、乙两物体的成像情况实验时甲、乙两物体直立于光具座上,且甲物体比乙物体长些,它们经凸透镜成像后,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若它们都成放大的实像,则甲的像一定比乙的像长B.若它们都成等大的实像,则甲的像一定比乙的像短C.若它们都成缩小的实像,则甲
4、的像一定比乙的像长D.不论成放大还是缩小的实像,甲的像都有可能比乙的像短8.物体沿凸透镜主光轴从 2 倍焦距处匀速向外移动的过程中,像的大小和速度将( ) A. 像变大,速度变大 B. 像变大,速度不变 C. 像变小,速度变小 D. 像变小,速度不变9.凸透镜所成正立像一定是( ) A. 像比物大 B. 像比物小 C. 像物分立透镜两侧D. 像物等大10.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特点实验中,蜡烛、凸透镜和光屏在光具座上的位置如图所示,此时能在光屏上看到烛焰清晰的像,若保持透镜位置不变,将蜡烛沿光具座向原离透镜的方向移动 10cm,调节光屏位置,3可在光屏上看到( )A. 缩小的实像 B. 放大的实像
5、C. 缩小的虚像D. 放大的虚像11.如图所示,蜡烛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凸透镜焦距为 18cm。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所成的像是虚像 B. 所成的像是倒立、放大的C. 蜡烛向左移动所成的像变大 D. 照相机是利用这一成像原理制成的12.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中,蜡烛、凸透镜和光屏的位置如图所示,烛焰在光屏上恰好成一清晰的像。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照相机应用了这一成像规律B.蜡烛燃烧一段时间后,光屏上的像会向下移C.蜡烛不动,将透镜移至 35 cm 处,移动光屏可能得到倒立的清晰像D.更换一个焦距小的凸透镜,只移动透镜仍可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13.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时
6、,将点燃的蜡烛放在距凸透镜 30cm 处,在透镜另一侧距离透镜 16cm处的光屏上得到烛焰清晰的像。则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光屏上成倒立、放大的实像照相机是利用这一成像原理工作的该透镜的焦距 f 一定满足 8cmf15cm将近视镜片放在蜡烛和凸透镜之间,要使光屏上出现清晰的像,光屏应靠近透镜A.只有和B.只有和C.只有和D.只有和14.小军做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时,将焦距为 10cm 的凸透镜固定在光具座上 50cm 刻度线处,光屏和点燃的蜡烛分别位于凸透镜两侧,蜡烛放置在 35cm 刻度线处,如图所示。移动光屏,直到在光屏上呈现烛4焰清晰的像。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光屏上呈现的是
7、烛焰的虚像 B. 光屏上呈现的是烛焰正立的像C. 光屏上呈现的是烛焰放大的像 D. 该实验现象能说明照相机的成像特点15.如图所示,将焦距为 10cm 的凸透镜固定在光具座 50cm 刻度线处,此时在光屏中心已成烛焰清晰的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此时烛焰在光屏上的成像特点于投影仪成像特点相同 B. 若蜡烛移至 20cm 刻度线处,移动光屏,可在光屏上呈现烛焰清晰缩小的像C. 若蜡烛移至 45cm 刻度线处,移动光屏,可在光屏上呈现烛焰清晰放大的像 D. 在图示中的烛焰和凸透镜之间放一副近视镜,将光屏左移可再次成清晰的像16.已知凸透镜的焦距为 15cm.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当
8、物体距凸透镜 10cm 时,成正立、放大的实像 B. 当物体距凸透镜 20cm 时,成倒立、放大的实像C. 当物体距凸透镜 35cm 时,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D. 当物体从距凸透镜 20cm 处远离凸透镜时,在凸透镜另一侧所成的像逐渐变大二、实验探究题17.小红同学用焦距为 10cm 的凸透镜做“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1)实验过程中,当蜡烛与凸透镜的距离如图甲所示时,在光屏上可得到一个清晰的倒立、_的实像,若保持蜡烛和光屏位置不变,移动透镜至_ cm 刻度线处,光屏上能再次呈现清晰的像。(2)如图乙所示,保持蜡烛位置不变,移动透镜至 16cm 刻度线处,则人眼在_(选填 A、B、C”)
9、处能观察到蜡烛的像,像是图丙中的_(选填“1、2、3、4”)(3)实验完成之后,小莉把自己的近视眼镜放在蜡烛与凸透镜之间,如图丁所示,光屏上原来清晰的像变得模糊了,若想在光屏上重新得到清晰的像,在不改变蜡烛和凸透镜位置的情况下,应将光屏_凸透镜。(选填“靠近”或“远离”)。18.小刚在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5(1)一束平行于凸透镜主光轴的光线经过凸透镜后,在光屏上形成了一个最小、 最亮的光斑。由图可知,凸透镜对光线具有_作用,该凸透镜的焦 距是_cm。 (2)点燃蜡烛后,调节烛焰、透镜和光屏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上,目的是 _ 。 (3)实验中无论怎样移动光屏,光屏都得不到像,可能的原因
10、:_。 (4)将蜡烛移至光具座上 35 cm 刻度线处,凸透镜位置不变,移动光屏直至成清晰的像,像的特点是倒立、_的实像;生活中的_就是利用这个规律制成的。 (5)蜡烛随着燃烧而变短,光屏上的像将向_(填“上”或“下”)移动. (6)在实验过程中,当光屏上出现清晰的像时,用不透光的纸板挡住凸透镜的左半部,此时光屏上的像将( ) A. 像的大小、形状不变,像的亮度变暗 B. 像的左半部消失 C. 像的右半部消失 D. 像缩小一半19.如图是“研究凸透镜成像”的实验示意图,(1)所选凸透镜的焦距为_cm (2)为使左侧点燃的蜡烛能在透镜右铡光屏的中心位置得到火焰的像,实验前要调节蜡烛、透镜、光屏三
11、者中心在_ (3)如图乙所示当蜡烛离凸透镜 35cm 时,移动光屏可以得到一个清晰的像,生活中_就是这种成像规律的应用 (4)实验一段时间后,蜡烛因燃烧变短,所成像不在光屏中央,要使像仍能够在光屏的中央,应将蜡烛向_调整或者凸透镜向_调整或者光屏向_(均选填“上”或“下”)调整 20.如图所示,F 和 F为凸透镜的焦点,P 和 P到凸透镜的距离为二倍焦距(1)保证蜡烛、凸透镜的位置不变,应将光屏向_(填“左”或“右”)移动,才能在光屏上得到清晰_(选填“正立”或“倒立”)的_(选填“放大”或“等于”或“缩小”)的像若把蜡烛移到 P 与 F 之间,调整光屏位置后,在光屏上得到的像将会_(选填“变
12、小”或“变大”)若用不透光的纸板挡住一半凸透镜,则光屏上成的像是_(选填“完整”或者“不完整”). 6(2)若将图示装置模拟人的眼睛成像系统,成像总在光屏左侧,该种情况表明这样的眼睛是_视眼(填“近”或“远”),需要佩戴一个焦距合适的_(填“凹”或“凸”)透镜才能加以矫正 21.某实验小组进行“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图所示:(1)由图甲可知,该凸透镜的焦距是_cm。 (2)实验时凸透镜与光屏的高度已调好,但烛焰在光屏上像的位置偏低,要想使像成在光屏中央,应调节蜡烛使烛焰向_(填“上”或“下”)移动。 (3)如图乙所示,若在光屏上(光屏未画出)得到清晰放大的实像,则烛焰应位于透镜左侧a、b、
13、c、d 四点中的_点,此成像规律应用在_上(填一种器材名称)。 22.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1)我们需要让蜡烛、凸透镜、光屏的中心在同一高度,这样做的目的是_ (2)其中的一次实验情景如图所示,凸透镜的焦距是 15cm,为了得到清晰的像,光屏应向_透镜的方向移动(“远离”或“靠近”) 23.小周用图中所示的装置“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1)调节烛焰、凸透镜和光屏的高度,使它们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其目的是使像能成在_ (2)小周在图中所示位置得到一个清晰的像老师要求她在凸透镜不动的情况下,在光屏上再成一个更小的实像,小周应当把蜡烛向_移动,同时把光屏向_移动 (3)小周把自己的近视
14、眼镜放在凸透镜与蜡烛之间,发现光屏上的像变得模糊不清,她应当向_移动光屏,可再次得到清晰的像 24.小王用凸透镜、蜡烛、光屏和光具座等器材,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桌上现有 A、B 两个凸透镜,其中凸透镜 A 的焦距为 50cm,凸透镜 B 的焦距为 10cm。光具座上标尺的刻度范围如图。(1)小王想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应选用_凸透镜(选填“A”或“B”)。 7(2)小王在图中的光具座上,不断改变蜡烛与透镜间的距离,并移动光屏进行实验,所获得的实验数据如表所示。分析实验数据可知:从实验次序 2、3、4 可以看出,当成实像时,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越短,光屏上像的大小就越_;同一凸透镜,成实像时
15、,像距 v 随物距 u 的增大而_。 (3)你认为小王同学的实验过程是否全面?请提出你的看法(只需写出一种)。答: _. 25.某兴趣小组利用图示装置来研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1)为使像成在光屏中央,应调整元件,使 LED 灯的中心、光屏的中心在_。小明将各元件调整到如图位置时,小组成员在光屏上都能观察到清晰的像,这个像一定是_的(放大/等大/缩小),此时光屏上发生了_反射。 (2)当 LED 灯向左移动时,要在光屏上再次获得清晰的像,只需将光屏向_(左/右)方向适当移到,或者在凸透镜前放置一个合适的_眼镜。 (3)小华在用同样的器材进行实验时,发现光屏上出现的像只有中间清晰,两侧却较模糊,小
16、明只对凸透镜进行了调整,就在光屏上得到了清晰的像,他的调整是 。 A. 左右适当移动凸透镜 B. 上下适当移动凸透镜 C. 适当扭转凸透镜 D. 更换焦距合适的凸透镜26.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时,如图甲所示,将 A 凸透镜固定在光具座上 35cm 刻线处,将点燃的蜡烛放置在光具座上 5cm 刻线处,移动光屏,使烛焰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由 A 凸透镜成像中物距和像距的变化关系画出图像如图乙所示;接着他保持蜡烛的位置不变,将凸透镜 A 换为凸透镜 B 并保持位置不变,移动光屏,使烛焰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如图丙所示.8(1)请根据上述实验现象和凸透镜成像规律判断:凸透镜 A 的焦距是_cm,凸透镜
17、A 的焦距_凸透镜 B 的焦距(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2)在甲图中,保持凸透镜不动,把蜡烛向右移动 5cm,要想在光屏上再次得到清晰的像,应该把光屏向_(选填“左”、“右”)移动一段距离,像将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3)图丙所示的实验现象可以说明_的成像特点(选填“照相机”、“幻灯机”或“放大镜”);若将远视眼镜放在蜡烛与凸透镜之间,光屏上原来清晰的像变模糊了,若保持凸透镜和光屏的位置不动,应使蜡烛_(选填“靠近”、“远离”)凸透镜,则又能在光屏上看到蜡烛清晰的像. 27.如图所示,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中(1)组装调整实验器材时,要使烛焰和_的中
18、心位于凸透镜的主光轴上 (2)实验所用凸透镜的焦距为 20cm,若烛焰在凸透镜前 30cm 处,则可在凸透镜的另一侧得到一个( ) A. 倒立、放大的实像 B. 倒立、缩小的实像 C. 正立、放大的虚像 D. 正立、缩小的虚像(3)接下来,保持烛焰和凸透镜的位置不变,换一个焦距小一些的凸透镜,则所成像的大小比刚才的像_ (4)如果要估测题(3)中凸透镜的焦距,可以让烛焰距离凸透镜_,此时像距就近似等于焦距 28.小明用光具座、F 光源、凸透镜镜、光屏等器材,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1)如图甲所示,将光源放在 30cm 刻度处时,移动光屏可得倒立、等大的清晰像,此时光屏在_cm 刻度处,凸透镜的
19、焦距是_cm. (2)把光源向左移至 20cm 刻度处时,将光屏向_(左/右)调节,可得_(倒立/正立)、_(缩小/放大)的清晰像. (3)把光源放在 45cm 刻度处时,移去光屏,人眼通过透镜看到的像是图乙中的_ 929.某小组同学利用如图甲所示的装置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1)为使凸透镜所成的像位于光屏的中央,应调节烛焰、凸透镜、光屏三者的中心大至在_上;该实验在光线较_的环境中进行更便于观察。 (2)小王同学三次在光屏上看到烛焰的像如图乙所示,A、B、C 分别是他信 A. B.C 在光屏上所成的儒。在此之前调节仪器时,普在光屏上看到国外景物所成的清晰的像。这个像与如图乙中烛焰_
20、(选填“A”。“B”或“C“)的成像原理相同。当把耕烛移动到 M 点时,在光屏上找不到烛焰的像,因为此时烛焰_ (选填“成实像”。“成虚像”成“不成像”)。 (3)分析如图乙中信息。凸透镜所成的实像都是_ (选填“正”或“倒”)立的。蜡烛远离凸透镜时,烛焰所成的像_ (选镇“靠近”成“远离”) 凸透镜。因此用相机拍照,拍完近最再拍远录时,应将相机的镜头向_ (选填“靠近”或“远离”)最物的方向圆一些,才能拍出清晰的照片。30.某物理学习小组在研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时,使用的器材如下图所示,凸透镜的焦距是 l0cm。(刻度尺上标记的点,相邻两点间的距离为 10cm)(1)实验前,将烛焰、凸透镜、
21、光屏的中心调整到同一高度,其中凸透镜对光有_的作用。(选填“会聚”或“发散”) (2)当凸透镜放在 D 点,蜡烛放在 A 点左侧,移动光屏直到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的、倒立的、缩小的实像。生活中的_就是利用这一原理制成的。 (3)当蜡烛与凸透镜距离小于_cm 时,无论怎么移动光屏,屏上都得不到蜡烛的像。 31.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1)由图甲可知凸透镜的焦距是_cm; (2)按图乙安装实验器材时,需要调节烛焰的中心、透镜的光心、光屏的中心在_处。 (3)移动蜡烛和光屏,当处于图乙位置时,光屏上恰好能得到清晰的像,则像的特点为_、_、_。我们生活中的_就是根据这一原理制成的。 (4)保持凸透镜
22、位置不变,向左移动蜡烛,则应向移动光屏_(填“左”或“右”)才能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与图乙相比,此时的像是_(填“变大”、“不变”或“变小”)。 32.五一期间小红随父亲到宜昌市磨基山公园游玩,小红父亲用照相机拍摄了夷陵长江大桥的清晰照片,小红发现相机中桥的像有点小,提议能否把桥的像拍得更大一些,她父亲便更换相机镜头后在原地又拍摄了一张夷陵长江大桥的清晰照片,如图甲所示,两次成像的大小不同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她猜想可10能是两个镜头的焦距不同造成的。为了验证这一想法,返校后,她在学校实验室找来了一只蜡烛,焦距分别为 5cm 和 10cm 的两个凸透镜、光具座、光屏等器材进行了以下探究:(1)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9 中考 物理 知识点 突破 系列 专题 31 凸透镜 成像 规律 及其 探究 实验 DOCX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