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中考物理知识点全突破系列专题13探究液体压强特点的实验.docx
《2019中考物理知识点全突破系列专题13探究液体压强特点的实验.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中考物理知识点全突破系列专题13探究液体压强特点的实验.docx(23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1探究液体压强特点的实验一、实验探究题(共 33 题;共 174 分)1.在探究”影响液体内部压强大小的因素”的实验中(1)实验中液体压强的大小变化是通过比较 U 形管两侧液面_的变化,将探头放进盛水的容器中,探头的橡皮膜受到水的压强会_(选填”内凹”或“外凸”) (2)通过比较 C、D 两个图,可得到结论:同一种液体的压强随_的增加而增大 (3)通过比较 D、E 两个图,可得到结论:在深度相同时,液体的_越大,压强越大 (4)通过比较 A、B、C 三个图,可得到结论:_。 2.在“研究影响液体内部压强”的实验中:(1)压强计是通过观察 U 型管的两端液面的_来显示橡皮膜所受压强大小。 (2)
2、比较图甲和图乙,可以初步得出结论:在同种液体中,液体内部压强随液体_的增加而增大。(3)如果我们要讨论液体内部压强是否与液体密度有关,应选择_进行比较。 (4)已知乙图中 U 型管左侧液柱高为 4cm,右侧液柱高为 10cm,则 U 型管底部受到的液体的压强为_Pa(p 水 =1103kg/m3 g=10N/kg) 3.为研究液体内部压强特点,如图甲所示,小华将透明塑料瓶底部剪去,蒙上橡皮膜并扎紧。(1)将瓶压入水中,橡皮膜向内凹,如乙图所示,说明水对橡皮膜有压强;将瓶向下 压,橡皮膜内凹的程度变大,说明液体内部压强与液体的_有关; (2)接着将某液体缓慢倒入瓶中,当内外液面相平时,橡皮膜仍向
3、内凹,如丙图所示, 说明倒入液体的密度_(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水的密度; (3)将甲图中装置倒置,然后在瓶口紧密连接一根无色透明胶管,并灌注红墨水,如丁图所示。使胶管内液面高于橡皮膜,将塑料瓶蒙橡皮膜的一端朝各个方向放置,橡皮膜都向外凸,说明液体内部向各个方向都有_ ; (4)使装置保持丁图所示位置不变,在橡皮膜上戳个洞,会有部分液体从洞口流出,最后稳定时,塑料瓶和胶管里的液面相平,此时塑料瓶与胶管构成一个_。 24.如图所示,有两只相同的烧杯,分别盛有体积相同的水和酒精,但没有标签,小李采用闻气味的方法判断出无气味的是水。小唐则采用压强计进行探究:(1)如图甲所示,若压强计的气
4、密性很差,用手指不论轻压还是重压橡皮膜时,发现 U 形管两边液柱的高度差变化较_(选填“大”或“小”)小唐把调节好的压强计放在空气中时,U 形管两边的液面应该_ 。 (2)小唐把金属盒分别浸入到两种液体中,发现图乙中 U 形管两边的液柱高度差较小,认为图乙烧杯中盛的是酒精。你认为他的结论是_(选填“可靠的”或“不可靠的”);理由:因为没有控制金属盒_相同。 (3)小唐发现在同种液体中,金属盒离液面的距离越深,U 形管两边液柱的高度差就越_,表示液体压强就越_。 (4)小唐还发现在同种液体中,金属盒距液面的距离相同时,只改变金属盒的方向,U 形管两边液柱的高度差_(选填“不变”或“变化”)表明在
5、相同条件下,液体内部向各个方向的压强_。 5. (1)小亮用 U 形管压强计去探究液体内部压强的规律:如图 1 所示,他发现:按与不按探头的橡皮膜,U 形管两边液面均处在同一水平线上,则这套实验装置可能出现的问题是_.小亮选用了另一个能正常使用的压强计和一大烧杯的水进行了三次实验如图 2 所示,他探究的问题是:液体内部压强与_的关系(2)小林的爸爸出差时买回了一瓶洋酒,打算邀请几位好友周末一起品尝.小林看着精美的酒瓶,很想知道瓶里酒的密度是多少,于是利用家里的电子秤和足够多的纯净水,不添加其他仪器,设计出一个测量酒的密度方案下面是小林同学设计的实验步骤,请把缺少的步骤补上,并在每一步用相应的字
6、母表示所测量的物理量,最后写出酒的密度表达式:第一步:把整瓶酒放在电子秤上,测出这瓶酒的总质量 m1第二步:用记号笔标示出酒的液面位置第三步:等酒喝完后,_第四步:_酒的密度表达式为: =_36.探究液体压强的实验中 ,进行了如图所示的操作(1)甲、乙两图是探究液体压强与_的关系。 (2)要探究液体压强与液体密度的关系 ,应选用_两图进行对比。 (3)由 丙、丁两图进行实验对比,得出液体压强与盛液体的容器形状_(选填“有关”或“无关”)。 (4)在图甲中,固定金属盒的橡皮膜在水中的深度,使金属盒处于向上、向下、向左、向右等方位时,两玻璃管中液面高度差不变,说明了在液体内部同一深度处,液体向各个
7、方向的压强大小_ (5)保持金属盒位置不变,若在图乙中的容器内轻轻放入一木块后(水未溢出 ),则玻璃管中液面高度差会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7.在探究“影响液体内部压强大小的因素”实验中:(1)如图甲,用手按压强计的橡皮膜,U 形管内水面出现高度差:将橡皮膜放入酒精中,U 形管内水面也出现高度差,这说明_:这种研究问题的方法是_(选填序号“A.转换法”或“B.等效法”) (2)若在使用压强计前,发现 U 形管内水面已有高度差,通过_方法可以进行调节,从 U 形管内向外倒出适量水;拆除软管重新安装;向 U 形管内加适量水 (3)比较乙、丙实验可知,液体内部压强与液体的_有关;比
8、较丙、丁实验可知,液体内部压强与液体的_有关。 8.某同学利用如图所示的器材探究液体内部压强的特点。(1)他向图甲中的 U 形管内注入适量的红墨水,当管内的红墨水静止时,U 形管左右两侧液面的高度_。 (2)如图乙所示,左侧容器中装有适量的水,如果要探究液体压强大小是否与压强方向有关,他应当保持_不变,改变探头_,比较 U 形管左甲右两侧液面的高度差。若图乙中 U 形管左右两侧红墨水面的高度差 h=10cm,则橡皮管内气体的压强与大气压之差约为_Pa( 红墨水1.010 3kg/m3) (3)如图乙所示,他将橡皮管的一端紧密地套在 U 形管左侧的端口后,多次改变探头在水中的深度,并比较每次的深
9、度及相应的 U 形管左右两侧液面的高度差。这是为了探究_。 (4)若大烧杯中始终装水,保持压强计金属盒探头的深度不变,在 U 形管中分别注入酒精、植物油、盐水和红墨水四种不同液体,U 形管左右两侧液面的高度差最大的是_。若 U 形管中注入红墨水,压4强计金属盒探头分别浸入酒精、植物油、盐水和水四种不同液体的同一深度处,则 U 形管左右两侧液面的高度差最大的是_。(选填字母序号)A酒精( 酒精 =0.8103kg/m3)B植物油( 植物油 =0.9103kg/m3)C盐水( 盐水 =1.1103kg/m3)D红墨水( 红墨水 1.010 3kg/m3)9.如图甲所示,一个容器用隔板分成左右两部分
10、,隔板中部有一圆孔用薄橡皮膜封闭,橡皮膜两侧压强不同时其形状为一凹面。可以用它来探究液体压强的特点:(1)向容器左侧注入水的过程中发现随着水量的增多,橡皮膜的形变越来越明显,这说明_。 (2)接着向右侧缓慢注入另一种液体,液面位置如图乙时,橡皮膜是平的,则 液 _ 水 , 此时两侧液体对容器底的压强 p 水 _p 液 。 (3)此时,若在两种液体中放入两个质量相等的不同物体甲和乙,静止时甲漂浮,乙悬浮(液体均无溢出),则橡皮膜_(选填“向左凸”、“向右凸”或“相平”) 10.小强同学利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探究液体压强特点,已知隔板在容器的中央。(1)小明向隔板的左侧倒入水,橡皮膜向右凸起,如图甲所
11、示,倒入的水越多,橡皮膜凸起的越明显,说明液体的压强随深度的增加而_。小明又向隔板的右侧倒入某种液体,当左、右两侧的液面如图乙所示时,橡皮膜恰好变平,则 液 _ 水 。 (2)在图乙中,小明把两个质量相同的小球 A、B 分别放入水和液体中,两球都浸没且都沉在底部,液体都不溢出,此时观察到橡皮膜向左凸起,则两个金属球的密度 A_ B 。 (3)在图乙中,若把 A、B 两个物体分别放入水和液体中,两物体都漂浮,且液体都不溢出,此时观察到橡皮膜向左凸起,则两个物体的质量 mA_mB 。 11.在“探究液体内部压强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实验时,小华向图甲容器中装入适量的水,在乙容器和丙容器中装入适量的酒
12、精,进行了如下的操作,请你完成填空。(1)如图所示的压强计是通过 U 形管中两侧液柱的高度差来反映_使用前应检查装置是否漏气,方法是用手轻轻按压几下橡皮膜,如果 U 形管中的液体能灵活升降,则说明装置_(选填“漏气”或“不漏气”)。 (2)小华把金属盒分别浸入到图甲容器和乙容器的两种液体(水和酒精)中,发现甲中 U 形管两边液柱的高度差较小,他判断图甲中的液体是酒精.这样的做法得到的结论并不可靠,原因是没有控制金属盒在液体中的_;他改变图乙中金属盒的位置如图丙所示,比较甲、丙两图可知,在同一深度,不同液体的压强与液体的_有关。 (3)小华应该比较图中的_两图,得出金属盒离液面的距离越深,U 形
13、管两边液柱的高度差就越大, 表示液体的压强就越大。 (4)小华发现在同种液体中,金属盒所处深度相同时,只改变金属盒的方向,U 形管两边液柱的高度差不变,表明_。 5(5)小华实验时使用的 U 型压强计_连通器(选填“是”或“不是”)。 12.在探究液体压强的实验中,进行了如图所示的操作:(1)由丙、丁两图进行实验对比,得出液体压强与盛液体的容器形状_(选填“有关”或“无关”) 。 (2)乙、丙两图是探究液体压强与_的关系。 (3)在图甲中,固定金属盒的橡皮膜在水中的深度,使金属盒处于向上、向下、向左、向右等方位时,两玻璃管中液面高度差不变,说明了在液体内部同一深度处,液体向各个方向的压强大小_
14、。 13.开州区某中学物理兴趣小组用压强计做“探究影响液体内部压强大小的因素”的实验如图所示。(1)实验是通过 U 形管中液面的_来反映被测液体压强大小的。使用前检查装置时用手轻轻按压几下橡皮膜,如果 U 形管中的液体能灵活升降,则说明装置_(填“漏气”或“不漏气”); (2)图甲、乙、丙分别表示探究过程中三个情景。容器中的液体、金属盒插入的深度以及 U 形管中液面情况,都可以从图上看出,比较图_可知液体压强大小与液体的深度有关;比较图乙、丙可知液体压强大小与液体的_有关。要探究液体压强与盛液体的容器形状是否有关,应选择_两图进行对比,结论是:液体压强与盛液体的容器形状_。 (3)在图乙中,固
15、定金属盒的橡皮膜在水中的深度,使金属盒处于向上、向下、向左、向右等方位时,U 形管中液面高度差不变,说明了在同一液体内部的同一深度处,液体向各个方向的压强大小_。 14.小明用如图甲所示的装置,探究影响液体内部压强的因素(1)在图乙中,将橡皮膜先后放在 a、6 位置处可知,同种液体,_越大,压强越大,支持该结论的实验现象是:_ (2)为了探究密度对液体内部压强的影响,还需将橡皮膜放在图丙中_(选填“c”或“d”)位置处 15.下表是小刚同学用如图所示装置做“探究液体内部压强”实验时记录的实验数据,请根据要求回答下列问题:6(1)由表中的实验数据可知:当微小压强计探头的橡皮膜朝下浸入水中 5cm
16、 深时,微小压强计 U 形管两侧液面高度差为_cm;保持探头的橡皮膜所在的深度不变,当探头的橡皮膜方向由朝上改为朝下时,微小压强计 U 形管两侧液面高度差_(选填“增大”、“不变”或“减小”)。 (2)根据第 5 组和第 6 组的数据可以知道微小压强计探头在水和酒精中的深度相同时,水产生的压强_酒精所产生的压强。(选填“大于”或“小于”)16.在探究“液体压强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中,小霞猜想:液体的压强可能与液体的密度、深度等因素有关。(1)使用前应检查装置是否漏气,压强计是通过_反映液体压强的大小。 (2)如图是小霞同学设计的用压强计探究影响液体压强因素的三个实验装置:要探究液体密度相同时
17、,液体的压强与液体的深度是否有关,应选取装置甲和装置_(选填“乙”和“丙”)来进行探究。要探究液体深度相同时,液体的压强与液体的密度是否有关,应选取装置乙和装置_(选填“甲”或“丙”)来进行研究。17.如图所示,在探究“液体压强跟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中,进行了如图所示的操作:(1)甲、乙两图是探究液体压强与液体_的关系; (2)要探究液体压强与盛液体的容器形状是否有关,应选择_两图进行对比,结论是:液体压强与盛液体的容器形状_(选填“有关”或“无关”); (3)要探究压强与液体密度的关系,应选用_两个图进行对比。 (4)在图乙中,如果将金属探头向下移动一段距离,则探头所受浮力_(选填“变大”“
18、变小”或“不变”);液体压强计_(选填“属于”或“不属于”)连通器。 18.如图所示,有两只相同的烧杯,分别盛有体积相同的水和酒精,但没有标签,小李采用闻气味的方法判断出无气味的是水。小唐则采用压强计进行探究:7(1)如图甲所示,若压强计的气密性很差,用手指不论轻压还是重压橡皮膜时,发现 U 形管两边液柱的高度差变化较_(选填“大”或“小”)小唐把调节好的压强计放在空气中时,U 形管两边的液面应该_。 (2)小唐把金属盒分别浸入到两种液体中,发现图乙中 U 形管两边的液柱高度差较小,认为图乙烧杯中盛的是酒精。你认为他的结论是_(选填“可靠的”或“不可靠的”);理由:因为没有控制金属盒_相同。
19、(3)小唐发现在同种液体中,金属盒离液面的距离越深,U 形管两边液柱的高度差就越_,表示液体压强就越_。 (4)小唐还发现在同种液体中,金属盒距液面的距离相同时,只改变金属盒的方向,U 形管两边液柱的高度差_(选填“不变”或“变化”)表明在相同条件下,液体内部向各个方向的压强_。 19.小梓用 U 形管压强计去探究液体内部压强的规律。(1)他发现:按与不按探头的橡皮膜(如图所示),U 形管两边液面均处在同一水平线上,如图所示。则这套实验装置可能出现的问题是:_。 (2)小梓选用了另一个能正常使用的压强计和一大烧杯的水进行了三次实验如图所示。他探究的问题是:液体内部压强与_的关系。实验过程中要判
20、断探头承受液体压强的大小,主要是观察_。 (3)小梓探究“液体内部压强与液体密度的关系”时,选了另一种密度不同的液体做了如图所示的对比实验。得到的结论是:“液体内部压强大小与密度大小无关”。他的结论对不对?为什么?_由本实验可知, 水 _ 液 .(选填:“”或“”或“=”)20.小李和小芳为探究液体内部压强特点,用 A、B 两个液体压强计和其它器材自制了如图(a)所示的实验装置。(1)其中,液体压强计 U 形管左右液面高度差可以间接反映_ 。小李先将圆柱体水平插入到甲液体深度 h 处、A、B 两个液体压强计 U 形管左右液面高度差如图(b)所示,再将圆柱体水平插入到乙、丙液体同一深度 h,并将
21、相关实验数据记录在表一中。表一8(2)分析比较表一中的实验序号 1、2 或 3 的第四和第五列数据及相关实验现象,可得的初步结论是:_。 (3)分析比较表一中的实验序号_的数据及相关实验现象,可得的初步结论是:不同种液体相同深度,_。 (4)接着,小芳将圆柱体竖直插入到甲液体中,A、B 两个液体压强计 U 形管左右液面高度差如图(c)所示,由此可得的初步结论是:_。 21.在探究“液体压强跟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中,进行了如图所示的操作(1)比较甲、乙两图,得到的结论是:_; (2)要探究压强与液体密度的关系,应根据_两个图的实验现象进行对比,得到的结论是:_; (3)要探究液体压强与盛液体的容
22、器形状是否有关,应选择丙和丁两图进行对比,结论是:液体压强与盛液体的容器形状_ (选填“有关”或“无关”); (4)已知图戊、己两杯中,一杯是纯水,另一杯是盐水,小李同学利用探究的液体压强的结论,想判断图戊、己两杯中的盐水与纯水根据两幅图中的实验现象,他判断戊杯中是盐水、己杯中是纯水小李的判断是否正确?答:_,你的理由是_ 22.如图所示是用压强计“探究影响液体内部压强大小因素”的实验,除图杯中装的浓盐水外,其余杯里装的都是水。(1)压强计是通过 U 形管中液面的_ 来反映被测压强大小的;使用前应检查装置是否漏气,方法是用手轻轻按压几下橡皮膜,如果 U 形管中的液体能灵活升降,则说明装置_(选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9 中考 物理 知识点 突破 系列 专题 13 探究 液体 压强 特点 实验 DOCX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