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西安市第一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10月月考试题.doc
《陕西省西安市第一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10月月考试题.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陕西省西安市第一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10月月考试题.doc(4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1高 2020届高二年级十月月考历史试题一、选择题(本题共 30 小题,每小题 2分,共 60 分)1. 孔子在肯定管仲对国事贡献的同时,也批评他器用排场超过了人臣的限度。孟子认为“君有大过则谏,反复之而不听则易位”是人臣的本分。由此可见孔、孟二人A. 宣扬复古守礼 B. 肯定汤武革命C. 追求仁政德治 D. 主张重构秩序 2.先秦某位思想家主张“举天下之万民,以法天子”,“天下之百姓皆上同于天子,而不上同于天则灾犹未去也。今若天飘风苦雨,溱溱而至者,此天之所以罚百姓之不同上同于天者也”该思想家可能是A. 韩非子 B. 董仲舒 C. 墨子 D. 李斯3荀子按“上贤、次贤、下贤”的标准把儒者分为
2、三个等级:“大儒者,天子三公也;小儒者,诸侯大夫士也;众人者,工农商贾也。 ”这说明荀子A.制定了严格的选官标准 B.反对靠血缘关系选官C.适应了将儒学政治化 D未突破原有等级观念4.汉代佛教传入中国后,佛经译文屡遭改动,例如“大丈夫供养妻子”改成了“丈夫支配妻子”,“妻子体贴丈大”改成了“妻子敬其丈夫” 。这种现象反映了A.佛教思想遭到了士人抵制B.理学成为了官方正统息想C.佛教借助儒学实现中国化D.儒学吸收了佛教基本教义5有关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的描述,正确的是 形成中国的传统文化体系 奠定中国奴隶主经济基础 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 该时期生产力发展的必然结果A. B. C. D
3、.6. 战国时期某思想流派主张“上古竞于道德,中世逐于智谋,当今争于气力” ,下列言论与之属于同一流派的是( )A选天下之贤可者,立以为天子 B兴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C乱生于治,怯生于勇,弱生于强 D世异则事异,事异则备变7孔子相貌究竟如何?司马迁在史记里是这样描绘的:“其颡(额头)似尧,其项(脖子)类皋陶,其肩类子产,然自要(腰)以下不及禹三寸” ,在他看来,孔子类似圣人,却又不及圣人。而在唐代画家吴道子的孔子行教像中,孔子头扎儒巾,双目前视,须发飘逸,雍容大度,双手作揖,谦卑有礼,透出圣人的智慧。对两则史料,下列说法最为合理的是( )A.史记的年代距孔子较近,可信度比较高B.孔子行教像属一
4、手史料,较为真实可信C.两者都带有主观性,都不能真实的反映孔子的形象D.研究作者的时代及其思想有助于厘清孔子形象变迁8. 阅读下表内容。下列早期儒学家的思想主张,体现的共同思想是( )思想家 思想主张孔子 “仁者爱人” “为政以德” “有教无类”孟子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施仁政以民,省刑罚,薄税敛”荀子 “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 “制天命而用之”A教育思想 B农本思想C民本思想 D重农抑商9.钱穆说:“从汉代起,我们可以说中国历史上的政府,既非贵族政府,也非军人政府,又非商人政府,而是一个崇尚文治的政府 ,即士人政府。 ”这一现象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A法家
5、思想的衰微 B黄老之学被推崇C儒学正统地位的确立 D程朱理学的盛行10.儒家思想长期以来能够成为中国古代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并且保持了长久的生命力,主要得益于 其思想体系根据时代需要不断丰富和完善 封建社会历代统治者的大力提倡儒家思想没有受到外来思想的影响 封建官办教育对儒家思想的大力传播A. B. C. D.11. 在评论秦朝灭亡时,美国历史学家费正清说:“在证明了法家思想确有效用的同时,秦王朝也(从反面)体现了孟子的一个思想的正确政府最终还是要依靠被统治者的默认。 ”此处孟子的“一个思想”具体是指 A人性善 B “民贵君轻”C义利观 D.统治者要实行“仁政” ,变法改革。12. “夫仁义礼
6、制者,治之本也:法令刑罚者,治之末也。无本者不立,无末者不成。 ”上述言论反映作者对儒法思想的基本态度是A.儒法并用 B.尊儒抑法 C.尊法抑儒 D.去法尊儒13.新儒学体系的“新”,指的是旧儒学吸收融合了诸子百家的一些思想,它包括A道家、法家、墨家 B道家、法家、阴阳五行家C墨家、法家、阴阳五行家 D墨家、道家、阴阳五行家14.汉书武帝本纪记载:元封元年春,武帝登临嵩山,随从的吏卒们都听到了山中隐隐传来了三声高呼万岁的声音。所以“山呼”万岁后来就成为臣子朝见皇帝的定仪。 “山呼”万岁实质是宣扬A. 大一统 B. 强化中央集权C. 皇权至上 D. 君权神授15战国时期有人提出:“明主之国,无书
7、简之文,以法为教;无先王之语,以吏为师。”这句话反映的是A.儒家的思想 B.道家的思想 C.墨家的思想 D.法家的思想16魏晋南北朝时期,官方意识形态不再有向心力,一些士人崇尚一种被后人称为“魏晋风流”的人生范式,他们“非汤武而薄周孔” ,一味放任性情,自由自在。这说明当时2A. 儒学丧失正统地位 B. 文化观念的多元化C. 道家思想占据主流 D. 儒释道三教已合一17陈红映在先秦诸子起源新探中说,先秦学术思想发展的途径,大致是由国家官吏掌握的学术思想,经过畴人(精通天文历法的学者)、缙绅的传诵与集结而成六经,再传而为私人百家。据此可知作者认为( )A诸子百家同根同源 B儒学思想深刻影响了百家
8、思想C诸子百家相互融合 D古代思想都有学术下移的规律18 孔子家语观思中记载:“汝以民为饿也,何不白于君,发仓廪以赈之?而私以尔食馈之,是汝明君之无惠,而见己之德美矣。 ”对这段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孔子不主张对饥民实施救孔子将民生问题政治化体现了孔子的等级观念能够体现孔子“仁”的思想A B C D19. 在中国古代相当长的时期内,人们的普遍观念是:一个人,如果被认为是“逆子”,他在道德上就站不住脚;如果被认为是“乱臣”,他在政治上就直不起腰;如果被认为是“卖国”,那他根本就不能称作人。材料主要说明A. 儒学观念的世俗化 B. 儒家思想的法制化C. 程朱理学的系统化 D. 外儒内法的社会化20
9、.“鹅湖之辩”中,陆九渊认为朱熹的理学太繁;后来王阳明也认为朱熹的学说“支离决裂” ,禁锢了人们的思想,束缚了学者的手脚,这主要是因为朱熹A.主张格物致知 B.把封建统治和纲常伦理相结合 C.主张“存天理,灭人欲” D.将儒学进一步官方化,哲理化21.在知与行的关系上,朱熹主张知、行分际, “先知而后行” ;王阳明提出“知行合一” , “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 。认为知而不行,是不知。据此可知A. 程朱理学与陆王心学对立 B. 阳明心学张以行代知C. 朱熹重知轻行、知行脱节 D. 阳明心学更注重道德实践22.有学者对“忠”在官修史书中出现的频次情况进行统计后发现,在汉代纂修的史书中, “忠”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陕西省 西安市 第一 中学 2018 _2019 年高 历史上 学期 10 月月 考试题 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