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邳州市明德实验学校2019届高三语文上学期第三次学情调研试题(含解析).doc
《江苏省邳州市明德实验学校2019届高三语文上学期第三次学情调研试题(含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苏省邳州市明德实验学校2019届高三语文上学期第三次学情调研试题(含解析).doc(16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 1 -明德实验学校 2019 届高三第三次学情调研语文试题1.在下面一段话的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金黄色的葫芦上有灵动的仕女、威武的罗汉、各式各样的京剧脸谱、可爱的生肖,画面 ,线条洗练流畅,看起来 ;54 岁的民间艺人栾清明有一手绝活 用烙铁在葫芦上作画。如今,栾清明不忍心让传统技艺流失, ,把技艺传承给自己的儿子。他们的作品为越来越多的人所喜爱, “上阵父子兵”一时间也被传为佳话。A. 惟妙惟肖 别有风味 口传心授B. 有声有色 别有洞天 口口相传C. 有声有色 别有风味 口口相传D. 惟妙惟肖 别有洞天 口传心授【答案】A【解析】【详解】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成语的
2、正确运用。此类试题解答的关键在于两点:仔细审查该词语的语言环境;注意对近义成语的分析辨别。惟妙惟肖:描写或模仿得非常逼真,生动形象;有声有色:形容说话或表演精彩生动。此处的陈述对象为“画面” ,应选“惟妙惟肖” 。别有风味:另有一种美好的口味。比喻事物所另外具有的特殊色彩或趣味;别有洞天:指洞中另有一个天地,形容风景奇特或艺术创作,引人入胜,此处的陈述对象为“线条” ,应选“别有风味” 。口传心授:指师徒间口头传授,内心领会;口口相传:不著文字,口头相传,此处的陈述对象为“手工技艺传承” ,应选“口传心授” 。故选 A。2.下列句子中,没有使用拟人手法的一项是A. 党的十九大以来,党中央深入推
3、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国经济正朝着质量更好、效率更高、动力更强的发展方向阔步挺进。B. “钢铁企业职工的精气神又回来了!”随着供求关系改善,今年钢铁行业价格恢复上涨,吃了多年苦头的钢铁企业终于尝到了甜头。C. 曾经,一个电饭煲居然成了“中国制造”的软肋。而今,通过创新补齐质量短板,国货当自强,正努力成为世界精品的代名词。D. 从“扫一扫”支付到“刷刷脸”买单,从共享单车到共享汽车,让外国人羡慕的新业态在大城小镇风起云涌,延展着人们的想象空间。- 2 -【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修辞手法辨析。拟人修辞方法,就是把事物人格化,将本来不具备人动作和感情的事物变成和人一样具有动作和感情的
4、样子。D 项, “风起云涌”用的是比喻的手法。生动形象表现出让外国人羡慕的新业态发展的迅速状态。3.下列对联中,对仗不工整的一组是( )A. 一生愁绪锁念国念乡念亲 后世美名颂颂词颂画颂人B. 载酒江湖人比黄花更瘦 校碑栏槛梦随玉笛俱飞C. 画阁镜中看幻作神仙福地 泉流云外听写成山水清音D. 金石录有几页闲情好梦 漱玉词集满是国恨离愁【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诗句内容对仗。诗词中要求严格的对偶,称为对仗。对仗主要包括词语的互为对仗和句式的互为对仗两个方面。对仗多用于骈文。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形容词对形容词,数量词对数量词,虚词对虚词。本题主要考虑词性的对仗,D 项, “几页”
5、与“满是”对仗不工整。4.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文艺评论是文艺创作的一面镜子。文艺评论以其深刻的思想、独特的视角、深厚的理论和专业的方法解读文艺作品, , , , 。 , 。从现在起,文艺评论应进一步加强与网络文化融合,进一步加强对文艺创作的指导,为创造健康的文化生态助力。并以其评价机制和引导力量建构社会价值观进而实现其社会教育功能,启迪艺术家,引导受众当前,我国的文艺创作有数量缺质量,有“高原”缺“高峰”挖掘作品中适宜传播的重要元素潜移默化地提升社会公众的审美品位文艺评论的社会效果不明显A. B. C. D. 【答案】B【解析】- 3 -【详解】试题分析:本题
6、考查语言表达连贯的能力。解答连贯题最重要的方法就是根据上下文意进行推断。解答此题,语段先阐述文艺评论的特点和作用,然后阐述现在的文艺创作、文艺评论存在的问题,最后对文艺评论提出要求。解答这道题的关键在于填写前面四空,考生需理清前面四空内容的逻辑关系,涉及作品,填入第一空恰当;涉及审美品位,应排在的前面,且紧承,填入第二空恰当;涉及社会价值观,应填入第三空;紧承谈社会教育功能,应填入第四空。根据时间词的提示,应排在前面,填入第五空。故答案选 B。【点睛】对于考查语句连贯性的题目,考生应按照如下步骤操作:1抓中心。首先要统揽全局,抓中心句,分析句子的性质和作用(如总领句、总结句、过渡句、解说句、观
7、点句、材料句等),然后分析其他句子是如何围绕中心句来组织的。2抓思路。句子中的思路一般指三个方面:时间顺序、空间顺序和逻辑思维的顺序。空间顺序如从上到下,从左到右,从外到内;逻辑顺序,就是人们认识客观世界的具有规律性的顺序。3抓标志。语言标志常常表现为:关联词语、暗示性词语、句子之间的对应关系(内容上、形式上)、陈述对象或议论角度、抓句式等等。4抓语境。文章要表达的情感或喜或悲或褒或贬,或高昂或低沉,是通过一定的情景色彩渲染而完成的。在同一段文字中,这种基调、气氛、色彩要保持一致。此类题目要在快速阅读整段文字,初步感知大体内容的基础上,结合具体语境,根据上下文的句子结构、逻辑顺序等来分析、推理
8、、判断,可以用排除法。5.下列公益广告词中,与右图漫画的情境最吻合且表达得体的一项是( )注意:“口”字中有“技工缺口”字样!A. 纸上得来终觉浅,就业尤需多实践。B. 愿得此身长报国,不挤高考独木桥。C. 业无高卑志当坚,男儿偏爱做工匠。- 4 -D. 肩扛扳手开口笑,平凡人生亦自豪。【答案】C【解析】【详解】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语言表达的能力,考查图文转化。漫画的寓意是技工缺口大,建议年轻人就业选择技工。A 项,漫画没有强调“实践” 。B 项,漫画中没有与“高考”相关的语境。D 项, “平凡人生”与漫画语境不符。若由技工成长为大国工匠,人生并不平凡。故选 C。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
9、题。冯大夫传【明】焦竑冯大夫名友,字益卿,长安人,官至奉政大夫。童稚入乡塾,雅知自重,不与群儿嬉。家贫不能购书,手写诵读,日夜不少休。弱冠游胶庠 ,每试辄出其曹。嘉靖甲午,举乡试。一再上礼闱,不第,叹曰:“母老矣,椎牛不如鸡豚之逮存,何言诎乎!”乃就屯留学谕。屯留远在山中,人不知学。大夫日为指授经义与作文法度,束休问馈却不纳。一时诸生俛首听命,无敢喧哗者。素许李尚智、李之茂、冯典三人之为文。庚子,之浙江典试,留币为贺,已而三生皆得隽。自是登进士者,项背相望,非曩时比矣。壬寅,晋岢岚州知州。州苦虏,数被创,岁且大侵。大夫省刑薄征,一切居之以宽,民德之。又念城墉濠堑为扼虏之要,殚其心计,且筑且浚。
10、盖财无沉浮,役无罢病,而井井章章,垂百世规者,大夫力也。会忻州凋敝,一岁三易守。众议非大夫不可,乃调守忻州。士民欲留之不得,争画像祀之。至忻,严立科条,婚丧不时者禁,赌博奉左道者禁,诸情窳 颓废为之一新。土风善讼,税粮不时入,又藩封阑夺民田,岁额为损,至此狱讼衰减,逋赋日完,民间去田复还。上嘉之,赐金币,加四品俸。寻晋郡丞。职清军,立保甲,增墩台 ,今剽掠者不得骋;摄郡事,入手辄办。邻郡狱不能决者,卒归大夫。廉干之声最畿辅。顾以事忤元宰,御史希宰意,中以萋菲之言。先是大夫念母老,屡乞终养,不能得,至是欣然曰:“吾志遂矣。 ”岩居筑别墅,课农训子,或坐茂树,或登所作望山楼,纵饮啸傲,时制新声自娱
11、。晚年喜客弥甚,张筵谈笑,意气霞举。人皆谓为寿征,乃仪仅六十而卒,惜哉!(选自澹园集 ,有删改)【注】胶庠:这里指学校。窳(y) ;懒。惰窳:懒情。墩台:这里指报警台。- 5 -6. 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雅知自重 雅:高尚B. 束休问馈却不纳 纳:接受C. 大夫力也 力:功劳D. 逋赋日完 逋:拖欠7. 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弱冠:古代男子二十岁行冠礼,表示已经成人,但体犹未壮,所以称做“弱冠” 。B. 礼闱:文中指科举考试之会试。会试由礼部主办,故称“礼闱” 。礼闱还可指尚书省。C. 品:封建时代官吏的等级,从一品到七品,一品级别最高,
12、七品最低,如“七品芝麻官” 。D. 保甲:古代统治者通过户籍编制来统治人民的制度,若干户编作一甲,若干甲编作一保。8. 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自是登进士者,项背相望,非曩时比矣。顾以事忤元宰,御史希宰意,中以萋菲之言。9. 根据第三段,概括冯友治理岢岚州采取的措施,不超过 30 个字。【答案】6. A 7. C 8. 1)从此,电留考中进士的人,接连不断,非以前能比。(2)只是因为办事冒犯了元宰,御史迎合元宰的心意,进言中伤他。 9. 待民以宽,减轻刑罚,减少赋税。加强城防,修筑城墙,深挖壕沟。【解析】【6 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文言词语的意思。解答此题要注意上下文,最好方法
13、是把所给的词义代到原文中去,依据上下文的语意来推导之,应该很容易判断出来。A 项, “雅” ,结合语境内容“童稚入乡塾不与群儿嬉”分析可知,应该译为向来。【7 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这类试题一般不考过于冷僻的内容,涉及的大多是科举、姓名、礼俗等,考生要注重平时知识的积累。C 项, “七品”改为“九品” 。九品中正制是魏朝的陈群提出来,每品分为正从两级,这个制度主要是为了笼络世家门阀而设立的。- 6 -【8 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文言语句翻译。首先要找出专有名词,即人名、地名、官职等;然后再看有否特殊句式,最后再确定关键字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文言文的翻译,
14、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词、保留、省略。 (1) “是”译为此、这, “登”译为考中, “曩”译为以前。 (2) “忤”译为冒犯, “希”译为迎合, “中以萋菲之言” (状语后置句) 。点睛:准确翻译文言句子的方法:要在语境中理解句子。无论何种句子,都不能脱离语境去理解,要注意作者的基本观点和感情倾向。要做到“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篇” 。要注意词类活用、通假字这些文言现象,对这些文言现象的正确理解和把握,是翻译好文言文语句的前提。对句子中难懂的地方,不能采取忽略或笼统翻译的办法去逃避,而应该前后推导,认真理解。要善于调动已学知识进行比较,辨析异同。特别是对一词多义、古代文化知识的积累,有
15、助于我们把握文言词语在句子中的具体用法和含义。【9 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文本内容分析、概括。对文章的主要内容有个整体把握,筛选和整合信息时才会心中有数。立足文本第三节内容,概括冯友治理岢岚州采取的措施。 “大夫省刑薄征,一切居之以宽” ,减轻刑罚;待民以宽;减少赋税。 “又念城墉濠堑为扼虏之要,殚其心计,且筑且浚” ,加强城防,修筑城墙,深挖壕沟。参考译文:冯大夫名友,字益卿,是长安人,官做到了奉政大夫。他小时候进到乡塾学习,向来知道自重,不和其他孩子嬉闹。家中贫穷买不起书,他抄下来诵读,夜以继日,不稍作休息,二十岁时进入学校学习,每次考试总能超过同辈人,嘉靖甲午年,通过了乡试。后来
16、多次参加会试,考不中,他叹息说:“母亲老了,与其等母亲去世后杀牛祭奠,不如趁她尚健在杀鸡孝敬她,怎么能说委层我自己呢!”于是担任屯留学谕。屯留远在山中,人们不知道学习,大夫每天为学生讲授经义和写文幸的方法,对馈赠的礼物拒不接受。一时间,学生们俯首听命,没有敢喧哗的人。大夫一向赞许李尚智、李之茂、冯典三人的文拿。庚子年,大夫前往浙江主持考试,走前留下钱币表示庆祝,不久,这三个人都考中了进士。从此,屯留考中进士的人,接连不断,非以前能比。壬寅年,晋升为岢岚州知州。岢岚州遭受外族之苦,多次被侵袭,当年将要闹饥荒。大夫减轻刑罚、减少赋税、一切事都用宽容的政策处理,百姓感谢他。又考虑城墙壕沟是遏制外族的
17、重要设施,他想尽办法,边修筑城墙边深挖壕沟。奇及州财政收入稳定,没有役夫贫病交加,境内事务井井有条,树立了百世典范,这是大夫的功劳啊。适逢忻州凋敝,一年内- 7 -三次更换知州。朝中众臣商议要治理好忻州非靠大夫不可,于是调任折州,岢岚州百姓想留他却留不住,争相画像祭拜他。到了忻州,大夫制定严苛的法规,严禁不按规定的时同举行婚事,丧事,严禁赌博和巫术,各种懒情、颓废的现象因此得以改变,当地的风气是人们喜欢打官司,不按时交纳税粮,又加上藩王侵夺民因,每年上交朝廷的赋税减少,到现在,诉讼案件减少,拖欠的赋税一天内就交完了,百姓被夺去的因此得以归还,皇帝赞许他,赐给他金币。加四品体。不久升任郡丞。管理
18、军队事务,施行保甲制,增设报警台,让想来劫掠的外族不能恣意妄为;治理郡中事务,接手后很快办理好。邻郡有不能决断的案件,最终都由大夫处理。大夫的廉洁干练在京城附近地区是最有名的。只是因为办事冒犯了元宰,御史迎合元宰的心意,进谗言中伤他。此前大夫考虑母亲年老,多次请求辞官回家奉养母亲,不能实现,到这时候,他欣喜地说:“我的愿望终于实现了。 ”他在山上盖了别墅,学习农耕,教育孩子。有时坐在茂密的树间,有时登上他建造的望山楼,随性饮酒,放歌长啸,时常写出新曲自娱自乐,晚年非常喜欢结交朋友,设宴谈笑,意气昂扬。人们都说这是长寿的征兆,他却仅仅活到六十岁就去世了,可惜呀!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列小题。发潭
19、州 杜甫夜醉长沙酒,晓行湘水春。岸花飞送客,樯燕语留人。贾傅才未有,楮公 书绝伦。名高前后事,回首一伤神。【注】唐代宗大历三年(768)正月,杜甫由夔州出峡,准备北归洛阳,终因时局动乱,亲友尽疏,北归无望,只得以舟为家,漂泊于江陵、公安、岳州、潭州一带, 发潭州一诗,是诗人在大历四年春离开潭州赴衡州时所作,褚公:初唐褚遂良,因谏阻立武则天为皇后,被贬为潭州都督。10. 请简要概括诗中诗人的形象特点。11. 请从表达技巧和表达效果两方面对这首诗颔联进行赏析。【答案】10. 羁旅愁思,飘泊无定(辗转流徙、沦落天)怀才不遇、孤寂寥落:忧国忧民、沉郁悲愤。 - 8 -11. 第二联运用拟人、情景交融手
20、法,赋予落花、飞燕以人的感情,渲染一种十分悲凉冷清的气飘。生动地表现了世情的淡薄,人不若岸花燕:同时也反映了诗人辗转流徙,飘荡无依的深沉感喟,有着强烈感人的艺术力量。【解析】【10 题详解】试题分析:此题分析诗人的形象特点。作者夜里在长沙痛饮沉醉而眠,拂晓就伴着湘江两岸的明媚春色远行。环顾四周,只有江岸上春风中飞舞的落花为我送行。写出了自己的孤独。借写“贾傅才未有,褚公书绝伦” ,写自己的怀才不遇。诗的最后一联进一步借古人以抒怀,直接抒发诗人沦落他乡、抱负不能施展的情怀。贾谊、褚遂良在不同的时代都名高一时,但俱被贬抑而死,而诗人流落荆、湘一带,漂泊无依,世事不堪回首,沉郁悲愤之情在这里达到了高
21、潮。诗人感叹身世、忧国伤时的愁绪,如湘水一样悠长。【11 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表现手法的能力。解答本题要首先答出手法,然后结合诗句具体分析。做这类题,学生应了解常用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手法,审清题目,分析这里所用艺术表现手法的类型。总结为:这首诗运用了某一手法,表达了诗人怎样的一种思想情感。颔联表现手法:借物抒情(拟人) 、渲染(烘托) 。第二联运用拟人手法,赋予落花、飞燕以人的感情,渲染一种十分悲凉冷清的气飘。点睛:规范答题:第一步,指出运用了哪种手法。第二步,分析怎样运用了这种手法。第三步,简析这种手法在塑造形象和表情达意中作用。特别提示:答题时要区分“一” “些” “主要”
22、等关键词。如问“运用了哪一种艺术手法” ,只答一种即可。如问“运用了哪些艺术手法” ,至少两种以上。诗歌的表达技巧:1、修辞方法:比喻、拟人、设问、反问、借代、对偶、夸张、衬托、用典、化用、互文、反复等。 2、表达方式:记叙、议论、描写、抒情。 抒情:可分为直接抒情,间接抒情(借景抒情、托物言志;情景交融) 。描写:可分为动静结合、虚实结合、点面结合、明暗结合、正侧结合、粗笔勾勒、白描工笔;乐景写哀、哀景写乐等。 3、表现手法:赋、比、兴;抑扬变化、铺陈描写、象征、联想、衬托、对比、想象、联想、照应、托物言志等。12.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连峰去天不盈尺,_。 (李白蜀道难
23、)(2)乘骐骥以驰骋兮,_!(屈原离骚 )(3)入则无法家拂士,_,国恒亡。 (孟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 9 -(4)_,只是朱颜改。 (李煜虞美人 )(5)好学近乎知,力行近乎仁,_。 (礼记中庸 )(6)人生如梦,_。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7)小桥流水人家,_。 (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8)兼听则明,_。 (司马光资治通鉴 )【答案】 (1). (1)枯松倒挂倚绝壁 (2). (2)来吾道夫先路 (3). (3)出则无敌国外患者 (4). (4)雕阑玉砌应犹在 (5). (5)知耻近乎勇 (6). (6)一尊还酹江月 (7). (7)古道西风瘦马 (8). (8)偏信则暗【解析】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江苏省 邳州市 明德 实验学校 2019 届高三 语文 学期 第三次 情调 试题 解析 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