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苏州市第五中学2019届高三语文上学期10月月考试题(含解析).doc
《江苏省苏州市第五中学2019届高三语文上学期10月月考试题(含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苏省苏州市第五中学2019届高三语文上学期10月月考试题(含解析).doc(23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 1 -苏州五中 2018-2019 学年第一学期阶段调研测试高三语文一、语言文字运用(15 分)1.在下面一段话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1)如果没有丰富的生活积累与深厚的艺术功底,没有较高的语言文字修养,是很难写出高 的作品来的。(2)在 3D 投影技术的帮助下,一代歌后 , “邓丽君”不仅和周杰伦共同演绎其经典金曲你怎么说 ,更为周杰伦的千里之外献声,引发众人大合唱。(3)准确优雅地使用本国语言文字,对于任何一个国家任何一个时代的大学生都很重要。这种能力的习得,不是 的事,也不是政治课或通识课所能取代。A. 品味 栩栩如生 一蹴而就B. 品位 栩栩如生 一朝一夕C. 品味 惟
2、妙惟肖 一朝一夕D. 品位 惟妙惟肖 一蹴而就【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考生正确使用词语的能力。主要应看与修饰对象合不合、与语境合不合、适用对象当不当。品味:品尝味道;琢磨体会,玩味;品质和风味。品位:人或事物的品质、价值。第一句说的是作品的价值,故使用“品位” 。 栩栩如生:形容形象生动逼真,跟活的一样。惟妙惟肖:模仿或描写得非常美妙,非常逼真。第二句中说的是人物形象跟活的一样,故使用“栩栩如生” 。 一蹴而就:一踏脚就能成功。形容事情很容易办成。一朝一夕:一个早晨或一个晚上,指短暂的时间。第三句说的是短暂的时间,故使用“一朝一夕” 。考点: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 。能力层级
3、为表达运用 E。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 尽管顶着诺贝尔文学奖的光环,莫言作品仍然遭到书店退货,这成为文学书籍市场滞销最新的、令人多少有点吃惊的案例。B. 仅仅把学生记住一些知识性的东西,记住教师对文本解读的结果作为目标是不够的,教师还应注意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创造性思维能力。- 2 -C. 2013 年就在苹果商店上线的“芒果 TV”移动应用,能够在近日引爆用户下载,主要得益于我是歌手在其网络平台的独家播出而助推的。D. 随着各种手机 APP 的普及,无形中放大了人们对雾霾的焦虑,因为随手一划就能看到实时的空气质量指数,坏天气带给人的压迫感让你躲无可躲。【答案】A【解析】病句题
4、历来是高考热点,复习中首先要熟悉高考常考的六种病句类型,辨析时可采用紧缩主干法,先审主干再审枝叶。B 项, “调动”和“创造性思维能力”搭配不当;C 项, “主要得益于我是歌手在其网络平台的独家播出而助推的”结构混乱;D 项,介词“随着”赘余,造成整个句子缺少主语。【考点定位】辨析并修改病句。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 E。【名师点睛】本题考查辨析病句的能力,辨析病句首先应熟知病句的类型,最常用的判别方法是划分句子结构成分,先看主谓宾,再看定状补,判断句子是否存在成分残缺赘余、搭配不当、结构混乱、语序不当等问题。如果结构上没有问题,可从逻辑意义上分析,看是否有表意不明、句意关系不当等问题。还有一个简捷
5、的方法便是借助标志法,比如,如果句中出现关联词,可从关联词的搭配、语序、逻辑等三个方面考虑;如果出现介词,可从主语残缺、中途易辙、主客颠倒等角度考虑。本题 B 项压缩以后为“仅仅把结果作为目标是不够的,教师调动学习积极性和创造性思维能力” ,第一个分句没有问题,第二个分句的谓语和宾语搭配不当。C 项提取主干之后得到“引爆用户下载得益于助推的”明显的句式杂糅,要么改为“引爆用户下载,主要得益于我是歌手在其网络平台的独家播出” ,要么改为“引爆用户下载,主要由于我是歌手在其网络平台的独家播出而助推的” 。D 项前两个分句提取主干之后得到“随着普及放大了焦虑” ,缺少主语。3.下列诗句中,全都使用比
6、喻修辞的一组是玉容寂寞泪阑干,梨花一枝春带雨。 (白居易长恨歌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杜甫登高 )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 (岳飞满江红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晏殊浣溪沙 )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 (谭嗣同狱中题壁 )A. B. C. D. - 3 -【答案】B【解析】【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正确运用常用的修辞方法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下列诗句中,全都使用比喻修辞的一组” ,题干已经指明考查的方向,如“比喻” ,比喻包括明喻、暗喻、借喻。“玉容寂寞泪阑
7、干,梨花一枝春带雨” ,诗句中把寂寞落泪的脸庞比作“一枝带着春雨的梨花”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是把满树的雪花比作“盛开的梨花” ;“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是把肝胆相照、光明磊落的“去留之心” ,比作雄伟的昆仑山。这三句都使用比喻的修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使用对偶的修辞;“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使用对偶的修辞;“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使用对偶的修辞,这三句没有使用比喻的修辞。故选 B 项。【点睛】构成比喻内容上有三个要素:一是思想的对象,即本意;二是另外的事物,喻意;三是两事物的类似点, (共同处和相似处) 。文辞上分为三个成份,即:
8、本体 (被比喻的事物或情境)、喻词 (表示比喻关系的词语)、喻体 (打比方的事物或情境)。有的辞书又将其构成增释到四个成份,即:本体、喻体、喻词和喻解。基本以 3 部分为主。4.某校举办对联大赛,下面是某学生就“岳阳楼、黄鹤楼、滕王阁、蓬莱阁”四大名楼拟写的对联。所拟对联与楼名对应最恰当的一项是云鹤俱空横笛在,古今无尽大江流。海市蜃楼仙人境,忠臣孝子紫殿高。眼底乾坤千里月,胸中忧乐万重山。孤鹜落霞生秋水,才人江上送夕阳。A. B. C. D. 【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对联内容的理解。 “乾坤千里月” ,洞庭湖畔岳阳楼、 “云鹤” ,武昌黄鹤楼、 “孤鹜” ,南昌滕王阁、 “蜃楼
9、仙人境” ,烟台蓬莱阁。5.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假如说话有艺术,听话当然也有艺术。_。说话之用譬如衣服,一方面遮掩身体,一方面衬托显露身上某几个部分。我们绝不谴责衣服掩饰真情,歪曲事实。不过,不求甚解,总该懂得大意。- 4 -听人说话,最好效陶渊明读书,不求甚解。责怪人家说话不真实,等于责怪一篇小说不是构自事实,一幅图画不如照相准确。若要细加注释,未免琐细。如果自己未得真谛,反一笔抹煞,认为一切说话都是撒谎造谣,那就忘却了说话根本是艺术。A. B. C. D. 【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语句衔接。结合“不求甚解”可以判断,应该在一起。结合“说话之用
10、譬如衣服”可知,后面主要讲“说话” ,综合 C 项恰当。二、文言文阅读(18 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余)弟培,字伯凝,乳名曰狮。五岁,从大父芝亭公为南直休宁县令。休宁多糖,伯凝性嗜饴,昼夜啖之,以疳疾坏双目。大母王夫人钟爱,求天下名医医之,费数千金不得疗。识者以狮者师也,或为先兆云。伯凝虽瞽,性好读书,倩人读之,入耳辄能记忆。频听之不厌,读者舌敝,易数人不给。所读书,自经史子集,以至稗官野史,无不淹博。尤喜谈医书,架上医书不下数百余种,一一倩人读之,过耳亦辄能记忆。遂究心脉理,尽取名医所辑诸书,日夕研究,遂得其精髓。凡诊切诸病,触手即知。伯凝有力,多储药材,复精于炮制,药无不精
11、,服无不效。凡有病者至其斋头,未尝赍一钱而取药去者,积数十人不厌,舍数百剂不吝,费数十金不惜也。嗣是寿花堂丸散刀圭,倾动越中。吾家十世祖为越郡名医,所开药肆,甲于两浙,后以阴功,子孙昌大。昔人云:“公侯之家,必复其祖。 ”伯凝殆即其后身矣。伯凝尊人六符叔去世早,不得于我婶娘,屡遭家难。伯凝号泣旻天,卒得“赋隧” 。族中凡修葺宗祠,解释狱讼,评论是非,分析田产,一切不公不法、可骇可愕之事,皆于伯凝取直。故伯凝之户履常满,伯凝皆一一分头应之,无不满志以去。伯凝有一隙之暇,则喜玩古董,葺园亭,种花木,知无不为,兴无不尽。其内弟督兵江干,伯凝为之措粮饷,校枪棒,立营伍,讲阵法,真有三头六臂所不能尽为者
12、,而伯凝以一瞽目之人,无不立办。则其双眼真可矐,而五官真不必备矣。云间有唐士雅者,五岁失明,耳受诗书,不下万卷。其所著唐诗解诸书,援引笺注,虽至隐僻之书,无不搜到;作诗文,则出口如注,缮写者手不及追。然余观其人,貌甚朴陋,- 5 -闭户枯坐,无异木偶,其欲如吾伯凝之多才多艺,机巧挥霍,盖万不及一者矣。故吾谓伯凝似左丘明,似晋师旷,似高渐离。咄咄伯凝,盖以一身而兼有之矣。(选自张岱琅嬛文集 ,有删改)6.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 无不淹博 淹:广博B. 未尝赍一钱而取药去者 赍:带着C. 嗣是寿花堂丸散刀圭,倾动越中 嗣:后代D. 援引笺注 援:引用7.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
13、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伯凝在医术上的成就是因为家庭熏陶,他家祖传的医书有一百多种,储备的药材也很多。B. 伯凝五岁眼睛就失明了,父亲早逝,与母亲相处不好,但他自小就得到祖父祖母的喜爱。C. 伯凝失明或跟大量吃糖有关,而有见识的人认为他乳名为“狮”或许就是预示他失明的征兆。D. 作者写唐士雅著书、创作诗文及外貌等情况目的是为了衬托伯凝的多才多艺,机巧敏捷。8. 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频听之不厌,读者舌敝,易数人不给。(2)作诗文,则出口如注,缮写者手不及追。9. 文中作者说“咄咄伯凝,盖以一身而兼有之矣” ,试结合全文概括伯凝“兼有”的具体内容。【答案】6. C 7.
14、 A 8. (1)连续听也不感到满足, (为他)读书的人舌头读破,换了几个人都不能够供应他(听)的需要。(2) (他)写诗文,话说出来就像水流灌注一样(快) ,誊写的人手写来不及赶上(他的速度) 。 9. 学问高、才识过人;处事公正公平;有侠义心肠(仁爱之心、慈悲善良)【解析】【6 题详解】- 6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时,首先应审题,明确选择的要求,如本题“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 ,然后应结合具体的语境,运用语法知识进行辨析。本题中,C 项, “嗣是寿花堂丸散刀圭,倾动越中”中“嗣”如解释为“后代”则与语境不合,这段话是说
15、“从此,寿花堂的药物,使越中的人都感到佩服” ,句中的“嗣”应是副词,自,从, “嗣是”意思是“从此” 。故选 C 项。【7 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和辨析。解答此类题目,考生应先明确题干的要求,即选出“正确”还是“错误”的一项,然后依据人名、地名、官名、时间等提示性信息快速找出选项对应的语句,再与选项进行比较分析。本题中,A 项, “他家祖传的医书有一百多种,储备的药材也很多”错误,文中说的是“尤喜谈医书,架上医书不下数百余种,”,文中说的是“不下数百余种” ,意思是“不少于几百多种” 。故选 A 项。【8 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
16、。解答此类题目,首先拿到句子之后,应先回归文本,然后分析句子中是否存在特殊句式和固定句式、短语,再按照不同的句式进行调、换、删,再采取对译法,逐字进行翻译。本题中,第一句中, “频” ,连续;“厌” ,满足;“敝” ,破;“易” ,换;“数” ,几个;“给” ,供应。第二句中,句首添加主语“他” ;“则” ,就;“注” ,水流;“缮写” ,誊写;“不及” “来不及赶上(他的速度) ”。【9 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概括文本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文中作者说咄咄伯凝,盖以一身而兼有之矣 ,试结合全文概括伯凝兼有的具体内容” ,考生要先到文中
17、找到题干中的引文, “咄咄伯凝,盖以一身而兼有之矣” ,在文章最后一段,然后理解其意思,这句话是说“厉害啊, (这个)伯凝,大概是以一人之身而同时具有他们的长处了啊” ,再到前面找出兼有哪几个人的长处, “故吾谓伯凝似左丘明,似晋师旷,似高渐离” ,这应是说伯凝像“左丘明” “晋师旷” “高渐离” ,考生既要关注文中对伯凝的评价和事件中的表现,还要关注这几个人各自的特点。如最后一段,作者提到“唐士雅”这个人写诗文,话说出来如同水流灌注一样(快) ,誊写的人手写来不及赶上(他的速度) ,但是作者依然认为“其欲如吾伯凝之多才多艺,机巧挥霍,盖万不及一者矣” ,由此可知看出,伯凝这个人多才多艺、才识
18、过人;如第二段写他施舍药剂,这表现出伯凝的仁爱之心(富有善心,乐善好施,乐于助人) ;如第三段族中凡是修葺宗祠,解- 7 -释讼案,评论是非,分割田产,一切不公不法、可怕可惊之事,都到伯凝这儿来评判是非曲直,而且这些人没有不满意而离开的,这些表现出伯凝处事公正公平。考生围绕这些内容进行概括即可。【点睛】理解文言实词的意思,可以采取因文定义法:由于任何一个实词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只可能有一个意义,因此可因文来定义,即根据具体的上下文语境来判断某个实词的具体意项。答题时要把实词放回到原文语境中,结合上下文意思去理解。可采取代入原文法、课内回顾法、成语迁移法。可将词义代入文中,结合上下文的语境来判断对
19、错。结合语境,理解实词含义,要注意一词多义、古今异义、通假字、词类活用等。要分析形旁,推求字义。从字音相同推测通假字,通过语法特征推断出词性,用互文见义对照解释前后词。解答概括归纳文章内容这类题的方法是:抓住题干,读全读准。在阅读题目时,须读全、读准题干,切忌走马观花。所谓读全,就是对题干中的所有要求要一个不漏、原原本本地分析;所谓读准,就是要准确地把握题干所提的要求,看清是选对的还是选错的,是概括内容还是分析观点。只有对题干作全面、准确的分析理解,才能准确地答题。放回原文,查对正误。特别是在时间、地点、官职,人物的行为、实效方面,应仔细查对原文的词句,全面理解,综合分析,两者间的差别正是把握
20、全文的关键所在。对似是而非处,要有借题解文的意识。文言文语句翻译,首先要找出专有名词,即人名、地名、官职等;然后再看有否特殊句式,最后再确定关键字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文言文的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词、保留、省略。对古今异义的词语要“替换” ,翻译为没有查处;对古今词义大体一致的词语则“组词” ;对特殊的地名、人名等要“保留” ;对古汉语中的同义反复的词语可以“省略”其中一个,有些虚词不必要或难于恰当翻译出来的也可以“省略” 。附译文:(我)的弟弟(张)培,字伯凝,乳名叫狮。五岁时,我的叔祖芝亭公担任南直隶省休宁县的县令。休宁产糖多,伯凝性喜吃糖,早晚吃糖, (结果)因为疳疾损伤了两只
21、眼睛。祖母王夫人特别疼爱他,寻找天下名医给他治疗,化费了数千两银子也没能治好。有见识的人认为(他乳名中的)狮就是“师旷”的“师” ,或许就是他失明的先兆。伯凝虽然眼睛盲了,生性喜欢读书,请人(为他)念书,耳朵听到就能记住。连续听也不感到满足。读书的人舌头读破,换了几个人都不能供应他(听)的需要。所读的书,从经史子集,到稗官野史,没有不广泛涉略的。特别喜欢谈医术的书,书架上的医书不少于几百多种, (伯凝)请人一本一本地读,他过耳就能记住。于是推求心脉之理,把名医所编的各- 8 -种医书全都拿来,早晚研究,便得到了它们的精华。大凡切脉察看病状,一碰手就知道病情。(他)多多储备药材,又精于制药,所制
22、的药没有不精良的, (病人)服后没有不成功的。所有生病的人到他的书斋,不曾拿着一个铜钱来拿药而离开的人,累积到几十人也不感到嫌恶,施舍几百剂药也不吝啬,花费几十两银子也不感到可惜。从此,寿花堂的药物,使越中的人都感到佩服。我家十世祖是越郡的名医,所开的药店,在两浙名列第一,后来因为阴德,子孙盛大。从前的人说:“公侯之家,一定有恢复祖上荣耀的人。 ”伯凝大概就是他的转世之身。伯凝的父亲六符叔去世早,与我的婶娘相处不好,屡遭家庭不幸。伯凝对天号哭,终于母子和好。族中凡是修葺宗祠,解释讼案,评论是非,分割田产,一切不公不法、可怕可惊之事,都到伯凝这儿来评判是非曲直。因此,伯凝家里常常挤满了来人,伯凝
23、都一一分别回应,没有不满意而离开的。伯凝有一点点空闲,就喜欢玩赏古董,修葺园林亭子,种植花木,凡他知道的没有不去做的,也没有不尽兴的。他的内弟在江干督兵,伯凝为他筹措粮食军饷,演练枪棒,制定军纪,讲解排兵布阵之道,真是有三头六臂的人也不能都做到的,伯凝却以一个目盲之人,没有不立即办到的。那么,他的双眼真可以失明,而且五官真不必完备了。松江有叫唐士雅的人,五岁失明,用耳听读诗书,不少于一万卷。他所写的唐诗解各书,引用的笺注,即使冷僻到极点的书,也没有不搜求到的;(他)写诗文,话说出来如同水流灌注一样(快) ,誊写的人手写来不及赶上(他的速度) 。但是我看他人,相貌很质朴鄙陋,闭户枯坐,和木偶没有
24、什么两样,他想要和我家伯凝一样多才多艺,机智敏捷,大概比不上万分之一的。所以,我认为伯凝像左丘明,像晋国的师旷,像高渐离。厉害啊, (这个)伯凝,大概是以一人之身而同时具有他们的长处了啊。三、古诗词鉴赏(11 分)10.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秋日送客至潜水驿刘禹锡候吏立沙际,田家连竹溪。枫林社日鼓,茅屋午时鸡。鹊噪晚禾地,蝶飞秋草畦。驿楼宫树近,疲马再三嘶。注:候吏:驿站管理者。沙际:水边。- 9 -(1)首联、颔联描绘了一幅怎样的农家画面? (2)请简要赏析颈联的写景手法。(3)尾联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答案】 (1)描绘了秋日中午竹溪环绕田舍、枫林社鼓喧腾、茅屋声声鸡鸣的祥和温暖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江苏省 苏州市 第五 中学 2019 届高三 语文 学期 10 月月 考试题 解析 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