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2018中考语文试题研究记叙文阅读20篇.doc
《广西2018中考语文试题研究记叙文阅读20篇.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广西2018中考语文试题研究记叙文阅读20篇.doc(89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1记叙文阅读 20 篇挚爱亲情(7)一、记叙文阅读(共 12 分) 苦瓜蜂蜜和外婆袁贻辰记忆里,我的初三透着一股涩涩的蜂蜜味道。那是独属于外婆的特色菜冰镇苦瓜散发出的诱人香气。苦瓜洗净了,切片,裹上厚厚的蜂蜜,再塞进冰箱。等到中午放学的我跨进家门,这道冰冰脆脆又甜甜苦苦的菜就上桌了。在那张散发着多重味道的餐桌前,我和外婆的话题总是天马行空不着边界。我和她聊我的作家计划,聊成绩聊同学的八卦,她总是嫌弃地摆摆手,让我“赶紧吃了饭去睡午觉” ,偶尔她会抽出新到的文摘周报 ,跟我推荐一番其中的文章,想了想又叮嘱, “作业写完了再看” 。算上那年,我和外婆已经整整相伴 17 年了。父母因为工作的原因,把
2、还是婴儿的我扔给了外婆和外公。那是 1992 年,身为高中教师的外婆已经到了退休的年纪了。我成了她最后一个学生。笔都拿不稳的年纪,我活动的空间被外婆束缚在了一张书桌上,我要练字,还要写日记。我不懂日记是什么,桌子那头的外婆就问我,想不想妈妈。七八岁的孩子一下子被戳中了伤心事,我哇哇大哭。妈妈因为工作2的原因去了北京,一年到头见不到人。外婆摸摸我的头说,给你妈妈写点东西吧。好像在七八岁的时候,我就学会了用文字去面对离别和失去。过早伤春悲秋的年纪里,我一撇一捺地写着自己心里的难受。外婆在一边看着我,从来都是笑,眼睛眯着,勾勒出一个弯弯的弧度,嘴角露出我们家族遗传的酒窝。后来我才知道,外婆的人生里,
3、苦难才是最浓重也最熟悉的底色。“文革”时地主出身的外公遭到批斗。外公和她躲进了深山密林。每天喝泉水度日,偷偷摸摸地趁着黑夜跑去亲人那儿拿粮食。这个农民的女儿似乎很能从苦哈哈的日子里找到那么一丝甜意。就像在每一个缺失母爱的日子里,她给我的生活裹上的那层厚厚的蜜。小时候,她和外公轮流替我背书包送我上学。为了把我的书桌塞满各式各样的童话书,她几乎快把学校图书馆的童话故事给搬空了。时至今日,我都快忘记那些故事的内容了,只记得无数个夜里,没有电视,没有音乐,我和外婆在灯泡投射的暖黄色灯光下,抱在一起,她给我讲那些故事,讲那些茄子番茄土豆,讲那些大海大湖大江。印象里,她似乎从不帮我回避那些苦,但却会挖一勺
4、浓浓的蜂蜜给我,教我学会自己和生活和解。毕业那年,父母希望我留在成都本地的媒体,只有外婆一个人最先站出来,让我去北京实习。外婆跟我说,人活一辈子,要做自己喜欢的事情。后来北漂的日子,我在冬天睡过没有暖气的屋子,裹着三层衣服冻3得直哆嗦;也吃过浑水煮的面,坐在垃圾堆里完成三天两夜的采访;还踏过深一脚浅一脚的淤泥,在刚发过洪水散发恶臭的村落穿梭。在冻得发抖的屋子里,我的手一遍遍划过手机屏幕,看着作者一栏自己的名字偷偷乐;在垃圾堆里结束采访时,我给编辑打去电话,噼里啪啦有点兴奋地讲述那个故事,一点也没注意到我的衣服好像已经臭了;在洪水村被蚊虫叮得满身是红包的时候,我甚至忍不住在朋友圈晒出来,写下“痛
5、并快乐着” 。不知怎么的,这时候总是能想起她。我是她带大的第 4 个大学生。跨越 30 多年,生活条件改善了,食物也变得多样了,唯一没变的,好像是外婆有些糟糕的厨艺。冰镇苦瓜算是她为数不多能拿得出手的食物了,高三那年几乎三天两头就得和这道“外婆家招牌菜”打个照面。那东西看起来很好做,可工作后的我无数次尝试,却怎么也做不出外婆饭桌上的那种味道。我后来想,那道外婆的招牌菜也许只有她能掌握苦和甜的奥秘。80余年的人生让她清楚知道苦瓜的厚度如何,苦味又如何,又知道抹上多少蜂蜜最为适宜。(选自意林原创版2017 年第 11 期,有删改)1.文章主要记叙了“我”与外婆之间哪些故事?请用简洁的语言加以概括。
6、(3 分)42.联系上下文,赏析下面句子的表达效果。 (4 分)(1)外婆在一边看着我,从来都是笑,眼睛眯着,勾勒出一个弯弯的弧度,嘴角露出我们家族遗传的酒窝。 (从描写方法的角度进行赏析)(2)印象里,她似乎从不帮我回避那些苦,但却会挖一勺浓浓的蜂蜜给我,教我学会自己和生活和解。 (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进行赏析)3.文章第 段在文中有何作用?( 2 分)4.外婆的“冰镇苦瓜”给你的学习和生活有怎样的人生启迪?(3 分)二、记叙文阅读(共 12 分) 母亲的记性笑 微母亲的记性越来越差了,医生说这是动脉粥样硬化引起的大脑神经压迫症。我知道,这都是母亲为这个家所日夜操劳,为抚养我们姐妹长大成人而累下
7、的病根。5其实母亲的记性一直很好。母亲的命很苦,家里姊妹多,母亲是老大,从六岁开始就要照顾弟妹,背着才一岁多的小弟上了一年的学,即便带着孩子上学仍成绩优异,却终因要带弟妹以及干农活而被辍学,老师还登门劝学几次,可无奈是老大无力抗拒,每次谈起这个母亲都特别惋惜。母亲因吃了没文化的苦,所以母亲特别敬佩读书有文化的人。方圆几十里听来的读书成才事例,从电影里看到的故事,从读书的舅舅姨妈那里听来的故事,母亲都能过目不忘,过耳不漏,还能把这些故事从头到尾娓娓道来。甚至连电视和电影的主题曲和插曲都能在听过一两遍后就能唱,在我们那个精神和物质都贫乏的年代和乡村里,就是母亲的这些故事和歌曲伴着我们进入甜蜜梦乡,
8、伴随我们的童年,也成了指引我们发奋读书,向往外面世界的励志故事。近年来,母亲的记性却越来越差了,很多时候,刚拿过的东西就忘了放哪里,手里拿着钥匙到处找钥匙,有时炒菜还忘了放盐,煮饭忘了插电。可有件事母亲却不会忘记,那就是每次到吃饭的点我还没到家,母亲的电话就如约而至,晚上出去迟点没回去,母亲的电话一个接一个,直打到我到家为止。我和我一个当校长的老师谈起母亲,他说他的母亲患上了老年痴呆症后,也是如此,记性很差,做饭忘放水,出门忘回家的路,但在家的时候,每到吃饭的点都要给他打个电话,所以他不管有多忙,接到母亲的电话都要赶回去陪着母亲吃饭。母亲还是不太习惯用手机,平时很少打电话,一是心疼电话费,其6
9、次是因为记不住那串长长的电话号码,我拿一个笔记本帮母亲把亲人的号码都记上面了,每次要打电话了母亲就得戴上老花眼镜仔细找号码,然后一个一个数字慢慢地拨。母亲的电话好像是专为我开通的热线似的,因为打我的电话不要钱,更因为我是母亲最放心不下的女儿。有次晚上我很晚才回家,打开门发现母亲还没睡,在客厅沙发坐着,昏黄的灯光下,母亲戴着老花眼镜手里拿着一张纸条,嘴里念念有词,昏昏欲睡。我凑上去一看,母亲手里拿着一张卡片,卡片上歪歪扭扭写着一串数字那是我的刚换的电话号码。我眼睛有些湿润,母亲连自己的电话号码都记不住,可为了能及时方便拨打我的电话,母亲就是这样在每次看电视时拿着小卡片记下那一串长长的数字。从此,
10、我再不敢轻易换电话号码。这些年,离家多年的我回到了家乡工作,本意是为了更方便照顾年岁渐高的父母,可到头来却发现我在他们眼里还是没长大的孩子。母亲忘了自己已经老了,而我们已经长大了。我到离家几十里外的乡下工作那两年,母亲知道我工作忙,不再天天打电话“跟踪”我了,但在我要休假回家的这天,母亲是一定要打电话问我什么时候到家的,好给我准备饭菜。有一天我正在上课,突然手机响了,一看是母亲的,我知道母亲一般没事是不会给我打电话的,我的心突地提了起来,上课从不接电话的我急忙跑出教室,一问才知道母亲以为我今天要回家,提前问我什么时候到家。哦,原来母亲把我要回家的日子记错了。7我知道母亲的记性会随着年岁渐高而越
11、来越差,但有一点可以肯定,那就是无论如何,她不会忘了自己的儿女,就如女儿永远不会忘了自己的母亲。(小品文选刊2017 年 10 期)1.选文题目的作用是什么?(4 分)2.选文中哪几件事体现了“近年来,母亲的记性却越来越差了”?(3 分)3.结合具体语境,赏析第段画线的句子。 (2 分)4.选文运用了对比的写作手法,请找出一例,并作简要分析。 (3 分)三、记叙文阅读(共 12 分) 心有灵犀的默契睿 雪 肉包和香蕉的味道,曾经充斥在我童年中的某一段时光。12 岁那年,我生了一场大病,父母带着我四处求医。在省城的一家大医院,病情终于得到确诊,医生建议给我做手术。慌忙为我办理了住院8手续后,母亲
12、就离开了。这几个月的奔波已把家里仅有的一点积蓄花去大半,母亲必须回去为我筹集动手术的钱。病房里尽是惨白的颜色,我的心情愈加沉重。大部分时间里,我喜欢静静地坐在病床上,望着窗外发呆。或许是怕惹我心烦,守在我身边的父亲也总是小心翼翼地陪我一起沉默。只有每天清晨,才是父亲最活跃的时候。他总是早早起床,冲出门去,买回 4 个肉包,当一天的饭菜。肉包是小贩们提来叫卖的,数量有限,很多人抢买。我好奇父亲为什么总要去买肉包,父亲抱怨说医院的饭菜味道太怪,他吃不习惯。我的看法倒与他不同。医院的饭菜里有我从没吃过的豆芽菜,还有一些叫不上名的肉制品,香甜可口。所以,每到饭点,我吃饭配菜,父亲吃肉包,配一碗清汤。肉
13、包的味道很浓,经常惹来病房里其他人的小声抱怨,但父亲还是雷打不动地买,雷打不动地吃。过了几天,母亲筹集的钱寄来了。当我被推进手术室的时候,父亲只是紧紧地握住我的手,什么话也没说。但我能感受得到,父亲是想鼓励我坚强、别害怕。年幼的我对手术难免恐惧,但我努力对父亲挤出微笑,直到他的身影渐渐离我而去。当我醒来的时候,已经回到病房。父亲趴在我的病床旁睡着了。我刚试着动了下身子,父亲就一个激灵坐起来,怜爱地摸摸我的头,问我想吃点什么。9我很想对他说,我想吃李子、桃子或苹果。李子和桃子是常见的水果,我怀念那种味道。而苹果是我很少能吃得到的,一直对我充满诱惑力。但话到嘴边成了“我想吃香蕉”。我轻轻地对父亲说
14、。我观察过,医院门口的水果摊上,李子、桃子和苹果的标价都在每斤 3 元以上,唯一便宜的就是香蕉,每斤 1.5 元。父亲很乐呵地跑了出去,不一会儿就提了一串儿香蕉进来。虽然我并不爱吃香蕉,但为了帮父亲省点儿钱,此后的 20 天里,只要父亲问我想吃什么,我都会回答“香蕉”。出院回家后,有一天,母亲要出门买东西,问我们想吃点什么。没想到,我和父亲同时指着对方喊道:“只要不给她(他)买香蕉(肉包)就行!”母亲一头雾水,而我和父亲只是相视一笑。是的,只是笑,不必要说什么。原来,我和父亲都早已猜透了对方的秘密我岂会不知道,父亲啃肉包是为了让我能吃医院里的好饭菜;父亲也早就明白,我要香蕉是故意为他省钱。肉包
15、和香蕉,承载着我们这对清贫父女心有灵犀的默契。很多时候,最深沉的爱,往往无须言明,埋于彼此的心底,默默享受,便已足够。(选自人民周刊2017 年第 19 期,有删改)1.本文运用了什么叙述方式?有什么作用?(2 分)102.揣摩语句,说说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 (4 分)(1)或许是怕惹我心烦,守在我身边的父亲也总是小心翼翼地陪我一起沉默。(2)当我被推进手术室的时候,父亲只是紧紧地握住我的手,什么话也没说。3.文中有多处地方相互照应。请找出两处抄写在下面空白处。 (4 分)4.文章故事情节给你什么启示,请写出你的感想。 (2 分)四、记叙文阅读(共 12 分) 外婆的温度杜若冰小时候
16、,我最喜欢土豆了,外婆也最爱土豆,分别是我喜欢吃,外婆喜欢种。外婆将土豆当个宝,土地还未收获时,她就时不时来看看,拂起这片叶,翻翻那边土。如果土是透明的,外婆恐怕就天天趴在那儿看了吧。每每这时,我就站在外婆身后,痴痴地笑她。风吹过,土豆的叶随着夕阳的旋律轻轻摇摆。11好不容易等到可以收土豆时,外婆便经常带着我掏这些可爱的小东西。掏累了,外婆就站在田埂上,她身上的衣服被风吹得鼓鼓的,像是要起飞一样。每当这时,我都觉得外婆不像是这个世界上的人。我蹲下身,拿着一个小木棒,细细地抠着土豆边缘的土,待看到那浅黄色的薄皮了,我便开心的扔掉木棍,抓住土豆白色的茎,猛地向上一拔。清脆的断裂声响起,我跌坐在田螣
17、,手中还死死的捏着一片大大的叶子。外婆见了,也蹲下身来,用那瘦骨嶙峋的手指绕着土豆周围的土一圈,勾起手指一扣,一颗硕大的土豆便被大地挤了出来。外婆拿起土豆,轻轻一抖,土块便落了下来。外婆又挖了几颗,然后将土豆递给我,领着我回家去。风有点凉,但手中的土豆却散发着暖意。我低着头想,土豆长在土地里,被大地呵护着,土豆是温暖的,那大地的温度会是多少呢?到了家,土豆被外婆切成了细丝,经过油与火的双重作用,变成了餐桌上的一道菜。我趴在桌子上,晃着够不到地的腿,深吸一口土豆丝散发来出的香气,外婆只吃一点点,便将一整盘土豆丝推到我面前,宠溺地看着我将土豆消灭干净。饭后外婆在小溪边洗衣服,我就趴在草坪上,有一搭
18、没一搭的找着话题。“土豆啊,就是土疙瘩,土里生长出来的豆子” ,外婆洗衣服的手顿了一下,她就像是想起了什么似的,加了一句, “咱们这儿,土豆还叫12地蛋,地里的宝贝蛋,土蛋啊,就是土地的孩子。 ”我点了点头,觉得大地母亲真有福气,孩子那么多,又那么讨人喜欢。外婆用辛勤种植出的土豆,将我为养成结结实实的人,我看着自己微微发黄的皮肤,觉得自己就像是大地的外孙女,大地就是我的外婆。外婆曾对我说过,长在地里的都是好东西,因为它们聆听着大地的脉搏,所以它们懂得大地的快乐与痛苦。现在我搬到了城里,菜场就在楼底下,外婆却坚持给我送土豆。她说,外面的土豆都是人给催产出来的,不好吃。我摸了摸外婆刚刚送来的土豆,
19、依旧透着几分暖意。我闭上双眼,感受着从土豆表皮传来的温度。我用了七年的时间,量出了大地的温度,那正好是人体的温度,也是外婆的温度。(节选自做人与处世2017 年 9 月上半月刊)1.结合文章内容,分析选文第段在文中的作用。 (2 分)2.请从修辞的角度,赏析文中第段画线句子。 (3 分)我点了点头,觉得大地母亲真有福气,孩子那么多,又那么讨人喜欢。3.结合选文内容,概括出全文的线索,并分析其作用。 (2 分)4.结合全文,说说 以“外婆的温度”为标题的作用。 (5 分)13五、记叙文阅读(共 12 分) 旧衣里的暖时光邓迎雪母亲有一个爱好,凡是孩子穿过的旧衣,她总会挑选几样细心地保存下来。在她
20、的衣柜里,有我几个月大时用过的小围裙、棉披风,还有那些大大小小被时光熏染的发黄的棉布花衣。有时候,母亲会打开她的柜子,拿出一件我小时穿过的旧衣,翻来覆去地看看,念叨着说:“这是你小时候穿过的,穿上可好看了。那时你才一岁多,大眼睛又黑又亮,圆圆的小脸,粉嘟嘟的,我把你抱到外面,邻居们都争着抱你”在母亲絮絮叨叨的话语里,再看那些软软的旧衣,我分明感觉到过往的时光从远方呼啸而来,思绪也回到了久远的岁月。那时,时光正好,如三月的杨柳,泛着生动的青翠的色泽,而母亲正年轻,她怀抱着我,日日夜夜盼我长大。如今我长大了,而母亲却是满头霜发,行动迟缓。在母亲的那些旧衣里,给我印象最深的,是一件我上幼儿园时穿的红
21、毛衣。说起这件红毛衣,还有一段难忘的故事。那年我大概五岁多一点,正读幼儿园。元旦快来临的时候,老师挑我和几个小朋友排练了一支舞蹈,准备参加市里的少儿文艺汇演。可就在演出的前一天,老师突然要求我们上台演出时都要穿红毛衣。可那时我没14有红毛衣。母亲赶快去商场买,一连跑了几家也没有找到。母亲又急匆匆地四处去借,可借来的毛衣要么不合身,要么色彩不纯正。眼看已快到中午,红毛衣还没有找到。情急之下,母亲去商店买来红毛线,决定用粗棒针为我赶织一件新毛衣。为了赶时间,她连晚饭都没有吃,坐在灯下,一夜未眠,双手不停地翻飞劳作。清晨五时多的时候,母亲终于为我织出了一件崭新的红毛衣。鲜红的颜色,大小正合适,我穿在
22、身上别提有多高兴了。可母亲却累得双手连筷子也拿不起来了。这件毛衣一直在母亲的衣柜里放着,虽然它的色彩染上了时光的灰尘,不再鲜亮,但我却视作珍宝,因为每一针一线都饱含着母爱。我家衣柜里也有不少旧衣。我也学着母亲,把儿子小时候的衣服,专门挑了几件收藏起来。其中有件是我给儿子做的第一件衣服,一个红色的棉布小肚兜。那年儿子不到一岁,正值夏天,怕他穿着背心裤衩受凉,就给他缝了这件肚兜。从没有做过针线活的我,凭着自己的想象,在纸上画了一个肚兜图案,然后照着样子,用一块红色的旧棉被面,絮上一层薄棉,缝成小正方形,然后缀上带子,这件肚兜就大功告成了。照一周岁照片时,儿子就穿着这件肚兜,肚兜上蓝色的带子从领口处
23、露出,被镜头记录了下来。时光匆匆,一眨眼,十几年的时间过去了。如今再看这件肚兜,歪歪扭扭的针脚,软软的棉布,比成人的巴掌大不了多少。想着儿子当年戴15着他的模样,忆起当年初为人母的我,在灯下赶制小肚兜的情景,我不禁感慨万千,多少往事涌上心头。藏在旧衣里的光阴总是这样让人分外想念。我家衣柜里有件旧羽绒服,是多年前丈夫买给我的。有年冬天,我要去东北出差,在邻市工作的他听说了,去商场给我买了件厚厚的羽绒服。那时还没有快递,他请了假,坐火车给我送来。当我在大雪纷飞、寒气逼人的东北,穿上这件羽绒服,心里暖暖的。出差的那些天,我的工作并不顺利,但这件衣服无形中给我增加了许多力量和勇气。如今这件羽绒服款式老
24、旧,但仍被我小心珍藏。那些人生路上的旧衣,不仅有旧时光晕染的印迹,也有一段段泛黄的老故事。每当想起蕴藏在旧衣里的暖时光,我的心就沉浸在过去美好的回忆中。旧衣里的暖,是我人生的财富,也给了我抵挡岁月风雨的信心和勇气。(摘自衡水日报2017 年 11 月 14 日)1.本文围绕“旧衣”写了温暖的三个片段,请概括出第一、三片段的内容。(2 分)片段: 片段:“我”第一次给儿子做棉布小肚兜。片段: 2.请品析选文第段中加点“呼啸”一词的妙处。 (3 分)163.从修辞的角度赏析选文第段画线句的表达效果。(3 分)那时,时光正好,如三月的杨柳,泛着生动的青翠的色泽,而母亲正年轻,她怀抱着我,日日夜夜盼我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广西 2018 中考 语文试题 研究 记叙文 阅读 20 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