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高考化学专题24化学平衡专题测试.doc
《2019高考化学专题24化学平衡专题测试.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高考化学专题24化学平衡专题测试.doc(17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124 化学平衡一、选择题1 (2018杭州质检)对于一定不能自发进行的反应来说,反应后体系的( )A混乱度减少,而能量增加B混乱度增大,而能量降低C混乱度减少,能量降低D混乱度增大,能量增加解析:本题考查反应的自发性问题。根据熵判据和焓判据,熵增加或焓降低有利于反应自发进行。如果一个反应熵减小焓增加则一定不能自发进行,故 A 正确。B、C、D 都是可能自发的,可用 G H T S0 是自发的来判断。答案:A2 (2018济南一模)可逆反应 NO2(g)SO 2(g) NO(g)SO 3(g)达到平衡的标志是( )ANO 2、SO 2、NO 和 SO3四种气体的物质的量浓度之比为 1111B密
2、闭容器的压强不再发生变化C K 值不再发生变化D生成 n mol SO2的同时,有 n mol SO3生成解析:化学反应达到平衡时各物质浓度不变,而不是相等,其物质的量浓度比也不一定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A 项错误;该反应为气体体积不变的反应,无论反应是否已达平衡,压强均不变,B 项错误;只要温度不变,化学平衡常数 K 就不变,与是否达到平衡无关,C 项错误。答案:D3 (2018贵州省四校期末联考)在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X3Y 2Z(该反应放热),其中 Z 呈气态,且Z 在平衡混合气中的体积分数(Z%)与温度( T)、压强( P)的关系如图。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 T1大于 T2 B.Y 一定呈
3、气态 C.升高温度,该反应的化学平衡常数增大D.当 n(X):n(Y):n(Z)1:3:2 时,反应一定达到平衡状态2解析:该反应是放热反应,结合图像可知 T2高于 T1,A 项错误;从图像看,温度不变,升高压强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则 Y 一定是气体,X 可能是气体,也可以是非气体,B 项正确;升高温度,平衡逆向移动,故平衡常数减小,C 项错误;化学平衡是否达到与化学计量系数无联系,D 项错误。答案:B4 反应 X(g)Y(g) 2Z(g); H0,达到平衡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减小容器体积,平衡向右移动 B.加入催化剂,Z 的产率增大C.增大 c(X),X 的转化率增大 D.降低温度,Y
4、 的转化率增大解析:该反应为前后体积不变的反应,因此改变压强对该反应无影响,A 项错误;催化剂只能降低反应的活化能,增大反应速率,但不能改变平衡状态,产率不变,因此 B 项错误;增大一种反应物会增大另一反应物的转化率,本身的转化率是下降的,C 项错误;减低温度后,平衡向着放热方向移动,即向右移动,因此 Y 的转化率增大,D 项正确。答案:D5 CO(g)H 2O(g) H2(g)CO 2(g) H0,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A加入催化剂,改变了反应的途径,反应的 H 也随之改变B改变压强,平衡不发生移动,反应放出的热量不变C升高温度,反应速率加快,反应放出的热量不变D若在原电池中进行,反应放出的
5、热量不变解析:催化剂虽然改变了反应途径,但是 H 只取决于反应物、生成物的状态, H 不变,A 错;这是一个反应前后气体物质的量不变的反应,改变压强,平衡不发生移动,反应放出的热量也不变,B 正确;该反应是放热反应,升高温度,平衡左移,反应放出的热量减小,C 错;若在原电池中进行,反应不放出热量,而是转换为电能,D 错。答案:B6 (2018南京盐城一模)在密闭容器中通入物质的量浓度均 0.1 molL1 的 CH4与 CO2,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 ,测得 CH4的平衡转化率与温度及压强的关系如图 5,下列有关说法一定正确的是3A上述反应的 H0B压强 P1P 2P 3P 4C1100 该反
6、应的平衡常数为 64D压强为 P4时,在 Y 点:v(正)v(逆)解析:从图像分析,升温时甲烷转化率增大,说明正反应为吸热反应,A 项正确;增大压强,平衡逆向移动,甲烷的平衡转化率减小,再结合等温线分析压强,压强由大到小的顺序为 P4P 3P 2P 1,B 项错误;C 项,平衡时 CO2和 CH4的浓度均为 0.02 molL1 ,CO 和 H2的浓度均为 0.16 molL1 ,代入平衡常数公式 K= =1.64,C 项错误;Y 点未达到平衡状态,此时 CH4转化率小于平衡时 CH4转化率,(0.16)2(0.16)20.020.02故反应要正向移动达平衡,v(正)v(逆),D 项错误。答案
7、:A7 (2018漳州质检)某温度下,将 2 mol A 和 1 mol B 放入一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A(g)B(g) 2C(s)2D(g),5 min 后反应达到平衡,测得生成 C 为 0.8 mol,下列相关表述正确的是( )A该反应的化学平衡常数表达式是 K c2( C) c2( D)c( A) c( B)B该条件下 B 的平衡转化率是 40%C增大该体系的压强,A 的转化率增大D若向平衡体系中加入少量生成物 C,则正、逆反应速率均增大解析:A 错,一般情况下,固体不写入化学平衡常数表达式;B 正确,根据“三段式”求解,该条件下 B的平衡转化率是 40%;C 错,在恒温恒容的体系中,
8、对于反应前后气体体积不变的情况下,增大该体系的压强,A 的转化率不变;D 错,向平衡体系中加入少量生成物 C,固体浓度是一个常数,则正、逆反应速率均不变。答案:B 8 (2018宿迁摸底调研)已知 2SO2(g)O 2(g) 2SO3 (g) H =a kJmol1 (a0)。恒温恒容下,在 10 L 的密闭容器中加入 0.1 mol SO2和 0.05 mol O2,经过 2min 达到平衡状态,反应放热 0. 025a kJ。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在 2min 内, v (SO2)=0.25 molL1 min1B若再充入 0.1 mol SO3,达到平衡后 SO3的质量分数会减小C在 1mi
9、n 时, c(SO2) c(SO3)=0.01 molL1D若恒温恒压下,在 10 L 的密闭容器中加入 0.1 mol SO2和 0.05 mol O2,平衡后反应放热小于 0. 025a kJ4解析:A 项,当 2 mol SO2完全反应时,放出热量为 a kJ 的热量,现在放出热量 0. 025a kJ,则消耗了0.05 mol SO2, v (SO2)= 0.05/(102) molL1 min1 =0.0025 molL1 min1 ,错误;B 项,再充入0.1 mol SO3,如体积增大一倍,则形成恒温恒容条件下的等效平衡,而反应的气体计量数不相等,压缩体积,平衡正向移动,则 SO
10、3的质量分数会增大,错误;C 项,根据硫元素的守恒, c(SO2) c(SO3)=0.01 molL1 ,正确;D 项,正反应方向是体积减小的反应,则恒温恒压下达到平衡,相当于是恒温恒容下达到平衡后压缩体积,则平衡正向移动,放出的热量大于 0. 025a kJ,错误。答案: C9 (2018福州市期末质量检查)一定温度下,在 2 L 的密闭容器中发生如下反应:A(s)2B(g) xC(g) H0,B、C 的物质的量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如下图(左),达平衡后在t1、t 2、t 3、t 4时都只改变了一种条件,逆反应速率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如下图(右)。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x=2,反应开始 2mi
11、n 内,v(A) =0.05 molL 1 min1Bt l时改变的条件是降温,平衡逆向移动Ct 2时改变的条件可能是增大 C 的浓度,t 2时正反应速率减小Dt 3时可能是减小压强,平衡不移动;t 4时可能是使用催化剂, c(B)不变解析:A 是固体,不适合用浓度变化表示反应速率,A 项错误;该反应是放热反应,降低温度平衡正向移动,B 项错误;增大 C 的浓度,正反应速率 t2时刻速率不变,之后正反应速率将增大,C 项错误;该反应是气体体积不变的反应,故减小压强平衡不移动,但是反应速率减小,加入催化剂反应速率增大,但平衡不移动,D 项正确。答案:D10 (2013北京理综11)下列实验事实不
12、能用平衡移动原理解释的是5答案:C解析:A 项存在平衡 2NO2 N2O4,升高温度平衡向生成 NO2方向移动,故正确;B 项水的电离是可逆过程,升高温度 Kw增大,促进水的电离,故 B 正确;C 项催化剂不能影响平衡移动,故 C 错误;D 项弱电解质电离存在平衡,浓度越稀,电离程度越大,促进电离,但离子浓度降低,故氨水的浓度越稀,pH 值越小,故 D 正确。11 (2018大连测试)一定温度下在一容积不变的密闭容器中发生可逆反应 2X(g) Y(g)Z(s),以下不能说明该反应达到化学平衡状态的是( )A混合气体的密度不再变化B反应容器中 Y 的质量分数不变CX 的分解速率与 Y 的消耗速率
13、相等D单位时间内生成 1 mol Y 的同时生成 2 mol X解析:由于反应生成物中有固体,故混合气的密度为变量,当其不变时,说明反应已达平衡;X 的分解速率与 Y 的消耗速率相等时反应向左进行,未达平衡;单位时间内生成 1 mol Y 的同时生成 2 mol X 时,说明正逆反应速率相等,已达平衡。答案:C12 (2018海淀区期末)在密闭容器中进行反应:A(g)3B(g) 2C(g),有关下列图像说法的不正确的是 MTa b dcA依据图 a 可判断正反应为放热反应6B在图 b 中,虚线可表示使用了催化剂C若正反应的 H0,图 c 可表示升高温度使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D由图 d 中混合气
14、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随温度的变化情况,可推知正反应的 H0解析:a 图说明升高温度,平衡逆向移动,根据勒夏特列原理升高温度,平衡向吸热反应移动,故逆反应方向是吸热反应,则正反应为放热反应,A 项正确;催化剂的加入,可加快反应速率,但不能影响化学平衡,B 项正确;正反应若是放热反应,升高温度,平衡逆向移动,故正、逆反应速率均增大且逆反应速率大于正反应速率,C 项正确;图 d 说明随着温度升高,平均相对分子质量减小,则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则正反应为放热反应, H0,D 项不正确。答案:D13 (2018安徽百校论坛)相同温度下,在体积相等的三个恒容密闭容器中发生可逆反应:N 2(g)3H 2(g
15、) 2NH3(g) H92.4 kJmol 1 。实验测得起始、平衡时的有关数据如下表:起始时各物质物质的量/mol容器编号 N2 H2 NH3平衡时反应中的能量变化 1 3 0 放出热量 a kJ 2 3 0 放出热量 b kJ 2 6 0 放出热量 c kJ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放出热量关系: a b92.4B三个容器内反应的平衡常数:C达平衡时氨气的体积分数:DN 2的转化率:解析:状态相当于在达到平衡的状态中再加入 N2,平衡右移,放出的热量增大,A 项正确;平衡常数只与温度有关,故三种情况下平衡常数相等,B 项错误;状态相当于将两个相同的状态,压缩在一起,该反应是气体体积减小的反
16、应,平衡正向移动,NH 3的含量增大,N 2的转化率增大,C、D 项不正确。答案:A14 (2018苏州模拟)合成氨反应:N 2(g)3H 2(g) 2NH3(g) H92.4 kJmol1 ,在反应过程中,正反应速率的变化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7A t1升高了温度 B t2时使用了催化剂C t3时降低了温度 D t4时减小了压强解析:A 项,升高温度,正反应速率应是突增后再逐渐增大的;C 项,降低温度,正反应速率应是突降后再逐渐减小的;D 项, t4时对应的速率变化的条件应为减小 NH3的浓度。减小压强,正反应速率应先突降再逐渐减小。答案:B15 (2018南师大附中调研)炼铁的还
17、原剂 CO 是由焦炭和 CO2反应而得。现将焦炭和 CO2放入体积为 2 L的密闭容器中,高温下进行下列反应:C(s)CO 2(g) 2CO(g) H Q kJ/mol。下图为 CO2、CO 的物质的量 n 随时间 t 的变化关系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13min 时, v(CO) v(CO2);B当容器内的压强不变时,该反应一定达到平衡状态,且()1P平 衡开 始C若 3min 时温度由 T1升高到 T2,则 QO,且 4.7D5min 时再充入一定量的 CO,c、b 曲线分别表示 n(CO)、 n(CO2)的变化答案:CD解析: A 项,CO 与 CO2的计量数不同,反应速率数值不同,错误;
18、B 项,反应后气体的物质的量增加,平衡压强大于初始压强,错误;C 选项,升高温度,CO 的物质的量增加,平衡向正向移动,正反应为吸热反应;T 1达到平衡后,CO 为 2 mol,CO 2为 7 mol,K 1=(2 mol/2 L)2/(7 mol/2 L)=2/7,T 2达平衡后,CO 的物质的量为 4 mol,CO 2的量为 6 mol,故 K2=(4 mol/2 L)2/(6 mol/2 L)=4/3,K 2/K1=(4/3)/(2/7)=4.7,正确;D 选项,充入 CO,CO 浓度增大,平衡向逆向移动,CO 浓度又减小,CO 2浓度增大,正确。16 对于可逆反应 N2(g)3H 2(
19、g) 2NH3(g) H0,下列研究目的和示意图相符的是( )A B C D研究目的 压强对反应的影 温度对反应的影 平衡体系增加 N2 催化剂对反应的8响( p2 p1) 响 的浓度对反应的影响影响图示解析:A 项中 p2压强大,反应速率快,应先达平衡,错误;该反应为放热反应,温度越高,氮气的转化率应越低,B 项错误;催化剂可加快反应速率,应先达平衡,D 项错误。答案:C17 一定温度下,在容积为 2 L 的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 CO(g)H 2O(g) CO2(g)H 2(g),部分数据见下表(表中 t2 t1):反应时间/min n(CO)/ mol n(H2O)/ mol n(CO2)/
20、 mol n(H2)/ mol0 1.20 0.60 0 0t1 0.80t2 0.2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反应在 t1 min 内的平均速率为 v(H2) molL1 min10.4t1B平衡时 CO 的转化率为 66.67%C该温度下反应的平衡常数为 1D其他条件不变,若起始时 n(CO)0.60 mol, n(H2O)1.20 mol,则平衡时 n(CO2)0.20 mol解析:A 项 v(CO) v(H2) molL1 min1 molL1 min1 ;从所给数据可知, 1.20 0.80 2t1 0.2t1t1时 H2O 的物质的量即为 0.20 mol,已达到平衡;CO 的转
21、化率为 33.3%,B 项错误;平衡常数为: K1,C 项正确;D 项将有关数据代入平衡常数数值为 0.1,故未达到平衡。0.80 mol/2 L0.20 mol/2 L0.40 mol/2 L0.40 mol/2 L答案:C18 一定条件下存在反应:CO(g)H 2O(g) CO2(g)H 2(g),其正反应放热。现有三个相同的 2 L 恒容绝热(与外界没有热量交换) 密闭容器 I、II、III,在 I 中充入 1 mol CO 和 1 mol H2O,在 II 中充入 1 mol CO2 和 1 mol H2,在 III 中充入 2 mol CO 和 2 mol H2O,700 条件下开始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9 高考 化学 专题 24 化学平衡 测试 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