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资格类试卷]山东省教师公开招聘考试教育理论综合知识(态度与品德的培养)模拟试卷3及答案与解析.doc
《[职业资格类试卷]山东省教师公开招聘考试教育理论综合知识(态度与品德的培养)模拟试卷3及答案与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职业资格类试卷]山东省教师公开招聘考试教育理论综合知识(态度与品德的培养)模拟试卷3及答案与解析.doc(16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山东省教师公开招聘考试教育理论综合知识(态度与品德的培养)模拟试卷 3 及答案与解析一、单项选择题1 皮亚杰认为,儿童的道德判断从他律进入自律阶段的年龄是( )。(A)3 岁左右(B) 5 岁左右(C) 7 岁左右(D)10 岁左右2 方雨认为社会法制应符合社会大众权益,当它不符合时就应修改,据科尔伯格理论,他处于道德发展的哪个阶段?( )(A)服从与惩罚(B)社会契约(C)维护权威或秩序(D)普遍伦理3 品德心理结构中最具有动力色彩的成分是( )。(A)道德认识(B)道德情感(C)道德意志(D)道德行为4 采用两难故事法对儿童道德判断发展水平进行研究的是( )。(A)皮亚杰(B)科尔伯格(C
2、)埃里克森(D)罗杰斯5 当道德认识和道德情感成为经常推动个人产生道德行为的依据和内在力量时就成为( )。(A)道德信念(B)道德需要(C)道德动机(D)道德判断6 个体品德的核心部分是( )。(A)道德情感(B)道德行为(C)道德认识(D)道德形象7 对道德规范及其执行意义的认识就是( )。(A)道德行为(B)道德意志(C)道德情感(D)道德认识8 按科尔伯格的观点,划分儿童道德发展阶段主要看其( )。(A)心理冲突情况(B)人格发展情况(C)道德行为发展情况(D)道德判断能力发展情况9 儿童在听了科尔伯格的道德两难故事“海因茨偷药” 后,认为海因茨不应该去偷药,因为如果人人都违法去偷东西的
3、话,社会会变得很混乱,这些儿童的道德水平处于( )。(A)惩罚和服从的定向阶段(B)工具性的相对主义定向阶段(C)人际协调的定向阶段(D)维护权威和秩序的定向阶段10 科尔伯格将个体的道德发展分为三种水平、六个阶段。如果个体按照人们所称的“好孩子”的要求去做,以得到别人的赞许,那么他还处于道德的( )。(A)惩罚和服从阶段(B)人际协调的定向阶段(C)维护权威或秩序的定向阶段(D)工具性的相对主义定向阶段11 根据科尔伯格的观点道德推理的最高阶段是( )。(A)“好孩子 ”取向阶段(B)惩罚和服从取向阶段(C)良心或原则取向阶段(D)权威和社会秩序取向阶段12 在态度和品德的形成过程中,对榜样
4、的模仿属于( )阶段。(A)依从(B)认同(C)同化(D)内化13 根据研究,以下哪一年级是品德发展的关键期?( )(A)初一(B)初二(C)初三(D)高一14 低年级的学生经常出现好心干错事的现象,其主要原因是( )。(A)不善于调节道德情感(B)道德意志薄弱(C)不善于选择道德行为方式(D)道德信念不坚定15 品德是道德品质的简称,它是一种( )。(A)社会现象(B)集体现象(C)个体现象(D)文化现象16 品德的核心是( ) 。(A)道德认知(B)道德情感(C)道德意志(D)道德行为17 心理学家研究认为,态度的核心成分是( )。(A)认知成分(B)情感成分(C)行为倾向成分(D)认知与
5、情感成分18 小学低年级儿童常常认为听父母或大人的话就是好孩子。根据皮亚杰的道德发展阶段理论,这是因为,他们的道德发展处于( )。(A)自我中心阶段(B)权威阶段(C)可逆性阶段(D)公正阶段19 根据皮亚杰的道德认知发展理论,以下属于中学生对惩罚的看法的是( )。(A)犯了过错被成人惩罚是理所当然的(B)所犯错误的内容与惩罚的性质可以无关(C)最严厉的惩罚是最有效的(D)有效的惩罚应该是报应性惩罚二、多项选择题20 培养学生良好的态度与品德,应( )。(A)进行有效的说服(B)树立良好的榜样(C)利用群体约定(D)给予恰当的奖励和惩罚21 当其他同学向卓卓借文具时,卓卓从不拒绝。她认为,能够
6、帮助别人满足他人愿望的孩子就是好孩子,否则就是坏孩子。卓卓道德发展处于( )。(A)相对功利主义的定向阶段(B)习俗道德水平(C)寻求认可阶段(D)前习俗道德水平22 态度的成分主要包括( )。(A)认知成分(B)动机成分(C)情感成分(D)行为倾向成分三、判断题23 学生认识到诚信是最可贵的,不必教师监考,自己也能自觉遵守考场纪律,此时学生的态度与品德进入到了认同阶段。 ( )(A)正确(B)错误24 态度是指准备对某对象做出某种反应的语言或行为。 ( )(A)正确(B)错误25 皮亚杰认为儿童 5 岁以前是“无律期” ,他们通常以 “自我为中心”的方式来考虑问题。 ( )(A)正确(B)错
7、误26 到了内化阶段,稳定的态度和品德即形成了。 ( )(A)正确(B)错误27 学生良好品德形成的最主要标志是道德认识的提高。 ( )(A)正确(B)错误28 不论是初中学生还是高中学生,他们的品德发展都具有极强的动荡性。 ( )(A)正确(B)错误四、简答题29 态度与品德学习的一般过程是什么?五、材料分析题30 最近,班主任李老师发现,班上的张同学傍晚放学后经常留下来帮助当天值日的同学搞卫生。李老师想到班级一直缺乏一种助人为乐的良好风气,她认定张同学具有助人为乐的品德,决定树立典型。于是设计了一个主题班会活动,并让张同学做重点发言,谈谈对助人为乐的认识和体会。没想到,班会课上张同学的一番
8、话让全班同学目瞪口呆,更让李老师不知所措,张同学说:“其实我每天留下来帮同学做值日,是因为这学期爸爸下班比较晚,我要等很久爸爸才能来接,反正在学校也没事做,帮同学做值日好消磨时间。”思想品德教育过程有哪些基本规律?联系材料分析学生品德培养过程中要注意的问题。六、论述题31 联系实际谈谈如何培养学生的良好态度与品德。山东省教师公开招聘考试教育理论综合知识(态度与品德的培养)模拟试卷 3 答案与解析一、单项选择题1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皮亚杰认为在 10 岁以前,儿童对道德行为的判断主要是依据他人设定的外在标准,称为他律道德。在 10 岁以后,儿童的判断主要是依据自己认可的内在标准,称为
9、自律道德。【知识模块】 态度与品德的培养2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处于社会契约定向阶段的人看重法律的效力,但同时认为契约和法律的规定并不是绝对的,可以应大多数人的要求而改变。【知识模块】 态度与品德的培养3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道德情感是根据道德观念来评价他人或自己行为时产生的内心体验,是产生品德行为的内部动力,是品德实现转化的催化剂。【知识模块】 态度与品德的培养4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科尔伯格采用两难故事法对儿童道德判断发展水平进行研究,其中最著名的故事为“汉斯偷药”。【知识模块】 态度与品德的培养5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当道德观念和道德情感成为稳定的
10、、经常推动个人产生道德行为的内部动力时,它们就构成了道德动机,从而形成人的稳定的道德行为方式。【知识模块】 态度与品德的培养6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道德认识是对道德规范及其执行意义的认识,道德认识的结果是获得有关的道德观念、形成道德信念。道德认识是个体品德的核心部分。【知识模块】 态度与品德的培养7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道德认识也可称为道德观念,是一种对道德行为的是非、善恶、美丑及其执行意义的认识,其中包括道德概念与道德信念的形成以及运用这些观念去分析道德行为,对人或对事做出符合自己认识水平的道德评价。【知识模块】 态度与品德的培养8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科尔伯格
11、用道德两难故事法,在道德判断能力的发展方面鉴别出了六个阶段。【知识模块】 态度与品德的培养9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题干描述体现了儿童知法懂法。在科尔伯格道德发展阶段理论中习俗水平维护权威和秩序的道德定向阶段的儿童,其道德价值以服从权威为导向,他们服从社会规范,遵守公共秩序,尊重法律的权威,以法制观念判断是非,知法懂法。【知识模块】 态度与品德的培养10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好孩子定向阶段又被称为人际协调的定向阶段。【知识模块】 态度与品德的培养11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根据科尔伯格的观点道德推理的最高阶段是良心或原则取向阶段。【知识模块】 态度与品德的培养12 【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职业资格 试卷 山东省 教师 公开 招聘 考试 教育 理论 综合 知识 态度 品德 培养 模拟 答案 解析 DOC

链接地址:http://www.mydoc123.com/p-9011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