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资格类试卷]中学教师资格认定考试(高级物理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模拟试卷17及答案与解析.doc
《[职业资格类试卷]中学教师资格认定考试(高级物理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模拟试卷17及答案与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职业资格类试卷]中学教师资格认定考试(高级物理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模拟试卷17及答案与解析.doc(16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中学教师资格认定考试(高级物理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模拟试卷 17及答案与解析一、单项选择题1 如图所示,两个接触面平滑的铅柱压紧后悬挂起来,下面的铅柱不脱落,主要原因是( )。 (A)铅分子做无规则热运动(B)铅柱受到大气压力作用(C)铅柱间存在万有引力作用(D)铅柱间存在分子引力作用2 如图所示的水平面上,橡皮绳一端固定,另一端连接两根弹簧,连接点 P 在F1、F 2 和 F3 三力作用下保持静止。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F 1F 2F 3(B) F3F 1F 2(C) F2F 3F 1(D)F 3F 2F 13 如图所示电路中,闭合开关 S,当滑动变阻器的滑动触头 P 从最高端向下
2、滑动时,( )。 (A)电压表 V 读数先变大后变小,电流表 A 读数变大(B)电压表 V 读数先变小后变大,电流表 A 读数变小(C)电压表 V 读数先变大后变小,电流表 A 读数先变小后变大(D)电压表 V 读数先变小后变大,电流表 A 读数先变大后变小4 某物理兴趣小组的同学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当用力挤压装满水的玻璃瓶,会看到细玻璃管内的水面明显上升。这是利用细玻璃管内水面的变化来放大玻璃瓶的微小形变。下列实验中也用到这种放大思想的是( ) (A)将不同的电阻丝分别接到同一电路中,通过比较电流的大小来比较电阻的大小(B)将发声的音叉靠近乒乓球,通过乒乓球被弹开显示音叉在振动(C)让
3、不同的纸锥从相同高度同时下落,通过落地的先后判断运动的快慢情况(D)将小铁屑均匀洒在磁体周围,通过观察铁屑的分布情况来认识磁场的分布情况5 氢原子部分能级的示意图如图所示,不同色光的光子能量如下表所示。 处于某激发态的氢原子,发射的光的谱线在可见光范围内仅有 2 条,其颜色分别为( )。(A)红、蓝靛(B)黄、绿(C)红、紫(D)蓝靛、紫6 在近代物理实验中用原子级显微镜观察高真空度的空间,发现有一对分子甲和乙环绕一个共同“ 中心” 匀速旋转,形成一个所谓的 “双分子”体系,在观测中同时发现此“中心”离甲分子较近,那么在上述 “双分子”体系中,下列的说法不符合事实的是( )。(A)甲、乙两分子
4、间一定只存在分子引力,不可能存在分子斥力(B)甲分子的质量一定大于乙分子的质量(C)甲分子的动量大小一定等于乙分子动量大小(D)“双分子 ”体系的分子势能不变7 2010 年 4 月 14 日,青海玉树发生强烈地震。地震后运送救灾物资的飞机对灾区投放物品,物品在空中匀速下落的过程中,其动能和重力势能的变化是( )。(A)动能增加,重力势能增加(B)动能减少,重力势能减少(C)动能不变,重力势能减小(D)动能不变,重力势能增加8 一个氡核 86222Rn 衰变成钋核 84218PO 并放出一个粒子,其半衰期为 3.8 天。1g 氡经过 7.6 天衰变掉氡的质量,以及 86222Rn 衰变成 84
5、218PO 的过程放出的粒子是( )。(A)0.25g, 粒子(B) 0.75g, 粒子(C) 0.25g, 粒子(D)0.75g, 粒子二、简答题9 如图,绝热气缸 A 与导热气缸 B 均固定于地面,由刚性杆连接的绝热活塞与两气缸间均无摩擦。两气缸内装有处于平衡状态的理想气体,开始时体积均为 V0、温度均为 T0。缓慢加热 A 中气体,停止加热达到稳定后,A 中气体压强为原来的1.2 倍。设环境温度始终保持不变,求气缸 A 中气体的体积 VA 和温度 TA。10 如图,质量为 M 的平板车静止在光滑的水平地面上,小车的左端放一质量为 m的木块,车的右端固定一个轻质弹簧,现给木块一个水平向右的
6、瞬时冲量 I,木块便沿车板向右滑行,在与弹簧相碰后又沿原路返回,并且恰好能达到小车的左端。试求: (1)弹簧被压缩到最短时平板小车的动量;(2)木块返回到小车左端时小车的动能;(3) 弹簧获得的最大弹性势能。三、案例分析题11 很多由初中升入高中的学生,学习物理的积极性很高,但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一般是入校到期中测验前),发现自己虽然很努力,但学习效果却不好,很多学生不解,为何初中物理学的还可以,到了高中却常常不及格?教师也时常能听到学生“听得懂,但不会做 ”,甚至 “怎么也听不懂”的抱怨。问题:请简要分析此种现象产生的原因,并提出解决办法。12 案例:自由落体运动演示实验:羽毛与小球在真空管
7、中从同一高度同时下落同时落地的情境。师生讨论师:通过分析,我们知道了做自由落体运动的物体具有从同一高度从静止同时释放将同时落地的特点。除了这样的特点,你们还想了解其他的什么特点呢?生 1:自由落体运动是匀速的还是加速的?师:那么同学们就是想了解其速度的情况。生 2:它的运动路线是怎样的?师:就是运动轨迹的情况。生 3:我想知道它有没有加速度?师:也就是加速度的情况。生 4:我想知道自由落体运动的速度变化规律是怎样的?师总结:大家实际上是想了解自由落体运动是一种什么性质的运动。问题:(1)请针对上述教学片段进行简要评析(不必面面俱到,仅针对一点即可)。(2)案例中的演示实验使用了牛顿管这一教具,
8、其主要是用来演示自由落体运动。原实验的方法是:把玻璃管倒转,让物体下落,从而可比较轻重不同的物体的运动情况。但由于操作方法粗糙,加上管壁对羽毛有吸附作用,金属片与管壁可能发生碰撞,玻璃管倒立时,管内物体的初速度不一定刚好为零等等,实验效果不够理想。请针对上述问题中的某一个或几个对实验或教具进行改进。(简要描述改进思路或原理即可,但要注意可实施性)四、教学设计题12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教学设计。 材料一:某版本高中物理教材“行星的运动” 一节内容。 在古代,人们对于天体的运动存在着地心说和日心说两种对立的看法。地心说认为地球是宇宙的的中心,是静止不动的,太阳、月亮以及其他行星都绕地球运动。它符合
9、人们的直接经验。日心说则认为太阳是静止不动的,地球和其他行星都绕太阳运动。经过长期论争,日心说战胜了地心说,最终被接受。无论地心说还是日心说,古人都把天体的运动看得很神圣,认为天体的运动必然是最完美、最和谐的匀速圆周运动。德国天文学家开普勒用了 20 年的时间研究了丹麦天文学家第谷(Tycho Brahe,15461601)的行星观测记录。发现如果假设行星的运动是匀速圆周运动,计算所得的数据与观测数据不符,只有假设行星绕太阳运动的轨道不是圆,而是椭圆。才能解释这种差别。他还发现行星运动的其他规律。开普勒分别于1609 年和 1619 年发表了他发现的下列规律,后人称为为开普勒行星运动定律。 开
10、普勒第一定律 所有行量绕太阳运动的轨道部是椭圆,太阳处在椭圆的一个焦点上。做一做 可以用一条细绳和两只图钉来画椭圆。如图 6.1-1,把白纸铺在木板上,然后按上图钉。把细绳的两端系在图钉上,用一支铅笔紧贴着细绳滑动,使绳始终保持张紧状态,铅笔在纸上画出的轨迹就是椭圆,图钉在纸上留下的痕迹叫做椭圆的焦点。 想一想,椭圆上某点到两个焦点的距离之和与椭圆上另一点到两个焦点的距离之和有什么关系? 开普勒第二定律 对任意一个行星来说,它与太阳的连线在相等的时间内扫过相等的面积。由于行星的轨道不是圆,行星与太阳的距离就在不断变化。这个定律告诉我们,当它离太阳比较近的时候,运行的速度比较快,而离太阳较远时速
11、度较慢。 开普勒第三定律 所有行星的轨道的半长轴的三次方跟它的公转周期的二次方的比值都相等。 若用 a 代表椭圆轨道的半长袖(图 6.1-1),T代表公转周期,开普勒第三定律告诉我们 比值 k 是一个对所有行星都想通的常量。 实际上,行星的轨道与圆十分接近,在中学阶段的研究中我们按圆规道处理。这样就可以说: 1行星绕太阳运动的轨道十分接近圆,太阳处在圆心;2对某一行星来说,它绕太阳太阳做圆周运动的角速度(或线速度)不变,即行星做匀速圆周运动; 3所有行星轨道半径的三次方跟它的公转周期的二次方的比值都相等,即 。 开普勒关于行星运动的描述为万有引力定律的发现奠定了基础。 科学足迹人类对行星运动规
12、律的认识 托勒密:地心宇宙 当我们远古的祖先惊叹星空的玄妙时,他们就开始试图破译日月星辰等天文现象的奥秘那时,多数人都自然地认为,地球是静止不动的,太阳、月亮和星星从头上飞过,地球是宇宙的中心。 我们祖先发现,尽管所有星辰每日都要东升西落,但绝大数星星的相互位置都几乎是固定的,几百年内不会发生肉眼可见的变化,它们是“恒星” ,然而,水星、金星、火星、木星、土星这五颗亮星则在众星的背景前移动,有的在几个星期中就能发现它的位置变化,所以它们叫做“行星” 。 细心的观察表明,行星并非总向一个方向移动。大多数时间它由东向西相对于恒星移动,但有时却要停下来,然后向西移动一段时间,随后又向东移动,这个现象
13、叫做行星的逆行(图 6.1-4)。 为了解释行星的逆行,希腊人提出一个理论。这个理论认为每个行星都沿着圆运动,这个圆叫做“本轮” ,同时本轮的圆心又环绕着地球演一个叫做均轮的大圆运动(图 6.1-5)。这个理论在公元 2 世纪由伟大的古代天文学家托勒密(Claudius Plolemy,约 90168)完善而成。 值得指出的是,一个本轮与一个均轮还不能十分准确地解释行星的运动。为了与观察结果更好地符合,每个行星需要不止一个本轮,结果“轮上轮”的总数达到 80 多个,并且还要引入 “偏心点”和“ 偏心等距点”等复杂概念。这就是使它缺少简洁性,而简洁性正是科学家们所追求的。哥白尼:拦住了太阳,推动
14、了地球 公元 1543 年,波兰的一位长者哥白尼(Nicolaus Copernnicus,14731543) 临终前在病榻上为其毕生效力的著作 天体运行论印出的第一本书上签上了自己的姓名。这本书预示了地心宇宙的终结。 此前一个世纪,文艺复兴带来的思想与艺术的繁荣在意大利萌发并已扩展到全欧洲。哥白尼坚信宇宙与自然是美的,而美的东西一定是最简单与和谐的。托勒密的宇宙图景与他的信念不一致。另一方面,文艺复兴解脱了舒服同人们头脑的枷锁,哥白尼采取了比前人更广阔的视角来洞察自然。就像那个时期艺术家们的眼光超越了宗教艺术,哥白尼的眼光超越了欧洲一样,哥白尼的眼光超越了地球。他把地球看成空间的一个物体,一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职业资格 试卷 中学 教师资格 认定 考试 高级 物理 学科 知识 教学 能力 模拟 17 答案 解析 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