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资格类试卷]2014年下半年中学教师资格认定考试(初级语文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真题试卷及答案与解析.doc
《[职业资格类试卷]2014年下半年中学教师资格认定考试(初级语文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真题试卷及答案与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职业资格类试卷]2014年下半年中学教师资格认定考试(初级语文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真题试卷及答案与解析.doc(16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2014 年下半年中学教师资格认定考试(初级语文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真题试卷及答案与解析一、单项选择题1 教师帮助学生总结文学史上有名的作家,学生做了下列课堂笔记,其中无误的是( )。(A)三曹:曹操、曹植、曹冲(B)初唐四杰:王勃、骆宾王、杨炯、杜甫(C)唐宋八大家:韩愈、柳宗元、欧阳询、苏洵、苏轼、苏辙、曾巩、王安石(D)元曲四大家:关汉卿、郑光祖、白朴、马致远2 教学张养浩山坡羊潼关怀古时,教师打算向学生推荐其他咏史诗,下列诗歌适合的是( ) 。(A)杜牧赤壁(B)杜甫 春望(C)文天祥过零丁洋(D)曹操观沧海3 导读朝花夕拾时,教师带领学生梳理选自该散文集的课文,下列不正确的是( )。
2、(A)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B) 社戏(C) 藤野先生(D)阿长与4 学习海伦凯勒再塑生命的人后,教师向学生推荐其他表现“磨难促人成长”主题的文学作品,下列适合的是( )。(A)骆驼祥子(B) 格列佛游记(C)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D)威尼斯商人5 为了让学生理解“ 其一犬坐于前 ”中“犬坐”的意思,教师引入用法相同的例子进行比较,下列不适合的是( )。(A)冰释(B)雪崩(C)蜂拥(D)牛饮6 学生对冒号和破折号的用法容易混淆,教师讲解后安排学生练习,下列句子划线处应该使用冒号的是( )。(A)我国的四大发明_火药、印刷术、指南针、造纸术,对世界历史的发展有巨大影响(B)这四种权利_政权、族权、
3、神权,夫权,是束缚中国人民特别是农民的四条极大的绳索(C)用表格整理材料的优点是_容量大,直观性强,眉目清楚,便于对材料作进一步分析(D)某出版社推出“ 当代文坛大家文库”_巴金文选冰心文选夏衍文选这些书都是前人留给子孙后代的精神财富7 教师指导学生归纳文言虚词“以” 的用法和意义,下列解释正确的是 ( )。(A)属予作文 以 记之连词,表示目的,意思是“来”(B) 以 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介词,意思是“ 因为”(C)咨臣 以 当世之事介词,意思是 “以为”(D)物 以 类聚人以群分介词,意思是“ 凭借”8 学生对“借喻 ”这一修辞手法不太了解,教师搜集课文中的例子来讲解,下列语句适合的是
4、( ) 。(A)野花遍地是:杂样儿,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春)(B)空中,半空中,天上,自上而下全是那么清亮,那么蓝汪汪的,整个的是块空灵的蓝水晶。(济南的冬天)(C)我似乎打了一个寒噤;我就知道,我们之间已经隔了一层可悲的厚障壁了。我也说不出话。(故乡)(D)从未见过开得这样盛的藤萝,只见一片辉煌的淡紫色,像一条瀑布,从空中垂下,不见其发端,也不见其终极。(紫藤萝瀑布)9 某版语文教科书八年级中国石拱桥课后,附有一篇短文学习阅读说明文,这部分内容属于教科书的哪个系统?( )(A)范文系统(B)知识系统(C)助读系统(D)作业系统10 某教师阅读义务教育
5、语文课程标准(2011 年版)后,写了一段学习体会,下列对语文课程评价根本目的的理解,正确的是( )。(A)诊断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B)反映学生语文学习效果(C)促进教师专业发展(D)促进学生学习,改善教师教学11 阅读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教学实录(节选),按要求答题。师:今天,我们要穿越八百年的时空,回到风雨飘摇的南宋,去会见一位以剑填词、用血写诗的词人,一位赤胆忠心、大义凛然的英雄,一位侠骨柔肠、慷慨纵横的勇士。他是谁呢?生:辛弃疾。师:对,辛弃疾,让我们一起来认识他。(PPT 显示辛弃疾像及简介文字:“其人:字幼安,号稼轩。其事:千里走单骑,虎穴取叛逆。闲置二十年,犹怀报国志。其
6、词:笔力雄厚,词风与苏轼并称:慷慨纵横,有不可一世之概” 教师解读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 48 岁时所作的一首词。(板书课题)大家看,题目中哪一个字最能体现这首词的风格?生:壮。师:对,一个“ 壮” 字。(教师板书 “壮”字)对该教学实录的分析,不正确的是( )。(A)开头(B)导语重在激发兴趣,应该更加活泼有趣(C) PPT 文字经过教师精心加工,富有文采和感染力(D)聚焦“壮 ”字,能够抓住题眼,引导学生初步感知课文12 阅读石壕吏教学实录(节选),按要求答题。师:学习本课我们主要完成三个活动:活动一,读好一首诗;活动二,梳理一首诗;活动三,背诵一首诗。首先,我们进行活动一“读好一首诗”
7、。现在请大家自由朗读诗歌 5 分钟,准备朗读展示。(学生自由朗读)师:时间到。哪位同学来展示?(三位学生展示朗读 )师:你们表现还不错。但是,语气还不够悲切,表现不出老妇人的痛苦和挣扎。大家要体会老妇人的心情死了两个儿子,生活十分艰难。大家要以悲悯的心态看待老妇人的苦难。老师来给大家示范一次。(教师范读)师:大家要用声音和气息来展示老妇人的悲苦挣扎。要尽量降低声音,放慢语速,自然流露情感。下面大家再次自由朗读,试着体会情感。对该教育实录的分析,正确的是( )。(A)运用朗读感知课文。符合诗歌教学的特点(B)朗读指导系统全面,层次清晰,效果显著(C)学生自由朗读后才范读,教学流程不合理(D)朗读
8、指导中,教师对情感基调把握不准确13 阅读教研论文如何理解“三维目标” (节选),按要求答题。该如何理解“ 三维目标” 的统一呢 ?首先,“三维目标 ”的统一,主要是针对整体的课程目标而言的,目的是要“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每一学科课程都内在地、不可分割地包含着三个维度的目标。在课程实施中。只有全面兼顾三个维度才能有效达成课程目标。其次,“三维目标 ”的统一,不是针对每一节课的具体教学目标而言的。“三维目标”的提法主要是在课程层面提出来的,在某种意义上说,是指出教学本身内在的教育性。然而,这并不意味着每一节课的教学目标都必须按照三个维度来确定。因为“三维目标”是课程目标,其中有许多
9、目标 (如读书习惯的养成、读书方法的掌握、对祖国语文的热爱等)是长期性的、累积性的、内隐性的,不可能仅仅依靠具体的一两节课去达成。而且,把一节课的教学目标机械地按三个维度来确定和陈述。恰恰有违于新课程“ 三维目标 ”设计的初衷。对该教研论文的分析,不正确的是( )。(A)教学中需要兼顾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三维目标”(B) “三维目标” 主要是从课程层面来阐述的,课堂教学目标不能机械套用(C)每节课的教学目标都按照“三维目标”来确定,是一种片面的做法(D)长期性的、累积性的、内隐性的课程目标不能作为一节课的目标14 阅读作文教学案例(节选),按要求答题。“这节课。我们上作
10、文课。”( 话音刚落,就听见几个学生唉声叹气,还隐约听见一句:“真乏味 !”我装作没听见 )“怎么都愁眉苦脸啊 ?如果作文让你们这么痛苦,那就翻到金色花,让我们一起来欣赏大文豪泰戈尔的作品吧!”(我看见学生都露出笑脸,于是让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一遍,全班齐读,要求咬准字音,流利朗读;第二遍,男生朗读,要求读出感情。女生倾听后,评价男生的朗读)女生:“老师,我觉得男生的感情处理得不好。从课文第一句假如我变成了一朵金色花就可以看出,这是作者的想象,也就是说,作者渴望变成一朵金色花。所以,朗读时应读出渴望、向往之情来。”(我情不自禁地竖起大拇指,觉得目的达到了,学生体会到作者的想象,而这节作文课
11、的主要目标就是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对该教学案例的分析,正确的是( )。(A)该教师把作文课变成阅读课,处理不当(B)在学生朗读前,教师应该做一次示范,(C)注重读写结合,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D)顺应学生学习兴趣,体现了学生的主导地位15 阅读综合性学习“ 古诗词漫步 ”活动方案(节选),按要求答题。活动准备:将全班 40 人分成 4 个小组,每组 10 人,自由组合。活动步骤:第一阶段,各小组从“春“ 夏”“ 秋”“冬”四个主题中选定一个,通过网络等渠道搜集诗歌,整理成册;第二阶段,小组汇报,向全班介绍所选主题的诗歌,汇报方式自选。活动评价:首先进行小组内部评价,然后教师根据各小组情况进行
12、综合评价,并把评价结果记录到档案之中。对该活动方案的分析,不正确的是( )。(A)小组学习方式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B)小组选择主题和汇报形式,体现学习自主性(C)活动注重培养学生的资料查找和口语表达能力(D)评价主体单一,评价方式主要采用定量评价二、案例分析题16 阅读饮酒教学设计(节选),回答问题。一、巧妙引导,发现“ 有”“无”1了解作者与写作背景。2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发现诗中的“有“和“无”这对关键词。二、层层深入,由“ 有” 见 “无”问题一:诗人生活中有什么?(由“ 象”入“境”)1陶渊明在他的诗中告诉我们:他在此时此地的生活中有什么?诗中具体有些什么呢?( 比如,从“ 结庐在人
13、境 ”中,我发现陶渊明的生活中有庐,草庐。他居住的是朴素的草庐)2读一读诗中集中描写景物的诗句。一边读,一边把诗中有的这些景物联系起来,发挥想象,看看脑海里会浮现一幅怎样的图画。问题二:诗人心中有什么?(由“ 境”会“意”)1诗人说:“ 此中有真意 ”,“此中”到底有何“真意”?由想象中所见的“诗意图”,你领悟到诗人心中有些什么呢?2小组讨论,然后汇报各组的发现。问题三:诗人心中有哪些“无”?(由“意”悟“ 美”)1教师点拨:在陶渊明的精神世界里有如此丰富的“真意” ,恰恰是因为心中有所放弃,有许多个“ 无” 。2学生结合学过的桃花源记,以及对陶渊明的了解,思考:他的精神世界有哪些“无”?用“
14、无” 字组一个词,再用这个词来概括诗人心中的“无” 。(比如“无忧”,他远离官场,没有了案牍、迎送之烦忧)。3小组讨论,然后各组汇报。4教师结合学员的体悟,对诗人的精神境界和诗歌的意蕴美进行小结。三、深情朗读,领悟“ 有”“无”引导学生带着对诗歌意境的想象,带着对诗人精神境界的向往,深情朗诵,领悟诗歌“有”“无”相生之妙趣。问题:请评析该教学设计的主要优点(说出两点即可)。16 阅读下面的学生习作,完成下列问题。其乐融融古有桃花源中的 “黄发垂髻,并怡然自乐 ”,醉翁亭中的“四时之景不同,而乐趣无穷也” 一幅幅自然和谐的画面,其乐融融。今有家中亲朋团聚的温馨和睦,陌生人之间的相互帮助其乐融融,
15、无所不在,耐人寻味。儿时,秋风箫瑟之际便是我家老屋门前的红花羊蹄甲盛开的时候。此时,含苞待放的花骨朵儿渐渐地绽放,迎着秋风不停地招展。凋落的花瓣铺在地上,形成一张红艳艳的毯,树上不时地会有鸟儿跃上枝头。我和父亲就在这 “红毯 ”上,坐着木椅,伴着秋风学写字。风中不时也会隐隐约约带有一丝花香,而我那白嫩嫩的小手在纸上颤颤巍巍地写着横竖撇纳。父亲坐在我的身旁,不时地指引我,教导我。一阵微风吹过,树上的花纷纷凋落。花瓣在我和父亲的头上飞旋,偶尔一朵落在纸上,仿佛是在上面盖了一个印章。突然,“啪”的一声,一朵红花落在我衣服的帽子里。父亲把花拾起对我说:“瞧,大树奖励给你一朵红花!”我接过大树 “奖”给
16、我的花,忍俊不禁地笑了,父亲也笑了。红花满树,伴着瑟瑟的秋风落英缤纷,构成了一幅其乐融融的画面。山川的雄伟之美,江河的涓涓细流,人与人之间的和睦相处,其乐融融。美,无处不在;乐,无处不在。问题:17 请从第段中找出两个错别字,从第 段中找出一处病句,并分别改正。18 请指出该作文的两个优点,并结合具体内容分析。三、教学设计题18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诸葛亮出师表原文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宫中府中
17、,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日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臣本布衣,躬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职业资格 试卷 2014 年下 半年 中学 教师资格 认定 考试 初级 语文学科 知识 教学 能力 答案 解析 DOC

链接地址:http://www.mydoc123.com/p-89189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