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资格类试卷]2014年上半年中学教师资格考试(高级化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真题试卷及答案与解析.doc
《[职业资格类试卷]2014年上半年中学教师资格考试(高级化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真题试卷及答案与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职业资格类试卷]2014年上半年中学教师资格考试(高级化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真题试卷及答案与解析.doc(18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2014 年上半年中学教师资格考试(高级化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真题试卷及答案与解析一、单项选择题1 依据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我国高中化学课程包括几个模块?( )(A)2(B) 4(C) 6(D)82 下列属于推动、引导、支配学生化学学习的内部力量是( )。(A)动机(B)成绩(C)考试(D)行为3 根据学习活动的性质,可把化学学习方法分为两大类:一是接受性再现性学习方法:二是( ) 。(A)探索性趣味性学习方法(B)趣味性发现性学习方法(C)研究性发现性学习方法(D)探索性研究性学习方法4 当前我国基础教育改革的核心问题是( )。(A)教学问题(B)教师问题(C)考试问题(D)课程问
2、题5 中学化学教学的难点与重点关系是( )。(A)难点一定是教学的重点(B)难点不一定是教学的重点(C)难点是固定不变的重点是随时变化的(D)难点一定不是教学的重点6 教学目标可分为认知性目标、技能性目标、体验性目标。下列行为动词不属于描述认知性目标的是( ) 。(A)体验(B)知道(C)理解(D)应用7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帮助学生制定适当的学习目标,提供学习策略的指导,并且为学生创造良好的教学环境,这集中体现了教师的何种角色?( )(A)合作者(B)促进性(C)管理者(D)反思者8 下列教学设计程序教学目标设计 教学媒体设计 教学策略设计教学内容选择,正确的是( ) 。(A)(B) (C) (
3、D)9 某高中学生学习了元素周期律后,能够根据某元素的原子结构推测它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及性质,这种方法称为( )。(A)归纳法(B)类比法(C)演绎法(D)分类法10 下列不属于普通高中化学选修模块课程名称的是( )。(A)化学与人类(B)化学与技术(C)化学与生活(D)物质结构与性质11 下列属于化学概念的是( )。(A)过滤操作(B)物质的量(C)钠的化学性质(D)质量守恒定律12 下列表述能突出体现化学教学过程特殊性的是( )。(A)教学过程是由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所组成的双边活动(B)掌握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是中学化学教学的目标(C)化学实验在中学化学教学过程中具有重要的地位(D)教
4、学要发展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13 下列选项不属于化学教学活动的基本要素的是( )。(A)化学教师(B)教学理论(C)化学教材(D)教学方法14 对于“溶液浓度 ”的学习,初中化学主要以 “质量分数”的方式出现,高中化学再以“物质的量浓度 ”的方式来描述。这种知识的呈现方式称为( )。(A)螺旋式(B)线性式(C)渗透式(D)平行式15 下列属于化学用语教学的一般原则的是( )。(A)循序渐进、变式练习(B)注重规范、辨别性练习(C)读、写、用三方面并重发展(D)以上都是16 某二元酸 H2A 在水中的电离方程式为 H2A H+HA-,HA - H+A2-。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
5、(A)在 NaHA 溶液中一定是 c(Na+)c(HA-c(OH -)c(H+)(B)在 Na2A 溶液中一定是 c(Na+)c(A2-)c(OH-)c(H+)(C)在 NaHA 溶液中,c(Na +)+c(H+)=c(HA-)+2c(A2-)+c(OH-)(D)在 Na2A 溶液中,c(H +)=c(HA-)+2c(A2-)+c(OH-)17 定温定压不做其它功时,化学反应正向进行的条件是( )。(A)rH m(B) rHm0(C) rGm(D)rG m018 下列化合物的沸点最高的是( )。(A)己炔(B)正己烷(C)正己醇(D)1- 氯乙烷19 下列物质碱性最强的是( )。(A)PH 3
6、(B) NH3(C) N2H4(D)H 2O20 NA 表示阿伏伽德罗常数,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等物质的量的 N2 和 CO 所含分子数均为 NA(B)标准状况下,224L 戊烷所含分子数为 0 1NA(C) 1 mol Na2O2 固体中含离子总数为 4NA(D)17 g H 2O2 中含有的电子数为 09NA二、阅读材料题20 课堂教与学的行为是一个整体,教与学总是同时发生,相伴而行的。有学者观察了两位教师(A 为专家型教师,B 为新手型教师)关于“ 化学键”的课堂教学行为,并将所观察的教与学的行为种类的频次和时长等分别进行统计,结果见表 1。根据上述材料,回答下列问题:21 专
7、家型和新手型教师的化学课堂教学行为在哪些方面存在显著差别?22 在化学课堂教学行为设计时,新手型教师可以从中得到哪些启示? 22 下面是喷泉实验的创新设计:(1)实验用品:010 mol.L -1CH3COOH 溶液、紫甘蓝指示剂、浓氨水、氢氧化钠固体、蒸馏水、1000ml 烧杯、500ml 烧杯、500 ml圆底烧瓶、双孔塞、10ml 注射器。(2)实验步骤及现象配制上喷溶液:热水浸泡紫甘蓝几分钟,即可得到紫甘蓝指示剂;向 600 ml 浓度为 010 molL -1CH3COOH 溶液中逐滴滴加紫甘蓝指示剂至溶液呈红色。制取氨气:图 1 中,从橡胶塞和圆底烧瓶接缝处,用注射器向盛有大约 2
8、 药匙 NaOH 固体的烧杯内快速注入 5080 ml 浓氨水,迅速塞紧橡胶塞,轻轻摇动烧瓶使浓氨水和 NaOH固体充分接触;同时,将乳胶管末端浸入 300 ml 蒸馏水中,吸收溢出的氨气。在这个过程中,烧瓶内液体处于类似沸腾状态,大量气泡涌入烧杯,用手触摸烧瓶壁感觉很凉,说明整个过程是吸热的。 喷泉实验:当烧杯没有气泡冒出时,将乳胶管移入盛有 CH3COOH 溶液的烧杯中,将胶头滴管中蒸馏水挤入烧瓶,即可观察到绿色一紫色一红色一绿色的连续变色的多色喷泉了。(摘自化学教育,2013 年第 8 期)。根据上述材料,简要回答下列问题:23 该实验的化学反应原理是什么?24 该实验的设计有哪些优点?
9、三、诊断题24 某化学教师在一次化学测验中设计了下列试题,并对部分学生的解题结果进行了统计和分析【试题】重水(D 2O)的离子积为 1610,可以用 pH 一样的定义来规定 pD=一 l=lgc(D+)。下列关于 pD 叙述正确的是 A中性溶液的 pD=70B1 L含 001 mol 的 NaOD 的 D2O 溶液,其 pD=120 C1 L 合 001mol 的 DCl 的D2O 溶液,其 pD=20D在 100 ml025mol.L -1 的 DCl 重水溶液中,加入 50 ml 020mol.L -1 的 NaOD 的重水溶液,所得溶液的 pD=10【考试结果】全体考生的答题情况统计如下
10、:根据上述信息,回答下列问题:25 本题的正确答案是什么?如果你要讲评本题,你教给学生的正确解题思路是什么?26 试对学生解题错误形成的原因进行分析和诊断。四、案例分析题26 下面是两位中学教师关于“质量守恒定律” 的教学过程实录【张老师的教学实录】【提出问题】复习化学变化的实质(分子拆分,原子重新组合),引出问题:在化学变化中物质发生变化。那么,在化学变化中,参加反应的物质质量有没有变化?【做出假设】学生根据已有经验,提出假设:(1)增加(2)减少(3)不变【设计实验进行探究】小组讨论:根据实验目的和所提供的实验用品设计实验方案,组织交流评价实验方案选出可行性方案。包括:实验 1 氢氧化钠和
11、硫酸铜反应测量反应前后质量。实验 2 蜡烛燃烧,测量反应前后质量。进行实验:学生依据实验方案进行实验,并记录实验现象和测定的实验数据。汇报实验结果:蜡烛燃烧的质量减少:氢氧化钠与硫酸铜反应前后质量不变。对结果进行分析。学生对上述现象产生如下的想法:“蜡烛燃烧后质量减少,是由于生成的气体没有被称量造成的。”“氢氧化钠与硫酸铜反应前后质量不变,因为反应中既没有气体参加,又没有气体生成。”“研究蜡烛燃烧反应的质量变化,应将参加反应的氧气和生成的二氧化碳、水一起称量。”“如果把蜡烛放在一个集气瓶中点燃,迅速塞上塞子再称,质量可能就不变了。”【重新设计并完成实验】略。【提出结论】化学反应前后参加反应的各
12、物质的质量总和保持不变。思考实验结果是否具有普遍意义讲述质量守恒发展史解释引导学生从微观角度进行分析:化学变化中,原子的种类没有变,原子的数目也没有增减,所以说,在化学反应的前后,参加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必然等于反应后各生成物的质量总和。【练习巩固】略。【李老师的教学实录】【问题引入】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种类发生了变化,那么,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是否发生变化? 是增加,是减少,还是不变 ?下面让我们通过实验来研究一下。【演示实验】蜡烛燃烧前后质量的测定(密闭容器)。硫酸铜溶液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前后质量的测定数据记录得出结论在这两个反应中,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质量不变。【设问讲解】设问化学反应
13、前后,物质的质量总和相等的结论是否具有普遍意义?讲解 18 世纪下半叶,生产的迅速发展推动了科学实验的发展。化学实验室里有了比较精密的实验仪器,这使化学研究工作发生了质的转变,即从对物质的简单定性研究进入到较精密的定量研究。在该过程中,拉瓦锡做出了重要贡献。拉瓦锡使几种物质发生化学反应,并测定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经过反复实验和分析,都得到相同的结论:化学方法只能改变物质的成分而不能改变物质的质量。这个结论就是现在的质量守恒定律。要想进一步证明或否定这一结论,需要极精确的实验结果。但在 18 世纪,实验设备和技术还达不到这种要求。后来,不断有人改进实验技术等,以求能得到更精确的实验结果。20
14、世纪初,德国和英国化学家分别做了精确度极高的实验,反应前后的质量变化小于一千万分之一,这个误差是在实验误差允许范围之内的。从而使质量守恒定律确立在严谨的科学实验基础上。讲解质量守恒定律略【提出问题,学生讨论】化学变化的实质是什么? 道尔顿认为,物质是由原子构成的,同种原子的性质和质量相同。根据这一观点,结合化学变化的本质,从微观角度对质量守恒定律进行解释。学生讨论,得出结论:化学变化中,原子的种类没有变化,原子的数目也没有增减。所以说,在化学反应前后,参加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必然等于反应后各生成物的质量总和。【拓展】讨论质量守恒定律是化学中的基本规律,也是自然界中的普遍规律。它认为,物质只能
15、相互转化,而不能任意消失或创生。但是,人们在赞美蜡烛高贵品质时,常说:“照亮别人,毁灭自己 ”,这里说的毁灭自己,是否指物质任意的消失呢?如何解释?解释并总结略问题:27 根据两位老师的教学过程,说明各自所用教学方法的优缺点。28 以张老师的教学为例,说明化学实验对发展学生科学素养具有哪些作用?29 根据上述教学实例,归纳总结出化学概念、化学定律等这一类知识的基本教学思路。五、教学设计题29 阅读下列三个材料,按要求完成任务。材料一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内容标准】通过实验了解氯、氮、硫、硅等非金属及其重要化合物的主要性质,认识其在生产中的应用和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活动与探究建议】(1)查阅资料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职业资格 试卷 2014 上半年 中学教师 资格考试 高级 化学 学科 知识 教学 能力 答案 解析 DOC

链接地址:http://www.mydoc123.com/p-8918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