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类试卷]考研中医综合中药学(清热药)模拟试卷2及答案与解析.doc
《[医学类试卷]考研中医综合中药学(清热药)模拟试卷2及答案与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医学类试卷]考研中医综合中药学(清热药)模拟试卷2及答案与解析.doc(59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考研中医综合中药学(清热药)模拟试卷 2 及答案与解析1 “筋骨隆盛,肌肉满壮” 是指(A)男子,四八(B)男子,五八(C)女子,三七(D)女子,四七2 “肾气平均,筋骨劲强,故真牙生而长极”是指(A)男子,三八(B)男子,四八(C)女子,三七(D)女子,四七3 “肾气平均,故真牙生而长极” 是指(A)男子,四八(B)男子,五八(C)女子,三七(D)女子,四七4 “筋骨坚,发长极,身体盛壮” 是指(A)男子,四八(B)男子,五八(C)女子,三七(D)女子,四七5 “肾者,胃之关也 ”,是指(A)肾藏精(B)肾主水(C)肾主纳气(D)肾主生殖6 下列哪项不是胃的生理特性(A)主通降(B)喜燥恶湿
2、(C)胃宜降则和(D)喜润恶燥7 下列哪项关于小肠“ 泌别清浊 ”功能的叙述是不正确的(A)小肠消化饮食物,将其分为水谷精微和食物残渣两个部分(B)小肠在吸收水谷精微的同时,也吸收了大量的水液,故又称“小肠主液”(C)小肠内的水液量多寡与尿量有关,临床上常用的“利小便即所以实大便” 的治法(D)小肠之气的运动,将粪便传送至大肠末端,并经肛门有节制地排出体外8 “决渎之官,水道出焉 ”指的是(A)肾(B)膀胱(C)二焦(D)小肠9 下列哪项不是“ 肺主治节 ”作用的体现(A)肺调节气的升降出入运动,推动和调节血液的运行(B)肺的呼吸运动治理和调节着全身的气机(C)肺主纳气,人体的呼吸运动是有节奏
3、地一呼一吸(D)肺的宣发和肃降,治理和调节津液的输布、运行和排泄10 下列哪项不是脾胃之间的关系(A)气血相互为用(B)水谷纳运相得(C)气机升降相因(D)阴阳燥湿相济11 下列属于心与肝之间关系的是(A)行血与藏血协调共济,调节精神情志(B)协调气机升降(C)在血液运行与呼吸吐纳之间协同调节(D)阴阳互资12 下列属于心与脾之间关系的是(A)血液生成方面的相互为用及血液运行方面的相互协同(B)协调气机升降(C)在血液运行与呼吸吐纳之间协同调节(D)行血与藏血协调共济,调节精神情志13 下列不属于肝与肾之间关系的是(A)藏泄互用(B)阴阳互滋瓦制(C)调节水液代谢(D)精血同源14 下列不属于
4、肺与肾之间关系的是(A)调节水液代谢(B)协调呼吸运动(C)及阴阳互资(D)协调气机升降15 下列属于肺与肝之间关系的是(A)行血与藏血协调共济,调节精神情志(B)协调气机升降(C)在血液运行与呼吸吐纳之间协同调节(D)阴阳互资16 下列不属于心与肾之间关系的是(A)水火既济(B)精神互用(C)君相安位(D)精血同源17 下列正确的是(A)五脏以降为顺,以通为用(B)脏病多虚,腑病多实(C)六腑但藏精气,故满而不实(D)五脏不藏精气,但受水谷,故实而不能满也18 体现了“增水行舟 ”之法的方剂是(A)九味羌活汤(B)败毒散(C)增液汤(D)增液承气汤19 脾阳不足,冷积内阻之便秘,或久痢赤白者
5、,宜用(A)大黄附子汤(B)温脾汤(C)麻子仁丸(D)济川煎20 关于泻下剂使用注意,说法错误的是(A)孕妇、产后或正值经期者,均应禁用(B)中病即止(C)注意调理善后饮食(D)必要时宜配伍补益扶正之品21 增液承气汤中的药物包含(A)厚朴(B)枳实(C)人参(D)玄参22 具有“润肠泄热,行气通便” 功用的是(A)增液承气汤(B)麻子仁丸(C)大承气汤(D)新加黄龙汤23 以下不属于温脾汤的药物是(A)大黄(B)附子(C)当归(D)生姜24 大陷胸汤和十枣汤共同含有的药物是(A)大黄(B)芒硝(C)甘遂(D)大枣25 大黄牡丹汤的功用是(A)泻热逐水(B)泻热破瘀,散结消肿(C)温里散寒,通
6、便止痛(D)通里攻下,行气活血26 温脾汤中的臣药是(A)大黄、干姜(B)芒硝、干姜(C)干姜、附子(D)当归、人参27 大黄牡丹汤中,冬瓜仁是(A)君药(B)臣药(C)佐药(D)使药28 济川煎在景岳全书中的加减:虚甚者,不必用下列哪味药(A)枳壳(B)当归(C)牛膝(D)升麻29 以下泻下剂中,属于攻补兼施的是(A)济川煎(B)温脾汤(C)黄龙汤(D)麻子仁丸30 泻下剂“攻补兼施 ”者多适用于(A)肠燥津亏,大便秘结证(B)里寒积滞实证(C)里实正虚之大便秘结证(D)里热积滞实证31 “十枣汤”出自(A)景岳全书(B) 伤寒论(C) 金匮要略(D)备急千金要方32 以下具有“ 行气逐水”
7、 功用的方剂是(A)控涎丹(B)大陷胸汤(C)舟车丸(D)十枣汤33 治疗胃痛湿热中阻证,应首选(A)清中汤(B)二陈汤(C)平胃散(D)泻心汤合连朴饮34 哪个朝代以前的文献多称胃脘痛为心痛(A)隋唐(B)唐宋(C)元代(D)金元35 患者胃痛隐隐,喜温喜按,空腹痛甚,得食痛减,泛吐清水,纳差,神疲乏力,甚则手足不温,大便溏薄,舌淡苔白,脉虚弱或迟缓。治宜选用(A)黄芪建中汤(B)补中益气汤(C)理中汤(D)当归补血汤36 患者胃脘疼痛,痛有定处而拒按,或痛有针刺感,食后痛甚,或见吐血便黑,舌质紫黯,脉涩。治宜选用(A)丹栀逍遥散(B)清中汤(C)化肝煎(D)失笑散合丹参饮37 患者呕吐吞酸
8、,嗳气频繁,胸胁闷痛,舌边红,苔薄腻,脉弦。其病机是(A)外邪犯胃(B)食滞内停(C)肝胃郁热(D)肝气犯胃38 患者呕吐反复发作,时作干呕,口燥咽干,似饥而不欲食,舌红津少,脉多细数。证属(A)脾胃阳虚证(B)脾胃气虚证(C)外邪犯胃证(D)胃阴不足证39 患者长期饮食不下,面色(白光)白,精神疲惫,形寒气短,泛吐清涎,面浮,足肿,腹胀,舌淡苔白,脉细弱。治宜选用(A)沙参麦冬汤(B)通幽汤(C)启膈散(D)补气运脾汤40 患者吞咽梗塞而痛,固体食物难人,汤水可下,形体逐渐消瘦,口干咽燥,大便干结,五心烦热,舌质红干,或带裂纹,脉弦细数。治宜(A)滋阴养血,破血行瘀(B)滋阴养血,润燥生津(
9、C)开郁化痰,润燥降气(D)温补脾肾41 患者呃声洪亮,冲逆而出,口臭烦渴,喜冷饮,小便短赤,大便秘结,舌苔黄,脉象滑数。治宜选用(A)丁香散(B)竹叶石膏汤(C)五磨饮子(D)橘皮竹茹汤42 患者腹痛绵绵,时作时止,喜热恶冷,痛时喜按,饥饿劳累后更甚,得食或休息后稍减;大便溏薄,兼有神疲、气短、怯寒等证,舌淡苔白,脉象沉细,治当选用(A)补中益气汤(B)正气天香散(C)良附丸(D)小建中汤43 患者脘腹胀满疼痛,拒按,恶食,嗳腐吞酸,或痛而欲泻,泻后痛减,或大便秘结,舌苔腻,脉滑实。治宜选用(A)枳术丸(B)柴胡疏肝散(C)枳实导滞丸(D)大承气汤44 患者呃声沉缓有力,膈间及胃脘不舒,得热
10、则减,得寒愈甚,食欲减少,口中和而不渴,舌苔白润,脉象迟缓。治宜选用(A)益胃汤(B)补中益气汤(C)丁香散(D)理中丸45 哪部医学著作将呃逆分为外感、内伤两大类(A)景岳全书(B) 症因脉治(C) 证治汇补(D)格致余论46 患者腹痛急暴,得温痛减,遇冷更甚,口和不渴,小便清利,大便自可或溏薄,舌苔白腻,脉象沉紧。证属(A)寒邪内阻证(B)肝郁气滞证(C)中虚脏寒证(D)饮食积滞证47 患者腹痛较剧,痛如针刺,痛处不移,经久不愈,舌质紫黯,脉弦或细涩。治当选用(A)良附丸(B)正气天香散(C)桃核承气汤(D)少腹逐瘀汤48 患者痢下赤白粘冻,白多赤少,或纯为白冻,伴有腹痛,里急后重,饮食乏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医学类 试卷 考研 中医 综合 中药学 清热 模拟 答案 解析 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