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法类试卷]国家司法考试卷一(理论法学)历年真题试卷汇编7及答案与解析.doc
《[司法类试卷]国家司法考试卷一(理论法学)历年真题试卷汇编7及答案与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司法类试卷]国家司法考试卷一(理论法学)历年真题试卷汇编7及答案与解析.doc(24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国家司法考试卷一(理论法学)历年真题试卷汇编 7 及答案与解析1 宋承唐律,仍实行唐制“七出” 、“三不去”的离婚制度,但在离婚或改嫁方面也有变通。下列哪一选项不属于变通规定?(2012 年卷一第 16 题)(A)“夫外出三年不归,六年不通问” 的,准妻改嫁或离婚(B) “妻擅走者徒三年,因而改嫁者流三千里,妾各减一等 ”(C)夫亡,妻“若改适(嫁),其见在部曲、奴婢、田宅不得费用 ”(D)凡“夫亡而妻在 ”,立继从妻2 根据清朝的会审制度,案件经过秋审或朝审程序之后,分四种情况予以处理:情实、缓决、可矜、留养承嗣。对此,下列哪一说法是正确的?(2014 年卷一第 18题)(A)情实指案情属实
2、、罪名恰当者,奏请执行绞监候或斩监候(B)缓决指案情虽属实,但危害性不能确定者,可继续调查,待危害性确定后进行判决(C)可矜指案情属实,但有可矜或可疑之处,免于死刑,一般减为徒、流刑罚(D)留养承嗣指案情属实、罪名恰当,但被害人有亲老丁单情形,奏请皇帝裁决3 折狱龟鉴载一案例:张泳尚书镇蜀日,因出过委巷,闻人哭,惧而不哀,遂使讯之。云:“ 夫暴卒。”乃付吏穷治。吏往熟视,略不见其要害。而妻教吏搜顶发,当有验。乃往视之,果有大钉陷其脑中。吏喜,辄矜妻能,悉以告泳。泳使呼出,厚加赏方,问所知之由,并令鞫其事,盖尝害夫,亦用此谋。发棺视尸,其钉尚在,遂与哭妇俱刑于市。关于本案,张泳运用了下列哪一断案
3、方法?(2012 年卷一第17 题)(A)春秋决狱(B) “听讼” 、“ 断狱”(C) “据状断之”(D)九卿会审4 清乾隆年间,甲在京城天安门附近打伤乙被判笞刑,甲不服判决,要求复审。关于案件的复审,下列哪些选项是正确的?(2012 年卷一第 57 题)(A)应由九卿、詹事、科道及军机大臣、内阁大学士等重要官员会同审理(B)应在霜降后 10 日举行(C)应由大理寺官员会同各道御史及刑部承办司会同审理(D)应在小满后 10 日至立秋前 1 日举行5 关于明代法律制度,下列哪一选项是错误的?(2011 年卷一第 17 题)(A)明朱元璋认为,“ 夫法度者,朝廷所以治天下也”(B)明律确立“重其所
4、重,轻其所轻”刑罚原则(C) 大明会典仿元六典,以六部官制为纲(D)明会审制度为九卿会审、朝审、大审6 元代人在唐律疏议序中说:“乘之(指唐律)则过,除之则不及,过与不及,其失均矣。” 表达了对唐律的敬畏之心。下列关于唐律的哪一表述是错误的?(2016 年卷一第 17 题)(A)促使法律统治“ 一准乎礼” ,实现了礼律统一(B)科条简要、宽简适中、立法技术高超,结构严谨(C)是我国传统法典的楷模与中华法系形成的标志(D)对古代亚洲及欧洲诸国产生了重大影响,成为其立法渊源7 唐永徽年间,甲由祖父乙抚养成人。甲好赌欠债,多次索要乙一祖传玉坠未果,起意杀乙。某日,甲趁乙熟睡,以木棒狠击乙头部,以为致
5、死(后被救活),遂夺玉坠逃走。唐律规定,谋杀尊亲处斩,但无致伤如何处理的规定。对甲应当实行下列哪一处罚?(2015 年卷一第 17 题)(A)按“诸断罪而无正条,其应人罪者,则举轻以明重”,应处斩刑(B)按 “诸断罪而无正条,其应出罪者,则举重以明轻 ”,应处绞刑(C)致伤未死,应处流三千里(D)属于“十恶 ”犯罪中的“不孝”行为,应处极刑8 中国古代关于德与刑的关系理论,经历了一个长期的演变和发展过程。下列哪些说法是正确的?(2014 年卷一第 56 题)(A)西周时期确立了“ 以德配天,明德慎罚” 的思想,以此为指导,道德教化与刑罚处罚结合,形成了当时“礼” 、“刑”结合的宏观法制特色(B
6、)秦朝推行法家主张,但并不排斥礼,也强调“德主刑辅,礼刑并用”(C)唐律 “一准乎礼,而得古今之平”,实现了礼与律的有机统一,成为了中华法系的代表(D)宋朝以后,理学强调礼和律对治理国家具有同等重要的地位,二者 “不可偏废”9 鸦片战争后,清朝统治者迫于内外压力,对原有的法律制度进行了不同程度的修改与变革。关于清末法律制度的变革,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2015 年卷一第18 题)(A)大清现行刑律废除了一些残酷的刑罚手段,如凌迟(B) 大清新刑律打破了旧律维护专制制度和封建伦理的传统(C)改刑部为法部,职权未变(D)改四级四审制为四级两审制10 武昌起义爆发后,清王朝于 1911 年 11
7、月 3 日公布了宪法重大信条十九条。关于该宪法性文件,下列哪一说法是错误的?(2014 年卷一第 19 题)(A)缩小了皇帝的权力(B)扩大了人民的权利(C)扩大了议会的权力(D)扩大了总理的权力11 清末修律时,修订法律大臣俞廉三在“奏进民律前三编草案折” 中表示:“此次编辑之旨,约分四端:(一)注重世界最普通之法则。(二)原本后出最精确之法理。(三)求最适于中国民情之法则。(四)期于改进上最有利益之法则。”关于清末修订民律的基本思路,下列哪一表述是最合适的?(2013 年卷一第 17 题)(A)西学为体、中学为用(B)中学为体、西学为用(C)坚持德治、排斥法治(D)抛弃传统、尽采西说12
8、1903 年,清廷发布上谕:“通商惠工,为古今经国之要政,急应加意讲求,著派载振、袁世凯、伍廷芳,先定商律,作为则例。”下列哪一说法是正确的?(2016 年卷一第 19 题)(A)钦定大清商律为清朝第一部商律,由 商人通例、公司律和破产律构成(B)清廷制定商律,表明随着中国近代工商业发展,其传统工商政策从“重农抑商”转为“重商抑农”(C)商事立法分为两阶段,先由新设立商部负责,后主要商事法典改由修订法律馆主持起草(D)大清律例、大清新刑律、大清民律草案 与大清商律草案同属清末修律成果13 “名例律”作为中国古代律典的 “总则”篇,经历了发展、变化的过程。下列哪一表述是不正确的?(2013 年卷
9、一第 18 题)(A)法经六篇中有“具法” 篇,置于末尾,为关于定罪量刑中从轻从重法律原则的规定(B) 晋律共 20 篇,在刑名律后增加了法例律,丰富了刑法总则的内容(C) 北齐律共 12 篇,将刑名与法例律合并为名例律一篇,充实了刑法总则,并对其进行逐条逐句的疏议(D)大清律例的结构、体例、篇目与大明律 基本相同,名例律置首,后为吏律、户律、礼律、兵律、刑律、工律14 中国历史上曾进行多次法制变革以适应社会的发展。关于这些法制变革的表述,下列哪一选项是错误的?(2013 年卷一第 19 题)(A)秦国商鞅实施变法改革,全面贯彻法家“明法重刑”的主张,加大量刑幅度,对轻罪也施以重刑,以实现富国
10、强兵目标(B)西汉文帝为齐太仓令之女缇萦请求将自己没官为奴、替父赎罪的行为所动,下令废除肉刑(C)唐代废除了宫刑制度,创设了鞭刑和杖刑,以宽减刑罚,缓解社会矛盾(D)大清新刑律抛弃了旧律诸法合体的编纂形式,采用了罪刑法定原则,规定刑罚分为主刑、从刑15 关于清末变法修律,下列哪些选项是正确的?(2011 年卷一第 57 题)(A)在指导思想上,清末修律自始至终贯穿着“仿效外国资本主义法律形式,固守中国封建法制传统” 的原则(B)在立法内容上,清末修律一方面坚行君主专制体制和封建伦理纲常“不可率行改变”,一方面标榜 “吸引世界大同各国之良规,兼采近世最新之学说”(C)在编篡形式上,清末修律改变了
11、传统的“诸法合体 ”形式,明确了实体法之间、实体法与程序法之间的差别,形成了近代法律体系的雏形(D)在法系承袭上,清末修律标志着延续几千年的中华法系开始解体,为中国法律的近代化奠定了初步基础16 现代陪审制发源于英国并长期作为一种民主的象征被广泛运用。关于英国陪审制度,下列哪一说法是正确的?(2015 年卷一第 19 题)(A)陪审团职责是就案件的程序部分进行裁决(B)法官在陪审团裁决基础上就事实和法律适用进行判决(C)对陪审团裁决一般不允许上诉(D)法官无权撤销陪审团裁决17 关于中外法律制度的发展演变,下列哪一表述是错误的?(2011 年卷一第 19题)(A)西周“七出 ”、“三不去”、“
12、六礼” 等婚姻法律的原则和制度,多为后世法律所继承和采用(B)汉代 “秋冬行刑” 的死刑执行制度,对唐、明、清的法律制度有着深远影响(C)清末规定的法官和检察官考试任用制度、监狱及狱政管理的改良制度,是清末司法体制上的重大变化(D)法国国民会议于 1787 年 8 月 26 日通过独立宣言 ,这一划时代的历史性文件第一次明确而系统地提出了资产阶级民主和法制的基本原则18 关于法国民法典有关规定所体现的资产阶级民法基本原则,下列哪一说法是不正确的?(2016 年卷一第 20 题)(A)“所有法国人都享有民事权利” ,“满 21 岁为成年,到此年龄后,除结婚章中规定的例外,有能力为一切民事生活上的
13、行为”民事权利地位平等原则(B) “所有权是对物有绝对无限制地使用、收益及处分的权利,但法令所禁止的使用不在此限” 私有财产权不可侵犯和部分有限原则(C) “契约是一种合意,依此合意,一人或数人对其他一人或数人负担给付、作为或不作为的债务” ,“ 依法成立的契约,在缔结契约的当事人间有相当于法律的效力”契约自由原则(D)“任何行为使他人受损害时,因自己的过失而致行为发生之人对该他人负赔偿的责任”, “任何人不仅对其行为所致的损害,而且对其过失或懈怠所致的损害负赔偿责任” 过失(错)责任原则19 在罗马法的复兴和传播过程中,法学研究起了重要的推动作用。关于罗马法复兴和传播的说法,下列哪些选项是正
14、确的?(2014 年卷一第 58 题)(A)罗马法复兴的原因,在于西欧当时的法律极不适应商品经济发展的需要(B)为改造落后的封建地方习惯法,在对罗马法与西欧社会司法实践结合的研究过程中,形成了“ 社会法学派 ”和“注释法学派”(C)罗马法的研究,形成了世俗的法学家阶层,将罗马法运用于实践,为成长中的资本主义关系提供了现成的法律形式(D)在全面继承罗马法的基础上,形成了大陆法系和英美法系20 18 至 20 世纪,英美法德等国在宪法和法律中,分别对公民选举权作出规定,其中影响深远的是一些国家在法律上确立了男女平等权利。分析西方法律制度,下列哪一情形可以成立?(2012 年卷一第 19 题)(A)
15、1791 年,法国某地区身无分文流浪汉以“特别公民”身份当选为国民议会代表(B) 1932 年,英国某地区一女店主参加了该区下院议员选举的投票(C) 1936 年,德国某些地区仍有少量共产党人当选为联邦议会议员(D)1975 年,美国某地区一女职员要求根据国会参众两院通过的修正案取得男女平等权利21 关于思想家、法学家在法律发展中的作用,下列哪些陈述是正确的?(2011 年卷一第 58 题)(A)在中国古代法律的发展中,汉代董仲舒提出依据 春秋等儒家经典的精神和原则判案,而不仅仅依据汉律判案(B)在罗马法的发展中,盖尤斯、伯比尼安、保罗、乌尔比安、莫迪斯蒂努斯等法学家起过十分重要的作用(C)在
16、法国法律的发展中,前后近一个世纪拿破仑与法学家之争,促使法国民法典具有了较高的科学性和学理性(D)在普通法和衡平法的发展中,英国法学家对法律发展所起的作用举足轻重22 关于外国法律制度,下列哪些表述是正确的?(2013 年卷一第 58 题)(A)按照罗马私法,私诉是根据个人的申诉对有关私人利益案件的审理,这是保护私权的法律手段,相当于后世的民事诉讼(B)直到 1875 年司法改革前,普通法院与衡平法院的并列一直是英国司法的显著特征(C)在法国,判例从来不被作为正式法律渊源,对法院判决无拘束力(D)从诉讼程序传统来看,大陆法系倾向于职权主义,法官在诉讼中起积极主动的作用23 美国 独立宣言 与美
17、国联邦宪法给予了人权充分保障法国人权宣言 明确宣布 “人们生来并且始终是自由的,并在权利上是平等的”,该宣言成为此后多部法国宪法的序言日本明治宪法 对公民自由权作出充分规定,促进了日本现代民主政体的建立德国魏玛宪法 扩大了人权范围,将 “社会权”纳入到宪法保护范围关于各国“人权与宪法 ”问题的说法,下列哪些选项不成立?(2012 年卷一第 58 题)(A)(B) (C) (D)24 坚持党的事业至上、人民利益至上、宪法法律至上是社会主义法治的必然要求。根据宪法规定,对于“宪法法律至上” 中“法律”的理解,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2011 年卷二第 20 题)(A)是指具有法的一般特征的规范性文
18、件(B)是指全国人大制定的基本法律(C)是指全国人大常委会制定的法律(D)是指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制定的法律25 根据宪法分类理论,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2012 年卷一第 21 题)(A)成文宪法也叫文书宪法,只有一个书面文件(B) 1215 年的自由大宪章是英国宪法的组成部分(C) 1830 年法国宪法是钦定宪法(D)柔性宪法也具有最高法律效力26 关于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2011 年卷一第 21 题)(A)临时约法是辛亥革命后正式颁行的宪法(B) 临时约法设立临时大总统,采行总统制(C) 临时约法是中国历史上唯一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性质的宪法性文件(D)临时约法确
19、立了五权分离的原则27 关于宪法的历史发展,下列哪一选项是不正确的?(2014 年卷一第 21 题)(A)资本主义商品经济的普遍化发展,是近代宪法产生的经济基础(B) 1787 年美国宪法是世界历史上的第一部成文宪法(C) 1918 年苏俄宪法和 1919 年德国魏玛宪法的颁布,标志着现代宪法的产生(D)行政权力的扩大是中国宪法发展的趋势28 宪法的制定是指制宪主体按照一定程序创制宪法的活动。关于宪法的制定,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2015 年卷一第 20 题)(A)制宪权和修宪权是具有相同性质的根源性的国家权力(B)人民可以通过对宪法草案发表意见来参与制宪的过程(C)宪法的制定由全国人民代表
20、大会以全体代表的三分之二以上的多数通过(D)1954 年宪法通过后,由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根据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决定公布29 权力制约是依法治国的关键环节。下列哪些选项体现了我国宪法规定的权力制约原则?(2011 年卷一第 59 题)(A)全国人大和地方各级人大由民主选举产生,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B)法院、检察院和公安机关办理刑事案件,应当分工负责,互相配合,互相制约(C)地方各级人大及其常委会依法对“一府两院”监督(D)法院对法律合宪性审查30 关于如何根据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完善我国宪法的权力制约原则,下列哪些选项是正确的?(2012 年卷一第 59 题)(A)从法律上构建起权力制约监督体系
21、与机制(B)从制度上为各种监督的实施提供条件和保障(C)完善权力配置,恰当地建构各种权力关系(D)限制和缩小国家权力范围,扩大公民权利国家司法考试卷一(理论法学)历年真题试卷汇编 7 答案与解析1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宋朝在离婚方面,仍实行唐制“七出”与“三不去”制度,但也有少许变通。例如,宋刑统规定:夫外出 3 年不归,6 年不通问,准妻改嫁或离婚;但是“妻擅走者徒三年,因而改嫁者流三千里,妾各减一等”。如果夫亡,妻“不守志”者,宋代户令规定:“若改适(嫁),其见在部曲、奴婢、田宅不得费用。”严格维护家族财产不得转移的固有传统。ABC 选项正确。凡“夫亡而妻在”,立继从妻属于宋朝的
22、继承制度,不属于离婚或改嫁制度,D 选项错误。【知识模块】 法制史2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情实,指罪情属实、罪名恰当者,奏请执行死刑,而非绞监候或斩监候,A 选项错误。缓决,指案情虽属实,但危害性不大者,可减为流三千里,或发烟瘴极边充军,或再押监候。B 选项错误。可矜,指案情属实,但有可矜或可疑之处,可免于死刑,一般减为徒、流刑罚。C选项正确。留养承嗣,指案情属实、罪名恰当,但有亲老丁单情形,合乎申请留养条件者,按留养奏请皇帝裁决。这里是指犯人有亲老丁单情形,而非被害人有亲老丁单情形,D 选项错误。【知识模块】 法制史3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春秋之治狱,论心定罪,重视追究行
23、为人的动机。西周时期,审理民事案件称为“听讼”,审理刑事案件叫做“断狱”。据状断之,即根据证据定罪。九卿会审(明代又称“圆审”),由六部尚书及通政使司的通政使,都察院左都御使,大理寺卿九人会审皇帝交付的案件或已判决但囚犯仍翻供不服之案。本案中,张泳所搜查的证据“发棺视尸,其钉尚在”进行断案,属于“据状断之”,C选项正确。【知识模块】 法制史4 【正确答案】 C,D【试题解析】 秋审是最重要的死刑复审制度,因在每年秋天举行而得名。秋审审理对象是全国上报的斩、绞监候案件,每年秋 8 月在天安门金水桥西由九卿、詹事、科道以及军机大臣、内阁大学士等重要官员会同审理。朝审,是对刑部判决的重案及京师附近斩
24、、绞监候案件进行的复审,其审判组织、方式与秋审大体相同,于每年霜降后十月举行。热审,是对发生在京师的笞杖刑案件进行重审的制度,于每年小满后十日至立秋前一日,由大理寺官员会同各道御史及刑部承办司共同进行,快速决放在监笞杖刑案犯。本题中,甲被判笞刑,属于热审的受案范围。AB 选项错误,CD 选项正确。【知识模块】 法制史5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鉴于元末法制败坏的教育,朱元璋曾说,“夫法度者,朝廷所以治天下也”。A 选项正确。明代对于贼盗及有关钱粮等事,明律较唐律处刑为重。唐律一般根据情节轻重作出不同处理,牵连范围相对较狭;而明律则不分情节,一律处以重刑,且扩大株连范围,此即“重其所重”原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司法 试卷 国家 考试卷 理论 法学 历年 汇编 答案 解析 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