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法类试卷]国家司法考试卷一(法理学)模拟试卷50及答案与解析.doc
《[司法类试卷]国家司法考试卷一(法理学)模拟试卷50及答案与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司法类试卷]国家司法考试卷一(法理学)模拟试卷50及答案与解析.doc(20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国家司法考试卷一(法理学)模拟试卷 50 及答案与解析一、单项选择题每题所给的选项中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本部分 1-50 题,每题 1 分,共 50 分。1 社会主义法治的形式方面的要求是( )。(A)社会主义法制(B)社会主义民主(C)依法治国(D)司法公正2 社会主义法治的基本要素是( )。(A)以法治国(B)依法办事(C)健全法制(D)依法行政3 社会主义法治所要达到的目标是( )。(A)建成社会主义法治国家(B)建成在高度民主基础上的“社会主义法治(法制)国家”(C)建立科学、完备的法律体系(D)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法律体制4 在社会主义法制条件下,决定法律“合法性” 的是 ( )。(A
2、)法律文化的先进性(B)法律的科学性(C)生产力的要求(D)人民的意志和利益5 我国提出建立社会主义现代化和建立社会主义民主,而当代社会最鲜明的标志集中到一点就是:( ) 。(A)经济的市场化(B)法治的现代化(C)政治的民主化(D)人权的普遍化6 亚里士多德认为:“ 我们应该注意到邦国虽有良法,要是人民不能全部遵循,仍然不能实现法治。法治应包含两重含义:已成立的法律获得普遍的服从,而大家所服从的法律又应该本身是制定的良好的法律。”这段话指出了:( )。(A)在法治和德治的关系上,前者是优越于后者的(B)指出了法治的两个要素条件,已经接近于科学的法治的两个条件:制度条件和思想条件(C)指出了法
3、治优越于人治,原因在于多数人的考虑要比少数人的考虑周到些(D)指出了“ 让一个人来统治,就在政治中混入了兽性的因素。常人既不完全消除兽欲,虽最好的人们也未免热忱,这就往往在执政的时候引起偏向”。7 下述观点中,属于法治论的是:( )。(A)“道之以德,齐之以刑,有耻且格”(B) “政者,正也。子帅以正,孰敢不正?”(C) “不务德而务法”(D)“贤人政治 ”8 健全社会主义法制的关键条件是( )。(A)有法可依(B)有法必依(C)执法必严(D)违法必究9 现代意义上的法制的中心环节是( )。(A)民主立法(B)公正司法(C)依法办事(D)违法必究10 提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基本要求十六字方针的是
4、( )。(A)十一届三中全会(B)十一届六中全会(C)十三大(D)十五大11 社会主义法制的中心环节是( )。(A)有法可依(B)有法必依(C)执法必严(D)违法必究12 为了落实司法便民,检察院开设了网上举报、申诉和信息查询系统,法院实现网上预约立案和电子签章,公民对国家机关实行网上监督收效明显。关于网络技术在法治建设中的作用,下列哪一选项是不正确的?( )(司考201012)(A)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落实要与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相结合(B)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落实也体现于对网络依法进行管理(C)司法机关是否贯彻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其衡量的根本指标即是否采用现代科技手段(D)司法机关采用网络技术落实
5、司法便民,是在工作中做到执法为民的具体表现13 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核心内容是“依法治国” 。关于 “依法治国”,下列哪一选项是错误的?( )( 司考201013)(A)依法治国以国家法律体系的健全、完善、规范、系统、协调为必要条件(B)依法治国依赖于法制完备,法律健全完备了,法治就实现了(C)依法治国应当树立宪法法律的权威(D)依法治国的实现,必须以规范和制约公权力为前提,做到职权法定、有权必有责、用权受监督、违法受追究14 执法为民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本质要求。对此,下列哪一选项是不正确的?( )(司考201014)(A)执法为民要求尊重和保障人权,这是宪法规定的一项基本原则(B)执法为民强调以
6、人为本,这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C)执法为民表明执法机关存在的目的在于合法地行使人民赋予的权力(D)执法为民说明执法活动以“及时” 、“高效”作为最根本的出发点15 关于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及其特征的表述,下列哪一选项是错误的?( )(司考201015)(A)社会主义法治理念重在强调行政执法和司法工作应遵守一定的原则,与立法没有直接关系(B)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反映和坚持了人民民主专政的国体(C)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反映了社会主义法治的性质、功能、价值取向和实现途径(D)社会主义法治理念中的法治建设根本目标是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利益16 2007 年 12 月 26 日,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提
7、出“党的事业至上、人民利益至上、宪法法律至上” 的重要观点。有关 “三个至上”中“宪法法律至上” 的理解,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 )( 司考200911)(A)“宪法法律至上 ”是指宪法和法律在效力上地位相同,都具有最高效力(B) “宪法法律至上” 仅仅强调实现法律效果,是增强全社会法律意识的价值指引(C)肯定 “宪法法律至上”是执政党在思想认识上的一个重大转变(D)“宪法法律至上 ”是我国宪法明确规定的原则,一切国家机关、武装力量、各政党和各社会团体、各企业事业组织都必须遵守17 下列哪一选项不属于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理论渊源?( )(司考200912)(A)马克思主义的人民主权思想(B)马
8、克思主义有关法的本质和作用的思想(C)研究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方法论(D)新中国成立 60 年来的社会主义法治建设18 关于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理解,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 )(司考200913)(A)社会主义法治理念与中国传统法律文化有本质区别,它与后者之间不存在继承关系(B)社会主义法治理念主要以马克思主义的剩余价值学说为基础(C)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文化的价值指引(D)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本身属于社会主义法治的制度体系19 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是马克思主义法律观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有关这一表述,下列哪一说法是不成立的?( )( 司考200914)(A)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是马克思主义法律观
9、同中国国情和现代化建设实际逐渐结合的产物(B)马克思主义法律观的中国化进程从新中国成立以后才开始(C) 1954 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制定实现了马克思主义法律观中国化的第一次重大创新(D)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提出,解决了建设什么样的法治国家、如何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重大问题20 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组成部分,这个理论体系包含邓小平理论。20 世纪 70 年代末至 90 年代初,中共中央领导集体的主要代表邓小平曾创造性地提出一系列具体的法律思想。判断下列哪一项不是邓小平理论法律思想的重要内容?( )( 司考200915)(A)“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的
10、十六字方针(B)一手抓建设和改革,一手抓法制(C)用法律措施维护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D)明确提出“ 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基本方略二、多项选择题每题所给的选项中有两个或两个以上正确答案,少答或多答均不得分。本部分 51-90 题,每题 2 分,共 80 分。21 “近现代法治的实质和精义在于控权,即对权力在形式和实质上的合法性的强调,包括权力制约权力、权利制约权力和法律的制约。法律的制约是一种权限、程序和责任的制约。” 关于这段话的理解,下列哪些选项是正确的?( )(司考2013151)(A)法律既可以强化权力,也可以弱化权力(B)近现代法治只控制公权,而不限制私权(C)在法治国家
11、,权力若不加限制,将失去在形式和实质上的合法性(D)从法理学角度看,权力制约权力、权利制约权力实际上也应当是在法律范围内的制约和法律程序上的制约22 亚里士多德说:“ 凡是不凭感情因素治事的统治者总比感情用事的人们较为优良。法律恰是全没有感情的;人类的本性便是谁都难免有感情。”“我们注意到邦国虽有良法,如果既是贤良为政,那就不会乱法。我们应该注意到邦国虽有良法、要是人民不能全部遵循,仍然不能实现法治。”以下运用法理学进行的分析,正确的是:( )。(A)“既是贤良为政,那就不会乱法” 这说明法治与人治相比,法治并不一定优越于人治,只要有贤人(B)法治国家的条件不仅需要有制定的完善的法律,而且还要
12、有“已成立的法律获得普遍的服从”(C)在法治中,良法是前提条件,遵守法律是实行法治的关键(D)无论实行法治还是人治,都是按照统治者的意志进行管理,不同的是,法治是按照统治阶级整体意志进行管理,人治按照统治者个人意志进行管理23 作为治国的原则体系,法治奉行( )。(A)法律至上(B)严格法定(C)司法独立(D)分权制衡24 近代以来的法治概念的内容包括( )。(A)法律至上和法律公开(B)依法行政和司法独立(C)保障权利和自由(D)实行“正当程序 ”25 社会主义法治( ) 。(A)与社会主义法制有本质不同(B)与社会主义法制在本质上一致(C)包括形式意义上的法治与实质意义上的法治(D)以实现
13、司法公正为根本目标26 社会主义法制( ) 。(A)偏重于法律的形式化方面(B)是实质意义上的法治(C)强调 “以法治国” 的制度、程序及其运行机制本身(D)关注的焦点是社会主义秩序的稳定和国家的长治久安27 中国共产党的第十五次代表大会提出( )。(A)依法治国(B)建设社会主义法制国家(C)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D)进一步扩大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28 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需要( )。(A)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B)政治体制改革的推进和社会民主政治的完善(C)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发展和公民素质的提高(D)立法体制、司法体制的改革和社会主义法律监督体系的完善29 在法治和人
14、治的词意方面,法治论者和人治论者的分歧主要在( )。(A)治理国家依靠法律还是道德(B)对人行为的指引是依靠一般性规则还是针对具体情况的具体指引(C)人治论强调具体指引,法治论强调一般规则(D)在政治制度上实行民主还是专制30 法治对人们行为的高度规范性作用具有( )优点。(A)连续性(B)稳定性(C)高效率性(D)权威性31 在我国和西方国家历史上关于法治与人治之争有( )。(A)我国春秋战国时期儒法两家的不同观点(B)古希腊思想家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的不同观点。(C) 1718 世纪西方资产阶级先进思想家反封建专制时所提出的法治观点。(D)中国古代的守旧派与革新派的不同观点。32 1999
15、年我国宪法修正案明确规定:“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根据宪法的这一规定,下列关于“依法治国” 的表述,有哪些是正确的或适当的 ?( )(A)依法治国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需要,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是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障(B)依法治国的最终目标在于实现形式意义的法治(C)依法治国要求逐步实现社会主义民主的制度化、法制化(D)依法治国把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发扬人民民主和严格依法办事统一起来33 建设法治国家首先要有较为健全的法制,应包括( )。(A)要有健全的立法体制(B)要有健全的执法、司法体制(C)要实行法治观念、理论的改革和法治文化建设(D)要对法治建设方面作技术
16、改革34 社会主义法治和法制的涵义在强调法律要建立在社会主义民主的基础上,体现人民的意志、反映社会发展规律、依法办事方面是接近的,但是二者也是有区别的,以下关于二者的区别的表述,正确的是:( )。(A)法治一词显示了法律介入社会生活的广泛性,而法律制度对于法律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范围从字面上是无法界定的(B)法治一词蕴涵了法律调整社会生活的正当性,而法制所包含的法律和制度,其涵义从字面上看是中性的(C)从法制到法治的概念转换,标志着我国人民在党的领导下,进入了法的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D)法制体现的是法律和制度的总称,而法治体现的是依法治国的原则和方略。国家司法考试卷一(法理学)模拟试卷 50 答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司法 试卷 国家 考试卷 法理学 模拟 50 答案 解析 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