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类试卷]考研政治(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模拟试卷21及答案与解析.doc
《[考研类试卷]考研政治(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模拟试卷21及答案与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考研类试卷]考研政治(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模拟试卷21及答案与解析.doc(21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考研政治(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模拟试卷 21 及答案与解析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 1 分,共 16 分。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 真理的相对性是指( )(A)真理和谬误之间没有严格的界限(B)真理之中包含着谬误(C)真理的标准因人而异(D)真理有待于扩展和深化2 列宁说:“ 人不能完全地把握一反映一描绘整个自然界、它的直接的总体,人只能通过创立抽象、概念、规律、科学的世界图景等等永远地接近于这一点。”说明真理具有( )(A)抽象性(B)不确定性(C)绝对性(D)相对性3 三角形内角之和为 180,这是希腊数学家欧几里得提出的定理。19 世纪初,俄国数学家罗巴
2、切夫斯基提出在凹曲面上,内角之和小于 180。随后德国数学家黎曼提出:在球形凸面上,内角之和大于 180。该故事所蕴含的真理是( )(A)真理具有相对性(B)真理具有绝对性(C)真理具有一元性(D)真理具有客观性4 对待马克思主义,正确的态度是:一要坚持,二要发展。这一态度的哲学依据是( )(A)任何真理都是主观性和客观性的统一(B)任何真理都是一元性与多元性的统一(C)任何真理都是具体性和抽象性的统一(D)任何真理都是绝对性与相对性的统一5 人的实践活动经过无数次的反复,把实践的规律印人人脑,经过思维的抽象、提炼和概括,内化为思维的规律,成为思维的逻辑,再用“逻辑的式” 把它固定下来,就成为
3、人的逻辑思维的有效工具,并逐步具有了公理的性质。因此,逻辑证明( )(A)在特定范围内可以代替实践起到检验真理的作用(B)仍然属于认识范围,无法检验真理(C)是检验真理标准的一个重要补充(D)与实践形成了互补的关系6 价值评价是一种关于价值现象的认识活动,价值评价( )(A)不同于知识性认识,是完全主观的(B)会因主体不同而不同(C)没有客观标准(D)以获得关于客体的“真” 的认识为目的7 “必然王国 ”和“自由王国”是人类在客观世界面前所处的两种不同的社会活动状态。所谓“自由王国 ”,指的是 ( )(A)人受物支配的状态(B)摆脱规律制约的状态(C)自由而不受压迫的状态(D)以人类能力的发挥
4、为目的状态8 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是( )(A)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B)哲学基本问题(C)生产力和生产关系问题(D)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9 在马克思主义产生以前,唯心主义在哲学的各个领域都曾受到过致命的批判和打击,唯独在历史观方面一直处于统治地位。唯物史观的创立最终将唯心主义从它的“最后避难所 ”中驱逐出去,其根本的原因是唯物史观承认( )(A)社会内部矛盾推动社会发展(B)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C)社会历史发展是有规律的(D)社会历史规律是可知的10 判断唯物史观和唯心主义的分水岭是( )(A)把实践当作物质性的活动(B)是否强调人的主体性(C)是否始终站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5、上(D)从实践出发去理解社会生活的本质11 社会存在中决定性的力量是( )(A)生产方式(B)人口因素(C)生产力(D)生产关系12 社会意识相对独立性最突出的表现是( )(A)社会意识与社会存在发展的不平衡性(B)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能动的反作用(C)社会意识内部各种形式之间的相互影响及其各自具有的历史继承性(D)社会意识可以自成体系13 马克思说:“ 新思潮的优点又恰恰在于我们不想教条地预期未来,而只是想通过批判旧世界发现新世界。”该论断表明( )(A)马克思在剖析资本主义社会旧世界中阐发未来新世界的特点(B)马克思立足于揭示未来社会的一般特征,而不作详尽的细节描绘(C)马克思深刻地揭示了
6、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D)马克思在揭示人类社会发展一般规律的基础上指明社会发展的方向14 下列描述中不符合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所揭示的共产主义社会的基本特征的是( )(A)物质财富极大丰富,消费资料按需分配(B)社会关系高度和谐,人们精神境界极大提高(C)每个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人类从必然王国向自由王国的飞跃(D)每个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人类从自由王国向必然王国的飞跃二、多项选择题每小题 2 分,共 34 分。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至少有两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多选或少选均不得分。15 在认识的辩证运动过程中,我们既要注重理性因素的作用,同时也不可忽视非理性因素的作用。非理性因素主要是指
7、认识主体的情感、意志、欲望、动机、信念、习惯、本能等意识形式。以下属于非理性因素的是( )(A)乐观的心态(B)坚定的信念(C)抵触的心理(D)缜密的思维16 非理性因素虽然不属于人的认识能力,但对人的认识能力的发挥起着重要的作用。以下论断中揭示了非理性因素作用的论断有( )(A)列宁说:“ 没有人的感情,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人对于真理的追求。”(B)恩格斯说:“人的智力是按照人如何学会改变自然界而发展的。 ”(C)马克思说:“在科学上没有平坦的大道,只有不畏劳苦沿着陡峭山路攀登的人,才有希望到达光辉的顶点。”(D)列宁说:“ 以为只有诗人才需要想象这是没有道理的,这是愚蠢的偏见!甚至在数学上
8、也需要想象,甚至微积分的发现没有想象也是不可能的。”17 认识过程具有反复性和无限性,是因为( )(A)人们受认识能力和实践范围的限制(B)认识受到科学技术条件的限制(C)物质世界及其发展是无限的(D)部分对象超出了人类认识的范围18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在人们的心目中,月亮是圣洁而美丽的化身。然而,俄罗斯科学家经研究认为,月球是地球多自然灾害的祸源。这表明( )(A)人们改造自然以自然界的客观存在为基础(B)认识是一个由浅入深,不断发展的过程(C)知识构成等因素是影响人们认识的重要因素(D)认识的目的是透过现象看本质19 真理具有客观性,表现在( )(A)真理的内容是客观的(B)真
9、理的形式是客观的(C)真理和价值是一致的(D)真理的检验标准是客观的20 马克思主义认为真理是客观的。但唯心主义都否认真理的客观性,宣扬主观真理论。以下论断中属于主观真理论的有( )(A)真理是有用的(B)有用的就是真理(C)真理会得到多数人的承认(D)多数人承认的就是真理21 任何真理,既具有客观性,同时又具有绝对性和相对性。真理的绝对性是指( )(A)真理的一元性(B)真理同谬误有原则的界限(C)认识每前进一步,都是对无限发展着的物质世界的接近(D)真理的客观性22 真理是具体的,是发展的,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是辩证统一的,表现在( )(A)具有绝对性的真理和具有相对性的真理是相互渗透的(
10、B)任何真理既是绝对的,又是相对的(C)真理永远处于由相对向绝对的转化中(D)相对真理和绝对真理在认识的精确度上不同23 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是辩证统一的关系。如果割裂二者的关系,就会导致错误。其中,片面夸大真理的相对性,否认真理的绝对性,在现实生活中就会导致( )(A)诡辩论(B)教条主义(C)怀疑主义(D)思想僵化24 列宁:“只要再多走一小步,仿佛是向同一方向迈的一小步,真理就会变成错误。”该论断包含的意思有 ( )(A)真理和谬误之间不存在质的区别(B)真理具有条件性(C)真理是不断发展的(D)真理和谬误的区分是相对的25 列宁:“任何真理,如果把它说得过火 加以夸大,把它运用到实际适用
11、的范围之外,便可以弄到荒谬绝伦的地步,而且在这种情形下,甚至必然会编成荒谬绝伦的东西。” 真理和谬误的关系是 ( )(A)没有绝对真理,也没有绝对谬误(B)没有谬误也就无所谓真理(C)真理与谬误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D)真理和谬误的区别与对立并不是绝对的26 实践之所以能够成为真理的检验标准是因为( )(A)真理的本性(B)实践是客观存在的物质(C)实践的直接现实性(D)实践是主观和客观联系的桥梁27 列宁说:“ 在这里不要忘记:实践标准实质上绝不能完全地证实或驳倒人类的任何表象。这个标准也是这样的不确定,以便不让人的知识变成绝对,同时它又是这样的确定,以便同唯心主义和不可知论的一切变种进行无
12、情的斗争。”这说明实践作为检验真理的标准具有确定性和不确定性,( )(A)实践的确定性是指实践作为检验真理标准的唯一性(B)实践的确定性是指实践最终一定能鉴别出真理(C)实践的不确定性是指实践作为检验标准的条件性(D)实践不确定性是指实践本身也是一个不断运动发展的过程 28 实践作为检验真理的标准,既是确定的,又是不确定的,其不确定性是因为( )(A)作为检验真理的实践总要受到一定历史条件的限制(B)实践本身是不断发展的(C)不同的人、不同阶级各有其不同的实践标准(D)有些真理需要通过逻辑证明才能检验29 哲学的价值概念扬起了各种具体价值关系中纷繁复杂的特殊内容和形式,概括了其中共同的、普遍的
13、和本质的内容,即概括了其中所包含的外部客观世界的事物(客体)对于人 (主体)的需要满足与否的关系。当客体能满足主体需要时,客体对于主体就有价值,满足主体需要的程度越高价值就越大。价值具有的特性包括( )(A)客观性(B)主体性(C)社会历史性(D)主观能动性30 价值评价是一种关于价值现象的认识活动。它是以主体的需要为标准和尺度,因而主体的状况如利益、需要对评价结果能够产生直接的影响。以下体现了价值评价主体性论断是( )(A)智者见智,仁者见仁(B)情人眼里出西施(C)萝卜白菜各有所爱(D)众口难调31 在实践中,真理既是制约实践的客观尺度,又是实践追求的价值目标之一,即通过实践获取关于外部世
14、界的科学认识;而价值则是实践追求的根本目标,同时又是制约实践的主体尺度,真理和价值在实践基础上是辩证统一的,主要体现在( )(A)成功的实践必然是以真理和价值的辩证统一为前提的(B)价值的形成和实现以坚持真理为前提(C)真理和价值是相互制约、相互引导和相互促进的(D)真理是实践追求的根本目标,价值是实践追求的直接目标32 思维方法作为理论思维方法在认识活动中具有重要的作用,表现在思维方法( )(A)使杂乱的感性材料有序化(B)规定着认识的发展、运行和转换的方向(C)对信息进行选择、组织和解释(D)行使着实践在认识中的作用33 爱因斯坦 1939 年在获悉铀裂变及链式反应以后,曾在匈牙利物理学家
15、希拉德的推动下,上书罗斯福,建议制造原子弹,以防德国占先。然而,在广岛、长崎投下的原子弹,对爱因斯坦的震动很大,从此他开始投身反核运动。这段材料蕴含的哲学原理是( )(A)真理与价值总是一致的(B)真理与价值统一于人类的实践中,由实践来检验(C)真理与价值都是人类活动追求的目标(D)追求真理也是为了创造价值34 共产主义社会是人类的理想社会。以下论断中,正确的论断有( )(A)生产力高度发达,实行按需分配(B)阶级和阶级斗争消亡,国家消亡(C)人与自然实现了和谐(D)城市和乡村的差别、工业和农业的差别、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差别等 “三大差别”消失考研政治(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模拟试卷 21
16、 答案与解析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 1 分,共 16 分。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考查真理的相对性。真理的相对性是指真理的有限性和条件性。它不仅表现在真理的反映的范围上,也表现在正确的程度上,所以真理的认识有待扩展和深化。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 D。【知识模块】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2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考查真理的相对性。列宁这句话的意思是真理反映客观对象的正确程度也是有条件的、有限的。由于条件限制,任何真理都是对客观事物近似正确即相对正确的反映,这是真理具有相对性的表现。【知识模块】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3 【正
17、确答案】 A【试题解析】 考查真理的相对性。真理的相对性即真理条件性,是指任何真理需在特定的前提条件下才能成立。在平面的条件下,三角形内角之和为 180。是真理;而在凹曲面上,内角之和小于 1 80。是真理;在球形凸面上,内角之和大于 180。是真理。选项中的四个答案虽然都是正确的论断,但符合题目提问要求的是选项A。【知识模块】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4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考查真理的相对性和绝对性。真理的绝对性是指真理的内容具有正确性;真理的相对性是指真理的有条件性。由于真理具有正确性,所以值得坚持;由于真理具有相对性,所以需要发展。故 D 项为正确选项。多元性、抽象性不是真理的属
18、性,故 BC 为错误说法。A 项本身为正确的表述,但与题干所问无关。【知识模块】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5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考查逻辑证明在检验真理中的作用。逻辑证明是在无数次实践的基础上形成的,所以一定意义上具有检验真理的作用,但逻辑证明只能回答前提与结论的关系是不是符合逻辑的问题,不能回答结论是不是符合客观实际的问题,所以它不能取代实践,只能成为实践标准的一个补充。D 项错误,错在互补,这种补充是单项的,只能逻辑证明补充实践,不能实践来补充逻辑证明,因为真理一定是符合逻辑的,而符合逻辑的不一定是真理。【知识模块】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6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考查价值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考研 试卷 政治 马克思主义 基本原理 概论 模拟 21 答案 解析 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