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类试卷]考研政治(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模拟试卷6及答案与解析.doc
《[考研类试卷]考研政治(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模拟试卷6及答案与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考研类试卷]考研政治(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模拟试卷6及答案与解析.doc(24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考研政治(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模拟试卷 6 及答案与解析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 1 分,共 16 分。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 划分唯物史观和唯心史观的标准是如何看待(A)个人和社会的关系问题(B)社会和自然的关系问题(C)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D)阶级和阶级斗争的关系问题2 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之前,哲学中没有(A)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斗争(B)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斗争(C)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斗争(D)唯物史观和唯心史观的斗争3 唯物史观的“ 物” 主要是指(A)自然界的一般物质(B)社会物质生产和物质生活(C)社会中的具体事物(D)社会制度及其附属物
2、4 理解整个人类社会发展史的“钥匙” 是(A)生产力(B)生产关系(C)阶级斗争(D)生产方式5 “人猿相揖别 ”的根本标志是(A)直立行走(B)抽象思维(C)生产实践(D)生活资料6 十八大报告指出,“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兴国之魂,决定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方向” ,这是因为(A)社会意识在人类历史领域可以起决定作用(B)先进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积极的能动作用(C)先进的社会意识就是先进文化(D)社会意识对社会存的能动作用是通过文化体现出来的7 下列各组社会意识形式中,全部属于非意识形态的是(A)自然科学、逻辑学、语言学(B)政治思想、语言学、道德(C)法律思想、逻辑学、宗教(D)技
3、术科学、哲学、宗教8 在改革开放三十多年一以贯之的接力探索中,我们坚定不移地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取得了一系列新的历史性成就,首先就表现在我国的经济总量从世界第六位跃升到第二位。这说明(A)上层建筑的进步可以决定经济基础的发展方向(B)先进的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积极的反作用(C)经济基础发展的总趋势是由上层建筑决定的(D)举什么样的旗帜决定了什么样的经济地位9 社会意识形态的核心是(A)道德规范(B)政治法律思想(C)文学艺术(D)科学技术10 在社会的政治结构中,处于核心地位的是(A)道德(B)政治法律思想(C)国家政权(D)科学技术1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中国历史的必然、中国
4、人民的选择。这体现了(A)历史发展过程的必然性和主体选择性的统一(B)社会发展道路的统一性和多样性的统一(C)社会发展过程的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D)社会发展的客观性和主观性的统一12 社会革命爆发的根本原因是(A)老百姓忍受不了统治阶级的压迫(B)经济利益之间的冲突(C)阶级矛盾尖锐化(D)生产力的发展和旧的生产关系、经济基础的发展和旧的上层建筑之间出现矛盾冲突13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改革开放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要始终把改革创新精神贯彻到治国理政各个环节,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方向,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以及其他各方
5、面创新,不断推进我国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这表明社会主义的改革就是(A)改变社会主义的经济发展方向(B)实行对外开放(C)改变社会主义的各种制度(D)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发展和自我完善14 区分唯物史观和唯心史观的分水岭是(A)是否承认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B)是否承认阶级斗争是社会发展的动力(C)相信谁、依靠谁、为了谁,是否始终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D)是否承认社会革命是社会发展的动力15 “千军易得,一将难求” 。这一名言包含的哲理是(A)夸大个人作用的历史唯心主义观点(B)否认个人作用的形而上学观点(C)承认个人作用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D)否认群众作用的历史唯心主义观点
6、16 左传昭公三十二年说:“闵闵焉如农夫之望岁。” 孙中山的国民政府大纲讲:“土地之岁收。 ”这里的 “岁”都是在说老百姓一年的收入、收获以及生活状态。古今中外的统治者都很关注民之“岁” 。从哲学角度看这是因为(A)劳动人民是社会革命的主力军(B)人民群众是实践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C)统治者的政策对社会的发展起决定作用(D)只有在实践中,才能实现主观与客观、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二、多项选择题每小题 2 分,共 34 分。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至少有两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多选或少选均不得分。17 历史唯心主义的两个根本缺陷是(A)看不到物质生产是人们思想动机的根源(B)看不到阶级斗争在社
7、会发展中的作用(C)夸大个别人物对社会历史发展的作用(D)看不到科学技术在社会发展中的巨大作用18 下列命题属于历史唯心主义观点的是(A)王者,一言可以兴邦,一言可以丧邦(B)生死有命。富贵在天(C)谋事在人,成事在人(D)仓廪实则知礼节,衣食足则知荣辱19 党的十八大提出建设生态文明的客观依据是(A)整个自然界的资源是有限的(B)地球上自然资源是有限的(C)地理环境是由各种自然条件构成的生态系统(D)人类对自然界的欲望是有限的20 从教育部、国家语委举行的“2012 年度中国语言生活状况报告” 发布会上获悉,“淘宝体”、“甄嬛体”不仅成为年度十大新词语而且在应用中引发了诸多争议。针对此现象。
8、教育部语信司副司长田立新表示,“淘宝体” 、“甄嬛体”的出现反映了社会生活,也被更多的年轻人频繁使用,但政府部门在发布一些公文、公告时,不利于体现公文的严肃性,应慎重使用。这说明社会意识具有(A)反映社会存在的能动性(B)决定社会存在的作用(C)维护或批判社会现实的功能(D)控制和调节社会活动的功能21 下列属于生产关系范畴的是(A)生产资料所有制关系(B)人们在生产中的交换和分配关系(C)劳动中的主体客体关系(D)企业中的管理者和劳动者的关系22 “手推磨产生的是封建主的社会,蒸汽磨产生的是工业资本家的社会” 的著名论断表明(A)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B)生产工具是生产力发展水平的
9、客观尺度(C)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的产生、性质、发展(D)人们不能自由地选择某一社会形态23 下列属于经济基础现象的是(A)社会主义国有经济(B)社会主义劳动生产率(C)社会主义按劳分配制度(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24 下列属于上层建筑的是(A)全国人民代表大会(B)最高人民法院(C)自然科学(D)实践论25 下列各条规律中,属于一切社会形态共有的规律有(A)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B)通过暴力革命实现社会形态的更替的规律(C)商品经济条件下的价值规律(D)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26 列宁深刻指出:“ 世界历史发展的一般规律,不仅丝毫不排斥个别发展阶段在发展的形式或顺序上
10、表现出特殊性,反而是以此为前提的。”这一名言表明(A)社会发展形态更替的统一性和多样性(B)每一种社会形态在不同的民族那里都有自己的特殊表现形式(C)社会发展形态的永恒性和曲折性(D)社会发展形态的倒退性27 马克思在:1859 年出版的政治经济学批判一书中指出:“人们在自己生活的社会生产中发生一定的、必然的、不以他们的意志为转移的关系,即同他们的物质生产力的一定发展阶段相适合的生产关系。这些生产关系的总和构成社会的经济结构,即有法律的和政治的上层建筑坚立其上并有一定的社会意识形式与之相适应的现实基础。” 这段话表明(A)人类社会的基本结构是由生产力、生产关系 (经济基础)、上层建筑构成(B)
11、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C)物质生产力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D)社会的存在和发展与人的意志无关28 邓小平曾提出“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的著名论断,十八大报告进一步强调,“科技创新是提高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的战略支撑,必须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这说明科学技术革命将(A)自动解决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各种矛盾(B)推动生产力革命并引起社会关系的变革(C)不断变革人们的思维方式和精神面貌(D)不断提高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29 中国古代思想家提出“天地之间,莫贵于民” 。这表明中国古代的民本思想(A)体现了朴素的重民价值取向(B)体现了人
12、民当家作主的历史地位(C)其本质是为了维护封建统治者的统治地位(D)坚持了朴素唯物主义的历史观30 2013 年 3 月 25 日,习近平同志在俄罗斯的莫斯科国际关系学院演讲时说到:“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最伟大的梦想,我们称之为中国梦,基本内涵是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必须紧紧依靠人民来实现。必须不断为人民造福。”以下说法正确的有(A)“中国梦 ”是马克思主义理想信念与中国当代实际相结合的产物(B)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需要这种中国精神来引领(C)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中国梦”的实现也要依靠中国人民的努力奋斗(D)个人的前途命运是
13、与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命运紧密相连的31 在中国近现代历史上,出现了像孙中山、李大钊、毛泽东、邓小平等历史杰出人物,他们在社会历史发展中发挥的作用是(A)历史事件的发起者(B)历史发展的决定者(C)历史事件的当事人(D)历史进程的影响者三、分析题每小题 10 分,共 40 分。要求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回答问题,请将答案写在答题纸的指定位置上。31 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坚持以人为本,是根据历史唯物主义关于人民是历史发展的主体、是推动历史前进的根本力量的基本原理提出来的。早在千百年前。中国古代思想家就提出了“民惟邦本,本固邦宁” 、“天地之间,莫贵于人”的民本思想。强调要利民、裕民、惠民。近代
14、西方人本主义反对迷信、崇尚科学,反对专制、崇尚自由,反对神性、张扬人性。请回答:32 以人为本的深刻涵义。33 以人为本同中国古代的民本思想的区别。34 以人为本同西方人本主义思想的区别。35 以人为本同民本思想、人本主义思想的根本区别。35 材料 1我们的政策是让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区先富起来,以带动和帮助落后的地区,先进地区帮助落后地区是一个义务,我们坚持走社会主义道路,根本目标是实现共同富裕,然而平均发展是不可能的。过去搞平均主义,吃“大锅饭” ,实际上是共同落后,共同贫穷,我们就是吃了这个亏。改革首先要打破平均主义打破“大锅饭” ,现在看来这个路子是对的。 摘自邓小平文选材料 2对这个政
15、策有一些人感到不那么顺眼。我们的做法是允许不同观点存在,拿事实来说话。农村改革开始的一两年里有些地区根本不理睬,他们不相信这条路,就是不搞。观望了36 结合材料 1,运用历史唯物主义有关原理。分析为什么“改革首先要打破平均主义”?37 结合材料 2运用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有关原理分析“拿事实来说话” 的依据;当一些人对党的政策开始不理解时。“允许不同观点存在” 。38 “拿事实来说话 ”这一观点对我们有何启示。38 在当代科学技术如同“双刃剑” ,科学技术发展在造福人类的同时。 “全球问题”日益引起人们的关注。材料 1马克思认为:“ 火药、指南针、印刷术 这是预告资产阶级社会到来的三大发明。火药
16、把骑士阶层炸得粉碎,指南针打开了世界市场并建立了殖民地,而印刷术则变成新教的工具,总的来说变成科学复兴的手段,变成对精神发展创造必要前提的最强大的杠杆。”材料 2爱因斯坦指出:“ 我们时代为其在人的理智发展中所取得的进步而自豪。当然,我们一定要注意,切不可把理智奉为我们的上帝;它固然有强有力的身躯,但却没有人性。理智对39 马克思所讲的历史事实蕴涵哪些唯物史观原理?对我们今天有何启示?40 爱因斯坦对科学技术作用的分析观点是什么?应当如何正确处理真理和价值的关系?40 材料 1今日中国,在经济实力不断增强,发展质量明显提升的同时,文化力量悄然开枝散叶,文化自觉、自信和自强正在成为更为雄厚扎实的
17、“中国软实力” 。改革开放 30多年来,中国共产党走出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大道。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材料 2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核和精髓。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一项基础性工作就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坚持宣传教育、示范引导、实践养成与制度建设相衔接,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41 请运用历史唯物主义有关原理说明为什么文化力量成为更为雄厚扎实的“中国软实力”?42 结合材料 2 回答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意义。43 请运用辩证的否定观原理分析我们是如何在文化领域取得最大成就
18、的?43 材料 1600 多年前,明朝一位名叫万户的官员两手各持一只大风筝,将自己绑在椅子上,椅背上绑着 49 枚自制“ 火箭 ”。点燃后冲天而起,他的目标是月亮。可是不久 “飞鸟”翻滚摔在山脚下万户虽然被摔得粉身碎骨。但他却成就了开天辟地的壮举一人类文明史上的第一次“飞天” 尝试。摘自典故 万户飞天材料 2人类自古就曾无数次幻想去拜访地球的邻居一月球。1969 年 7 月 20 日,美国的“阿波罗 11 号” 宇宙飞船第一次成功实现栽人登月。开创了人类认识月球的新纪元。2007 年 10 月 24 日 18 时 05 分,中国将“嫦娥 1 号” 卫星44 材料 1、材料 2、材料 3 共同说
19、明了哪些哲学道理?45 依据材料 2、3 说明是什么造就了“中国精度”?46 运用哲学相关原理分析材料 4 与材料 2、3 有何不同?考研政治(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模拟试卷 6 答案与解析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 1 分,共 16 分。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历史观的基本问题。历史观的基本问题是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这是思维与存在这一全部哲学的基本问题在历史观中的贯彻和表现。【知识模块】 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2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唯物史观的重要意义。马克思一生的两个伟大发现是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
20、说,历史唯物主义的创立实现了整个社会历史观的革命变革,宣告了唯心主义的彻底破产,自然观和历史观第一次在唯物主义基础上实现了统一。【知识模块】 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3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对社会存在的理解。唯物史观的“物”就是指社会存在,包括以生产方式(生产活动) 为主的、地理环境和人口因素这些基本要素的总和。其中主要的就是社会物质生产和物质生活。【知识模块】 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4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生产方式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统一,是人类社会赖以存在的基础,是社会有机体的“骨骼系统”。是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知识模块】 人类社会及其发
21、展规律5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实践是人的存在方式。生产实践是人类生存的根据,人类的第一个历史活动就是“生产物质生活本身”;实践是社会生活的本质,规定和创造了人的基本特征;实践使人类超越动物界,“证明人是有意识的类存在物”。【知识模块】 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6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社会意识的反作用。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反作用就是指社会意识具有能动性,题中观点说明先进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发展起促进作用。【知识模块】 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7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社会意识形态的含义。社会意识包括作为上层建筑的意识形式和非上层建筑的意识形式。属于上
22、层建筑的社会意识形式称为社会意识形态包括政治法律思想、道德、艺术、宗教、哲学等。而自然科学、语言学、逻辑学、思维科学、某些管理科学无阶级性,则属于非意识形态。因此,用排除法可选出 A。【知识模块】 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8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辩证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能动地反作用于经济基础,集中表现为服务于自己的经济基础。【知识模块】 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9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社会上层建筑的构成。社会上层建筑分为思想上层建筑和政治上层建筑。政治法律思想是特定的经济基础及阶级经济利益的最直接、最集中的反映,具有极为强烈的阶级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考研 试卷 政治 人类社会 及其 发展规律 模拟 答案 解析 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