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类试卷]考研心理学统考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实验心理学)模拟试卷5及答案与解析.doc
《[考研类试卷]考研心理学统考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实验心理学)模拟试卷5及答案与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考研类试卷]考研心理学统考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实验心理学)模拟试卷5及答案与解析.doc(19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考研心理学统考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实验心理学)模拟试卷 5 及答案与解析一、单项选择题1 绝对阈限的测量程序和差别阈限的测量程序完全一致的心理物理法是(A)恒定刺激法(B)平均差误法(C)极限法(D)次数法2 在使用心理物理法测定感觉阈限时,如果实验前面的操作结果显著高于后面实验的操作结果,说明该实验中存在(A)习惯误差(B)期望误差(C)练习误差(D)疲劳误差3 制作感觉等距量表除了使用感觉等距法之外,还有一种常用的方法是(A)差别阈限法(B)对偶比较法(C)数量估计法(D)分段法4 制作感觉顺序量表除了使用感等级排列法之外,还有一种方法是(A)差别阈限法(B)对偶比较法(C)数量估计法(D
2、)分段法5 认为心理量和物理量之间呈对数关系的心理学家是(A)史蒂文斯(B)费希纳(C)韦伯(D)冯特6 用差别阈限法制作等距量表的依据是(A)韦伯定律(B)对数定律(C)幂定律(D)概率论7 在信号检测实验中,如果击中概率为 080,虚报概率为 020,则该实验中的 值为(A)一 025(B) 025(C) 100(D)4008 在信号检测实验中,如果击中概率为 028,虚报概率为 006,则该实验中的 值为(A)小于 0(B)等于 1(C)大于 1(D)大于 0,小于 19 当 ROC 曲线是斜率为 1,截距为 0 的直线时,则(A)辨别力 d等于 0(B)辨别力 d等于 1(C)辨别力
3、d大于 1(D)辨别力 d大于 0,小于 110 在信号检测实验中,如其他条件不变,只大幅提高对被试虚报目标的惩罚,则可推测(A) 减小, d不变(B) 增大,d不变(C) 增大,d增大(D)两者均不变11 响度决定于(A)声波波幅的大小(B)声波基频的高低(C)声波波形的谐波频谱(D)振动持续时间的长短12 对呈现的较弱声音的听觉感受受到另一个较强的声音影响的现象是(A)多普勒效应(B)听觉疲劳现象(C)听觉适应现象(D)听觉掩蔽效应13 当快速行驶的汽车从远处朝向我们行驶,经过我们身边和远离我们时,我们会感到朝向我们时听觉感受加强、声音频率提高,而当远离我们时,我们会感受到听觉感受减弱、声
4、音频率降低。这种现象是(A)多普勒效应(B)听觉疲劳现象(C)听觉适应现象(D)听觉掩蔽效应14 两个不同频率声音分别作用于两耳时会产生(A)频段掩蔽(B)异步掩蔽(C)中枢掩蔽效应(D)实时掩蔽15 随着年龄的提高,个体会逐渐表现出听力损伤的现象,其特点是(A)与低频声音相比,对高频声音的感受能力降低更快;且男性下降得更快(B)与高频声音相比,对低频声音的感受能力降低更快;且男性下降得更快(C)与低频声音相比,对高频声音的感受能力降低更快;且女性下降得更快(D)与高频声音相比,对低频声音的感受能力降低更快;且女性下降得更快16 当几个相同的声音相继到达人耳时,一般不一定能分辨出几个先后达到达
5、到的声音,这种现象称为(A)哈斯效应(B)多普勒效应(C)掩蔽效应(D)人耳听觉的非线性17 关于听觉方向和远近定位的描述正确的是(A)人耳判断声源的方向和远近的准确度都较高(B)人耳判断声源的方向和远近的准确度都较差(C)人耳判断声源的方向的准确度较高,人耳判断声源的远近的准确度较差(D)人耳判断声源的方向的准确度较低,人耳判断声源的远近的准确度较高18 通过双耳线索进行听觉定位时,关于时间差和强度差作用的表述正确的是(A)当声音频率高于 1 400 赫兹时,强度差起主要作用;当声音频率低于 1 400赫兹时,时间差起主要作用(B)当声音频率高于 1 400 赫兹时,时间差起主要作用;当声音
6、频率低于 1 400赫兹时,强度差起主要作用(C)当声音频率高于 1 400 赫兹时,时间差和强度差起同样作用;当声音频率低于 1 400 赫兹时,强度差起主要作用(D)当声音频率高于 1400 赫兹时,时间差起主要作用;当声音频率低于 1 400 赫兹时,时间差和强度差起同样作用二、多选题19 费希纳设计的测量感觉阈限的方法包括(A)最小变化法(B)恒定刺激法(C)平均差误法(D)数量估计法20 感觉阈限包括(A)最低阈限(B)绝对阈限(C)相对阈限(D)差别阈限21 最小变化法测定差别阈限产生的误差包括(A)习惯误差和期望误差(B)练习误差和疲劳误差(C)动作误差(D)时间误差和空间误差2
7、2 制作感觉比例量表的方法有(A)数量估计法(B)分段法(C)差别阈限法(D)感觉等距法23 根据史蒂文斯的观点,物理量和心理量可能存在的关系有(A)心理量的增长比物理量的增长快(B)心理量的增长比物理量的增长慢(C)随着物理量的增加,心理量呈线性变化(D)心理量的增长与物理量的增长无关24 在信号检测实验中,反应偏向的指标有(A)似然比 (B)报告标准 C(C)辨别力 d(D)ROC 曲线25 信号检测论的实验方法有(A)有无法(B)迫选法(C)探测法(D)评价法三、简答题26 简述制作心理物理量表的数量估计法的基本步骤。27 简述制作心理物理量表的感觉比例法的基本步骤。28 针刺麻醉是指被
8、试或患者由于接受了针灸处理而使得他们的痛阈提高的说法。请结合信号检测论设计一个实验验证“针刺麻醉” 真的有效果吗 ?四、综合题29 传统的心理物理法有哪些?简述这些方法并对它们进行比较。30 阐述传统心理物理实验中常见的误差及控制方法。考研心理学统考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实验心理学)模拟试卷 5 答案与解析一、单项选择题1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平均差误法又称调整法、再造法、均等法。这个方法的典型实验程序是让被试任意调节比较刺激,使之与标准刺激相等。当测定绝对阈限时,没有标准刺激存在,但是可以假设,此时的标准刺激为零,即让被试每次将比较刺激与“零”比较。这样绝对阈限的测量程序和差别阈限的
9、测量程序就完全一样了。因此本题选 B。【知识模块】 实验心理学2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练习误差是由于实验的多次重复,被试逐渐熟悉了实验情境,对实验产生了兴趣和学习效果,而导致反应速度加快和准确性逐步提高的一种系统误差。因此,检验练习误差的方法就是将实验开始的前面实验操作结果与实验后面的操作结果进行比较和做差异检验,如果实验前面的操作结果显著高于后面实验的操作结果,说明该实验中存在练习误差。因此本题选 C。【知识模块】 实验心理学3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差别阈限法是以绝对阈限为起点,以差别感受阈限为最小单位制作的心理物理量表。差别阈限法是制作等距量表的一种常用的方法。因此本题
10、选 A。【知识模块】 实验心理学4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对偶比较法是把所要测的刺激配成对,让被试判断每对刺激中哪个刺激的某一特征更明显或更喜欢哪一个刺激。等级排列法和对偶比较法是制作顺序量表的主要方法。因此本题选 B。【知识模块】 实验心理学5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认为心理量和物理量之间呈对数关系的心理学家是费希纳,认为心理量和物理量之间呈幂函数关系的心理学家是史蒂文斯。因此本题选 B。【知识模块】 实验心理学6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差别阈限法是以绝对阈限为起点,以差别感受阈限为最小单位制作的心理物理量表。制作差别阈限量表的依据是韦伯定律。因此本题选 A。【知识模
11、块】 实验心理学7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本题需要注意的是,给出的条件并不是击中概率和虚报概率的纵轴值,而是击中概率和虚报概率本身。当击中概率和虚报概率的和为 1 时,虚报概率和漏报概率相等,此时报告标准位于两个分布的相交处,那么击中概率和虚报概率的纵轴值相等,因此 为 1。因此,本题选 c。【知识模块】 实验心理学8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当击中概率和虚报概率的和小于 1 时,说明报告标准位于两个分布相交处的右端,此时击中率的值大于虚报率的值,那么 值大于 1。相反,如果击中概率和虚报概率的和大于 1 时,说明报告标准位于两个分布相交处的左端,此时击中率的值小于虚报率的值,那
12、么 值小于 1。因此本题选 C。【知识模块】 实验心理学9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绘制 ROC 曲线是以虚惊概率为横坐标,击中概率为纵坐标,斜率为 1,截距为 0 的直线就是偶然事件对角线,代表虚报概率等于击中概率,被试的辨别能力为 0。因此,本题选 A。【知识模块】 实验心理学10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信号检测论 d比较稳定,不受实验条件不同的影响。当大幅提高对被试虚报目标的惩罚时,被试的报告标准将变得严格起来,这样似然比 就会增大。因此本题选 B。【知识模块】 实验心理学11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响度又称声强、音量或者声压级,它主要反映声音能量的强弱程度,是由声
13、波波幅的大小决定的。音高也称音调,是人耳对音调高低的主观感受。音高主要取决于声波基频的高低,频率高则音调高,频率低则音调低。音色是由声音波形的谐波频谱决定的,单一频率产生的声音称为纯音,具有谐波的声音称为复合音。振动持续时间的长短决定音长。因此本题选 A。【知识模块】 实验心理学12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当声源相对于声波的传播媒质而运动、观察者(或听者)相对于媒质而运动或声源和观察者之间以及与媒质有相对运动时,观察者会感受到声源频率与声源发出的声波的实际频率不一致的现象,这种现象称为多普勒效应。当声音的响度达到一定强度水平时,持续暴露在这样的强刺激环境中就会引起听觉感受阈限值提高的现
14、象,这种现象称为听觉疲劳现象。听觉适应是当听觉器官接受一定强度的声音刺激持续一段时间(一般 35 分钟)导致听觉阈限下降,而当听觉绝对阈限下降到一定的水平后就稳定在这一个水平上下,这种现象称为听觉适应现象。对呈现的较弱声音的听觉感受受到另一个较强的声音(掩蔽音)影响的现象是听觉掩蔽现象。因此本题选 D。【知识模块】 实验心理学13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当声源相对于声波的传播媒质而运动、观察者(或听者)相对于媒质而运动或声源和观察者之间以及与媒质有相对运动时,观察者会感受到声源频率与声源发出的声波的实际频率不一致的现象,这种现象称为多普勒效应。因此本题选A。【知识模块】 实验心理学14
15、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频段掩蔽是指掩蔽声与被掩蔽声同时存在且相互作用时发生的掩蔽效应,又称实时掩蔽。异步掩蔽是指掩蔽效应发生在掩蔽音与被掩蔽音异步呈现时,又称时域掩蔽。异步掩蔽包括前导掩蔽和后滞掩蔽。两个不同频率声音分别作用于两耳时会产生中枢掩蔽效应。因此本题选 C。【知识模块】 实验心理学15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随着个体年龄的提高,会逐渐表现出听力损伤的现象。其特点是对高频声音的感受能力下降得更快,男性对高频声音的灵敏度随年龄增长下降得比女性要快。因此本题选 A。【知识模块】 实验心理学16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当几个相同的声音相继到达人耳时,一般不一定能分辨
16、出几个先后达到的声音,也就是说,人的听觉对延时声音的分辨能力比较差。这种现象称为听觉的延迟效应,也称之为“哈斯效应”。因此本题选 A。【知识模块】 实验心理学17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人耳判断声源的方向的准确度较高,但判断声源远近的准确度较差。因此本题选 c。【知识模块】 实验心理学18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通常当声音频率高于 1 400 赫兹时,强度差起主要作用;当声音频率低于 1 400 赫兹时,时间差起主要作用。因此本题选 A。【知识模块】 实验心理学二、多选题19 【正确答案】 A,B,C【试题解析】 费希纳设计的测量感觉阈限的方法包括最小变化法、恒定刺激法和平均差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考研 试卷 心理学 统考 专业 基础 综合 实验心理学 模拟 答案 解析 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