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类试卷]历史学基础(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西方国家)模拟试卷4及答案与解析.doc
《[考研类试卷]历史学基础(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西方国家)模拟试卷4及答案与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考研类试卷]历史学基础(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西方国家)模拟试卷4及答案与解析.doc(17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历史学基础(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西方国家)模拟试卷 4 及答案与解析一、单项选择题1-20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40 分。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 第三次科技革命初期,苏联领先于美国的新兴科学技术成就是( )。(A)生物工程(B)电子计算机(C)人造地球卫星(D)原子弹2 不属于第三次科技革命新特点的选项是( )。(A)科技转化为直接生产力的速度加快(B)科学与技术紧密,相互促进(C)科技各个领域相互渗透(D)自然科学的新发展开始同工业生产结合3 第三次科技革命对社会经济结构的影响是( )。(A)科学技术转化为直接生产力的速度加快(B)在国民经济中第一、二
2、产业比重下降,第三产业比重上升(C)科技研究朝着分工细、综合性强的方向发展(D)科技竞争推动国际经济格局调整4 下列对第三次科技革命推动了国际经济格局调整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科学强国之间的友好关系获得空前发展(B)世界各国经济相互依存,联系日益紧密(C)科学技术在国际竞争中的地位日益重要(D)扩大了发达国家同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差距5 第三次科技革命推动了国际经济的调整,表现在( )。加速了世界经济的一体化缩小了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的贫富差距推动了国际产业的分工导致了西方大国经济地位的调整(A)(B) (C) (D)6 第三次科技革命为第三世界国家经济发展提供了机遇,其原因不包括( )
3、。(A)有利于第三世界国家采用新生产技术,实现经济跳跃式发展(B)有利于第三世界国家加强国际经济联系,促进经济发展(C)有利于打破发达国家的高新技术垄断,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D)有利于第三世界国家的产业结构调整,实现社会经济的现代化7 第三次科技革命同前两次科技革命相比,突出的不同点是( )。(A)对资本主义政治制度产生了深刻影响(B)科学新发现是技术革命的先导(C)大大加速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D)科技成果转化为直接生产力的速度大大加快8 20 世 80 年代,被称为“机器人王国” 的国家是( )。(A)德国(B)意大利(C)美国(D)日本9 二战后世界经济发展变化迅速,这种变化主要表现在(
4、)。国际金融体系和贸易体系的形成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空前发展形成以美苏冷战为特征的两极格局科学技术推动生产力发展更为迅速(A)(B) (C) (D)10 战后资本主义各国经济迅速发展的共同原因是( )。(A)充分利用第三次科技革命先进成果(B)向世界各地输出资本,赚取高额利润(C)国家实行非军事化,集中发展经济(D)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对经济经济的干预调节11 二战以来,资本主义经济在发展中出现了许多新问题,主要原因是( )。(A)美国民权运动高涨(B)法西斯势力日趋猖獗(C)国际经济旧秩序的制约(D)工人罢工运动高涨12 二战后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与 19 世纪末的最大不同点是( )。(A)利用政府力
5、量(B)德、日发展迅速(C)发展新兴产业(D)借助新科技成果13 二次大战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历了增长时期,首先开始这个进程的国家是( )。(A)美国(B)日本(C)法国(D)英国14 美国的( ) 首次采取了由国家垄断资本主义进一步干预经济生活的赤字预算政策,这一政策为以后的历届政府所继承。(A)罗斯福新政(B)肯尼迪“新边疆”(C)约翰逊“伟大社会”(D)尼克松“ 新经济政策”15 美国黑人民权运动在 1963 年达到高潮,25 万黑人和白人在华盛顿林肯纪念堂集会,( ) 发表 我有一个梦想的演说,这次和平集会和示威标志着争取民权的运动日趋壮大。(A)马丁.路德.金(B)马尔科姆.爱克斯
6、(C)福特(D)哈莱姆二、名词解释21-28 小题,每小题 10 分,共 80 分。16 超越遏制17 “沙漠风暴 ”18 戴高乐主义19 路德维希.艾哈德20 新东方政策21 舒曼计划22 罗马条约23 布鲁塞尔条约24 哥本哈根报告25 新欧洲巴黎宪章三、论述题26 简述战后西欧经济的变化过程。27 战后西欧经济由严重衰落几近崩溃发展到 20 世纪 60 年代重又与美国分庭抗礼的原因是什么?28 1973 年经济危机与战前经济危机相比的特征是什么?其原因主要是什么?29 简述戴高乐独立自主外交政策产生的背景、内容和意义。30 二战后,联邦德国经济崛起的重要原因是什么?31 叙述并评价二战后
7、西欧主要国家的“福利国家”政策。32 二战后,日本经济高速增长的原因是什么?33 简述旧金山体制的内容及其实质。34 欧共体成立后的三次扩大及其影响是什么?35 简述欧共体一体化的进程。36 简述从欧共体成立到 20 世纪七八十年代,西欧同美国的关系。历史学基础(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西方国家)模拟试卷 4 答案与解析一、单项选择题1-20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40 分。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 【正确答案】 C【知识模块】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西方国家2 【正确答案】 D【知识模块】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西方国家3 【正确答案】 B【知识模块】 第二次世界大战
8、后的西方国家4 【正确答案】 A【知识模块】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西方国家5 【正确答案】 D【知识模块】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西方国家6 【正确答案】 C【知识模块】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西方国家7 【正确答案】 D【知识模块】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西方国家8 【正确答案】 D【知识模块】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西方国家9 【正确答案】 A【知识模块】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西方国家10 【正确答案】 D【知识模块】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西方国家11 【正确答案】 C【知识模块】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西方国家12 【正确答案】 A【知识模块】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西方国家13 【正确答案】 A【知识模块】 第二次
9、世界大战后的西方国家14 【正确答案】 B【知识模块】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西方国家15 【正确答案】 A【知识模块】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西方国家二、名词解释21-28 小题,每小题 10 分,共 80 分。16 【正确答案】 1989 年布什政府上台后,针对美苏力量对比的变化和苏联、东欧改革的新形势,提出了“ 超越遏制 ”的外交新战略。其基本内容是,在不放弃对苏联军事遏制的同时,抓住苏联实行改革的时机,以经济援助为诱饵,采取政治、经济、文化和意识形态等多种手段,使东欧脱离苏联的影响,促使苏联削减军事力量和国内政治“多元化 ”,最终把苏联融入西方社会。与遏制战略相比,超越遏制战略目标更大、空间更
10、广、手段更多。【知识模块】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西方国家17 【正确答案】 1991 年 1 月 17 日凌晨,停泊在海湾地区的美国军舰奉命向伊拉克防空阵地、雷达基地发射了百余枚“战斧” 式巡航导弹,以美国为首的多国部队开始实施“沙漠风暴 ”行动,海湾战争爆发。在此后的 38 天中,以美国为首的多国部队利用自己的海空优势和高技术优势,对伊拉克进行持续的空中突击,使伊拉克的指挥和控制系统瘫痪,伊军全线溃败。2 月 28 日,美国总统布什宣布多国部队停止战斗,海湾战争结束。美国为首的多国部队以阵亡 340 人的代价取得对伊拉克的绝对胜利。【知识模块】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西方国家18 【正确答案】 戴
11、高乐主义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至法兰西第五共和国初期,法国在处理战后国际关系问题时的基本精神和基本原则。其实质是民族主义,其核心是捍卫国家主权,维护民族独立,恢复法国在国际舞台上的大国地位。它的主要内容有:反对美国在西方联盟中的霸权,谋求法国的领导地位;改善同苏联,东欧的关系谋求东西方的缓和;积极发展同中国的友好关系;争取并实现了法德合作。戴高乐主义的提出反映了西欧要求独立发展的政治倾向,表明西欧对外政策已开始摆脱对美国外交政策的依附状态。【知识模块】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西方国家19 【正确答案】 路德维希.艾哈德是联邦德国建立初期经济改革的主要倡导者和决策人。他结合德国实际,发展了新自由主义学
12、派理论,提出了“社会市场经济” 。其基本特点是:实行自由竞争的市场经济,不搞国有化和计划性,但仍实行必要的有限的国家干预,并要求企业“履行自己的社会责任” ,以实现“全民福利”和“ 经济人道主义”。按照这种理论,国家通过制定法律和采取措施,保护竞争,使竞争有一个稳定的环境和适当的范围,受到一定的调节和指导。同时国家又用税收、投资、财政、信贷、收入分配等政策措施参与企业活动进行于预。这一理论的应用被认为对联邦德国的“ 经济奇迹”起到重要作用,艾哈德也被誉为联邦德国的 “经济奇迹之父”。【知识模块】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西方国家20 【正确答案】 德国分裂后,联邦德国一直不承认民主德国。从 60 年
13、代起,由于国际形势的变化,联邦德国开始调整东方政策。1969 年,联邦德国总理勃兰特实行了改善同苏联的关系、同东欧各国关系正常化及承认民主德国的“新东方政策” 。由于联邦德国处于中欧这一特殊的地理优置,从俾斯麦以来,每个时期都有一个相应的东方政策。1 日的东方政策不承认战后德国疆界的现状的不可改变性,不承认两个德国同时存在的现实,不同东欧社会主义国家(苏联除外)建立正常外交关系。新东方政策改善了同苏联和东欧国家以及两个德国之间的关系,缔结了相应的条约。新东方政策的实质就是联邦德国承认了战后欧洲的现状,同时试图改善欧洲内部的各种关系,以便有朝一日和平统一德国。新东方政策是联邦德国在国际政治舞台去
14、重新发展重要作用的开端和标志,促进了世界战略格局多元化趋势,有利于东西方关系的缓和。【知识模块】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西方国家21 【正确答案】 1950 年 5 月 9 日,法国外长舒曼发表了一项带有历史性的声明,即所谓“舒曼计划 ”。计划提出法国政府的建议: “把法德的全部煤钢生产置于一个其他欧洲国家均可参加的高级联营机构的管制之下”,并指出这个步骤将为未来欧洲联邦建立共同的经济基础。据此,1951 年 4 月,法国、联邦德国、意大利、比利时、荷兰和卢森堡在巴黎签订了建立欧洲煤钢联营条约。舒曼计划促进了法德和解,由此计划而产生的煤钢联营(共同体)结束了战后欧洲统一运动的舆论准备阶段,成为统一
15、欧洲的第一个实际步骤,从此欧洲统一运动进入了一个新时期。【知识模块】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西方国家22 【正确答案】 1957 年 3 月 25 日,法、德、意、荷、比、卢 6 国首脑聚会意大利罗马,签署了两项条约,即建立欧洲原子能共同体条约和建立欧洲经济共同体条约,统称罗马条约。根据条约,成员国之间取消进出口关税和贸易限额;确立对共同体以外国家的共同关税率和贸易政策;确立农业和运输业方面的共同政策;协调成员国的社会经济政策;实行成员国之间人员、劳务和资本自由流通,设立欧洲投资银行和社会基金;建立联系国制度等。根据条约,共同体还设置了一整套有一定权限的机构,它的决策机构是部长理事会,共同体的日常
16、工作机构是执行委员会,另外还设置了共同体的议会和法院。1958 年 1 月 1 日,罗马条约正式生效,欧洲原子能共同体和欧洲经济共同体正式成立。【知识模块】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西方国家23 【正确答案】 1965 年 4 月 18 日,法、德、意、荷、比、卢 6 国又签订了布鲁塞尔条约,决定将煤钢共同体、原子能共同体和经济共同体所属机构加以合并,统称为“欧洲共同体 ”。1967 年 7 月 1 日,该条约生效,欧洲共同体从此成为组织机构完备的区域一体化组织。【知识模块】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西方国家24 【正确答案】 欧洲共同体成立后,随着经济一体化的顺利进展,开始谋求政治一体化。1973 年
17、12 月,在丹麦首都哥本哈根举行了共同体 9 国首脑会议。会议发表了由共同体 9 国外长拟定的“欧洲同一性报告” ,表示 “九国应该在对外政策方面逐步确定共同的立场” ,提出了 “西欧国家要用一个声音说话 ”的著名口号。哥本哈根报告是欧洲共同体就国际事务采取独立的共同立场的第一个文件,这次会议被视为欧洲共同体发展史上的一个里程碑。【知识模块】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西方国家25 【正确答案】 1990 年 11 月 19 日,欧安会第二次首脑会议在巴黎正式开幕,法国总统密特朗主持开幕式并发表讲话,11 月 21 日,与会 31 国首脑签署了新欧洲巴黎宪章。新欧洲巴黎宪章包括三方面内容:关于欧洲的形
18、势,宪章强调,“欧洲对抗和分裂的时代已经结束” ,各国今后的关系将 “建立在彼此合作和尊重的基础上”;关于欧洲未来的方向,宪章着重探讨了欧洲的安全、经济合作、环境保护以及文化等方面的问题;关于欧安会的新结构问题,宪章决定将欧安会制度化和机构化。北约和华约成员国发表联合声明宣布:双方“不再互为敌手,相互间将建立新的伙伴关系并友好相处”。这次会议标志着战后欧洲旧秩序的最终结束,新的和平进程的开始,为欧洲国家的合作提供了机会。【知识模块】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西方国家三、论述题26 【正确答案】 二战后西欧经济经历了比较大的起伏:(1)50 年代,持续稳定增长。60 年代,在继续稳定发展的基础上,普遍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考研 试卷 历史学 基础 第二次世界大战 西方国家 模拟 答案 解析 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