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类试卷]中国文学史历年真题试卷汇编9及答案与解析.doc
《[考研类试卷]中国文学史历年真题试卷汇编9及答案与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考研类试卷]中国文学史历年真题试卷汇编9及答案与解析.doc(15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中国文学史历年真题试卷汇编 9 及答案与解析1 论述古诗十九首的主题。(复旦大学 2010 年)2 结合实际创作和文学理论评价初唐四杰和陈子昂对唐诗发展的贡献。(西北大学2010 年)3 简论周邦彦词艺术特征。(陕西师范大学 2010 年)4 试论“诗骚 ”传统的确立。 (北京大学 2007 年)5 阮籍五言咏怀诗的思想艺术特点。(中山大学 2011 年)6 简述沈、宋对近体诗的贡献。(武汉大学 2004 年)7 简析窦娥冤的主题思想。(西北师范大学 2009 年)8 简述童心说。(浙江大学 2007 年)三、填空题请完成下列各题,在各题的空处填入恰当的答案。9 神话“鲧禹治水 ”“夸父逐日”
2、“精卫填海” 出自( )。(山东大学 2008 年)10 亦余心之所善兮,( )。(首都师范大学 2013 年)11 司马相如赋的代表作是( )( ) 。(兰州大学 2008 年)12 陈朝徐陵编有古诗无名人为焦仲卿妻作,后人常取此诗首句,称为( )。(暨南大学 2009 年)13 山石是( ) 的七古代表作。(中国人民大学 2015 年)14 刘熙载用“ 幽韵冷香” 概括 ( )的风格。(暨南大学 2009 年)15 纪君祥的( ) 和关汉卿的窦娥冤是我国传统古典悲剧的两大典范。(中国人民大学 2012 年)16 袁宏道是明代( ) 派的代表人物。(中山大学 2011 年)17 “南洪北孔
3、”中的“北孔”指的是( )。(中山大学 2011 年)18 ( )被称为 “诗界革命”的一面旗帜。(山东师范大学 2003 年)19 大音希声(南开大学 2012 年)20 骚体赋(北京师范大学 2008 年)21 悲愤诗(山东大学 2011 年)22 正始之音(首都师范大学 2012 年)23 边塞诗派(中国人民大学 2000 年)24 清真词(山东大学 2010 年)25 四时田园杂兴(北京大学 2005 年)26 录鬼簿(南开大学 2012 年,北京大学 2017 年)27 竞陵派(华东师范大学 2012 年)28 阳羡派(南开大学 2007 年)29 花雅之争(扬州大学 2013 年)
4、30 文明小史(南京师范大学 2000 年)中国文学史历年真题试卷汇编 9 答案与解析1 【正确答案】 古诗十九首除了游子之歌,便是思妇之词,抒发游子的羁旅情怀和思妇闺愁是它的基本内容。二者相互补充,围绕着同一个主题,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古诗十九首所表现的游子思妇各种复杂的思想情感,在中国古代具有普遍性和典型意义,千百年来引起读者的广泛共鸣。古诗十九首的作者绝大多数是漂泊在外的游子,他们身在他乡,胸怀故土,心系家园,每个人都有无法消释的思乡情结。涉江采芙蓉:“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明月何皎皎:“ 客行虽云乐,不如早旋归。”表现出难以遏制的思乡之情。游子思乡,这是人
5、类普遍的情感,在农业文明时代体现得更为明显。不过,在以往的史传文学作品中,人们经常见到的是富贵以后流露出的乡情,衣锦还乡的热烈场面。古诗十九首的作者多是失意士子,他们在穷困潦倒之际所弹奏的思乡曲,语悴情悲,充满天涯沦落人的凄楚,引来读者的同情和怜悯。游子思乡作品在诗经中也有多篇,诗经中游子的思念对象有他们的妻子,但更多的是想到父母双亲,桑梓情中渗透亲子之爱;古诗十九首的思乡焦点则集中在妻子身上,思乡和怀内密不可分,乡情和男女恋情是融汇在一起的。古诗十九首的作者多数是宦游子弟,他们之所以离家在外,为的是能够建功立业,步人仕途。对此,诗人反复予以申诉。今日良宴会写道:“何不策高足,先据要路津。无为
6、守贫贱,坎坷常苦辛。”这是要在仕途的激烈竞争中捷足先登,占领显要的职位,摆脱无官无职的贫贱境地。回车驾言迈亦称:“盛衰各有时,立身苦不早。”“奄忽随物化,荣名以为宝。 ”这位作者已经不仅仅满足于仕途上的飞黄腾达,而且还追求自身的不朽价值,通过扬名后世使生命具有永恒的意义。两汉乐府诗除了叙事诗外,也有一定数量的抒情诗,并且在格调上和古诗十九首相近。但是,像上述两首诗这样表现积极用世精神的作品很难找到。把士人建功立业、扬名后世的理想用如此坦率的语言表达出来,在古诗十九首之前的诗歌作品中尚不多见。游子宦达的成功率很低,多数人无法实现自己的愿望。作为仕途上的失败者,各种消极想法也就随之产生,他们要在其
7、他方面寻找慰藉,用以保持心态的平衡。古诗十九首作者的人生意识是清醒的,他们不相信成仙术,头脑里没有长生不死的彼岸世界,只想在现实中过得更快活、更自在。于是,他们“荡涤放情志”(东城高且长) ,去追求燕赵佳人。驱车上东门也写道:“服食求神仙,多为药所误。不如饮美酒,被服纨与素。”这是说要以美酒华服来消磨人生,同样表露得非常坦率。由于仕途的挫折,这些士子人生追求的层次由高向低跌落,从努力实现人生不朽到满足于耳目口腹之欲,他们是在寻求某种补偿,话语虽达观,深层的悲哀仍然可以感受到。古诗十九首所展示的思妇心态也是复杂多样的。盼望游子早归,这在古诗十九首众多的思妇诗中共同点。然而,盼归而不归,思妇的反应
8、却大不相同。有的非常珍视自己的婚姻,对游子的爱恋极深,远方捎回书信,她会置之怀中,“三岁字不灭”(孟冬寒气至 ) ;有的觉察到“游子不顾返 ”的苗头,日感衰老、消瘦,只好宽慰自己“ 努力加餐饭 ”(行行重行行)。也有的思妇在春光明媚的季节经受不住寂寞,发出“ 空床难独守 ”(青青河畔草)的感叹。这些思妇诗的作者未必都是女性,大部分可能是游子揣摩思妇心理而做,但都写得情态逼真,如同出自思妇之手。这些作品的共同特点是重在表现思妇独处的精神苦闷,她们担心游子喜新厌旧,担心自己的真情不被对方省察,担心外力离间。古诗十九首:中思妇和游子的形象都是孤独的,不过,和游子相比,思妇显得更加孤独。游子有良宵会,
9、还可以驱车出游,而思妇却只能徘徊院庭,空室长叹,她们难言的寂寞经常是靠泪水冲洗。古诗十九首所出现的游子思妇,徘徊于礼教与世俗之间,他们既有合乎传统礼教的价值取向,又有世俗的人生选择;时而有违礼之言,但见不到违礼之行,不及于乱。游子即使决心“ 荡涤放情志 ”,一旦真的面对燕赵佳人,又 “沉吟聊踯躅”。(东城高且长) 妙龄女子先是埋怨对方的迎娶过迟,但随即又表白:“君亮执高节,贱妾亦何为。”(冉冉孤生竹 ) 如果说游子从立功立名转向佳女美酒体现了古代失路士人的普遍趋势,那么徘徊于礼教与世俗之间的做法,则是东汉士林风气的折射。【知识模块】 秦汉文学2 【正确答案】 (1)“初唐四杰”对唐诗的贡献主要
10、表现在:题材、内容的扩大。他们把描写场景和题材由宫廷转为市井,如卢照邻的长安古意;从台阁移到了江山和大漠,如杨炯从军行。并且诗中出现了一种壮大的格调气势,一种慷慨悲凉的感人力量,特别是卢、骆的七言歌行,气势宏大,视野开阔,写得跌宕流畅,神采飞扬,较早地开启了新的诗风。有的诗篇有一种昂扬的抱负和气概,这主要反映在他们羁旅送别之作和边塞诗中,如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川。对诗的格律形式作了有益探索。首先,五言八句的律诗开始初步定型,尤其是王勃、杨炯的五律,追求对偶的整齐和声律的协调,感情相对稳定,具有一种自负的雄杰之气和慷慨情怀。杨炯的五言律己完全符合近体的粘式律,对五言律的定型起了重要作用。其次,古体
11、和歌行体特别是卢照邻和骆宾王的七言歌行已趋向完备化,气势宏大,视野开阔,有刚健之气。如卢照邻的行路难、骆宾王的帝京篇。“四杰”诗风虽然并没有完全摆脱当时流行的宫廷诗风的影响,但声律风骨兼备的唐诗是从他们开始形成的。(2)陈子昂登上文坛后,大力倡导革新,他的与东方左史虬修竹篇序是其诗歌革新的一个纲领性文献。陈子昂对齐梁文风提出了两点批评:一是“彩丽竞繁,而兴寄都绝” ,二是“汉魏风骨,晋宋莫传” 。前者是说齐梁文学只讲究华丽的辞藻,而缺少深微的情志寄托,缺少诗人真实情感的抒发。后者是说晋宋之后的诗歌缺少汉魏诗歌那种充实的内容和强烈的艺术感染力量。这两点批评,概括了六朝、特别是齐梁诗的弊端,击中了
12、要害。他提出的文学理论主要有:兴寄说。陈子昂的兴寄说是指诗歌要有充实的内容,言之有物,寄怀深远,因物喻志,托物寄情。他自己的感遇诗三十八首就借咏物叙事抒发自己的壮志情怀,而且以物喻人,托物喻志,寄托自己对礼会政治的主张和见解,可以说是他对自己的“兴寄 ”主张的最好实践和最明确注解。风骨说。陈子昂的风骨说,继承了前人的风骨论。他的风骨内涵,根据他在修竹篇序对齐梁诗歌“汉魏风骨,晋宋莫传” 的批评,应该就是指建安风力,即是指具有鲜明爽朗的思想感情和精要劲健的语言表达的艺术风格,具有风清骨峻的特点。陈子昂的登幽州台歌可以说正是具有这种风格的作品。总之,他提倡风骨和兴寄,对于当时诗风的变革有积极的推动
13、作用。他将汉魏风骨与风雅兴寄联系起来,反对没有风骨、兴寄的作品,提出了一种“骨气端翔、音情顿挫、光英朗练” 的审美理想。他的诗歌体现了他的文学主张,如他的感遇第三十六首,直接继承建安诗人的梗概多气,蕴藏着壮伟情怀,展现出不甘平庸、积极进取的精神风貌,带有壮怀激烈、拔剑而起的豪侠之气。登幽州台歌在一己的悲哀里蕴含着伟大的孤独感,透露出四顾茫茫而慷慨悲歌的豪侠气概。陈子昂对风骨的追求及他提出的诗美理想,对于唐诗的变革具有关键性的意义。【知识模块】 隋唐五代文学3 【正确答案】 作为苏轼前后相继的词坛领袖,周邦彦具有与苏轼不同的艺术追求和贡献。苏轼如唐诗中的李白,追求创作的自由,强调性情的自然流露,
14、力图打破词作原有的创作规范;周邦彦则如杜甫,创作时精心结撰,追求词作的艺术规范性,“下字运意,皆有法度”( 沈义父乐府指迷) 。周词的法度、规范,主要体现在章法、句法、炼字和音律等方面。因法度井然,使人有门径可依,故“作词者多效其体制”。(1)周词长于铺叙,但他变直叙为曲叙,往往将顺叙、倒叙和插叙错综结合,时空结构上体现为跳跃性的回环往复式结构,过去、现在、未来和我方、他方的时空场景交错叠映,章法严密而结构繁复多变。如其名作兰陵王柳。周词的铺叙,还善于增加并变换角度、层次。他能够把一丝感触、情绪向四面八方展开,又层层深入地烘托刻画,使情思毫发毕现。代表作有六丑蔷薇谢后作(正单衣试酒)(2)周邦
15、彦能自铸伟辞,但更善于融化前人诗句人词,浑然天成,如从己出。周词往往是一首词中数句化用,不仅从字面上化用前人诗句变成新的语言,更从意境上点化前人诗句而创造出新的意境,从而把它发展为一种完备的语言技巧。最典型的是西河金陵怀古,全词系化用唐刘禹锡金陵五题的石头城乌衣巷和古乐府莫愁乐三首诗而成。语言经重新组合,意境更具新意。名作瑞龙吟(章台路) 也融化了杜甫、李贺、杜牧、李商隐等十余人的诗句,几乎字字有来历,句句有出处,但不露痕迹。周词融化前人诗句人词,贴切自然,既显博学,又见工巧,因而深受后人推崇。(3)调美,律严,字工,是周词在音律方面的特点。周邦彦与柳永一样,也长于自度曲。他新创、自度的曲调共
16、五十多调,虽然创调之多不及柳永,但他所创之调,如瑞龙吟兰陵王和六丑等,声腔圆美,用字高雅,较之柳永所创的部分俗词俗调,更符合南宋雅士尤其是知音识律者的审美趣味,因而受到更广泛的遵从和效法。(4)周词音律和谐,注重词调的声情与宫调的音色情调协调一致。宫调不同,声情各异。如商调凄怆怨慕,黄钟宫则富贵缠绵。故周邦彦写离别感伤的少年游(并刀如水) 选用商调,而写荆州明媚春光的少年游(南都石黛扫晴山),则用黄钟宫。为使音律和谐,周词审音用字,也非常严格精密。他用字不仅分平仄,而且严分仄字中的上去入三声,使语言字音的高低与曲调旋律的变化密切配合。(5)周词与杜诗一样,还特别擅长用拗句,在拗怒中追求音律和和
17、谐统一。这一方面使字声的错综使用能更恰当地表达喜怒哀乐的不同情感,另一方面也是为加强声情顿挫的美感,而且适应歌唱者的自然声腔和乐曲旋律的需要。音律上做到拗怒与和谐的矛盾统一,是清真词的独创。故王国维清真先生遗事说,读清真词,“文字之外,须兼味其音律。”【知识模块】 宋代文学4 【正确答案】 诗经与楚辞各以其自己的思想、卓越的艺术成就和鲜明的特色,成为我国古典诗歌的两大典范。中国文学史上往往将“风”“骚”并称。后代诗人,一般说来,或主要接受了诗经的影响,或主要接受了楚辞的影响,使诗歌创作沿着诗经楚辞所开辟的两条道路不断前进,因此而发展、形成的我国诗歌的两种不同的优良传统,习惯上,就称为“诗骚”
18、传统,亦称为“风”“骚”传统。(1)所谓“诗”传统,是现实主义精神的世代相传。富于现实主义精神的作品一般具有诗经式的正视现实、描写现实、揭露现实、批判现实的特点;艺术上善于用朴素的文风,简洁的语言,巧妙的比兴,塑造出真实、自然而生动的形象,描绘出亲切感人的生活画面,来抒发情怀、反映现实的特征,这也是我国现实主义诗歌传统的主要特征。从诗经开始,我国诗歌就发源出一条现实主义的长河。国风民歌,从社会生活的各个角度,广泛、深刻地展现了周代人民惨遭剥削、压迫的实际处境,抒发了他们对不合理社会现实的怨恨和对美好幸福生活的憧憬。“二雅” 中的文人讽喻诗悯时伤乱,暴露、鞭挞了西周时期政治黑暗、民生凋敝、外族入
19、侵、天灾人祸并作的社会状况,表现了诗人用诗歌干预政治、针砭时局、忧国忧民的积极态度和进步思想。两汉魏晋南北朝时期,历史上直接继承发展诗经优良传统的是两汉乐府民歌,“感于哀乐,缘事而发 ”与 “风”诗传统一脉相通;建安时期的文人诗出现了第一次现实主义创作热潮,“ 建安风骨 ”就是这一时期的创作特色;北朝民歌,内容深厚,酷似汉乐府。唐代陈子昂自觉继承“ 风雅比兴 ”,为唐代现实主义诗歌创作开辟了道路;杜甫诗歌具有丰富的社会内容、强烈的政治倾向、崇高的爱国爱民精神,素有“诗史” 之称,使我国现实主义诗歌创作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峰;白居易大力提倡和写作新题乐府,以他为首的“ 新乐府运动”,是我国历史上第一
20、次有理论、有实践的现实主义诗歌运动。自宋以下,历代都出现了一些优秀的现实主义诗人和优秀的现实主义作品,如诗人王禹偁、元好问;元代戏剧家关汉卿的戏剧是古代戏剧文学反映现实的代表;清代小说家曹雪芹的红楼梦更是标志着我国古典现实主义文学登上了顶峰。(2)“骚”传统指的是屈原奠定的我国古典诗歌积极浪漫主义的优良传统。屈原和庄子同是浪漫主义文学的代表作家,其性质和特征却明显不同。屈原浪漫主义的性质为积极浪漫主义,是“ 力图加强人的生活意志,在他的心中唤起他对现实和现实的一切压迫的反抗” ;其特征为 “其言甚长,其思甚幻,其文甚丽,其旨甚明 ”。屈原开辟的积极浪漫主义相传,形成了和“风” 诗传统面貌不同的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考研 试卷 中国 文学史 历年 汇编 答案 解析 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