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S 214-2001 流行性乙型脑炎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pdf
《WS 214-2001 流行性乙型脑炎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WS 214-2001 流行性乙型脑炎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pdf(8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ws 214-2001前言流行性乙型脑炎是由乙型脑炎病毒经蚊虫媒介而引起的中枢神经系统损伤的急性传染病,是一种人畜共患的自然疫源性疾病。人感染乙型脑炎病毒后大多数表现为亚临床型感染,约1输(或更少)的感染者有典型的脑炎症状。我国是流行性乙型脑炎的流行区,除西藏、青海、新孤等少数地区外,全国都有发病报告。河南、湖南、湖北、贵州、江西、广东、广西都是较重的流行地区。目前已有疫苗可供预防,但无特异性有效的治疗方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中将流行性乙型脑炎列为乙类传染病管理。为更好地指导防治工作,特制定本标准。本标准的附录A是标准的附录。本标准的附录B是提示的附录。本标准由卫生部疾病控制司提出。本
2、标准起草单位: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病毒学研究所、北京地坛医院。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张礼璧、徐道振。本标准由卫生部委托卫生部传染病监督管理办公室负责解释。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行业标准流行性乙型脑炎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WS 214 2001Diagnostic criteria and principles ofmanagement of japanese B encephalitis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流行性乙型脑炎(以下简称乙脑)的诊断标准和处理原则。本标准适用于全国各级医疗、保健机构、卫生防疫机构对流行性乙型脑炎的诊断、报告和处理。2诊断原则依流行病学史和症状体征、实验室检查、进行综合分析、作出临床诊
3、断,确诊须依靠血清学或病原学检查。3诊断标准I1流行病学在乙脑流行地区居住,在蚊虫叮咬季节发病或发病前25 d内在蚊虫叮咬季节到过乙脑流行地区旅行。3.2症状体征12.1急性起病,发热头痛,喷射性呕吐,嗜睡,可伴有脑膜刺激症状3.2.2急性起病,发热2d-3d后出现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如昏迷、惊厥、抽搐、肢体痉挛性麻痹等中枢神经症状,或发展至中枢性呼吸循环衰蝎。3.2. 3脑脊液:压力增高,呈非化脓性炎症改变外观清亮,蛋白轻度增高,搪与氯化物正常,自细胞增高,多在(50-500) X 10fi/L,早期多核细胞为主,后期单核细胞为主。3.2.4一个月内未接种过乙脑疫苗者,血或脑脊液中抗乙脑Ig
4、m抗体阳性。3.2.5恢复期血清中抗乙脑IgG抗体或中和抗体滴度比急性期有4倍以上升高者,或急性期抗乙脑IgG抗体阴性,恢复期阳性者3.2.6脑脊液、脑组织、血清分离乙脑病毒阳性(详见附录A)3. 3病例分类3.11疑似病例3. 1加3.2.1或3.2.2.13.2临床诊断病例疑似病例加3. 2. 33.3.3确诊病例临床诊断病例加3.2.4或3. 2.5或3.2.604处理原则4.1治疗目前无特效抗病毒药物,主要以对症1支持、综合治疗为主。4.1.1乙脑病人室内防蚊、灭蚊,精心护理和监护病人,密切观察病情变化。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2001一11一23批准2002一05一01实施ws 214-
5、20014.1.2对症治疗,用物理和药物控制体温于38左右,抗惊厥、抗抽搐、抗脑水肿,保持呼吸道通畅,有呼吸衰竭时及早气管切开,必要时应用人工呼吸机。4.1.3昏迷病人以鼻饲高热量多维生素的营养性流食,保持水和电解质平衡。4.1.4预防继发感染,早期发现感染早期治疗。4-1,5恢复期有神经肌肉的遗留症状者,加强主动、被动运动或针灸或物理康复治疗。4.1.6有条件者必要时可应用高压氧舱治疗。4.2预防4.2.1防蚊和灭蚊。4.2.2乙型脑炎疫苗的预防注射。WS 214-2001附录A(标准的附录)实验诊断方法A,病原学诊断从病人的脑组织,脑脊液或血液中查到流行性乙型脑炎病毒或抗原或特异性的核酸,
6、即可作出病原学诊断。Al.,病毒分离Al. 1-1标本的收集收集病毒血症期的血液或发病早期的脑脊液进行病毒分离,但阳性率不高。如取脑组织活检材料或尸检材料,病毒分离的成功率较高,但前者不易为病人所接受,后期只能用于死后诊断。其他组织如肝、脾、肾、淋巴结等很少被收集用于分离病毒。Al. 1.2标本的处理血液标本可无菌法用玻璃珠去纤维蛋白或加肝素等防凝后,直接接种于敏感动物或鸡胚,或进行细胞培养,脑脊液可以直接接种。脑组织可加无菌10%脱脂奶或生理盐水,研磨成匀浆,经1 500 rfmin30 min离心沉淀,取上清液接种动物或细胞。为防止细菌污染,可于研磨匀浆过程中加人1 000 UIML的青霉
7、素和1 000 pglmL的链霉素。Al. 1. 3常用的敏感动物和鸡胚分离流行性乙型脑炎常用的敏感动物为三周龄的小白鼠或乳鼠(1-3日龄),每鼠脑内接种标0.03 mLJ周鼠(。01 mLl乳鼠)3 d-21 d期间出现毛耸、弓背、肢体麻痹等发病者为可能阳性,再进一步鉴定分离的病毒。如接种标本的小鼠21 d内不发病则宜将小鼠脑组织研磨成10%悬液,1 500 r1min离心30 min后取上清液再作盲传接种,接种新的小鼠或细胞的培养,盲传三代阴性者作为分离病毒阴性。鸡胚对乙型脑炎病毒敏感,将标本注射于7-9日龄鸡胚的脑或(和)绒毛尿囊膜,放370C孵育,2 d-5 d后如鸡胚发生死亡,取鸡胚
8、或绒毛尿囊膜即可用于作乙脑病毒的鉴定(鸡胚分离病毒目前已经较少使用)。Al. 1.4常用的敏感细胞流行性乙型脑炎病毒对许多种体外培养的细胞敏感,可用于分离病毒,常用的有鸡胚纤维母细胞、人胚肾细胞、人胚肺细胞、猪肾、地鼠肾、猴肾细胞,受感染的细胞能出现明显的细胞病变。蚁传代细胞Cs136株乳地鼠肾$HK。株或猴肾Vero传代株细胞对乙型脑炎病毒敏感。Al. 2病毒鉴定用中和试验进行鉴定,如病毒的感染力能被抗乙型脑炎免疫血清中和,则可定为乙型脑炎病毒,方法见A2.leA2血清学诊断方法A2.1中和试验A2.,.1原理中和抗体与病毒相结合,能改变病毒表面的构形,使病毒不能与敏感细胞表面的受体相结合,
9、不能使敏感细胞发生病毒感染而产生细胞病变。中和试验以侧定病毒的感染力为墓础,必须在敏感的动物或细胞中进行,病毒与中和抗体之间,具有质和量的相关性。乙型脑炎病毒只能被抗乙脑中和抗体所中和,抗体量的多少决定病毒被中和的完全程度。因此,中和试验可用于鉴定病毒,亦可用于测定抗体,中和抗体滴度的高低与机体抗病毒的保护力呈正相关。WS 214-2001A2.1.2固定病毒用量稀释血清法A2.,.2.1病毒先在敏感细胞或动物中测定病毒的50%致细胞病变量(TCIDso)或动物的半数致死量(LDso),用于固定病毒一稀释血清中和试验的病毒用量,为100TCIDso/0. 1 mL,允许范围为32-320TCI
10、Dso,A2.1.2.2灭活血清将血清标本加等量Hanks液后于56 COO min灭活。A2.1.2.3准备生长成片,形态良好的细胞管若干支。操作步骤:。)将已灭活的血清用Hank。液作连续2倍的稀释,即1! 4,1: 8,1!16,1:32,1:64,1:128每稀释度的量按接种试管数的需要而定,如每一稀释度接种。. 1 mL,则需配0. 5 mL,实际需用0. 4 mL,b)取IOOTCIDso/0. 1 mL浓度的病毒分别与一系列稀释的血清等盆相加,充分摇匀,放37 C水箱作用Ih.其间摇匀2-3次。c)取出上述病毒与血清混悬液,每一稀释度接种4管,每管0. 2 mL,补充维持液至1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5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WS 214 2001 流行性 脑炎 诊断 标准 处理 原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