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类试卷]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课程)模拟试卷3及答案与解析.doc
《[考研类试卷]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课程)模拟试卷3及答案与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考研类试卷]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课程)模拟试卷3及答案与解析.doc(19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课程)模拟试卷 3 及答案与解析一、单项选择题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 目前在我国高中及部分小学、初中所开设的研究性学习课程就其主要性质而言是一种( )(A)学科课程(B)活动课程(C)综合课程(D)经验课程2 课程的一般结构是( )(A)课程计划一课程标准一教科书(B)课程总目标一领域目标一学科目标(C)课程目的一课程评价一课程实施(D)知识一经验一活动3 国家对某一学科的教学内容及进度作出规定的指导性文件称为( )(A)教学计划(B)课程计划(C)教科书(D)课程标准4 学科中心主义课程论的代表人物是( )(A)杜威(B)怀特海(C
2、)布鲁纳(D)克伯屈5 美国各门课程中多样化的实践活动,日本的综合活动时间反映出对( )在课程中地位的重视。(A)知识(B)能力(C)直接经验(D)间接经验6 1967 年提出目标游离评价模式的是( )(A)斯塔克(B)斯塔佛尔比姆(C)斯克里文(D)普洛沃斯7 布鲁纳指出无论我们选择何种学科,都务必使学生理解该学科的基本结构,据此而建立的课程理论是( )(A)存在主义课程论(B)学科中心主义课程论(C)社会改造主义课程论(D)后现代主义课程论8 在教育史上真正为课程论建立起心理学基础的教育家是( )(A)亚里士多德(B)桑代克(C)赫尔巴特(D)夸美纽斯9 我国中小学课程(教学) 计划的最基
3、本部分是( )(A)课程设置(B)课时分配(C)学科顺序(D)学周安排10 学校课程改革中主要是改革( )(A)课程设计(B)课程制订(C)教材编制(D)课程设置11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指出,基础教育建立新的课程体系,试行( )(A)国家课程(B)地方课程(C)校本课程(D)三者都是12 “学校课程中相关的真正中心,不是科学,不是文学,不是历史,不是地理,而是儿童本身的社会活动” 这一观点反映的课程理论是( )(A)后现代主义课程论(B)经验主义课程论 (C)学科中心主义课程论(D)存在主义课程论13 后现代主义课程论的主要代表人物是美国学者( )(A)奈勒(
4、B)多尔(C)杜威(D)巴格莱14 突破了学科界限,体现某类知识体系之间内在联系的课程是( )(A)综合课程(B)选修课程(C)活动课程(D)学科课程15 学科课程又称( )(A)综合课程(B)分科课程(C)活动课程(D)核心课程16 指出“无论我们选教何种学科,都必须使学生理解该学科的基本结构” 的是( )(A)布鲁纳(B)克伯屈(C)赞科夫(D)怀特海17 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培养学生的三个目标是( )(A)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B)知识、情感、意志(C)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面向现代化(D)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18 学科的设置和安排是通过( )体现出来的。(A)课程计划(
5、B)课程标准(C)教学内容(D)教科书19 “公认的课程定义,已从学程的内容、科目及学程表,变为在学校领导或指导下给学习者提供的一切经验”这一课程观倾向于认为课程是( )(A)学科(B)文化(C)目标(D)体验20 20 世纪 80 年代以来,人们已不再满足于对课程计划制定的重视,纷纷开始重视课程变革过程中的( )(A)课程内容的选择(B)课程内容的组织(C)课程实施(D)课程评价21 由中央政府负责编制、实施和评价的课程是( )(A)综合课程(B)隐性课程(C)国家课程(D)校本课程22 制定课程计划的首要问题是( )(A)课程设置(B)学科顺序(C)课时分配(D)学年编制23 课程评价可分
6、为内部评价与外部评价,其划分的依据是( )(A)评价实施阶段的不同(B)评价主体的不同(C)评价对象的不同(D)评价所发挥作用的不同24 现代学科课程的奠基人是( )(A)赫尔巴特(B)夸美纽斯(C)杜威(D)布鲁纳25 综合课程不包括( )(A)融合课程(B)核心课程(C)广域课程(D)潜在课程二、辨析题首先判断正误,然后说明理由。26 课程目标、教学目标与教育目的、培养目标之间是具体和抽象的关系。三、简答题27 联系实际,说明影响课程改革的因素有哪些。28 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体现在哪几个方面?29 举例说明校本课程的利弊。30 试比较经验主义课程论和学科中心课程论。31
7、为什么要进行课程评价,它有哪些作用?32 试述关于课程与教学关系的主要观点。33 简述课程目标的主要来源。34 简述分科课程和综合课程的类型特点及其适用性。35 简述 20 世纪 60 年代美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具体表现。必答题36 联系实际,分析影响课程实施的主要因素有哪些。37 试谈一下你对泰勒原理的认识与评价。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课程)模拟试卷 3 答案与解析一、单项选择题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 【正确答案】 B【知识模块】 课程2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课程的结构是指课程的组成部分及其相互关系。【知识模块】 课程3 【正确答案】 D【知识
8、模块】 课程4 【正确答案】 C【知识模块】 课程5 【正确答案】 C【知识模块】 课程6 【正确答案】 C【知识模块】 课程7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结构中心主义课程论也可称作学科中心主义课程论【知识模块】 课程8 【正确答案】 C【知识模块】 课程9 【正确答案】 A【知识模块】 课程10 【正确答案】 D【知识模块】 课程11 【正确答案】 C【知识模块】 课程12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这一论点正是来自经验主义课程论的典型代表人物杜威。【知识模块】 课程13 【正确答案】 B【知识模块】 课程14 【正确答案】 A【知识模块】 课程15 【正确答案】 B【知识模块】 课
9、程16 【正确答案】 A【知识模块】 课程17 【正确答案】 A【知识模块】 课程18 【正确答案】 A【知识模块】 课程19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这是一种后现代主义课程观,它强调的是人的体验。【知识模块】 课程20 【正确答案】 D【知识模块】 课程21 【正确答案】 C【知识模块】 课程22 【正确答案】 A【知识模块】 课程23 【正确答案】 B【知识模块】 课程24 【正确答案】 B【知识模块】 课程25 【正确答案】 D【知识模块】 课程二、辨析题首先判断正误,然后说明理由。26 【正确答案】 此命题是正确的。因为:(1)培养目标是指各级各类学校培养人才的具体的要求。它是属
10、于各级各类学校的。而课程目标是课程计划中各个学习领域或这些领域之下的一些具体的科目所规定的学生,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之后应达到的要求(或标准)。它是属于各学习领域或科目的。教学目标是教育者在教育教学(或实施课程计划)的过程中,在完成某一阶段(如一节课、一个单元或一个学期)的工作时,希望受教育者达到要求或产生的变化结果。它是属于具体教学过程中如单元、课时的。(2)通过以上分析可知,教育目的与培养目标之间的是普遍与特殊的关系;课程目标、教学目标与教育目的、培养目标之间是具体和抽象的关系。【知识模块】 课程三、简答题27 【正确答案】 影响课程变革的因素多种多样,其中主要有:(1)政治因素。政治因素对
11、课程变革的影响主要表现在:第一,政治因素影响课程目标的厘定;第二,政治因素影响课程变革的内容选择;第三,政治因素制约着课程的编制过程。(2)经济因素。经济因素对课程变革的影响主要表现在:第一,经济领域劳动力素质提高的要求制约课程目标;第二,经济的地区差异性制约课程变革;第三,市场经济与课程变革:课程价值取向的变化、课程目标综合性、课程结构的优化。(3)文化因素。文化因素与课程变革的关系主要表现在:第一,文化模式与课程变革。文化模式通常是指民族各部分文化内容之间彼此交错联系而形成的一种系统的文化结构。它是一个民族文化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根本特征。第二,文化变迁与课程变革。文化变迁是指文化内容或结构的
12、变化,通常表现为新文化的增加和旧文化的改变,亦即文化与文化之间的传播或文化自身的创造。第三,文化多元与课程改革。文化多元(Cultural Pluralism) 或多元文化(Multi Cul-ture)是指社会内部多种文化并存的状态。(4)科技革新。科技革新是影响课程变革的一个重要因素,主要表现在:第一,科技革新制约着课程变革的目标;第二,科技革新推动课程结构的变革;第三,科技革新影响着课程变革的速度。 (5)学生发展。课程变革必须适应并促进学生的发展,主要表现在:第一,课程变革必须适应学生身心发展的特征;第二,课程变革要能满足学生需要;第三,课程变革着眼点:最近发展区。苏联心理学家维果茨基
13、提出在进行教学时必须注意学生有两种发展水平:一是学生现有的发展水平,指由一定的已经完成的系统所形成的儿童心理机能的水平;二是即将达到的发展水平。他把两种水平之间的差异称为“ 最近发展区 (Zone Proximate Development)”它表现为“在已知道的情况下,凭借成人的帮助所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与在独立活动中所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之间的差异” 。【知识模块】 课程28 【正确答案】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主要表现在:(1)在具体课程目标上,改变传统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2)在
14、课程结构方面,改变传统过于注重学科本位、科目过多和缺乏整合的状况,体现课程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小学以综合课程为主,中学分科和综合相结合,高中以分科课程为主;高中阶段在开设必修课程时,设置丰富多彩的选修课,开设技术类课程,积极试行学分制管理;从小学到高中,设置综合实践活动课作为必修课,其形式包括信息技术教育、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和劳动与技术教育;农村中学可开设适合当地需要的职业技术课程;(3)在课程内容选择方面,改变传统课程内容“ 繁、难、偏、旧” 和注重书本知识的现状,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现代社会和现代技术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精选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
15、能; (4)在课程实施方面,改变传统教学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和机械训练的状况,倡导学生主动参与、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5)在课程评价上,改变传统课程评价过于强调甄别与选拔的功能,发挥课程评价的促进学生发展、教师发展和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课程评价要从终结性评价转变为发展性评价、形成性评价;(6)改变传统课程管理权限过于集中的弊端,实行国家、地方和学校三级管理,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及学生的适应性。【知识模块】 课程29 【正确答案】 校本课程是由学校参照国家课程标准、地方课程框架和本校学生发展兴趣及需要而开发的旨在体现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考研 试卷 教育学 专业 基础 综合 课程 模拟 答案 解析 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