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类试卷]工程硕士(GCT)语文(科普文)历年真题试卷汇编1及答案与解析.doc
《[考研类试卷]工程硕士(GCT)语文(科普文)历年真题试卷汇编1及答案与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考研类试卷]工程硕士(GCT)语文(科普文)历年真题试卷汇编1及答案与解析.doc(17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工程硕士(GCT)语文(科普文)历年真题试卷汇编 1 及答案与解析一、阅读理解题(20 小题,每小题 2 分)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0 (2004 年第 5 题) 阅读下面短文,回答下列问题:随着科技水平的提高和人们对物质世界更深层次的认识,医用生物材料作为材料大家族中与人们的关系最直接、最密切的一个分支,也得到了迅猛的发展。人们现在可以制造出各种生物医学材料来修复和替代人体器官,提高人们的生活质最,延长人们的生存空间。介入医学是一门融医学影像学和临床治疗学为一体的新兴边缘科学,涉及人体消化、呼吸、心血管、神经、泌尿、骨骼等多个系统疾病的诊断和治疗。生物医学材料的
2、研究和发展对介入医学的普及和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尤其是为一些不治之症或难治之症,如癌症、心血管疾病等,开拓了新的治疗途径,而且简便、安全、有效、并发症少。在介入疗法中,插入身体的导丝、导管壳、导管、血管支架、球囊导管,以及人体内各腔道支架,都是由医用生物材料制成的。利用医用生物材料制成的支架,不仅可以扩张血管,还可以为患食道肿瘤的病人服务。把这些支架放人患处,可使患者恢复进食和排泄,减轻患者的病痛,提高生存质量。又如治疗血管肿瘤,随着肿瘤的增大,会压迫血管,造成供血不足,甚至威胁生命。利用导管把为肿瘤提供营养的血管堵住,肿瘤就会由于得不到营养而死亡、脱落。系统性红斑狼疮,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
3、病。目前的研究表明,患者自身免疫系统发生紊乱,产生过多的抗 DNA 抗体及抗体附属物,从而损害组织器官。生物医学材料的发展和基因工程在医学上的应用,为治疗这种疾病提供了新的思路。人们制造了一种高分子材料,经碳化后形成微小的碳颗粒,通过生物提取技术,从小牛胰腺中提取 DNA 进行分离纯化,制成具有生物活性的 DNA 免疫吸附剂,然后组装成 DNA 免疫吸附剂的血液净化装置。在实际医疗过程中,使患者的血液作体外循环,在通过 DNA 免疫吸附装置时,血液中的抗 DNA 抗体就会被吸附剂所吸附,从而达到治疗的效果。从理论上讲,如果我们能够找到合适的 DNA,就可以通过血液换流的方法治疗任何免疫系统疾病
4、。(选自王渝生主编的改变人类的科学活动,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4)1 本文最主要的内容是:(A)介入医学的起源(B)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的治疗(C)生物材料在医学领域的使用(D)医用生物材料的分类2 下列各项中,不符合本文关于介入医学描述的是:(A)介入医学为不治之症开辟了新的治疗途径(B)介入医学与医用生物材料本身的研究和发展无关(C)介入医学提供血管和各腔道的支架,植入患者体内(D)介入医学操作简便且并发症少3 根据本文,不属于利用医用生物材料制成的支架和导管的功能的是:(A)分离纯化 DNA(B)阻断肿瘤的营养来源(C)恢复正常生理机能(D)扩张血管4 理论上,通过血液换流的方法冶
5、疗免疫系统疾病的最为关键的因素是:(A)血液净化装置(B)合适的脱氧核糖核酸(C)足够的生物活性(D)精密的分离纯化技术4 (2005 年第 3 题) 阅读下面短文,回答下列问题:上海人爱吃大闸蟹,阳澄湖的大闸蟹更是名噪国内外。但吃完大闸蟹,看到满桌狼藉的蟹骸,你可曾想过它的用途,可曾想过变废为宝?其实,蟹壳中还有一种丰富的自然资源,即甲壳素。甲壳素又名蟹壳素、聚乙酰氨基葡萄糖等,是一种维持和保护甲壳动物和微生物躯体的线性氨基多糖,广泛存在于节足动物类的翅膀或外壳中。壳聚糖又称聚氨基葡萄糖、可溶性甲壳素,是由甲壳素经脱乙酰化反应转化变成的分子量为 12 万59 万的生物大分子。从勃拉康于 18
6、11 年描述甲壳素至今,甲壳素和壳聚糖已有 100 多年的发展历史。也许你没有发现,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时时可见壳聚糖的身影。壳聚糖具有很好的抗菌活性,将其添加到固液食品中,既会对汁液有一定的澄清作用,又可以起到防腐保鲜作用,又由于壳聚糖只能溶解在弱酸中,因此特别适合酸性或低酸性的食品保鲜,如常添加于腌制食品中或用于海产、水果和保鲜。用壳聚糖做原材料,让其溶液在聚乙烯膜上蒸发,进而在一个钢膜中加压即可形成软性接触眼镜,即隐形眼镜。壳聚糖作为原材料的制备的隐形眼镜,其优异的透氧性和促进伤口愈合的特性,为发炎或受伤的眼睛的辅助治疗提供了美好前景。壳聚糖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生物降解性,降解产物一般对
7、人体无毒副作用,在体内不积蓄。用甲壳素、壳聚糖等原料制成的人工皮肤吸水性、透气性、组织相容性良好。若与乙酸合用,还有镇痛、抗感染等功效。用甲壳素制成的吸收型外科手术缝合线力学性能良好,组织反应好,柔软性好,易打结,具有创伤治愈效果,伤口修复快,创口平整漂亮。在手术伤口愈合过程中,甲壳素缝线在体内的抗张强度逐渐下降,并在溶菌酶作用下首先分解成低聚糖,然后经一系列的化学反应,一部分以二氧化碳的形式由呼吸道排出体外;另一部分则以糖蛋白的形式为人体吸收利用。(选自奚同庚主编原来如此.无所不在的材料,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5)5 以下各项壳聚糖的作用,本文并未提及的是:(A)食品包装(B)汁液澄
8、清(C)食物保鲜(D)食品防腐6 以下关于壳聚糖的描述有误的是:(A)是分子量为 12 万59 万的生物大分子(B)来源于脱乙酰化反应的甲壳素(C)可溶于任何浓度的酸性溶液(D)从蜘蛛类和甲壳类动物的外壳中可制取出壳聚糖7 关于在手术伤口愈合过程中甲壳素缝线变化的描述,不恰当的是:(A)抗张强度逐渐下降(B)溶菌作用下分解成低聚糖(C)化学反应后最终得到多样产物(D)所有的生成物质都将被排出体外8 关于用甲壳素制成外科手术缝合线的描述,错误的是:(A)具有良好的吸水性、透气性(B)具有良好的抗菌活性(C)具有良好的力学性能和柔软性、易打结(D)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生物降解性9 根据本文内容,
9、以下关于壳聚糖利用的论述正确的是:(A)在发炎或受伤的眼睛的辅助治疗方面疗效显著(B)因其良好的组织相容性可制成人工皮肤(C)因其良好的成膜性被制成隐形眼镜(D)特别适合于碱性或弱碱性食品的保鲜9 (2006 年第 4 题) 阅读下面短文,回答下列问题:包括一些海洋学科普作家在内的几乎每个人都认为,在大海深处的巨大压力之下,人体会被压扁。实际上,情况似乎并非如此。由于在很大程度上我们本身也是由水组成的,而水用牛津大学弗朗西丝.阿什克罗夫特的话来说“” ,因此人体仍会保持与周围的水一样的压力,不会被压死。麻烦的倒是体内的气体,尤其是肺内的气体。那里的气体确实会被压缩,但压缩到什么程度才会被致命,
10、这还不知道。直到最近,人们还认为,要是潜到 100 米左右的深处,肺脏会内爆,胸壁会爆裂,他或她就会痛苦地死去,但裸潜者反复证明,情况恰好相反。据阿什克罗夫特所说,似乎“ 人可以比预想的更要像鲸和海豚” 。然而,许多别的方面可能出问题。在使用潜水衣即用长管子连接水面的那种装备的年代,潜水员有时候会经历一种可怕的现象,名叫“挤压” 。这种情况发生在水面气泵失灵,造成潜水衣灾难性地失压的时候,倒霉的潜水员真的会被吸进面具和管子。等到被拖出水面,“衣服里剩下的几乎只有他的骨头和一点儿血肉模糊的东西” ,生物学家JBS霍尔丹在 1947 年写道,唯恐有人不信,他接着说, “这种事真的发生过。”然而,在
11、大海深处真正可怕的是得弯腰病(减压病 )倒不是因为这种病不舒服(虽然不舒服是肯定的) ,而是因为发生的可能性大得多。我们呼吸的空气里有 80是氮。要是将人体置于压力之下,那个氮会变成小气泡,在血液和组织里到处移动。要是压力变化太大比如潜水员上升太快体内的气泡就会泛起泡沫,犹如刚刚打开的香槟酒瓶那样,堵塞了细小的血管,造成细胞失氧,使病人痛得直不起腰。这就是“弯腰病 ”这个名字的由来。自古以来,弯腰病一直是潜水采海绵人和潜水采集珍珠人的职业病,但是 19 世纪以前没有引起西方世界的重视;而且,还包括那些不湿身体(至少不会湿得很厉害,一般不会湿到脚踝以上)的人。他们是沉箱工人。沉箱是密封的干室,建
12、在河床,用于建造桥墩。沉箱里充满了压缩空气;当工人们在人造压力的条件下工作很长时间走出来的时候,他们会经历轻微的症状,比如皮肤刺痛或发痒。但是,无法预料的是,少数人会持续关节痛,偶尔痛得倒在地上,有时候再也爬不起来。(比尔.布莱森孤独的行星选自万物简史,接力出版社,2005)10 根据上下文,文中“_” 处阿什克罗夫特的话最有可能是:(A)实际上是会变形的(B)实际上是压不扁的(C)实际上是会被压扁的(D)实际上是可以对外产生压力的11 下列最能反映出“ 人可以比预想的更要像鲸和海豚” 的选项是:(A)人体在 100 米左右的深水中可以保持与周围的水一样的压力,不会被压死。(B)人类在 100
13、 米左右深海潜水可以不依赖氧气的供给。(C)人类在 100 米左右深海潜水可以不依赖潜水衣的保护。(D)人类可以像鲸和海豚一样适应压力的突然变化。12 文中第二段“ 挤压” 灾难发生的原因是:(A)潜水衣破裂(B)气泵停止对潜水员输送氧气(C)空气猛地离开潜水衣(D)深水中的高压导致潜水衣的变形使人体被挤压13 根据本文,下列属于造成“减压病” 的原因的是:(A)深水的高压使人的肌体无法忍受(B)深水中的高压使人的肺脏内爆,胸壁破裂(C)潜水员上升太快导致压力的突然变化(D)潜水员在深水中会经历可怕的“挤压”14 在潜水过程中,不能避免“减压病” 发生的:(A)离开高压环境(B)消除气压变化(
14、C)逐步回到水面(D)吸人不含氮气的纯净氧气14 (2007 年第 1 题) 阅读下面的短文,回答下列问题:“温室效应“与“阳伞效应”在近百万年的地球气温变迁中,严寒的冰河期和温暖的间冰期曾交替出现。在冰河期,陆地冰川遍地,海水相对减少,海平面比今天要低100145 米。而在间冰期,冰川融化,海平面比今天要高 1530 米。今天,人类居住的地球冰河尚未完全消失,可认为是处于冰河期的末尾。现在令人关注的是:地球今后是继续变暖使冰河期彻底结束而迎接间冰期到来呢?还是再次从寒冷又进入一个新的冰河期? 人类对此虽尚难以预测,但 “温室效应 ”和“阳伞效应” 能给我们提供某些启示。人类对地球气温变化的干
15、预能力虽然极其渺小,但因为地球表面温度的平衡是以十分微妙的力学关系来维持的,只要对它施以较少的能量,就有打破热平衡的可能。人类活动可使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尘埃、水汽等增加,改变大气的成分,也能影响大气的透明度和热能辐射,从而导致地球气温发生变化。而导致地球气温变化的主导因素,是“温室效应” 和“阳伞效应”。地球外围大气层中的二氧化碳,能够投射太阳短波辐射,使热能容易到达地球表面;而对地面的长波辐射又有极强的吸收能力,即能将地球释放的热能截留在二氧化碳层内,不致逸人宇宙空间,同时通过逆反射又将热能返回地面。所以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稍有增加,就会导致地面温度上升,全球气温变暖,即为“温室效应” 。而
16、“阳伞效应”实质上是大气中人为尘埃的气候效应。大气中除火山爆发等自然原因产生尘埃外,人为因素产生的尘埃日益增加。随着人口的增长和工业的发展,通过工厂、交通工具和家庭炉灶及焚烧垃圾等产生的烟尘、废气,正越来越多地散发着大量的微尘离子,造成大气污染。对大气尘埃的气候效应,一般认为微尘能把阳光反射回宇宙空间,从而减少和削弱到达地面的辐射能,这样使地球表面温度降低。大气尘埃所起的这种“遮阳伞” 的作用称为“阳伞效应 ”。此外,尘埃还有吸湿特性,可把周围的水汽凝结在自身表面,促进和增加下层云雾的形成。云雾又能阻挡和减少太阳辐射到达地面,也可使地面降温。如果大气污染使下层云量增加到一定限度时,就会使冰河期
17、再现。综上可看出,当因人为的因素而被打破时,就会导致地球气候的急剧变化。但这其中是“温室效应 ”作用强,还是 “阳伞效应”影响大,人们还难以定论。许多科学家认为地球正在变暖,这样会导致冰川融化;而也有些气象学家根据多方面的气象资料分析,认为地球将进一步变冷,可能面临着一个新的小冰河期的到来。对于这一全球性的气温问题,到底是正在变暖还是逐渐变冷,科学家们正在积极探索之中。(节选自杨叔子主编探索未知世界,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2005,有删改)15 下列关于人类活动与全球气温变化关系的说法,表述最准确的是:(A)人类对地球气温变化的干预能力极其渺小。(B)人类活动可使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尘埃、水汽等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考研 试卷 工程硕士 GCT 语文 科普 历年 汇编 答案 解析 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