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S 13584-2003 Methods of test for man-made filament yarns《人造丝状纤维纱试验法》.pdf
《CNS 13584-2003 Methods of test for man-made filament yarns《人造丝状纤维纱试验法》.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CNS 13584-2003 Methods of test for man-made filament yarns《人造丝状纤维纱试验法》.pdf(40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 1 印行年月 94 年 10 月 本標準非經本局同意不得翻印 中華民國國家標準 CNS 總號 類號 ICS 59.060.20 L3235 13584 經濟部標準檢驗局印行 公布日期 修訂公布日期 84 年 10 月 2 日 92 年 10 月 9 日(共 40 頁 ) Method of test for man-made filament yarns 1. 適用範圍:本標準規定人造絲狀纖維紗之試驗方法。 2. 用語釋義:本標準所使用專業用語之定義依 CNS 5611纖維製品物理試驗法通則及 CNS 2337纖維詞彙(紗線部分)規定。 3. 試驗項目 ( 1)回潮率及附著回潮率 ( 2)平
2、衡回潮率 ( 3)標準纖維細度 ( 4)纖維根數 ( 5)抗拉強度及伸長率 ( 6)結節強力 ( 7)掛拉強力 ( 8)衝擊強力 ( 9)伸長彈性率 ( 10)初始抗拉強度 ( 11)伸縮性 ( 12)伸縮回復率 ( 13)撚數 ( 14)定長耐撚數 ( 15)交纏度 ( 16)蓬鬆性 ( 17)比重及密度 ( 18)收縮率 ( 19)熔點及熱收縮溫度(適用於合成纖維) ( 20)耐候性 ( 21)耐光性 ( 22)耐藥品性 ( 23)白度 ( 24)光澤度 ( 25)灰量 ( 26)二氧化鈦含量 ( 27)溶劑萃取量 人造絲狀纖維紗試驗法 2 CNS 13584, L 3235 ( 28)洗
3、淨減量 ( 29)表層率(適用於嫘縈) ( 30)硫磺量(適用於嫘縈) ( 31)平均聚合度(適用於嫘縈,銅銨嫘縈) ( 32)醋化度(適用於醋酸纖維) ( 33)均染性(適用於嫘縈,銅銨嫘縈,醋酸纖維) ( 34)染色堅牢度 4. 試驗條件:試驗條件依 CNS 5611 第 4 節(試驗條件)之規定,其餘如下所述。 4.1 初載重:未使紗伸長,僅使紗呈直線狀之載重,可使用下列之載重。 嫘縈、銅銨嫘縈、醋酸纖維 標準時: 2.94mN標示德士數 濕潤時: 1.47mN標示德士數 蛋白質半合成纖維,合成纖維(聚偏二氯乙烯纖維除外) 標準時,濕潤時: 2.94mN標示德士數 合成纖維之伸縮性蓬鬆加
4、工紗 標準時,濕潤時: 8.82mN標示德士數 聚偏二氯乙烯纖維 標準時,濕潤時: 2.21mN標示德士數 但這種載重如不適當時,如圖 1 所示描繪初期之載重伸長曲線圖,於接近原點處,載重對伸長變化率之最大點 A(斜率最大之點)作切線與伸長軸交於 T點,於 T 點畫一垂直線與載重伸長曲線交於點 Fo,則以 Fo為初載重。 圖 1 載重伸長曲線 備考:上述之初載重適用於標準纖維細度之簡便法,抗拉強力及伸長率,結節強力,掛拉強力,伸長彈性率,初始抗拉強度,收縮率等之試驗。 5. 試樣之取樣及準備:試樣之取樣及準備依 CNS 5611 第 5.2 節(紗狀之試樣)之規定,但是,受溫濕度影響之試驗時,
5、其試樣應以絞紗 (1)或單紗狀,試驗前先使其成為標準狀態。但是,纖維根數試驗時除外。 註 (1) 如果捲繞成絞有困難時,亦可直接自標準狀態下之絲餅、管絲、平筒與斜筒等採取試樣。但是供試驗撚數及定長耐撚數之試樣,將直接採取之。 6. 纖維細度,纖維根數及撚度之表示: 6.1 纖維細度及纖維根數之表示:纖維細度及纖維根數之表示依 CNS 3522 之規定。 6.2 撚度之表示: 3 CNS 13584, L 3235 6.2.1 撚向:撚向如圖 2 所示,以 S 及 Z 表示。 S: S 撚 Z: Z 撚 圖 2 S撚 Z撚 6.2.2 撚數:撚數以 1公尺 (m)間之數值表示,並附記其單位。 例
6、: 40 T/m 6.2.3 撚數與撚向併記時:撚數與撚向併記時,如下所示。 例: S40 T/m, Z60 T/m 7. 試驗方法 7.1 回潮率及吸水率 7.1.1 回潮率:取試樣約 20g,測其質量及絕乾質量, 依下式算出回潮率(),試驗次數為 2 次,求其平均值至小數點以下 1 位。 100mmmR = 式內, R:回潮率() m:取樣時之試樣質量( g) m:試樣之絕乾質量( g) 7.1.2 吸水率:取試樣約 20g,測其質量及標準狀態之質量,依下式算出吸水率(%),試驗次數為 2次,求其平均值至小數點以下 1 位。 100mmmRf= 式內, Rf:吸水率() m:取樣時之試樣質
7、量( g) m:試樣之標準狀態質量( g) 備考 1. 絞紗以外之試樣,當採取試樣時,應將質量之約 2的外層部分先去除。 2. 公定回潮率為 0以外之纖維,應使用回潮率,公定回潮率為 0之纖維則使用吸水率。 7.2 平衡回潮率:從已達水分平衡之試樣中,採取約 5g 之試樣,測其質量及絕乾質量,依下式算出平衡回潮率(),試驗次數為 2次,求其平均值至小數點以下 1 位。 4 CNS 13584, L 3235 100mmmRe= 式內, Re:平衡回潮率() m:取樣時之試樣質量( g) m:試樣之絕乾質量( g) 7.3 纖維細度 7.3.1 標準纖維細度 (a) A 法:使用周長 1.125
8、m 之繞紗機 (2),加以規定之載重 (3),以 120 轉 /min之速度繞取,作成規定絲長 (4)之小絞紗,測量其質量,求其表觀纖維細度。由此表觀纖維細度及另測之平衡回潮率,依下式算出標準纖維細度( tex)。試驗次數為 5 次,求其平均值至小數點以下 1 位。 eooR100R100DF+= 式內, Fo:標準纖維細度( tex) D:表觀纖維細度( tex) Ro: CNS 5611 第 3.1 節(公定回潮率)所規定之公定回潮率() Re:平衡回潮率() 註 (2) 亦可使用同等性能之電子式紗長測定裝置。 (3) 使用表 1 之載重。 (4) 使用表 2 之絲長。 表 1 載重 纖維
9、細度 嫘縈、 銅銨嫘縈 mN 醋酸纖維mN 蛋白質半合成纖維、合成纖維(聚偏二氯乙烯纖維除外)聚偏二氯乙烯纖維 4.4 tex 以下 49 19.6 超過 4.4tex8.4tex 以下 98 29.4 超過 8.4tex16.7tex 以下 196 49 超過 16.7 tex 者 294 98 2.94 8.82 mN標示德士數 約 2.21mN標示德士數 表 2 絲長 單位: m 纖維細度 嫘縈、銅銨嫘縈、醋酸纖維 蛋白質半合成纖維、合成纖維2.2 tex 以下 450 900 超過 2.2tex 23 tex 以下 450 450 超過 23 tex 46 tex 以下 180 180
10、 超過 46 tex 者 90 90 5 CNS 13584, L 3235 備考 1. 為求纖維細度變異率之試驗次數為 20 次。 2. 公定回潮率 0%之纖維,則以表觀纖維細度為標準纖維細度。 3. 合成纖維之伸縮性蓬鬆加工紗並不適用本法,其適用 B 法(簡易法)。 (b) B 法(簡易法):加以初載重,正確採取長度 90cm 之試樣 20 根,測出絕乾質量,依下式算出標準纖維細度( tex),試驗次數為 2 次,求其平均值至整數位。 100R100Lm1000Foo+= 式內, Fo:標準纖維細度( tex) L:試樣之長度( m) m:試樣之絕乾質量( g) Ro: CNS 5611
11、第 3.1 節(公定回潮率)所規定之公定回潮率() 備考:對於公定回潮率 0之纖維,其標準纖維細度依下式求出。 Lm1000Fo= 7.3.2 ISO 標準之纖維細度測定方法: ISO 標準之纖維細度測定方法係依 CNS 11263紡製紗支試驗法附錄 1 所述。 7.4 纖維根數:纖維根數係逐一數出組成紗之纖維根數。 7.5 抗拉強度及伸長率 7.5.1 標準時之試驗:將試樣以稍張緊狀態,裝於拉伸試驗機之夾頭上,依表 3中之任一條件進行試驗。讀出加以初載重時之伸長( mm),即為鬆弛量,繼續拉伸試樣,以測定試樣拉斷時之載重( N)及伸長( mm),依下式計算抗拉強度及伸長率,依規定之次數 (5
12、)試驗後,分別求其平均值,計算抗拉強度至小數點以下 2 位,伸長率至小數點以下 1 位。 obFSDT = 式內, Tb:抗拉強度( N/tex) SD:拉斷時之強力( N) Fo:試樣之標準纖維細度( tex) 100ELEES112+= 式內, S:伸長率() E1:鬆弛量( mm) E2:拉斷時之伸長( mm)或最高載重時之伸長( mm) L:夾距( mm) 6 CNS 13584, L 3235 表 3 試驗條件 試驗機之種類 夾距 cm 拉伸速度 50 503 cm/min 25(6) 303 cm/min 定速緊張型 30 303 cm/min 定速載重型 25(6) 容量 98
13、N 時為 98/20 s 容量 196 N 時為 196/20 s 20 50 每分鐘約為夾距之 100或 50之拉伸速度 定速拉伸型 25(6) 302 cm/min 註 (5) 嫘縈及銅銨嫘縈為 30 次,其他為 10 次。 (6) 適用於輪胎紗線之原絲等粗纖維細度之長纖絲。 備考 1. 以上述中之任一項條件進行試驗,並記錄所使用試驗機之種類、容量、夾距及拉伸速度。 2. 亦可將試樣在掛上初載重之狀態下,裝上夾具進行試驗。(此時之鬆弛量則為 0mm。) 3. 必要時得調節速度至拉斷時間在 203 秒之範圍進行試驗。 4. 拉斷強力並非最大強力時(亦即拉斷強力比最高強力為小時),要測其最大強
14、力及當時之伸長。 5. 試驗時,試樣如在夾頭處拉斷時,則該次試驗不計。 6. 輪胎紗線原絲等粗纖維細度之無撚複絲( multi-filament)時,應施予每 10cm 8 撚數之撚度後進行測定。 7.5.2 濕潤時之試驗:將試樣置於另設之容器中,依規定時間 (7)浸漬於水( 202)中,充分濕潤後,以第 7.5.1 節相同之方法進行試驗,求其平均值,抗拉強度( N/tex)計算至小數點以下 2 位,伸長率計算至小數點以下 1 位。 註 (7) 浸漬時間:嫘縈及醋酸纖維為 2 分鐘以上,蛋白質半合成纖維及合成纖維為 30 分鐘以上。 7.5.3 ISO 標準之抗拉強力及斷裂時伸長率的測定方法:
15、 ISO 標準之抗拉強力及斷裂時伸長率的測定方法係依 CNS 11263紡製紗支試驗法附錄 3 所述。 7.6 結節強力 7.6.1 標準時之試驗:將試樣以第 7.5.1 節相同之條件作成如圖 3之結節,置於試樣夾距間之中央,測其拉斷時之強力( N),求其平均值至整數位。 7 CNS 13584, L 3235 圖 3 結節之種類 (a) (b) 備考 1. 試驗時,絲如在結節部位以外處拉斷時,則該次試驗不計。 2. 單絲( mono-filament)以外之情形,依圖 3 (a)、 (b)所示之結節方法所求得之結節強力有所不同,試驗應就 (a)、 (b)兩種結節方法進行試驗後取其平均值。 7
16、.6.2 濕潤時之試驗:將試樣置於另設之容器中,依規定時間 (7)浸漬於水 ( 202 )中,充分濕潤後,以第 7.6.1 節相同方法求出結節強力( N)至整數位。 備考:主要適用於合成纖維。 7.7 掛拉強力 7.7.1 標準時之試驗:將試樣以第 7.5.1 節相同之條件作成如圖 4 所示之圈套,置於試樣夾距間之中央,測其拉斷時之強力( N),求其平均值至整數值。 圖 4 圈套之作法 備考:試驗時,絲如在掛拉部位以外之處所斷裂時,則該次試驗不計。 7.7.2 濕潤時之試驗:將試樣置於另設之容器中,依規定時間 (7)浸漬於水( 202 )中,充分濕潤後,以第 7.7.1 節相同方法求 出掛拉強
17、力( N)至整數位。 備考:主要適用於合成纖維。 7.8 衝擊強力:使用擺錘式衝擊試驗機,試樣之夾距為 25cm,使衝擊擺錘自 60o之角度落下,而向反對方向上昇,測量未裝試樣時及裝有試樣時之上昇角度。依下式算出衝擊斷裂能量( J)。試驗次數為 10 次,求其平均值至小數點以下 1位。 Ip= f I (cos coso) 10-2式內, Ip:衝擊斷裂能量( J) 8 CNS 13584, L 3235 I:重心與支點之距離( cm) o:無試樣時之擺錘上昇角度() :將試樣衝斷時之擺錘上昇角度() f:衝擊擺錘上作用之重力( N) 備考 1. 試驗時,絲如在夾具部位斷裂時,則該次試驗不計。
18、 2. 主要適用於合成纖維。 7.9 伸長彈性率 (a) A 法:使用附有自動記錄裝置之定速伸長型拉伸試驗機,將試樣在加上初載重狀態下,依規定之夾距 (8)套上,以每分鐘為夾距之 10或 50之拉伸速度,拉伸至 3 (9)。立即以同樣速度除去載重,放置 2 分鐘後,再以相同速度拉伸至一定伸長。由記錄之載重伸長曲線(圖 5)測出殘留伸長,依下式算出伸長彈性率()。試驗次數為 5 次,求其平均值至整數位。 1001=lllE 式內, E:伸長彈性率() l :拉伸 3時之伸長( mm) 1l :殘留伸長( mm) 圖 5 載重伸長曲線 註 (8) 嫘縈,銅銨嫘縈及醋酸纖維為 50cm,蛋白質半合成
19、纖維及合成纖維為 20cm。 (9) 依其需要得訂定為拉伸至 2或 5之一定伸長。 (b) B 法:夾距 20cm,依 A法相同條件下,施予拉伸至夾距之 3 (9)。放置 1分鐘後,以相同速度除去載重,並放置 3 分鐘後,再以相同速度拉伸至一定伸長。由記錄之載重伸長曲線(圖 6)測出殘留伸長,依下式算出伸長彈性率()。試驗次數為 5 次,求其平均值至整數位。 9 CNS 13584, L 3235 1001=lllE 式內, E:伸長彈性率() l :拉伸 3時之伸長( mm) 1l :殘留伸長( mm) 圖 6 載重伸長曲線 備考 1. 須附記試驗之種類及試驗條件(夾距、拉伸速度、伸長率)。
20、 2. 記錄紙之載重範圍,希望一定伸長之載重至少為全尺度之 50以上。 3. 記錄紙之速度,應設定一定伸長至少為記錄紙上之 5cm 以上。 4. A 法適用於所有纖維, B 法主要適用於合成纖維。 7.10 初始抗拉強度:試樣以第 7.5.1 節相同之方法進行試驗,描繪出如圖 7 所示之載重伸長曲線,從圖上之原點附近求出伸長變化對載重變化之最大點 A(切線角之最大點),依下式求出初始抗拉強度( N/tex),試驗次數為 10 次,求其平均值至整數位。 oFPTri=ll式內, Tri:切線角之最大點( N/tex) P:於 A 點之載重( N) Fo:標準纖維細度( tex) l :試驗長度(
21、 mm) l: TH 之長度( mm) ( H 為垂線之底, T 為切線與橫軸之交點) 10 CNS 13584, L 3235 圖 7 載重伸長曲線 備考 1. 為減少測定誤差,調節畫圖速度( Chart speed),使初期之載重伸長曲線之 A 點切線與伸長軸成為 45o左右為佳。 2. 初始抗拉強度與表觀楊氏係數之關係如下式 Ym= 1000 Tri 式內, Ym:表觀楊氏係數( N/mm2) :纖維之密度( g/cm3) Tri:初始抗拉強度( N/tex) 3. 試驗機原則上使用定速伸長型拉伸試驗機,並附記拉伸條件。但如使用其他型試驗機時,應將試驗機之種類及拉伸條件附記之。 7.11
22、 伸縮性 (a) A 法(單根測定時):試樣之上端以夾具固定,施加 0.176mN標示德士數之載重 (10),使之垂下, 30 秒後,於距離上部夾具 20cm 處 (a)作記號,其次,施加 8.82 mN標示德士數之載重, 30 秒後,量測試樣之長度 (b),除重後,放置 2 分鐘後再次施加 0.176 mN標示德士數之載重 (10), 30 秒後,量測試樣之長度 (c),依下式算出伸縮伸長率()及伸縮彈性率()。試驗次數為 20 次,求其平均值至小數點以下 1 位。 100aabSe= 100abcbE = 式內, Se:伸縮伸長率() E:伸縮彈性率() a:施加 0.176 mN 標示德
23、士數之載重, 30 秒後,試樣上之記號距離上部夾具的距離( 20cm)。 b:施加 8.82 mN標示德士數之載重, 30 秒後之試樣長度 (cm)。 c:施加 0.176 mN標示德士數之載重, 30 秒後之試樣長度 (cm)。 註 (10) 載重不合適時,可使用合適之載重,但須將其附記於報告中。 11 CNS 13584, L 3235 (b) B 法( 10 根成束測定時):試樣如圖 8(a)所示,在不損傷試樣之情況下,將試樣環繞於棒上,製成 5 個樣本,各自分別施加 8.82 mN2標示德士數之載重。 將這 5 個樣本如圖 8(b) 所示,集合成一束,於 50 cm 間隔之上下以棉線束
24、縛後,隨即除去載重。 依此作成之 10 根 1 束之試樣如圖 9 所 示,施 加 0.176 mN10標示德士數之載重 (10)下,試驗長度為 20cm,於試樣上部以夾具固定,正確量測 30 秒後之試樣長度 (a)。 圖 8 圖 9 其次,施加 8.82 mN10標示德士數之載重, 30 秒後,量測試樣之長度 (b),除重後,放置 2 分鐘後再次施加載重 (10), 30 秒後,量測試樣之長度 (c),依A 法(單根測定時)之公式算出伸縮伸長率()及伸縮彈性率()。試驗次數為 10 次,求其平均值至小數點以下 1 位。 (c) C 法(簡易法):使用具有調整張力裝置之繞紗機,製作捲數 10 捲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10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CNS135842003METHODSOFTESTFORMANMADEFILAMENTYARNS 人造 丝状 纤维 试验 PDF

链接地址:http://www.mydoc123.com/p-6332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