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类试卷]2006年苏州大学普通心理学真题试卷及答案与解析.doc
《[考研类试卷]2006年苏州大学普通心理学真题试卷及答案与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考研类试卷]2006年苏州大学普通心理学真题试卷及答案与解析.doc(13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2006年苏州大学普通心理学真题试卷及答案与解析 一、名词解释题 1 面部动作编码系统 2 比率智商 3 陈述式记忆 4 技能 5 问卷测验 6 加因素法 二、简答题 7 反应时如何受机体变量的影响 ? 8 什么是匹配法 ? 9 简述环境因素在能力发展中的作用。 10 简述存在主义情绪的理论。 11 简述智力三元结构理论。 12 简述个体性格形成的影响因素。 13 简述精神分析中关于梦的理论。 14 简述言语发展的阶段及其特点。 15 简述三种心理 物理法。 16 简述注意的三种理论。 三、论述题 17 举例阐述影响实验外部效度的因素。 18 设计一种分区随机化区组多因素实验。 a)要求选题有
2、意义; b)符合分区随机区组多因素设计的要求 c)画出实验处理图表,写出完整的研究计划。 2006年苏州大学普通心理学真题试卷答案与解析 一、名词解释题 1 【正确答案】 面部动作编码系统是测量面部各部位的肌肉运动系统。它以面部肌肉运动为单位,是用以测量区域性的面部肌肉运动的精确图式。最大限度辨别面部肌肉运动编码系统将人的面 部划分为:额眉 鼻根区、眼 鼻 颊区和口 唇 下巴区三部分。通过对三个部分外貌变化的评分及综合,最大限度辨别面部肌肉运动编码系统可以辨别出多种基本情绪。 伊扎德等人提出了两个互为补充的测量系统,即最大限度辨别面部肌肉运动编码系统和表情辨别整体判断系统。最大限度辨别面部肌肉
3、运动编码系统是为保证客观性和精确性的微观分析系统。具体使用分为两步:第一步,评分者三次观看面部表情的录像,每次辨别面部一个部位的肌肉运动,并记下相应区域的面容变化及出现时间。第二步,将记录下来的面容变化同可观察到的活动单位的组织相对照 ,辨别出独立的情绪或几种情绪的组合。最大限度辨别面部肌肉运动编码系统的材料包括一本手册和一套录像。 2 【正确答案】 比率智商是智商的一种形式,是表征个体智力发展相对水平的一种指标,斯坦福一比内智力量表首次采用。计算公式为 IQ MA/CA100%,式中IQ表示比率智商, MA表示心理年龄或智力年龄, CA表示实足年龄或实际年龄。 比率智商依赖智力年龄与实足年龄
4、的比值。其局限性如下: (1)心理年龄不可能永远随实足年龄的增加而增加,超过一定的年龄,再按这个公式计算就会得出智商随年龄增长而下降的 结论; (2)若两个智力测验的标准差不同,所得的结果便不能进行比较。智力测验中已较少使用,由离差智商代替。 3 【正确答案】 陈述式记忆是指对有关事实和事件的记忆。 它可以通过语言传授而一次性获得。它的提取往往需要意识的参与,如我们在课堂上学习的各种课本知识和日常的生活常识都属于这类记忆。 4 【正确答案】 技能是在活动中经过练习而获得的,赖以顺利完成活动的动作方式或动作系统。人们从事活动的行动是由一系列动作组成的,这些行动能否顺利完成,依赖于我们对组成这些行
5、动的动作方式的掌握程度。当人 们学习一种新的动作方式时,需要不断地去练习,不断成功地完成它。于是这种实现动作的方式就巩固下来,形成顺利完成这一行动的动作系统,也就是形成了一种技能。技能是对动作方式的掌握,不是动作本身。 5 【正确答案】 问卷测验指用问卷的形式进行的测量,可个别实施,也可团体实施,或通过邮寄方式实施。对问卷结果既可做定性分析,也可做简单的定量分析。问卷中问题的主要形式有以下几种: (1)回答是否同意某一观点,或对某事物是否满意或有兴趣; (2)从几个可供选择的答案中挑选最符合自己情况的一项; (3)确定自己对某一事物 (观点 )的态度或兴趣的程度; (4)将所给的回答项按一定标
6、准加以排列。答案较集中,数据易处理,但可能会囿于研究者设计思路的限制,搜集不到全面的资料。通常是两种形式结合使用,或先用开放式问卷广泛收集资料,再针对问卷结果进行归纳、整理设计出封闭式问卷。 6 【正确答案】 加因素法是反应时实验的延伸,由 Sternberg发展出来的。 加因素法的基本逻辑是:完成一个作业所需的时间是一系列信息加工阶段分别需要的时间的总和,如果两个因素的效应是相互制约的,即一个因素的效应可以改变另一个 因素的效应,那么这两个因素只作用于同一个信息加工阶段;如果两个因素的效应是分别独立的,即可以相加,那么这两个因素各自作用于某一特定的加工阶段。 二、简答题 7 【正确答案】 反
7、映时也会以机体内部状态为中介对外界刺激做出反应的。影响反应时的机体变量很多,主要有适应水平、动机和个体差异等。 (1)适应水平 适应指在刺激物的持续作用下,感受器所发生的变化。在反应时实验中,应考虑被试的感受性适应问题。 (2)动机 动机是由于人的某种需要所引起的有意识或无意识的行为指向。约翰逊的实验发现 主试所设计的一些附加动机能使听觉反应加快。 (3)个体差异 个体差异是指个体之间在品质和属性上存在的差别。反应时实验中常会遇到个别差异的问题。即使研究者能将上述内、外的无关实验变量进行严格的控制,但由于人们心理特点的不同,每个人的反应时也是各不相同的,这就表现为反应时上的个别差异。个体差异也
8、许是反应时实验中最棘手的问题。由于统计推断和结论信度对样本量的要求,反映时实验必须要有多个被试,然而不同的被试间又必然会存在个体差异,所以实验中通常使用实验设计来平衡由被试差异所带来的实验效应,比如被试内或被 试问设计。 总之,适应、动机、个体差异等机体变量都是在反应时实验中应给予注意的问题。 8 【正确答案】 匹配法是使实验组和控制组中的被试属性相等的一种方法。 (1)使用匹配法时,先要测量所有被试身上与实验任务呈高相关的属性,然后根据测得结果将被试分成属性相等的实验组和控制组。 (2)例如,进行 “练习对射击效果影响 ”的实验研究时,先预测一下被试打靶的成绩,然后把两个预测成绩相等 (击中
9、环数相等 )的被试分别分到实验组和控制组,进而一一匹配成条件相等的两组被试。这种方法在理论上是可取的,但是实 际操作上很难行得通。因为,如果须对一个以上的特性 (或因素 )进行匹配时,实验者常感到顾此失彼,甚至无法进行。例如,实验者要同时考虑年龄、性别、起始成绩、智力等因素,力图使所有因素均匹配成相等而编为两组就很困难了。即使能解决此困难,也将使很多被试不能参加这个实验。更何况,一些中介变量诸如动机、态度等,是无法找到可靠依据进行匹配的。因此,实际应用中,匹配法常常是配合其他技术共同使用的。 9 【正确答案】 环境在能力发展中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1)产前环境的影响 胎儿在出生之前生活
10、在母体的环 境中,这种环境对胎儿的生长发育以及出生后能力的发展都有重要影响。现代科学的研究也证明,重视产前环境的影响有重要意义。许多研究发现,母亲怀孕的年龄影响到儿童智力的正常发展。产前环境的另一影响,是由母亲服药、患病等因素造成的。 (2)早期经验的作用 从出生到青少年时期,是个人生长发育的时期,也是能力发展的重要时期。据儿童身体发育的资料表明,人的神经系统在出生后的头四年内获得迅速发展,为能力的发展提供了物质基础。 发展能力要重视早期环境的作用,这已为越来越多的事实所证明。由动物抚育大的孩子,能力 发展明显落后,这已是大家熟知的事实。人们发现,孩子落入动物环境的时间越早,智力发展所受到的损
11、害就越严重。这种孩子即使回到人类社会,也难以发展到正常人的智力水平。在一些国家里,孩子进入育婴院后,因其教育条件很差,往往失去与成人进行社会交际的机会,在这种环境中长大的儿童,智力一般要比在正常环境中长大的儿童差些。 某些实验研究表明,丰富的环境刺激有利于儿童能力的发展。孩子出生后,如果睡在有花纹的床单上,床上吊着会转动的音乐玩具,他们仰卧时,就能自由地观察这一切。那么,两星期后,他们就试着用手抓东西。而没有提 供刺激的婴儿,这种动作要 5个月时才出现。研究还发现,缺乏母亲抚爱的婴儿,可能出现智力发展上的问题。有安全感的孩子喜欢探索环境,而探索环境正是能力发展的重要条件。 10 【正确答案】
12、(1)存在主义情绪理论主张:情绪意识是非反射性的,至少在开始时如此。情绪意识是对世界的一般意识。 简单的行为并不是且从不能够是情绪。然而,有些行为初看起来似乎是情绪。例如,人们假装愤怒或高兴。萨特称之为假造的或虚伪的情绪。 真正的情绪则永远伴随着一种可相信的性质。人按愿望给客体赋予新质,然后相信这些新质都是真的。 这意味着为了确定它是真的,一种情绪自然就被体验到,这种体验并不能当人愿意时就被简单地制止,也不能仅由于令人不快而能被抛弃。 (2)该理论认为,意识并非对情绪本身的意识。如果是的话,那么情绪就是虚伪的。如果意识到我正在生气,那么这就不再是真正的生气。并非所有情绪都是成熟的。敏锐的情绪给
13、人以瞬时感觉。还有一种朦胧的直觉,带给人一种模糊的感觉。 11 【正确答案】 美国耶鲁大学的心理学家斯腾伯格提出了智力的三元理论,试图说明更为广泛的智力行为。斯腾伯格认为,一个完备的智力理论必须说明智力的三个方面,即智 力的内在成分,这些智力成分与经验的关系,以及智力成分的外部作用。这三个方面构成了智力成分亚理论、智力经验亚理论和智力情境亚理论。 (1)智力成分亚理论认为,智力包括三种成分及相应的三种过程,即元成分、操作成分和知识获得成分。 元成分是用于计划、控制和决策的高级执行过程,如确定问题的性质、选择解题步骤、调整解题思路、分配心理资源等。 操作成分表现在任务的执行过程,是指接收刺激,将
14、信息保持在短时记忆中,并进行比较,它负责执行元成分的决策。 知识获得成分是指获取和保存新信息的过程,负 责接收新刺激,做出判断与反应,以及对新信息的编码与存储。在智力成分中,元成分起着核心作用,它决定人们解决问题时所使用的策略。 (2)智力经验亚理论认为,智力包括两种能力,一种是处理新任务和新环境时所要求的能力,另一种是信息加工过程自动化的能力。 新任务是个体以前从未遇到过的问题,新情境是一种新异的、富于挑战性的环境。当遇到新问题时,有的人就能够运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来解决它,有的人则束手无策;在面临新的情境时,有的人能很好地应对自如,有的人则不知所措。在任务、情境和个体三者间存在相互作用。信息
15、加工 过程自动化的能力也是智力的重要成分,人们在进行复杂任务的操作时,需要运用许多操作化的过程。只有许多操作自动化后,复杂任务才容易完成。如果个体不能有效地将一些自动化的操作运用于复杂问题的解决中,就会导致信息加工的中断,甚至使问题解决失败。斯腾伯格认为,应对新异性的能力和自动化的能力是完成复杂任务时两个紧密相连的方面。当个体初次遇到某个任务或某一情境时,应对新异性的能力就开始了,在多次实践后,人们积累了关于任务或情境的经验,自动化的能力才开始起作用。 (3)智力情境亚理论认为,智力是指获得与情境拟合的心理 活动。在日常生活中,智力表现为有目的地适应环境、塑造环境和选择新环境的能力,这些能力统
16、称为情境智力。一般来说,个体总是努力适应他所处的环境,力图在个体及其环境之间达到一种和谐。 当和谐的程度低于个体的满意度时,就是不适应。当个体在一种情境中感到不能适应或不愿意适应时,他会选择能够达到的另一种和谐环境。在这种情况下,人们会重新塑造环境以提高个体与环境之间的和谐程度,而不只是适应现存的环境。总之,智力成分亚理论是三元智力理论中最早形成和最为完善的部分,它揭示了智力活动的内部机制。根据这种理论编制的能力测验 ,能测量出人们是怎样解决问题的,因而对深入了解能力的实质,促进能力的训练与培养,都有重要意义。 12 【正确答案】 个体性格的形成受很多因素影响,主要有以下几个因素: (1)个体
17、性格的形成是在他生活的社会环境的影响下,由不稳定到定型的过程。自然环境对人的性格形成有一定影响,而起决定作用的则是社会作用。 家庭是社会的基本单位,社会上各种关系往往通过家庭影响着儿童,儿童在家庭中处于什么位置,也会影响他们的性格。例如,父母对待子女不公平时,受偏爱者常有得意、骄傲的表现,受冷落者容易有嫉妒、自卑等 表现。 学校教育对性格的形成也有很大影响。学校是通过各种活动有目的有计划地向学生施加教育的场所,学生在学校不仅掌握一定的科学文化知识,也接受一定的政治和道德教育,学习为人处世的方法,形成自己的性格特点。学生在班集体中生活,集体的特点、要求、舆论和评价,以及集体活动等,对学生性格的形
18、成和发展都给予具体影响。 长期从事的特定职业对个体性格的形成与发展也有着重要的影响。如教师观察问题的敏锐性,对人态度和蔼,遇事沉着、冷静;医护人员的工作耐心细致、沉着安静、有同情心等,都是他们在所从事的该种职业活动 中,逐渐形成的在该实践领域所需要的行为方式和性格特征。 (2)性格形成是一个十分复杂的过程,不仅受社会环境的制约,个人的主观因素、心理条件也在积极起作用。影响性格形成的心理条件大致有以下几个方面: 心理状态是从心理过程向个性心理特征转化的中间环节。 强化和巩固那些积极的心理状态,抑制和消退那些不良的心理状态,是形成良好性格的一个必要条件。 系统的泛化和系统化以及相应行为方式的巩固是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考研 试卷 2006 苏州大学 普通 心理学 答案 解析 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