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 GDW 11678-2017 ±1100kV 直流换流站设计规范.pdf
《Q GDW 11678-2017 ±1100kV 直流换流站设计规范.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Q GDW 11678-2017 ±1100kV 直流换流站设计规范.pdf(46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 ICS 29.240 Q/GDW 国 家 电 网 公 司 企 业 标 准 Q/GDW 11678 2017 1100kV 直流换流站设计规范 Code for design of 1100kV DC converter station 2018-01-18 发布 国家电网公司 发布 2018-01-18 实施 Q/GDW 11678 2017 I 目 次 前 言 II 1 范围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 3 术语和定义 2 4 换流站站址选择 3 5 交流系统基本条件及直流输电系统 的性能要求 4 6 换流站电气设计 5 7 换流站控制和保护设计 . 10 8 换流站通信设计 . 14 9
2、 换流站土建 . 15 10 换流站辅助设施 22 11 换流站噪声控制和节能设计原则研究 25 附录 A(资料性附录 ) 交流系统谐波干扰指标 . 26 附录 B(资料性附录 ) 双层屏蔽巡视通道 设计方案 . 28 编制说明 29 Q/GDW 11678 2017 II 前 言 为规范 1100kV 直流换流站设计,使换流 站的设计符合国家的有关政策、法规,达到安全可靠、先进适用、经济合理、环境友好的要求,制定本 标准 。 本标准由国家电网公 司 基建部 和国家电网公司 直流 建设 部 提 出并解释。 本标准由国家电网公司科技部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 国网北京经济技术研究院 、 西北电力
3、设计院、 中南电力设计院 、 西南电力设计院 、广东电力设计院 。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 潘尔生、张福轩、 陈东 、 乐波 、 余军 、 郭贤珊 、 付颖 、 王黎彦 、孔玮、 谢龙 、黄晓明 、 施世鸿 、 祝全乐 、 周春雨 、梅念、 邹荣盛 、 何勇 、 谭威 。 本标准首次发布。 本标准在执行过程中的意见或建议反馈至国家电网公司科技部。 Q/GDW 11678 2017 1 1100kV 直流换流站设计规范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 1100kV直流换流站设计要求,包括站址选 择 、交流系统基本条件及直流输电系统的性能要求、电气设计、控制和保护设计、通信设计、土建 设计 、辅助设施 设计
4、、噪声控制和节能 设计 。 本标准适用于 1100kV两端直流输电系统换流站工程的设计。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 311.1 绝缘配合 第 1部分:定义、原则和规则 GB/T 311.2 绝缘配合 第 2部分:使用导则 GB/T 311.3 绝缘配合 第 3部分:高压直流换流站绝缘配合程序 GB 3096 声环境质量标准 GB 12348 工厂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 GB/T 20289 高压直流换流站损耗的确定 GB/T 22075
5、 高压直流换流站可听噪声 GB/T 26218.1 污秽条件下使用的高压绝缘子的选择和尺寸确定 第 1部分:定义、信息和一般原则 GB/T 26218.2 污秽条件下使用的高压绝缘子的选择和尺寸确定 第 2部分:交流系统用瓷和玻璃绝缘子 GB 50009 建筑结构荷载规范 GB 50011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 GB 50016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GB 50019 工业建筑供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 GB 50021 岩土工程勘察规范 GB/T 50065 交流电气装置的接地设计规范 GB 50116 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规范 GB 50140 建筑灭火器配置设计规范 GB 50151 泡沫灭火系
6、统设计规范 GB 50189 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 GB 50219 水喷雾灭火系统技术规范 GB 50222 建筑内部装修设计防火规范 GB 50229 火力发电厂与变电站设计防火规范 GB 50338 固定消防炮灭火系统设计规范 GB 50697 1000kV变电站设计规范 GB 50974 消防给水及消火栓系统技术规范 DL/T 275 800kV特高压直流换流站电磁环境限值 DL/T 620 交流电气装置的过电压保护和绝缘配合 Q/GDW 11678 2017 2 DL/T 5044 电力工程直流电源系统设计技术规程 DL/T 5056 变电站总布置设计技术规程 DL/T 5136 火
7、力发电厂、变电站二次接线设计技术规程 DL/T 5149 220kV 500kV变电所计算机监控系统设计技术规程 DL/T 5218 220kV 750kV变电站设计技术规程 DL/T 5222 导体和电器选择设计技术规定 DL/T 5225 220kV 500kV变电所通信设计技术规程 DL/T 5352 高压配电装置设计技术规程 DL/T 5459 换流站建筑结构设计技术规程 JGJ 7 空间网格结构技术规程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 文件 。 3.1 换流器 converter 换流站中用以实现交、直流电能互相转换的设备,也称换流阀组。通常由换流阀连接成一定的回路进行换流。
8、 3.2 换流阀 converter valve 直流输电系统中为实现换流所用的三相桥式换流器作为基本单元设备的桥臂,又称单阀。 一般是指半导体电力电子元件串 (并 )联组成的桥臂主电路及其合装在同一个箱体中的相应辅助部分的总称。 3.3 二重阀 double valve unit 对于一个 12脉动阀组接线, 12脉动阀组由 2个 6脉动阀组串联组成,一个 6脉动阀组每相又由 2个换流阀臂构成,结构上每相 2个阀臂紧密连接在一起组成的阀塔。 3.4 阀厅 vlave hall 安装换流阀的建筑物。它是换流站中的主要建筑物。 其内部一般布置一个换流器单元的换流桥和相关设备。 3.5 高端阀厅
9、hing voltage valve hall 当换流站极由 2个 12脉动换流器单元串联而成时,安装靠近极线换流器单元的换流桥和相关设备的建筑物。 3.6 低端阀厅 low voltage valve hall 当换流站极由 2个 12脉动换流器单元串联而成时,安装靠近中性线换流器单元的换流桥和相关设备的建筑物。 Q/GDW 11678 2017 3 3.7 换流站辅助设施 auxiliary equipments of converter station 保证换流站主设备正常工作所需的其他设施,主要包括站用电系统、换流阀冷却系统、阀厅空调 系统、消防设施和接地网等。 3.8 旁路开关回路
10、by-pass breaker circuit 在每极多阀组串联方式中,用于将与其并接的 12脉动阀组的推出和投入的电气回路,通常由 1台旁路断路器及其两侧的检修用隔离开关、与旁路断路器并联的 1台旁路隔离开关所组成。 3.9 运行控制模式 operational control mode 为使换流站运行参数保持在预期的值而对换流器单元、极或换流站采用的控制模式。 3.10 主导站 master station 两端直流输电系统 中,负责 接 收调度或站内运行人员下达的控制指令,并将该指令通过直流远动系统传送至 对端站的换流站 。 3.11 从控站 slave station 两端直流输电系统
11、中,接收 主导站传送的 调度或站内运行人员下达的控制指令的换流站。 3.12 直流远动系统 telecontrol syetem 用于在两端换流站之间交换的直流系统控制信号、保护信号、运行信号和监视信号进行信号传输和数据处理的系统。 3.13 极控制 pole control 用于换流站一个极的控制、监视的设备,通常情况包括控制系统主机、 I/O单元以及现场总线等。 3.14 换流阀组控制 converter vlave control 在极控制和阀基电子设备之间按阀组独立设置的控制监视设备。 3.15 吸气式感烟火灾探测器 aspirating smoke fire detector 又叫
12、空气采样火灾探测器 、 极早期火灾报警器 , 是一种 通过空气采样管把保护区的空气吸入探测器进行分析从而进行火灾的早期预警的火灾自动报警设备。 4 换流站站址选择 Q/GDW 11678 2017 4 4.1 站址选择除应遵守 DL/T 5218 中的站址选择有关规定外,还应结合 1100kV 换流站设计特点、工艺要求,根据接入系统方案、区域规划、环境条件、土地资源、污秽预测、水源条件、交通运输、环境保护、接地极极址等要求,经过详细技术经济比较后确定。 4.2 站址选择应适合换流站在电力系统规划中的地位和作用。整流站宜靠近电源中心,逆变站宜靠近负荷中心。当同一地区有多个换流站时,站址选择应分析
13、各换流站之间电气距离、共 用接地极及外力破坏因素对电力系统的影响。 4.3 站址应尽量避开各类有严重污染的污染源。当完全避开这些污染源有困难时,应使换流站处在这些污染源主导风向的上风侧,并应对污染源的影响进行预测和评估 。 4.4 站址应考虑噪声对周边环境和敏感点的影响,应尽量远离敏感点 。 4.5 站址选择应符合 GB 50011 和 GB 50021 的有关规定,站址应避免选在高地震烈度区。 4.6 站址选择应考虑换流站与邻近设施、周围环境的相互影响和协调,站址距飞机场、导航台、地面卫星站、军事设施、通信设施以及易燃易爆等设施的距离应符合 现行有关 国家 标准的 规定。 4.7 站址 宜
14、选 择在已有的铁路、公路、河流等交通线路附近,应有较好的交通运输条件,满足换流变压器及平波电抗器等大件设备的运输要求。 4.8 当换流阀外冷方式采用水冷却时,站址附近应有可靠水源,其水量及水质应满足换流站阀冷却水、消防用水及生活用水要求。所选水源尽量减少或避免与其他用水发生矛盾,当采用地表水作为供水水源时,其设计枯水流量的保证率取 97%,并保证所供水源质量的稳定性。当不满足要求时,可考虑采用二次循环或空气冷却方式。 5 交流系统基本条件及直流输电系统的性能要求 5.1 交流系统基本条件 5.1.1 交流系统基础数据应包括下列内容: a) 换流站交流 母线电压和频率变化范围。 b) 换流站交流
15、侧短路水平。 c) 负序工频电压和背景谐波电压。 d) 故障清除时间和单相重合闸时序 。 5.1.2 等值 交流 系统应包括下列内容: a) 用于 AC/DC 仿真模拟研究的等值系统。 b) 用于 AC/DC 系统电磁暂态特性研究的等值系统。 c) 用于无功投切和工频过电压研究的等值系统。 d) 用于交流滤波器性能计算的等值阻抗 。 5.2 直流输电系统的性能要求 5.2.1 直流输电系统的额定参数应包括额定功率、额定电流和额定电压。 5.2.2 直流输电系统的过负荷能力应包括连续过负荷能力、短时过负荷能力和暂态过负荷能力。 5.2.3 直流输电系统允许的最小直流电流不宜大于额定电流的 10%
16、。 5.2.4 在不额外增加无功 补偿 容量的前提下,直流输电系统任一极都应具备降低直流电压运行的能力。降压运行的电压值宜为额定电压的 80%。对于 100% 80%电压,直流系统输送能力为 100% 80%额定功率。 5.2.5 直流输电系统的功率倒送 能力 应根据系统要求确定。 5.2.6 直流输电 系统 应 具备 下列基本运行方式: a) 完整双极运行方式。 b) 不完整双极运行方式。 Q/GDW 11678 2017 5 c) 完整单极大地返回运行方式。 d) 不完整单极大地返回运行方式。 e) 完整单极金属回线运行方式。 f) 不完整单极金属回线运行方式。 5.2.7 无功补偿及电压
17、控 制应符合下列规定: a) 整流站宜充分利用交流系统提供无功的能力,差值部分应在站内安装无功补偿设备;逆变站的无功功率应就地平衡。当直流小负荷运行方式因投入交流滤波器引起容性无功过剩时,可利用交流系统的无功吸收能力。 b) 无功补偿设备应根据换流站接入的交流系统的强弱,选择采用并联电容器、静止补偿器。当采用并联电容器作为无功补偿设备时,应与交流滤波器统一设计。 c) 无功补偿设备宜分成若干个小组,且分组中应至少有一小组是备用。 d) 无功补偿设备分组容量除应满足无功平衡的要求外,还应符合下列规定: 1) 投切单组无功补偿设备引起的稳态交流母线电压变化率应在系统可以承受的范围之内,且不应导致换
18、流变压器有载调压开关动作 ; 2) 任一组无功补偿设备的投切,不应改变直流控制模式或直流输送功率,不应引起换相失败,不应引起邻近的同步电机自励磁。 e) 无功补偿设备的无功容量宜按交流系统的长期运行电压计算 。 5.2.8 直流 输电 系统 不应与邻近的发电机产生次同步谐振。 5.2.9 交流 系统谐波干扰 指标 及滤波应符合下列规定: a) 换流站交流母线上谐波干扰指标可采用单次谐波的畸变、 总的谐波电压畸变率和电话谐波波形系数来表征,交流系统谐波干扰指标应符合本规范附录 A 的规 定,谐波次数应计算到 50 次。 b) 对 220kV 及以上的交流系统,谐波干扰的标准如下: 1) 奇次 1
19、.0%(其中 3 次和 5 次可不大于 1.25%),偶次 0.5%。 2) 总的谐波电压畸变率 1.75%。 3) 电话谐波波形系数 1.0%。 c) 对 220kV 及以下的交流系统,谐波干扰标准可参照现行国家标准及上述标准执行。 d) 交流滤波器的配置应根据换流站产生的谐波和交流系统的背景谐波以及谐波干扰指标确定。 5.2.10 直流系统谐波 滤波 方案; a) 直流侧谐波干扰可采用谐波电压、直流线路等效干扰电流来表征。谐波次数应计算到 50 次。 b) 直流系统宜在换流站的直流侧安装直流谐波滤波器。直流系统谐波干扰指标及直流滤波器配置方案应根据具体工程直流输电线路沿线通信线路改造、谐波
20、电压控制和直流滤波器制造水平及设备费用来确定。 c) 当直流系统中存在非特征谐波的激励源和谐振点时,应采取相应的限制措施。 5.2.11 换流站损耗的确定应符合 GB/T 20289 的有关规定 。 5.2.12 换流站的可听噪声应符合 GB/T 22075 的有关规定。 5.2.13 直流 输电 系统的可靠性指标的设计目标值可采用如下数据: a) 强迫能量不可用率:不大于 0.5%。 b) 计划能量不可用率:不大于 1%。 c) 换流器单元平均强迫停运次数:不大于 2 次 /单元 年。 d) 单极强迫停运次数:不大于 2 次 /极 年。 e) 双极强迫停运次数:不大于 0.1 次 /年。 5
21、.2.14 直流输电系统的 暂态 性能是直流输电工程性能指标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正常投切和故障两大部分,应根据系统研究进行确定 。 6 换流站电气设计 Q/GDW 11678 2017 6 6.1 建设规模和 电气 接线 6.1.1 换流站的建设规模应根据系统论证确定。换流站建设规模应包括直流输电额定功率、额定电压、直流单极或双极接线、交流侧电压、滤波器容量和组数、交流系统的连接方式和出线规模。 6.1.2 换流站的电气主接线应根据换流站的接入系统要求及建设规模合理确定。换流站电气主接线主要包括阀组和换流变压器接线、交 /直流开关场接线、交流滤波器及无功补偿设备接线以及站用电接线 。 6.1.
22、3 换流器单元接线应符合下列规定: a) 在满足系统要求的前提下,换流器单元接线应根据晶闸管的制造能力、换流变压器的制造水平、运输条件,通过综合技术经济比较后确定。 b) 换流器单元宜采用三台单相双绕组换流变压器与一个三相桥式 6脉动整流电路联接形成 6脉动换流器单元,两个 6 脉动换流器单元串联构成一个 12 脉动换流器单元的接线方式。 c) 换流站每极宜采用两个 12 脉动换流器单元串联的接线方式。 d) 每极的两个 12 脉动换流器单元的换流变压器网侧可根据系统接入方案采用接入一个交流电压等级或采用分别接入不同的交流电压等级的接线方式。 分别接入不同的交流电压等级 的 换流站,低端宜接入
23、高电压等级的交流系统,高端宜接入低电压等级的交流系统。 e) 每个 12 脉动换流器单元应设置旁路断路器和旁路隔离开关,任意一个 12 脉动换流器单元的切除、检修和再投入运行,不应影响健全部分的功率输送。 6.1.4 交、直流开关场接线应符合下列规 定 : a) 交流开关场接线按 GB 50697 和 DL/T 5218 中要求进行设计。 b) 直流 开关场接线应按极组成,以保证双极换流站每极运行的相对独立性。接线中主要包括每个换流器单元的旁路 开关 回路、平波电抗器、直流滤波器及中性母线和直流出线等。 c) 直流开关场接线应具有如下功能: 1) 直流开关场接线应满足双极、单极大地返回、单极金
24、属回线等基本的运行方式 ; 2) 当换流站内任一极或任一换流器单元检修时应能对其进行隔离和接地;此时不应中断或降低健全单元或健全极的直流输送功率 ; 3) 检修时可对直流线路一极进行隔离及接地,此时不应中断或降低健全线路的直流输送功率 ; 4) 在完整单极或不完整单极 金属回线运行方式下,检修时可对直流系统一端或两端接地极及其引线进行隔离及接地 ; 5) 在完整双极或不完整双极平衡运行方 式下,检修时可对直流系统一端或两端接地极及其引线进行隔离及接地 ; 6) 故障极或换流单元的切除和检修不影响健全极或换流器单元的功率输送 ; 7) 两个极中的任何一极运行时,从大地回路切换到金属回线或从金属回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5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QGDW116782017 1100 KV 直流 换流 设计规范 PDF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