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 GDW 11653-2017 《输变电工程地基基础检测规范》.pdf
《Q GDW 11653-2017 《输变电工程地基基础检测规范》.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Q GDW 11653-2017 《输变电工程地基基础检测规范》.pdf(81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 ICS 29.240 Q/GDW 国 家 电 网 公 司 企 业 标 准 Q/GDW 11653 2017 输变电工程地基基础检测规范 Code for testing of transmission and transformation engineering foundation 2018- 02 -13发布 2018- 02 - 13实施 国家电网公司 发布 Q/GDW 11653-2017 I 目 次 输变电工程地基基础检测规范 1 1 范围 .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 1 3 术语和定义 . 1 4 符号 . 3 5 基本规定 . 4 6 标准贯入试验 . 9 7 圆锥动力触探
2、试验 13 8 静力触探试验 16 9 十字板剪切试验 19 10 平板载荷试验 . 22 11 多道瞬态面波试验 . 25 12 低应变法 . 28 13 高应变法 . 30 14 声波透射法 . 35 15 钻芯法 . 41 16 单桩竖向抗压静载试验 . 45 17 单桩竖向抗拔静载试验 . 48 18 单桩水平静载试验 . 49 19 基础锚杆抗拔试验 . 51 附 录 A (资料性附录) 建筑地基基础检测记录表格 54 附 录 B (资料性附录) 地基土试验数据统计计算方法 56 附 录 C (资料性附录) 圆锥动力触探锤击数修正 57 附 录 D (资料性附录) 混凝土桩桩头处理
3、59 附 录 E (资料性附录) 高应变法传感器安装 60 附 录 F (资料性附录) 试打桩与打桩监控 62 附 录 G (资料性附录) 钻芯法检测记录表 64 附 录 H (资料性附录) 芯样试件加工和测量 66 附 录 I (资料性附录) 桩身内力测试 67 附 录 J (资料性附录) 静载试验记录表 70 编 制 说 明 . 71 Q/GDW 11653-2017 前 言 为规范输变电工程地基基础检测方法和要求,制定本标准。 本标准由国家电网公司基建部提出并解释。 本标 准由国家电网公司科技部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国网浙江省电力公司、国网冀北电力有限公司、国网山
4、西省电力公司、国网新疆电力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 刘华清、 程永锋、 张强、赵江涛、 张甲雷、李峰、 王宝齐、王志勇、陈文翰 、赵维州、贾聪彬、李强、白玉生、张安志、曹海龙、单强、杨世江、刘佳龙、郑卫锋、冯自霞、徐熙语 、王会英 。 本标准首次发布。 本标准在执行过程中的意见或建议反馈至国家电网公司科技部。Q/GDW 11653-2017 1 输变电工程地基基础检测规范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架空输电线路工程、变电站(换流站、开关站)工程的 地基基础检测方法、检测要求和检测结果评价原则。 本标准适用于新建、改建、扩建的架空输电线路工程、变电站(换流站、开关站)工程的地基基础检测与评价。 2
5、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 50007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 GB 50011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 GB/T 50081 普通混凝土力学性能试验方法标准 GB/T 50123 土工试验方法标准 DL/T 5493 电力工程基桩检测技术规程 JGJ 94 建筑桩基技术规范 JG/T 3055 基桩动测仪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地基 ground, foundation soils 支承基础的土体或岩体。 3.2 复
6、合地基 composite ground, composite foundation 部分土体被增强或被置换 ,而 形成的由 地基土和 增强体共同承担荷载的 人工 地基。 3.3 基 础 foundation 将结构所承受的各种作用传递到地基上的结构组成部分 。 3.4 基桩 foundation pile 桩基础中的单桩。 3.5 Q/GDW 11653-2017 2 基础锚杆 foundation anchor 将基础承受的向上竖向荷载,通过锚杆的拉结作用传递到基础底部稳定岩土层中去的锚杆。 3.6 挖孔 基础 digged foundation 将钢筋骨架和混凝土直接浇入掏挖成型 的孔洞
7、 内 而成的 基础 ,包括掏挖基础、岩石嵌固基础 和挖孔桩基础 。 3.7 平板 载荷 试验 plate loading test( PLT) 对 天然地基 、复合地基的表面逐级施加竖向压力,测量其沉降随时间的变化,以确定其承载能力、变形模量 的试验方法。 3.8 标准贯入试验 standard penetration test( SPT) 用质量为 63.5kg 的穿心锤 , 以 76cm 的落距 自由下落 ,将标准规格的贯入器自钻孔底部预打 15cm,测计 再打入 30cm 的锤击数 的 原位试验方法。 3.9 圆锥动力触探试验 dynamic penetration test( DPT)
8、 用一定质量的重锤,以一定高度的自由落距,将标准规格的圆锥形探头贯入土中,根据打入土中一定 深度 所需的锤击数,判定土的 性质 的原位试验方法。 3.10 静力触探试验 cone penetration test( CPT) 以 静 压 力将 一定规格的 锥形探头压入土中,根据 其所受抗阻力大小评价土层力学性质,并间接估计土层各深度处的承载力、变形模量和进行土层划分的原位试验方法 。 3.11 多道瞬态面波 试验 multi-channel transient surface wave exploration test 采用多个通道的仪器,同时记录震源锤击地面形成的完整面波(特指瑞利波)记录,
9、利用瑞利波在层状介质中的几何频散特性,通过反演分析频散曲线获取地基瑞利波速度来评价地基的波速、密实性、连续性等的原位试验方法 。 3.12 桩身完整性 pile integrity 反映桩身截面尺寸相对变化、桩身材料密实性和连续性的综合定性指标。 3.13 桩身缺陷 pile defects 在一定程度上 使桩身完整性恶化,引起桩身结构强度和耐久性降低,出现桩身断裂、裂缝、缩颈、夹泥(杂物)、空洞、蜂窝、松散等 不良 现象的统称。 3.14 低应变法 low strain integrity testing 采用低能量瞬态 或稳态方式在 桩顶激振,实测桩顶部的速度时程曲线, 或在实测桩顶部的速
10、度时Q/GDW 11653-2017 3 程曲线的同时,实测桩顶部的力时程曲线。通过 波动理论的时域 分析或频域分析,对桩身完整性进行判定的检测方法。 3.15 高应变法 high strain dynamic testing 用重锤冲击桩顶,实测 桩顶附近或桩顶部的 速度和力时程曲线,通过波动理论分析,对单桩竖向抗压承载力和桩身完整性进行判定的检测方法。 3.16 声波透射法 cross hole sonic logging 在预埋声测管之间发射并接收声波,通过实测声波在混凝土介质中传播的声时、频率和波幅衰减等声学参数的相对变化,对桩身完整性进行判定的检测方法。 3.17 钻芯法 core
11、drilling method 用钻具钻取芯样,检测复合地基竖向增强体、混凝土灌注桩的桩长、桩身缺陷以及芯样试件强度,判定或鉴别底部沉渣厚度及持力层岩土性状的检测方法。 3.18 静载试验 static loading test 在桩顶部逐级施加竖向压力、竖向上拔力或水平推力,观测桩顶部随时间产生的沉降、上拔位移或水平位移,以确定相应的单桩竖向抗压承载力、单桩竖向抗拔承载力和单桩水平承载力的试验方法。 3.19 桩身加载法静载试验 self-balanced static loading test 在桩身 适当位置安设荷载箱,沿垂直方向加载,可同时测得荷载箱上、下部各自承载力的试验方法 。 4
12、 符号 下列符号适用于本文件。 cm : 桩身波速的平均值; uc : 地基土的不排水抗剪强度; E : 桩身材料弹性模量; 0E : 地基变形模量; sE : 地基压缩模量; akf : 地基承载力特征值; Sf : 双桥探头的侧壁摩阻力; M : 地基土水平抗力系数的比例系数 10N : 轻型圆锥动力触探锤击数; 63.5N : 重型圆锥动力触探修正锤击数; 120N : 超重型圆锥动力触探修正锤击数; N : 标准贯入试验实测锤击数; N : 标准贯入试验修正锤击数; Q/GDW 11653-2017 4 kN : 标准贯入试验锤击数标准值; kN : 标准贯入试验修正锤击数标准值; S
13、p : 单桥探头的比贯入阻力; Cq : 双桥探头的锥尖阻力; tS : 土的灵敏度; d : 动泊松比; sV : 剪切波速度; seV : 土层等效剪切波速; : 桩身材料质量密度; : 桩身完整性系数。 5 基本规定 5.1 一般规定 5.1.1 架空 输电线路工程、变电站(换流站、开关站)工程的地基基础工程应按本规范的规定进行质量检测。 5.1.2 架空输电线路工程、变电站(换流站、开关站)工程的地基基础工程检测分为地基检测、基桩及基础锚杆检测、基础检测。 具体如下: a) 地基检测。地基检测内容包括地基承载力、变形参数及复合地基增强体的质量检测。 检测方法可选择平板载荷试验、钻芯法、
14、标准贯入试验、圆锥动力触探试验、静力触探试验、十字板剪切试验、土工试验、低应变法、多道瞬态面波试验等。 b) 基桩及基础锚杆检测。基桩及基础锚杆检测内容包括桩身完整性和承载力检测、基础锚杆抗拔承载力检测。桩身完整性检测可选择钻芯法、声波透射法、高应变法和低应变法等。单桩竖向抗压承载力检测可选择单桩竖向抗压静载试验和高应变法,单桩竖向抗拔承载力检测可采用单桩竖向抗拔静载试验,单桩水平承载力检测可采用单桩水平静载试验,基础锚杆抗拔承载力检测可采用基础锚杆抗拔试验。 c) 基础检测。基础检测内容包括各类基础及承台的施工质量检测和基础变形观测。混凝土强度可选择钻芯法和回弹法。 5.1.3 地基基础检测
15、工作的程序,应按图 1进行。 5.1.4 调查、资料收集宜包括下列内容: a) 收集被检测工程的岩土工程勘察资料、地基基础设计及施工资料,了解施工工艺和施工中出现的异常情况 。 b) 进一步明确委托方的具体要求 。 c) 检测项目现场实施的可行性。 5.1.5 检测单位应根据调查结果和确定的检测目的,选择检测方法,制定检测方案。检测方案的内容宜包括:工程概况、 检测内容及其依据 的标准、 地基条件、地基基础设计要求、施工工艺、检测方法和数量 、 抽样方案 、 检测人员 、 检测进度 、 所需的机械和人工配合 、安全措施 等。 5.1.6 地基基础工程质量检测的抽检数量应按单位工程计算。当单位工
16、程由若干个子单位工程组成时,抽检数量宜按子单位工程计算。同一单位工程采用不同地基基础类型时,应分别确定检测方法和抽检数量;同一单位工程中采用不同桩型或不同地基处理方法的,宜分别确定检测方法和抽检数量。 Q/GDW 11653-2017 5 图 1 检测工作程序框图 5.1.7 当发现检测数 据异常或对检测结果有怀疑时 ,应查找原因,必要时应重新检测。标准贯入试验、静力触探试验、圆锥动力触探试验、十字板剪切试验可在原试验孔附近重新选点进行试验,低应变法、高应变法、声波透射法可在原受检桩上重新进行检测。 5.1.8 检测用仪器设备应在检定或校准有效期内 ,检测前应对仪器设备检查调试,检测过程中应加
17、强仪器设备检查,必要时在检测前和检测过程中对仪器进行率定。 5.1.9 现场检测期间 ,除应执行本规范的有关规定外,还应遵守国家有关安全生产的规定;当现场操作环境不符合仪器设备使用要求时,应采取有效的措施, 保证仪器设备的正常工作。 5.1.10 检测 机构 应具备计量认证,检测人员应经培训合格方可上岗。 5.2 地基检测规定 5.2.1 地基检测应根据检测对象情况,选择深浅结合、点面结合、载荷试验和其他原位测试相结合的多种试验方法综合检测。 5.2.2 复合 地基 承载力检测应符合下列规定 : a) 换填、压实、挤密、强夯、注浆等方法处理后的地基应进行地基载荷试验。 b) 水泥土搅拌桩、砂石
18、桩、旋喷桩、夯实水泥土桩、水泥粉煤灰碎石桩、混凝土桩、树根桩、灰土桩、柱锤冲扩桩等方法处理后的地基应进行复合地基载荷试 验。 c) 水泥土搅拌桩、旋喷桩、夯实水泥土桩、水泥粉煤灰碎石桩、混凝土桩、树根桩等有粘结强度的增强体应进行竖向增强体载荷试验。 d) 强夯置换墩地基,应根据不同的加固情况,选择单墩竖向增强体载荷试验或单墩复合地基载荷试验。 5.2.3 复合 地基岩土性状 、地基处理均匀性及增强体施工质量检测,可根据各种检测方法的特点和适用范围,考虑地质条件及施工质量可靠性、使用要求等因素,选择标准贯入试验、静力触探试验、圆锥动力触探试验、十字板剪切试验、多道瞬态面波试验等一种或多种方法进行
19、检测,检测结果结合静载荷试验成 果进行评价。 计算分析和结果评价 检测报告 现场检测 接受委托 调查、资料收集 制定检测方案 前期准备 仪器设备校准、检定 重新检测,验证、扩大检测 必要时 Q/GDW 11653-2017 6 5.2.4 采用标准贯入试验、静力触探试验、圆锥动力触探试验、十字板剪切试验、多道瞬态面波试验方法确定地基承载力和变形参数时,应结合地区经验以及单位工程载荷试验比对结果进行。 5.2.5 水泥土搅拌桩、旋喷桩、夯实水泥土桩的桩长、桩身强度和均匀性,判定或鉴别桩底持力层岩土性状检测,可选择钻芯法 。 有粘结强度、截面规则的水泥粉煤灰碎石桩、混凝土桩等桩身强度为8MPa 以
20、上的竖向增强体的完整性检测可选择低应变法。 5.2.6 换填地基的施工质量检验应分层进行, 压实 、夯实地基可采用室内土工试验进行 检测,检测方法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 GB/T 50123 的规定。 5.2.7 复合 地基检测应在竖向增强体满足龄期要求及地基施工后周围土体达到休止稳定后进行,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 a) 稳定时间对黏性土地基不宜少于 28d,对粉土地基不宜少于 14d,其他地基不应少于 7d。 b) 有粘结强度 增强 体的复合地基承载力检测宜在施工结束 28d 后进行 。 5.2.8 验收检测时地基测试点位置的确定,应符合下列规定 : a) 同地基基础 类型 随机均匀分布 。 b)
21、 局部岩土 条件 复杂可能影响施工质量的部位 。 c) 施工出现 异常 情况或对质量有异议的部位 。 d) 设计认为 重要 的部位 。 e) 当采取两种或两种以上检测方法时,应根据前一种方法的检测结果确定后一种方法的抽检位置 。 5.3 基桩及基础锚杆检测规定 5.3.1 基 桩应进行桩身完整性和单桩承载力检测。 5.3.2 基 桩验收检测时,宜先进行桩身完整性检测,后进行承载力检测。桩身完整性检测宜在基坑开挖至基底标高后进行。承载力检测时,宜在检测前后分别对受检桩 、 锚桩进行桩身完整性检测。 5.3.3 桩身完整性检测可采用低应变法、声波透射法、钻芯法和高应变法,当一种方法不能全 面评价基
22、桩完整性时,应采用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检测方法进行检测;承载力检测可采用静载试验 和 高应变法。 5.3.4 检测开始时间应符合下列规定: a) 当采用低应变法或声波透射法检测时,受检桩混凝土强度不应低于设计强度的 70%,且不应低于 15MPa。 b) 当采用钻芯法检测时,受检桩的混凝土龄期不应小于 28d 或受检桩同条件养护试件强度达到设计强度要求 。 c) 承载力检测前的休止时间,除应符合本条第 b)款的规定外,当无成熟的地区经验时,尚不应少于表 1 规定的时间。 表 1 休止时间 土的类别 休止时间( d) 砂土 7 粉土 10 黏性土 非饱和 15 饱和 25 对于泥浆护壁灌注桩,宜延长
23、休止时间。 5.3.5 验收检测的受检桩选择 ,宜符合下列规定: a) 施工质量有疑问的桩 。 b) 局部地基条件出现异常的桩 。 c) 承载力验收检测时部分选择完整性检测中判定的类桩 。 Q/GDW 11653-2017 7 d) 设计方认为重要的桩 。 e) 施工工艺不同的桩 。 f) 除上述第 a) c)款指定的受检桩外,其余受检桩的检测数量宜均匀或随机分布。 5.3.6 为设计提供依据的试验桩检测应根据设计确定的基桩受力状态 ,采 用相应的静载试验方法确定单桩极限承载力,检测数量应满足设计要求,且在同一条件下不应少于 3根;当预计工程桩总数小于 50根时,检测数量不应少于 2根。 5.
24、3.7 打入式预制桩有下列要求之一时 ,应采用高应变法进行试打桩的打桩过程监测,打桩过程监测的工程桩数可计入验收检测的总桩数。 具体要求如下: a) 控制打桩过程中的桩身应力 。 b) 确定沉桩工艺参数 。 c) 选择沉桩设备 。 d) 选择桩端持力层。 5.3.8 混凝土桩的桩身完整性检测的检测数量应符合下列规定 : a) 建构筑物桩基 设计等级为甲级,或地 基条件复杂、成桩质量可靠性较低的灌注桩工程,检测数量不应少于总桩数的 30%,且不应少于 20根;其他桩基工程,检测数量不应少于总桩数的20%,且不应少于 10根 ; 每个柱下承台检测桩数不应少于 1根 。 b) 架空 输电线路 杆塔桩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5000 积分 6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QGDW116532017 变电 工程 地基基础 检测 规范 PDF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