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 GDW 166.4-2010 《国家电网公司输变电工程初步设计内容深度规定 第4 部分 电力系统光纤通信》及编制说明.pdf
《Q GDW 166.4-2010 《国家电网公司输变电工程初步设计内容深度规定 第4 部分 电力系统光纤通信》及编制说明.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Q GDW 166.4-2010 《国家电网公司输变电工程初步设计内容深度规定 第4 部分 电力系统光纤通信》及编制说明.pdf(21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Q / GDW 2009ICS 29.240国家电网公司企业标准Q/GDW 166.4 2010国家电网公司输变电工程初步设计内容深度规定第 4 部分: 电力系统光纤通信Codeofcontentprofundity forpreliminary designfortransmissionanddistributionprojectsofSTATE GRIDPart4:OpticalFibercommunicationofelectric power2011-01-04发布 2011-01-04实施国家电网公司 发 布Q/GDW代替 Q/ GDW166.4 2007Q/GDW 166.4 20
2、10I目 次前言 II1 范围 1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3 总则 14 设计说明书 25 设计图纸 96 主要设备材料清册 127 概算部分 128 附件 13编制说明 15Q/GDW 166.4 2010II前 言为贯彻落实公司“ 集团化运作、 集约化发展、 精益化管理、 标准化建设” 的要求,规范工程设计工作,提高设计能力,全面推广应用国家电网公司标准化建设成果,推进基建新技术应用,适应坚强智能电网的建设要求,对原 国家电网公司输变电工程初步设计内容深度规定(电力系统光纤通信) ( Q/GDW166.4-2007)进行修订。本次修订,紧紧围绕坚强智能电网建设,加强设计管理,强化应用全寿命周
3、期管理理念和方法,依托“ 三个目录” (标准化建设成果目录、 基建新技术研究目录、 基建新技术推广应用实施目录),提高“ 三通一标” 应用率,推进新技术、 新设备、 新材料、 新工艺的应用,进一步提高工程设计的精益化、 标准化水平。本次修订,为适应电网建设新的要求,认真总结了目前输变电工程设计经验,广泛征求了网省公司、建设管理、 设计、 设计评审等单位的意见,深化和细化了通信系统方案等相关内容。 对于在可行性研究阶段已确定的结论,如工程建设必要性部分,本次修订进行了简化。本标准共分 8章,主要包括:范围、 规范性引用文件、 总则、 设计说明书、 设计图纸、 主要设备材料清册、 概算部分、 附件
4、。本标准由国家电网公司基建部提出并解释。本标准由国家电网公司科技部归口。本标准主要起草单位:国网北京经济技术研究院、 山西省电力公司、 山西省电力勘测设计院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黄强 孙竹森 张强 王玉东 刘丽榕 田璐 刘志强 杨哲 刘稳坚 赵晋生 张颖 王根华 尤天晴 杜明军 陈红艳Q/GDW 166.4 20101国家电网公司输变电工程初步设计内容深度规定第 4 部分:电力系统光纤通信1 范围本标准适用于国家电网公司电力系统光纤通信的新建、 扩建和改建工程的设计。 其它电力系统光纤通信工程可参照执行。本标准针对架空地线复合光缆( OPGW)及非金属自承式光缆( ADSS)通信工程初步设计做出内
5、容深度要求,对于其他型式光纤通信工程设计可参照本规定。本标准只对初步设计的内容深度做出要求,不作为各设计单位内部专业分工和卷册划分标准。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标准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标准。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标准。Q/GDW248 2008 输变电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实施管理规程 及编制说明3 总则3.1 应遵守的规定和程序3.1.1 国家各项技术方针、 政策、 法规,现行的有关标准(规范)以及上级部门对工程建设的要求。3.1.2 国家及其有关部门颁发的设计文件编制和审批办法的规定。3.1.3
6、“ 三通一标” 和“ 两型三新” 建设原则。3.1.4 城乡规划、 建设用地、 水土保持、 环境保护、 防震减灾、 地质灾害、 压覆矿产、 文物保护及劳动安全卫生等相关要求。3.2 初步设计文件内容a) 文件总目录b) 设计说明书c) 设计图纸d) 主要设备材料清册e) 概算书f) 专题报告g) 勘测报告3.3 设计说明书内容a) 概述b) 工程建设综述c) 通信系统部分d) 光缆线路部分e) 通信中继站土建及电气部分3.4 初步设计文件编制的一般要求a) 说明书、 设备材料清册和概算书宜按 A4 版面出版。b) 封面:写明项目名称、 编制单位,编制年月。Q/GDW 166.4 20102c)
7、 扉页:写明设计人、 校核人、 审核人和批准人,并经上述人员签署或授权盖章。d) 单独的设计图纸按电力工程制图标准执行,报告内附图宜按 A4、 A3 版面出版。e) 对改扩建工程,应分别说明工程规划规模、 已建情况和本期建设规模,图纸应采用规定的图线标明已建、 本期和远期规模。f) 初步设计技术方案及投资与可研批复意见有偏差,并引起投资变化时,应列表说明方案变更前后内容、 变更理由、 概算与可研估算投资偏差及分析。g) 初步设计文件中应包含外委项目的初步设计文件,主体设计单位应负责概算汇总。3.5 对设计中的重大问题,应进行多方案(宜为 2 个或以上)的技术经济比较,提出推荐方案。 当进行专题
8、论证时,应对各方案的技术优缺点、 工程量及技术经济指标做详细论述。3.6 初步设计文件各部分具体的内容及深度要求,在以下各章节中分别说明。 当采用现行的通用设计时,相应部分可适当简化。4 设计说明书4.1 概述4.1.1 设计依据a) 国家相关的政策、 法规和规章b) 工程设计有关的规程、 规范c) 政府和上级有关部门批准、 核准的文件d) 可行性研究报告及评审文件e) 设计中标通知书或委托文件4.1.2 设计范围及内容a) 工程项目组成根据初步设计的总体方案(或推荐方案),概要介绍本工程所有通信项目组成情况。b) 承担的设计范围与分工说明本工程设计的内容和范围,与外部协作项目以及设计的分工界
9、限;与相关工程设计(如变电站内通信设计等)内容分工原则。 对改扩建工程,尚应说明原有工程情况及其与本期工程的衔接和配合。4.1.3 建设规模说明本工程建设总规模及总投资。 对由多个子项目组成的工程,应说明每个子项目的建设规模及投资。4.1.4 设计原则说明本工程所遵循的设计原则。4.2 工程建设综述4.2.1 电力系统概况简要说明与本工程建设方案相关的电力系统概况,包括相关电网现状及发展规划、 新建 (改、 扩建 ) 输变电工程建设规模、 变电站接入系统概况(各电压等级出线方向及回路数)、 相关站内倒间隔和线路改跨接情况等。4.2.2 通信网络现状说明与本工程建设方案相关的通信网络现状,包括与
10、本工程相关的规划建设、 网络现状、 通信站点设备和设施现状、 存在的问题等。 其中,光缆现状应表述起止点、 所在线路名称和电压等级、 光缆类型、光缆芯数、 纤芯类型等;设备现状应表述站点名称、 设备名称、 设备型号、 线路侧方向和容量、 设备现有扩容条件等;设施现状应表述站点名称、 通信设备布置区域、 屏位预留情况、 设备供电方式、 电源系统配置和容量、 配电端子预留条件等。Q/GDW 166.4 201034.2.3 业务需求分析列出各专业、 各业务系统对通信通道的要求,包括线路保护、 安全稳定装置、 调度自动化、 调度通信、 数据通信网、 调度数据网等。4.2.4 工程建设的必要性从电力通
11、信业务需求、 加强相关地区通信网络、 相关电力通信规划等方面需求,简要叙述本工程建设的必要性。 对于因电网智能化要求引起的工程内容,应增加其必要性的简述。 对工程中所应用的新技术、 新工艺、 新材料内容,应增加其必要性简述。4.2.5 通信方案简述a) 光缆建设方案b) 系统组成和设备配置方案c) 设备机房和供电电源方案4.2.6 差异说明和分析a) 对照可研或接入系统批复意见,列出初步设计技术方案和投资内容与可研(接入系统)批复方案偏差内容和原因分析。b) 说明对本工程建设方案有影响的其它问题。4.3 通信系统部分4.3.1 光纤通信网络建设方案4.3.1.1 光缆路由方案a) 提出本工程光
12、缆建设方案,详述各条光缆依附的输电线路名称、 线路电压等级、 架设方式、 缆路起讫点、 中间起落点、 站距、 线路 (光缆 )总长度、 光缆类型、 光纤芯数和规格、 与相关光缆连接点位置及引接方式。b) 存在多个备选方案时,应进行技术经济比较和方案推荐。4.3.1.2 传输网方案a) 提出本工程传输网建设方案。 描述本工程实施前相关传输网络状况,详述本工程传输网建设和组织方案,包括设备制式、 传输容量、 光链路方向、 保护方式、 重要部件和板件配置原则等。 对于已有设备扩容,应对扩容条件和扩容方案进行描述。b) 存在多个备选方案时,应进行技术经济比较和方案推荐。c) 必要时,应考虑工程实施阶段
13、传输电路的过渡方案。4.3.1.3 通信站站址方案a) 汇总说明本工程所有通信站(包括新建中继站)址情况及本期工程各站建设条件,包括站址名称、 站用电源设施情况、 设备供电情况、 设备机房或安装区域情况。 论述本工程所有通信站设施建设方案。b) 中继站址选择及建站方案对推荐路由方案各中继站站址进行优化选择,论证站址建设的合理性,描述各站址类型、 交通情况、 土建工程量、 外部电源引接、 与相邻站线路距离、 光缆接入方式、 运行维护条件、 行政区划情况、 工程外部条件、 总投资等,提出推荐站址方案。4.3.2 通道组织4.3.2.1 通道组织结合本工程业务接入及网络原有业务带宽使用情况,描述本工
14、程带宽分配和通道组织方案。 必要时进行电路传输时延核算。4.3.3 光系统设计4.3.3.1 传输系统a) 传输模型提出本工程传输模型。Q/GDW 166.4 20104b) 系统速率与复用结构提出本工程传输系统速率与复用结构。c) 传输系统组织1) 再生段性能计算对本工程所有光再生段性能进行计算,给出再生段长度计算及各中继段计算结果。2) 光通信传输质量计算结论给出传输链路的传输质量计算结论,包括传输链路起止点、 传输链路长度、 光口和光放配置、 功率富裕度等。d) 规模容量的确定提出本工程规模容量。e) 光接口提出本工程所有光接口参数要求。f) 电接口提出本工程所有光接口参数要求。g) 光
15、纤类型与工作波长选用提出本工程光纤类型与工作波长选用要求。4.3.3.2 支撑系统a) 网络管理及监控系统提出本工程传输系统网络管理及监控系统方案。b) 同步系统提出本工程传输系统同步方案。c) 公务联络系统提出本工程传输系统公务联络方案。4.3.3.3 网络组织a) 组网方式提出本工程传输系统组网方式。b) 网络保护提出本工程传输系统网络保护方式。4.3.3.4 传输系统性能要求a) 误码性能指标给出传输系统误码性能指标。b) 抖动性能指标给出传输系统抖动性能指标。c) 漂移性能给出传输系统漂移性能指标。d) 可用性目标给出传输系统可用性目标。4.3.4 业务接入及辅助设备配置4.3.4.1
16、 业务接入设备系统配置说明业务接入设备系统配置方案,包括设备的种类、 型式、 容量、 方向、 接口、 数量等。4.3.4.2 辅助 ( 其它 ) 设备配置方案根据各通信站现状和本工程需求,提出本工程配线架及连接器的配置方案,包括音频(保安)配线Q/GDW 166.4 20105架、 数字配线架、 光纤配线架等。根据各通信站现状和本工程需求,提出本工程仪器仪表的配置方案。4.3.5 设备机房及供电电源4.3.5.1 设备机房和布置根据各通信站现状和本工程需求,提出本工程各通信站设备机房设置方案、 各通信站设备布置。4.3.5.2 通信设备供电电源方案根据各通信站现状和本工程需求,提出本工程各通信
17、站通信设备供电电源方案。4.3.6 进站引入光缆提出本工程各站光缆进站引入方案,确定引入光缆型式、 敷设方式、 芯数。4.3.7 光纤和设备的技术性能指标和选型4.3.7.1 光纤主要技术性能指标和选型意见a) 根据系统设计对光纤特性指标提出要求;b) 配合光缆线路设计专业对 OPGW 和 ADSS 光缆的选型提出要求。4.3.7.2 光设备主要技术性能指标和选型意见a) 根据工程需要对光传输设备提出技术性能指标,包括关键单元盘冗余配置、 交叉连接能力、 上下业务、 接入支路信号能力、 支路接口配置方式等要求。b) 对光设备选型提出要求。4.3.7.3 业务接入设备选型意见a) 提出满足工程所
18、需的业务接入设备各种速率接口和数量、 时钟源方式、 设备网管功能要求等。b) 对业务接入设备选型提出要求。4.4 光缆线路部分4.4.1 线路路径概况a) 分别描述本工程各条光缆路径方案及特点,包括线路走向、 穿越行政区域、 沿线海拔高程、 地形、 地质、 交通运输条件、 林区、 重冰及雷暴频发区地段、 主要河流、 城镇规划、 其他重要设施及重要交叉跨越等所依附的输电线路本体概况。b) 对于在改( )接线路及原有旧线路上架设光缆的工程,方案中除须对上述线路概况进行描述外,还应明确说明改( )接点的位置,并标明原有杆塔运行(或设计)序号,详细地论述光缆线路接续方案,并对旧有线路全部交叉跨越进行详
19、细的描述。c) 确定光缆线路总长度、 光缆沿线杆塔数量、 预计盘数及最大盘长。4.4.2 光缆两端连接点情况说明光缆两端站与光缆有关的出线间隔排列情况,与站内引接光缆连接方式。 如果光缆一端与已有光缆连接,应说明与其它光缆连接点接头盒位置和连接方式。4.4.3 光缆线路气象条件列表说明本工程线路气象组合条件,见表 10。表 10 线路设计气象组合条件表项目工况 气温( ) 风速( m/s) 覆冰厚度( mm)最高气温最低气温安装情况外过电压内过电压Q/GDW 166.4 20106表 10(续)项目工况 气温( ) 风速( m/s) 覆冰厚度( mm)最大风速覆冰年平均气温年平均雷暴日如所附属
20、线路经过地区存在特殊气象条件(重冰区、 多雷区等),需对其进行详细的论述,并在光缆建设地理路径图上进行标注。4.4.4 光缆及良导体地线架设方案及选型4.4.4.1 光缆架设方案a) 应分别说明本工程各条光缆架设方案:b) 对于 OPGW 光缆,根据线路状况,确定 OPGW 光缆与良导体或普通地线在杆塔上的相对架设位置以及运行方式。c) 对于 ADSS 光缆,应进行场强计算分析,确定光缆在杆塔上的架设位置以及接头盒安装位置。d) 当在光缆线路中间与其它正在运行的光缆相连接时,应论证光缆连接方案(连接点位置及缆型的选择)。 必要时,应提出施工时原运行光缆开断期间的临时过渡方案。e) 对于在旧有线
21、路上架设光缆应进行现场踏勘并收集相关资料作为设计依据。4.4.4.2 光缆选型a) OPGW 光缆应提出光缆选型原则、 系统短路电流及短路电流的计算切除时间,进行导地线的配合、 热稳定等计算,确定光缆结构、 性能特性参数、 最大使用张力、 平均运行张力及其防振和防舞措施等。 如所附属线路经过地区存在特殊气象条件(重冰区、 多雷区等),需对该区段 OPGW选型进行详细的分析、 论述。b) ADSS 光缆提出光缆选型原则、 光缆结构型式、 最大盘长、 机械物理性能特性参数建议。4.4.4.3 良导体地线的选型a) 应论证选用良导体的必要性,根据导地线配合和地线热稳定要求等确定良导体地线型号及架设长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5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QGDW16642010 国家电网 公司 变电 工程 初步设计 内容 深度 规定 部分 电力系统 光纤通信 编制 说明 PDF

链接地址:http://www.mydoc123.com/p-4010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