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中小学教学管理有效性研究.doc
《农村中小学教学管理有效性研究.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农村中小学教学管理有效性研究.doc(7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农村中小学教学管理有效性研究课题实施方案 一、问题的提出 义务教育阶段新课程已经在我县全面实施三年 。我县各级各类课程改革主体积极推进新课程实施,在教育教学上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也积累了一些值得推广、应用的经验。部分优势学校都在一定程度上,建立起与新课程教学相适应的教学管理制度,走上规范化、制度化办学的道路。因此,把点上取得的成果推广应用到面上,把示范学校的经验全面地推广应用到薄弱的农村中小学;把少数骨干教师的经验全面推广应用到广大非骨干教师中,是我们下一步研究与实践中要突破的重点与难点。只有这样,才能扩大 课程改革成果受益面,帮助农村薄弱学校建立与新课程教学相适应的教学管理制度,全面带动和推进
2、农村中小学教学发展。但是,在多数农村中小学这种进步是很有限的。在教学调研中,我们了解到农村中小学在教学管理上如何落实新课程教学改革和素质教育要求方面,还存在不少有待进一步反思与突破的问题。 1、教学管理制度不健全。农村中小学普遍存在教学管理制度不全面,有制度但不落实;没有根据素质教育的需要及时地建立适合新课程教学要求的管理模式,管理随意性大等问题。提高教学管理有效性,实现管理制度化是农村中小学走内涵性发展的必由之路。 2、教学管理制度不科学。农村中小学普遍存在教学管理具体措施与新课程教学要求不相符,不能突出教学工作的中心地位,不能有效地激发教师教学热情,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问题。只有加强教学管理
3、措施的科学性,才能发挥学校工作以教学为中心的导向作用。 3、教学管理制度难落实。农村中小学普遍存在学校教学管理形式化严重、主动实施有效性管理少的问题。这就需要学校提高认识,寻找原因与策略,主动推进有效性教学管理。 这些问题的存在,对农村中小学教学进一步发展构成严重的制约。综合分析深层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方面确实存在复杂的外在环境干预 因素。农村教师工作条件差,教师心理不平衡,专心从教意识日益淡薄;长期以来农村教师专业能力弱,优秀教师流失严重,学校在教师配备上没有主动权,在教学管理上缺乏有效调动教师教学积极性甚至是制约教师的手段;教学质量好坏对管理层个人发展与否没有起到关键影响。 另一方面在思
4、想意识方面不思进取更是关键因素。讲问题谈发展,只提客观困难。没有正确面对自身教学管理上的严重问题,不从学校自身真实问题的解决中求完善和发展。许多学校管理层对教学管理不作为,教学常规检查严重走形式,有制度不落实。有的学校教学管理成员本身是学校难以落实制 度化管理的主要障碍。 另外教育部门对学校的粗 放 型管理也影响了学校的发展。课改以来,教育管理模式并没有对教学工作提出新的要求,缺乏相应机制的保障,很多内容需要不断完善。如管理层对教学管理和教学质量考核结果的反应机制的制度化问题;教育督导部门对学校教学管理的督导评价制度;政工部门对教师职评、评优、评先的标准;市县教育局教科研部门有效性教学管理的指
5、导意见;在学校研究与实践过程中生成的、需要教育局解决和协调的其它制度性问题。 可见,促进农村中小学全面落实新课程教学常规,实现制度化教学管理,是当前提高农村中小教育教学 质量,从内涵上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二、同类课题研究的情况综述 (一)丽水市莲都区教育局教研室纪金声主持的教学常规管理有效性的研究与实践:针对目前中小学教学常规粗放型的管理,已不能适应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和教师专业发展的需要的现状,确立了 “教学常规管理有效性的研究与实践 ”这一实验课题,旨在探索一种有利于实施素质教育和教师专业发展的教学管理模式,使学校的教学常规管理能够体现素质教育的基本理念,基本思想,能够向过程要质量,能够体
6、现 “以人为本 ”的管理理念,能够引导教师认清职业特点,完善教育行为,改善与学生的交往 ,成为素质教育的组织者和实施者。课题的研究从 2007年 2月开始,至 2008年 8月结题 ,期间共分三个阶段。主要研究内容是 1、探索有利于将素质教育的理念转变为教师教学行为的教学常规管理制度,构建与素质教育相适应的教学常规管理模式。 2、构建教导处 年级组或教研组 教师三级管理网络,探索有利于教师发展的三级管理的目标和职能。 3、探索用研究的方式改进教学过程管理和课堂教学的操作模式和操作策略。 4、通过实验,使 学校 的教学常规和管理模式能在课改实践中得到改进与发展,并能形成一定数量的解决问题的成果或
7、实例。 5、通过实验,使全区教师的教学行为得到转变,教育观念得到更新,教学过程得到优化,教学质量得到提高。 (二)理性的坚守 智慧的创新 如何提高教学管理有效性的思考中提到教学是学校的中心,教学管理是学校管理的关键!所谓 “三分人才,七分管理 ”正是说明管理的重要性。那么,如何提高教学管理的有效性呢?文章提到教学常规管理是有效的前提和保证,教学创新管理是有效的源泉和动力。 1、教学常规管理 ( 1)加强制度建设,规范管理行为。一是教学常规制度。二是校本教研制度。三是听课评课制度。四是改进评价制度。五是信息处理制度 。 ( 2)注重情感引领,超越管理规范。一是以身作则,榜样引领。二是坦诚相待,真
8、诚帮助。三是激发需要,鼓励进步。四是关心生活,温暖心灵。五是主动参与,民主管理。 2、教学创新管理 一是教学理念的创新。二是管理制度的创新。三是课堂教学的创新。四是教学方法的创新。重视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力。五是教学研究的创新。六是评价制度的创新。 (三) “宝鸡市教学管理现代化研究 ”课题之子课题 “高中教学管理现代化 ”实验的研究与探索从以下层面展开: 1、管理观念现代化 2、管理队伍现代化 3、教师队伍人本化管理 4、新课程改革管理现代 化 5、管理制度现代化 6、管理过程现代化 三、概念的界定及研究的意义 (一)这里所指的农村中小学校是指文成县范围内所有的义务教育阶段的初中、小学。 (二)
9、所谓教学管理包括校本教研制度管理、教学常规检查制度管理、教学质量评估制度管理、教师业绩考核制度管理、教师评优评先和评职称制度管理。 (三)所谓有效,是指有效果,有效率,有效益。主要是指通过教学管理方案的实施,使学校在教学管理方面获得进步和发展,使教师的教学行为得到转变,教育观念得到更新,教学过程得到化,教学质量得到提高。有效性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规 范性:包括学校层面的教学管理制度的规范和教师层面的四项达标管理的规范。 2、科学性:制度的制度和实施符合本县、本校实际,促进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 3、可操作性:制定的制度便于考核,符合上级文件要求。 四、理论依据 1、最近发展区理论:课题研究
10、移植了 “最近发展区的理论 ”,试图在学校管理和教师执行常规的现有水平与可能达到的目标之间,寻找最近发展区。通过有效性和规范化努力,不断达成目标,促进学校管理和教师执行常规水平的螺旋式发展。 2、建构主义理论:课题研究移植了 “建构主义 ”理论,认为学校管理的有效性与学生学习的有效性一样,需要在不同层面自主地发挥学校和教师在制度建设和实施上的主体作用,实现管理制度在人文层面的建构,从而实现教学管理效率的最大化。 3、组织管理学理论:制度的实施要体现多主体(县、校、教师)多层面的配套和统一制衡,使制度的实施具有更好的可操作性和综合效果,以达到全方位激励作用。 五、研究目标和内容 我们的研究是一种
11、行动研究,把课题研究作为一个平台,一条主线,统领 “局教学管理督查制度建设、农村中小学教学管理制度化、教师教学行为规范化 ”三个维度的研究与实践工作,与全县中小学建立与新课程教学相适应的教学管理 制度的行动过程捆绑进行。 1、总体目标: 在我县农村中小学建立以温州市温州市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 “教学规范达标 ”活动文件汇编为蓝本的、以提高教学质量为核心的有效性教学管理制度。 ( 1)建立一系列科学、有效、规范、操作性强教学管理制度。 ( 2)形成一整套农村中小学教学管理模式,提高我县教学管理水平和教学质量。 2、具体目标: 县教育局: 提供县 “农村中小学有效性教学管理 ”指导意见,达标和督查
12、标准; 提供农村中小学有效性教学管理研究结题报告。 样本校: 形成代表同 类学校的 “有效性教学管理 ”模式和策略; (提供模式和策略介绍,附录各项制度、实施办法及代表性实施记录) 负责同类学校实施经验与成果总结。 (成果指由加强教学管理带来的内涵性发展成果,如教学质量、校园与教师风貌等) 其它学校: 提供本校实施有效性教学管理的各项制度、实施办法及代表性实施记录; 总结学校实施经验与汇总成果。 3、研究内容: ( 1)文献研究: 温州市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 “教学规范达标 ”活动文件汇编; 相关教育法规及各学科课程标准;其它同类学校实施有效性教学管理的经验。 ( 2)实践研究: 提出 “有效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农村中小学 教学管理 有效性 研究 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