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13 T 1851-2013 玉米抗粗缩病田间鉴定技术规范.pdf
《DB13 T 1851-2013 玉米抗粗缩病田间鉴定技术规范.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DB13 T 1851-2013 玉米抗粗缩病田间鉴定技术规范.pdf(9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ICS 65.020.01 B 15 DB13 河 北 省 地 方 标 准 DB 13/T 18512013 玉米抗粗缩病田间鉴定技术规范 2013 - 12 - 24发布 2014 - 01 - 15实施河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发 布DB13/T 18512013 I 前 言 本标准按照GB/T 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河北省农林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提出。 本标准起草单位:河北省农林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 本标准起草人:苗洪芹、邸垫平、路银贵、田兰芝、张爱红、陈丹、许晓梅、张晓芳。 DB13/T 18512013 1 玉米抗粗缩病田间鉴定技术规范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玉米抗粗
2、缩病田间鉴定技术方法和抗性评价。 本标准适用于玉米品种和种质资源对玉米粗缩病抗性的鉴定和评价。 2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2.1 玉米粗缩病 由水稻黑条矮缩病毒引起的以植株严重矮缩、节间变短,叶片浓绿、叶片背面有白色蜡泪状突起,根系短小细弱,雌穗畸形、不结实或籽粒减少等典型症状的玉米病毒病害。 2.2 传毒介体 将植物病毒从一株转移或扩散到其它植株的介体即为传毒介体。本标准中的传毒介体为昆虫灰飞虱。 3 鉴定方法 3.1 抗性鉴定圃的选择 玉米粗缩病由栖息于麦田等越冬场所的灰飞虱传播,在玉米粗缩病的常发重病区,选择周围环境一致、具有充足病毒毒源(麦田绿矮病病株率边三行大于1
3、0%)和虫源(30头以上/m2)的空白长条地作为鉴定圃。 3.2 田间试验设计 3.2.1 鉴定小区行长5m6m,行距0.55m0.60m,株距0.25m0.30m。每份鉴定材料种植1行,留苗不少于20株,重复23次。两端各设置20行保护行。 3.2.2 鉴定材料随机区组排列,每20行鉴定材料之间设1组对照:抗病自交系沈137或X78和感病自交系掖478或掖107。 3.3 播种 黄淮海玉米产区5月中下旬播种, 播种时不使用任何杀虫剂。 3.4 田间管理 DB13/T 18512013 2 3.4.1 间苗 鉴定圃在玉米粗缩病显症前56叶期时,间苗。 3.4.2 肥水管理 水肥管理同大田。 3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5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DB13T18512013 玉米 抗粗缩病 田间 鉴定 技术规范 PDF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