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B 6917-1998 制冷装置用压力容器.pdf
《JB 6917-1998 制冷装置用压力容器.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JB 6917-1998 制冷装置用压力容器.pdf(101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J73 ICS 27.200 JB 6917 1998 制 冷 装 置 用 压 力 容 器 Pressure vessel for refrigerant equipment 1998-03-19 发布 1998-07-01 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机械工业部 发 布 JB 6917 1998 目 次 前言 I1 范围 1 2 引用标准 1 3 一般规定 2 4 材料 10 5 圆筒 13 6 封头 20 7 检查孔、 接管用开孔和开孔补强 28 8 法兰 31 9 支座 40 10 管板、 折流板、支承板、挡板、管子和管束 42 11 制 造 、 检验与验收 53 附录 A(标准的附录) 材料的补
2、充规定 64 附录 B(标 准的附录) 安全附件 65 附录 C(提 示的附录) 有色金属铜管和铝管的许用应力 68 附录 D(提示的附录) 焊接接头及坡口形式 77 附录 E(提示的附录) 支座 83 附录 F(提示的附录) 焊 接材料和焊接工艺要点 84 附录 G(提示的附录) 压力容器出厂文件 86 附录 H(提示的附录) 钢制氨制冷装置用压力容器对液氨的要求及其充装程序 97 JB 6917 1998 前 言 本标准是对在 JB/T 6917 93制冷装置用压力容器的修订。 本标准与 JB/T 6917 93 在以下主要技术内容上有所改变: 标准性质由推荐性改为强制性; 为保护臭氧层,
3、增加了数种新型制冷剂,故将设计压力提高为 4.0MPa; 根据国际上对制冷剂安全性分类的规定,对制冷剂重新进行了安安全性分类; 取消了开检查孔的规定; Q235B 钢板设计压力在一定条件下有所提高。 本标准的附录 A 和附录 B 是标准的附录。 本标准的附录 C、附录 D、附录 E、附录 F、附录 G 和附录 H 是提示的附录。 本标准自实施之日起代替 JB/T 6917 93。 本标准由机械工业部冷冻设备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负责起草单位:机械工业部合肥通用机械研究所。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吴如元、戈兆文、张明圣、张勇、任金禄、滕明德、刘亚新、黄颐芗。 II中华人民共和国机械行业
4、标准 JB 6917 1998 1制 冷 装 置 用 压 力 容 器 Pressure vessel for refrigerant equipment 代替 JB/T 691793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制冷装置用压力容器 (以下称容器 )的设计、制造、检验与验收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以液化气体为制冷剂、 设计压力不高于 4.0MPa、 设计温度为 19 200 (最低蒸发温度 50 )的制冷装置中承受制冷剂压力的容器。 制冷装置的工作循环应是蒸气压缩式制冷循环及类似的循环 (包括热泵 )。 本标准不适用于内径小于 150mm 或 容积小于 0.025m3的容器 、无壳体的套管式换热器、冷却排
5、 管和直燃型吸收式制冷装置的发生器等。 2 引用标准 下列标准所包含的条文, 通过在本标准中引用而构成为本标准的条文。 本标准出版时, 所示版本均为有效。所有标准都会被修订,使用本标准的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 GB 150 89 钢制压力容器 GB 151 89 钢制管壳式换热器 GB 536 88 液体无水氨 GB 699 88 优质碳素结构钢技术条件 GB 700 88 碳素结构钢 GB 713 86 锅炉用碳素钢和低合金钢钢板 GB 912 89 碳素结构钢和低合金结构钢热轧薄板及钢带 GB 985 88 气焊、手工电弧焊及气体保护焊焊缝坡口的基本形式与尺寸 GB 98
6、6 88 埋弧焊焊缝坡口的基本形式和尺寸 GB 1226 86 一般压力表 GB 1348 88 球墨铸铁件 GB 1526 87 拉制铜管 GB 1529 87 拉制黄铜管 GB/T 1591 94 低合金结构钢 GB/T 1804 92 一般公差 线性尺寸的未注公差 GB 3098.1 82 紧固件机械性能 螺栓、螺钉和螺柱 GB 3098.2 82 紧固件机械性能 螺母 GB 3274 88 碳素结构钢和低合金结构钢热轧厚钢板和钢带 GB/T 5117 1995 碳钢焊条 GB/T 5118 1995 低合金钢焊条 GB 5293 85 碳素钢埋弧焊用焊剂 GB 5310 85 高压锅炉
7、用无缝钢板 机械工业部 1998-03-19 批准 1998-07-01 实施 JB 6917 1998 2GB 66541996 压力容器用钢板 GB 689386 工业用铝及铝合金拉( 轧) 制管 GB 777887 制冷剂编号表示方法 GB 816287 结构用无缝钢管 GB 816387 输送流体用无缝钢管 GB 889088 热交换器用铜合金管 GB 923788 制冷设备通用技术规范 GB 943988 灰铸铁件 GB 944088 可锻铸铁件 GB/T 1330691 标牌 GB/T 1495794 熔化焊用钢丝 JB 253680 压力容器油漆、包装和运输 JB 322383
8、焊条质量管理规程 JB 4700470792 压力容器法兰 JB 470892 钢制压力容器焊接工艺评定 JB/T 470992 钢制压力容器焊接规程 JB/T 471292 鞍式支座 JB/T 471392 腿式支座 JB/T 472292 壳管式换热器用螺纹换热管型式与基本参数 JB/T 472492 支承式支座 JB/T 472592 耳式支座 JB 472694 压力容器用碳素钢和低合金钢锻件 JB 472794 低温压力容器用碳素钢和低合金钢锻件 JB 473094 压力容器无损检测 JB/T 691893 制冷用金属与玻璃烧结液位计和视镜 3 一般规定 3. 1 基本规定 容器的设
9、计、制造、检验和验收除应符合本标准的规定外,还应遵守国家颁布的有关法规。 3. 2 资格与职责 3. 2. 1 容器的设计、制造单位必须具有健全的质量保证体系。设计单位应持有压力容器设计单位批准书,制造单位应持有压力容器制造许可证。 3. 2. 2 压力容器的制造必须置于安全监察机构或授权的检验机构监督之下。 3. 2. 3 设计单位的职责: a) 设计单位应对设计文件的准确性和完整性负责; b) 容器的设计文件至少应包括设计图样和设计计算书; c) 容器设计总图应盖有压力容器设计资格印章。 3. 2. 4 制造单位的职责: a) 制造单位必须按照设计图样要求进行制造,如需对设计进行修改,应取
10、得原设计单位认可。 b) 制造单位的检验部门在容器制造过程中和完工后应按本标准及图样要求对容器进行各项检验及提出检验报告,并对报告的准确性和完整性负责。 JB 6917 1998 3c) 制造单位对其制造的容器产品至少应具有下列技术文件备查,技术文件至少应保存 7 年: 材料质量证明文件及资料; 施焊及热处理记录; 制造过程及完工后的检验记录; 容器原设计图和竣工图。 d) 制造单位在取得检验机构确认容器质量符合标准和图样要求后,须填写产品质量证明书,并交付用户。 3. 2. 5 容器检验机构,按国家有关法规及本标准对容器进行监督检验。 3. 3 容器范围及受压、受力元件 3. 3. 1 容器
11、范围: a) 容器接管与外管道焊接的第一道环向焊缝; b) 螺纹连接的第一个螺纹接头; c) 法兰连接的第一个法兰密封面; d) 专用连接件或管件连接的第一个密封面。 3. 3. 2 受压元件如容器的开孔承压封头、平盖及其紧固件。 3. 3. 3 受力元件如支座、支耳等。 3. 4 制冷剂种类和制冷剂有关热物性数据。 常用的制冷剂和相应温度下的饱和蒸发压力见表 1 和图 1。 表 1 常用制冷剂和相应温度下的饱和蒸气压力 MPa 高 压 侧 低压侧冷 凝 温 度 规定的环境温度 制冷剂名称和质量组分 % 制冷剂编号4)制冷剂组成前缀名(非标准命名符号)1)43 50 55 60 652)38
12、二氟甲烷 R32 HFC3)2.6 3.1 3.5 3.9 4.4 2.3 R32/R125 (50/50) (4555) R410A R410B HFC 2.3 2.2 2.6 2.5 3.0 3.4 (3.8) 2.3 2.2 五氟乙烷 R125 HFC 2.1 2.5 2.8 3.2 (3.5) 1.9 R32/R125/R134a (10/70/20) (20/40/40)(23/25/52)R407B R407A R407C HFC 2.0 1.9 1.8 2.4 2.3 2.2 2.7 2.6 2.4 3.0 2.9 2.7 (3.4) (3.2) (3.0) 1.8 1.7 1.
13、6 R125/R143a (50/50) R507A HFC 2.0 2.3 2.6 2.9 (3.2) 1.7 R125/R143a/R134a (44/52/4) R404A HFC 1.9 2.3 2.5 2.8 (3.2) 1.7 R22/R218 (44/56) R509A HCFC/FC 1.8 2.1 2.4 2.6 2.9 1.6 1,1,1-三氟乙烷 R143a HFC 1.9 2.3 2.6 2.9 (3.2) 1.7 R22/R115 (48.8/51.2) R502 HCFC/CFC 1.7 2.5 2.8 1.5 氨 R717 2.0 2.3 2.6 2.9 二氟一氯
14、甲烷 R22 HCFC3)1.6 1.9 2.1 2.4 2.7 1.4 丙 烷 R290 HC3)1.4 1.7 2.0 2.2 2.4 1.2 R22/R152a/R124 (61/11/28) (53/13/34) R401B R401A HCFC/HFC/HCFC 1.5 1.4 1.7 1.6 1.9 1.8 2.1 2.0 1.1 1.0 R12/R152a R500 CFC/HFC 1.2 1.4 1.6 1.8 2.0 1.0 JB 6917 1998 4表 1 ( 完) MPa 高 压 侧 低压侧冷 凝 温 度 规定的环境温度 制冷剂名称和质量组分 % 制冷剂编号4)制冷剂组
15、成前缀名(非标准命名符号)1)43 50 55 60 652)38 四氟乙烷 R134a HFC 1.3 1.4 1.6 1.8 二氟二氯甲烷 R12 CFC3)1.0 1.2 1.6 0.9 1,1二氟乙烷 R152a HFC 0.9 1.1 1.3 1.5 1.7 0.7 2氯1,1,1,2四氟乙烷 R124 HCFC 0.6 0.7 0.8 0.9 1.1 0.5 2甲基丙烷(异丁烷) R600a HC 0.5 0.6 0.7 0.8 0.42 八氟环丁烷 RC318 HC 0.45 0.58 0.68 0.78 0.9 0.40 丁 烷 R600 HC 0.33 0.40 0.48 0
16、.56 0.65 0.30 四氟二氯乙烷 R114 CFC 0.27 0.35 0.41 0.48 0.55 0.23 一氟二氯甲烷 R21 HCFC 0.23 0.30 0.36 0.43 0.56 0.20 一氟三氯甲烷 R11 CFC 三氟二氯乙烷 R123 HCFC 0.30 三氟三氯乙烷 R113 CFC 0.15 0.15 0.10 其他制冷剂 相当于各基准冷凝温度下饱合蒸气压力,但最小值取 0.10MPa(例如水) 相当于38 时饱合蒸气压力 1)列出制冷剂组成前缀名,定性表示其对臭氧层的消耗。 2)65下的括号内数值为暂定值。 3)CFC 被限制和替代的制冷剂; HCFC过渡性
17、制冷剂; HFC、HC臭氧消耗潜能值 ODP=0 的制冷剂。 4)按 GB 7778 规定命名,其中 R400 类者为非共沸混合物,R500 类者为共沸混合物。 JB 6917 1998 5图 1 常用制冷制剂饱和蒸气压曲线 JB 6917 1998 63. 5 制冷剂的安全性 制冷剂安全性参考 GB 9237 的有关规定,如表 2 所示。载冷剂的安全性分类可参照表 2 的规定。 表 2 制冷剂安全性分类 毒 性 分 类 试 验 条 件 根据已经确定的 TLVTWA1)值或一定的系数,制冷剂浓度大于或等于 400106时,未被确定有毒性者属于 A 类 根据已经确定的 TLVTWA1)值或一定的
18、系数,制冷剂浓度小于 400106时有毒性者属于 B类 测试应按规定进行,火源应用一个由电激燃的炊用火柴头 可燃性分类低毒性 A 高毒性 B 在 101 kPa 和 18的大气中试验无火焰传播的制冷剂属第1 类 不可燃 1 A1 组 R11、R12、R22、R113、R114、R115、 R125、 R134a、 RC318、R401A3)、 R401B、 R404A、 R407A、R407B、 R407C、 R410A、 R410B、R500、 R502、 R507A、 R509A、R718(水)等类制冷剂 B1 组 R21、R123 等类制冷剂 在 101 kPa 和 21的条件下,制冷剂
19、 LFL2)大于 0.1 kg/m3。燃烧热小于 19.000 kJ/kg 的属第 2类 可燃 2 A2 组 R32、 R142b4)、 R143a、 R152a等类制冷剂 B2 组 R7176)(氨)等类制冷剂 在 101 kPa 和 21的条件下,制冷剂 LFL2) 小于或等于 0.1 kg/m3。燃烧热大于或等于19.000 kJ/kg 的属第 3 类 易燃 3 A3 组 R290、 R600、 R600a 等类制冷剂 B3 组 R11405)(氯乙烯)等类制冷剂 1) TLVTWA:这是一个标准工作日 8 h、一周 40 h 的时间加权平均浓度,在此条件下所有工作人员日复一日地工作无不
20、良影响。 2) LFL:是燃烧低限(LFL)的单位容积质量最小浓度。 LFL 是在规定试验条件下,能够在制冷剂和空气组成的均匀混合物中传播火焰的制冷剂的最小体积浓度。 3)A1 组中由 R401AR509A 的非共沸和共沸制冷剂其毒性应表示为 A1/A1。 4)R142b:CH3CClF2,1氯1,1二氯乙烷。 5)R1140:CH2=CHCl 氯乙烯。 6)有关液氨的技术要求见附录 H (提示的附录)。 3. 6 压力( 均指表压) 3. 6. 1 工作压力 制冷装置在正常运转或停止运转时,容器顶部可能出现的最高压力。 高压侧应为制冷装置在正常运转时,容器顶部可能出现的最高压力;而低压侧应为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5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JB 6917 1998 制冷 装置 压力容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