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2013学年重庆市重庆一中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2012-2013学年重庆市重庆一中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2-2013学年重庆市重庆一中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17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2012-2013学年重庆市重庆一中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提取鼠肝细胞的线粒体为实验材料,向盛有线粒体的试管中注入丙酮酸时,测得氧的消耗量较大;当注入葡萄糖时,测得几乎不耗氧;同时注入细胞质基质和葡萄糖时,氧消耗量又较大。下列叙述中与实验结果不符合的是 A有氧呼吸中,线粒体内进行的是第二、三阶段 B线粒体内能分解丙酮酸,不能分解葡萄糖 C水是在细胞质基质中生成的 D葡萄糖只能在细胞质基质内被分解成丙酮酸 答案: C 试题分析:由题意可知,向盛有线粒体的试管中注入丙酮酸时,测得氧的消耗量较大;说明由丙酮酸和氧参与的第二、三阶段是在线粒体内进行的;当注入葡萄糖时,测得
2、几乎不耗氧,说明线粒体内能分解丙酮酸,不能分解葡萄糖;同时注入细胞质基质和葡萄糖时,氧消耗量又较大,说明葡萄糖只能在细胞质基质内被分解成丙酮酸;本实验无法证明水是在细胞质基质中生成的;当然,由有氧呼吸过程知,水是在线粒体中生成的。故选 C。 考点:本题考查的是有氧呼吸的过程。 点评:对于此类试题,学生应掌握有氧呼吸的过程及实验分析。 下列对生物膜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各种生物膜的化学组成和结构完全相同 细胞内广阔的膜面积为酶提供了大量的附着位点,为多种化学反应的进行提供了条件 细胞膜在细胞和环境之间进行物质运输、能量交换、信息传递的过程中,起重要的作用 生物膜把细胞质分割成多个微小的结构,使多种化
3、学反应同时进行而互不干扰 各种细胞器膜在结构上都是各自独立的 A B C D 答案: D 试题分析:由物质与结构和功能的相适应性知,各种生物膜的化学组成和结构不可能完全相同;如线粒体膜和核膜;生物膜系统具有题目中 的功能;由细胞膜、核膜和细胞器膜组成的生物膜系统,在结构和功能上是相互联系的,如分泌蛋白的合成和分泌,所以 是错误的。 考点:本题考查的是生物膜系统的知识。 点评:对于此类试题,学生应掌握生物膜系统的知识。 用机械方法分离某细胞器的各种成分,对分离的成分用双缩脲试剂和甲基绿 吡罗红试剂检测。发现能够使双缩脲试剂呈现紫色反应,使甲基绿 吡罗红试剂呈现红色反应。则该细胞器最可能是 A细胞
4、核 B线粒体 C高尔基体 D核糖体 答案: D 试题分析:据物质检测原理可知,使双缩脲试剂呈现紫色反应的物质是蛋白质,使甲基绿 吡罗红试剂呈现红色反应的物质是 RNA,呈现绿色反应的物质是DNA,因此说明该细胞器中同时含有蛋白质和 RNA,而不含有 DNA,符合此情况的只有 D核糖体,而细胞核、线粒体中含 DNA,高尔基体中不含 RNA,故最佳选项是 D。 考点:本题考查的是细胞器的成分。 点评:对于此类试题,学生应掌握细胞器的成分。 1959年,罗伯特森在电镜下看到了细胞膜清晰的暗 -亮 -暗三层结构,并提出了 生物膜的模型。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该模型认为生物膜都由 “蛋白质 脂质 蛋白质
5、”三层结构构成 B该模型能够解释变形虫的变形运动 C该模型能够解释溶于脂质的物质能够优先通过细胞膜 D细胞膜中的磷脂分子一共有两层 答案: B 试题分析:罗伯特森提出的生物膜的模型是由 “蛋白质 脂质 蛋白质 ”三层结构构成,各组分是静止的,变形虫的变形运动是细胞膜在不断发生复杂变化的过程,所以对此无法做出解释;据相似者相溶原理,该模型能够解释溶于脂质的物质能够优先通过细胞膜,模型中的脂质层可以是两层磷脂分子;选 B。 考点:本题考查的是有关生物膜模型的知识。 点评:对于此类试题,学生应掌握有关生物膜模型的知识。 下列各组生物膜化学组成差异最大的是 A细胞膜与高尔基体膜 B高尔基体膜与内质网膜
6、 C内质网膜与核膜 D线粒体膜和核膜 答案: D 试题分析:细胞膜的成分包括约 40%的蛋白质,约 50%的脂质,约 2%-10%的糖类,细胞膜、核膜和细胞器膜共同构成生物膜系统,它们在结构和功能上相互联系,由于膜的流动性特点,生物膜系统的各组分的组成成分相似,但物质的构成成分是与结构的功能相适应的,所以生物膜系统的各组分的组成成分又存在差异,其中线粒体膜上分布着大量的蛋白质,约占 60%,脂质约占 40%,与其他生物膜组成成分相差较大;故选 D。 考点:本题考查的是生物膜化学组成成分。 点评:对于此类试题,学生应掌握生物膜系统的各组分的异同。 在处理污水时,人们设计一种膜结构,有选择地将有毒
7、重金属离子阻挡在膜的一侧,以降低有毒重金属离子对水的污染,这是模拟了生物膜的 A识别功能 B流动性功能 C主动运输功能 D选择透过性功能 答案: D 试题分析:由题意知,这种膜结构可以有选择地将有毒重金属离子阻挡在膜的一侧,这是模拟了生物膜的功能特性 -选择透过性;选 B。 考点:本题考查的是生物膜的功能特性。 点评:对于此类试题,学生应掌握生物膜的选择透过性功能。 用相同的培养液分别培养水稻和番茄,一段时间后测定培养液中各种养分的含量。图 2表示 实验结束时培养液中各种养分的浓度占实验开始时浓度的百分比,根据测定的结果不可推知的是 A.番茄和水稻对矿质离子的吸收均具有选择性 B.水稻培养液中
8、 Mg浓度的增加是根细胞分泌的结果 C.植物细胞对离子的吸收和对水的的吸收不成比例 D水稻对 Ca和 Mg,番茄对 Si的吸收能力低于它们对水的吸收能力 答案: B 试题分析:由题意知,培养液中各种养分的浓度变化不同,可见番茄和水稻对矿质离子的吸收均具有选择性;由于测定的是培养液中各种养分的含量,而没有单独测定 Mg的变化,引起培养液总量的变化,所以水稻培养液中 Mg浓度的 增加无法推知是根细胞分泌的结果;培养液中各种养分的浓度变化,只能证明植物细胞对离子的吸收和对水的吸收不成比例; Ca、 Mg、 Si的浓度增加,说明水稻对 Ca和 Mg,番茄对 Si的吸收能力低于它们对水的吸收能力;选 B
9、。 考点:本题考查的是植物细胞对离子的吸收。 点评:对于此类试题,学生应会分析坐标图及离子浓度变化的原因。 下图表示某生物膜结构,图中 A、 B、 C、 D、 E、 F表示某些物质, a、 b、 c、d表示物质跨膜的运输方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若是红细胞的细胞膜, A物质可代表葡萄糖 B.若是动物细胞的细胞膜, b和 c过程运输的气体分别是 O2 、 CO2 C.图中 B、 D共有的元素是 C、 H、 O,该细胞可以是激素作用的靶细胞 D.动物细胞吸水膨胀时 B的厚度变小,这说明 B具有选择透过性 答案: B 试题分析:由图示可知, D物质是糖蛋白,位于细胞膜外侧, A物质通过载体蛋白并消
10、耗能量,逆浓度运输,故 a为主动运输,而葡萄糖进入红细胞是协助扩散,所以 A物质不代表葡萄糖; A项错误; b和 c过程不需载体和能量,且顺浓度运输,故均为自由扩散,属于 O2和 CO2的运输方式,动物细胞生命活动中,不断消耗 O2 产生 CO2, 所以膜内的 O2浓度低, CO2浓度高; B项正确; .图中 B为磷脂, B、 D共有的元素是 C、 H、 O ,动物细胞吸水膨胀时 B的厚度变小,这说明 B具有流动性; D项错误。 考点:本题考查的是生物膜结构及物质跨膜的运输方式。 点评:对于此类试题,学生应注意: 据图分析出膜的结构、物质运输的特点。 掌握膜成分的元素构成及功能。 熟悉物质运输
11、的特点。 对某动物细胞进行荧光标记实验,如下示意图所示,其基本过程是: 用某种荧光染料标记该动物细胞,细胞表面出现荧光斑点。 用激光束照射该细胞表现的某一区域,该区域荧光淬灭(消失)。 停止激光束照射一段时间后 ,该区域的荧光逐渐恢复,即又出现了斑点。 上述实验不能说明的是 A细胞膜具有流动性 B荧光染料能与细胞膜组成成分结合 C根据荧光恢复的速率可推算出物质跨膜运输的速率 D根据荧光恢复的速率可推算出膜中蛋白质或脂质的流动速率 答案: C 试题分析:由题意知,本实验是验证细胞膜具有一定流动的经典实验,荧光染料可标记细胞膜表面的蛋白质分子,激光过度照射荧光分子可使荧光分子失去发荧光能量。区域内
12、荧光的恢复速率可以反映蛋白质或磷脂分子的流动速率,但是不能反映物质跨膜运输的速率。故选 C。 考点:本题考查的是细胞膜的流动性。 点评:对于此类试题,学生应据细胞膜的流动性分析实验过程。 下图为蔗糖酶作用机理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蔗糖酶不能催化麦芽糖水解是因为它们不能结合形成酶 -底物复合物 B该示意图说明酶具有高效性 C一分子蔗糖可以水解出两分子葡萄糖 D蔗糖酶的化学本质是 RNA 答案: A 试题分析:有图示可知,蔗糖酶首先与蔗糖结合,形成酶 -底物复合物,然后使蔗糖水解为葡萄糖和果糖,而麦芽糖不能与蔗糖糖形成酶 -底物复合物,所以蔗糖酶不能催化麦芽糖水解; A正确;图中显示的是酶的
13、专一性,体现不出高效性;一分子蔗糖水解出的是一分子葡萄糖和一分子果糖,而不是两分子葡萄糖,蔗糖酶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而不是 RNA;显然 BCD错误。 考点:本题考查的是酶的有关知识。 点评:对于此类试题,学生应掌握酶的本质、特性和作用机理。 下列有关酶的正确叙述有几项 酶是具有分泌功能的细胞产生的 有的酶可从食物中获得,有的酶可在体内合成 酶能脱离细胞发挥作用 酶都是蛋白质 酶的基本组成单位可以是氨基酸或核苷酸 A一项 B两项 C三项 D四项 答案: B 试题分析:酶是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能力的有机物,其中绝大多数酶是蛋白质,少数是 RNA;所以不只是具有分泌功能的细胞能产生酶;食物中的酶会
14、被消化掉,失去催化能力;只要条件适宜,酶就能发挥作用;蛋白质的基本组成单位是氨基酸, RNA的基本组成单位是核苷酸;所以 两项是正确的。 考点:本题考查的是酶的有关知识。 点评:对于此类试题,学生应掌握酶的本质、特性。 为验证 PH对唾液淀粉酶活性的影响,某同学设计了下表中的实验方法步骤。在同学们做出的下列评价中,不合理的是 实验步骤 项 目 试管 1 试管 2 1 加入可溶性淀粉溶液 2mL 2mL 2 加入新鲜唾液淀粉酶溶液 1mL 1mL 3 加入 1mol/L的盐酸溶液 1mL 加入 1mol/L的 NaOH溶液 1mL 4 置于 37 水浴中 5min 5min 5 滴入斐林试剂并水
15、浴加热 2滴 2滴 A.缺少 PH为 6.8的对照组 B.都置于 37 水浴中可排除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 C.检验实验结果的试剂选择恰当 D.操作步骤设计合理 答案: D 试题分析:由题意知,验证 PH对唾液淀粉酶活性的影响,实验中仅做了酸和碱两种条件下的操作,缺少 PH为 6.8的对照组;本实验中, PH为自变量,温度为无关变量,所以都置于 37 水浴中可排除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斐林试剂在水浴条件下,与葡萄糖反应产生砖红色沉淀,可作为本实验的检验试剂;因此只有 D是不合理的。 考点:本题考查的是验证 PH对唾液淀粉酶活性的影响的实验。 点评:对于此类试题,学生应具有关实验设计与分析的能力。 为
16、了探究酵母菌的呼吸方式 ,某小组用含葡萄糖的培养液培养酵母菌,并制作了如图 a-f所示装置,下列判断不合理的是 A若 a装置液滴不动, b装置液滴右移,说明酵母菌仅进行无氧呼吸 B若 a装置液滴左移, b装置液滴右移,说明酵母菌仅进行有氧呼吸 C连接 edcd, 并从 e侧通气可验证酵母菌进行了有氧呼吸 D连接 fd ,可验证酵母菌进行了无氧呼吸 答案: B 下列有关细胞呼吸原理应用的分析,错误的是 A种在湖边的玉米长期被水淹,生长不好,原因是有氧呼吸受阻 B人体成熟红细胞只能进行无氧呼吸分解葡萄糖,产生乳酸 C陆生植物不能长期忍受无氧呼吸,其原因是产生的乳酸在细胞中积累 D人体剧烈运动后会感
17、到肌肉酸痛,因为肌细胞无氧呼吸产生的乳酸在细胞中积累 答案: C 试题分析:长期被水淹的植物根 部缺氧,有氧呼吸受阻,生命活动不能获得充足的能量; A正确;人体成熟红细胞没有有氧呼吸所需的线粒体,只能进行无氧呼吸;人体无氧呼吸产生的是乳酸; B正确;陆生植物不能长期忍受无氧呼吸,其原因是产生的酒精在细胞中积累,酒精对植物细胞有伤害作用; C 错误;人体剧烈运动时,所需氧量供应不足,肌细胞进行无氧呼吸产生乳酸;使人感到肌肉酸痛; D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的是有关细胞呼吸原理应用的知识。 点评:对于此类试题,学生应掌握有关细胞呼吸原理应用的知识。 用含 18O 的葡萄糖跟踪有氧呼吸过程中的氧原子,
18、 18O 转移的途径是 A葡萄糖 丙酮酸 二氧化碳 B葡萄糖 丙酮酸 水 C葡萄糖 氧 水 D葡萄糖 丙酮酸 氧 答案: A 试题分析:由有氧呼吸的过程可知,第一阶段,葡萄糖中的 18O 丙酮酸中的18O;第二阶段,丙酮酸中的 18O 二氧化碳中的 18O;故选 A。 考点:本题考查的是有氧呼吸的过程。 点评:对于此类试题,学生应掌握有氧呼吸的过程。 海洋中的电鳗有放电的现象,其电能的直接来源是 A由有机物进行氧化分解释放的化学能转变而来 B由热能转变而来 C由光能转变而来 D由 ATP转变成 ADP 时释放的化学能转 变而来 答案: D 试题分析:生物体中的直接能源物质是 ATP; 由有机物
19、进行氧化分解释放的化学能,须转移到 ATP中,再由 ATP提供各项生命活动所需的能量;同样,热能、光能都不能被直接利用;所以 ABC错, D对。 考点:本题考查的是生物体中的能量利用。 点评:对于此类试题,学生应掌握生物体中的能量利用。 酶具有极强的催化功能,其原因是 A增加了反应物之间的接触面 B降低了反应物分子的活化能 C提高了反应物分子的活化能 D酶提供使反应开始所必需的活化能 答案: B 试题分析:酶具有极强的催化功能,其原因是大大降低了反应物分子的活化能;选 B。 考点:本题考查的是酶催化作用高效性的原因。 点评:对于此类试题,学生应理解酶催化作用高效性的原因。 蔬菜和水果长时间储存
20、、保鲜除了湿度适中外,还应保持 A零下低温、低氧 B零上低温、低氧 C高温、高氧 D高温、低氧 答案: B 试题分析:蔬菜和水果长时间储存、保鲜的关键是降低有机物的消耗,防止腐败变质;措施是抑制呼吸,但不能造成无氧呼吸产生的酒精和低温的伤害;为此应选择 B零上低温、低氧。 考点:本题考查的是有关细胞呼吸原理应用。 点评:对于此类试题,学生应掌握有关细胞呼吸原理应用。 下列叙述中,不能体现酶的特性的一项是 A酶在催化反应中本身不发生变化 B酶制品的贮藏、运输和使用过程中应注意保持一定的温度和 PH C唾液淀粉酶不能水解蔗糖分子 D过氧化氢酶的催化效率远比 Fe3 高 答案: A 试题分析:酶是一
21、种生物催化剂,在催化反应中本身不发生变化;此非酶的特性; B项体现了酶的作用条件较温和的特性; C项体现了酶的专一性; D项体现了酶的高效性;故选 A。 考点:本题考查的是酶的特性。 点评:对于此类试题,学生应掌握酶的特性。 图 A、 B、 C表示的是物质运输的三种方式,以下说法中错误的是 A图 A是自由扩散 B图 B运输速度的限制因素是能量 C图 C是主动运输 D图 C细胞内物质浓度不断升高,说明该物质进行逆浓度运输 答案: B 试题分析:由题中三幅图可知,图 A中,物质的运输速度与细胞外浓度成正相关,故为自由扩散;图 B 中,物质的运输速度开始随细胞外浓度的增大而增大,但增大的幅度越来越小
22、,直至保持稳定,显然是受载体数量的限制,是协助扩散;图 C中,细胞内的浓度随时间的延长,而逐渐升高,由低于细胞外浓度到高于细胞外浓度,物质进行逆浓度运输,是主动运输;三种运输方式中,图 B的协助扩散不需要能量;故 B错误。 考点:本题考查的是物质运输的三种方式。 点评:对于此类试题,学生应做到: 熟悉物质运输的三种方式的特点。 会分析坐标图。 坐标图中的信息与物质运输的三种方式的特点相吻合。 异体器官移植手术往往很难成功,最大的障碍就是异体细胞的排斥,这主要是由于细胞膜具有识别作用,这种生理功能的结构基础是 A细胞膜的外表面有糖蛋白 B细胞膜具有一定的流动性 C细胞膜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和磷脂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1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2 2013 学年 重庆市 重庆 中高 学期 期中考试 生物试卷 答案 解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