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2013学年海南省海南中学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生物理科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2012-2013学年海南省海南中学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生物理科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2-2013学年海南省海南中学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生物理科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15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2012-2013学年海南省海南中学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生物理科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下列有关突触的正确叙述是: A兴奋从轴突传递到细胞体只能通过突触实现 B神经元之间一般通过化学信号发生联系 C神经递质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 D神经递质通过主动运输进入突触间隙 答案: B 试题分析:兴奋从轴突传递到细胞体是在神经元内的传导,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是通过突触实现。神经元之间一般通过神经递质以化学信号形式发生联系的。神经递质有许多种,如单胺类或乙酰胆碱类物质就不是蛋白质。神经递质是通过胞吐(外排)的形式进入突触间隙的。故答案:选 B。 考点: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 点评:基础题,本题考查的知识点都是重要
2、基础知识点,是需要熟悉掌握知识。 人体消化道吸收某些脂类物质时,假如是通过毛细淋巴管先进行运输的,那么这种物质,从被吸收的场所到达心肌细胞被利用,至少穿过多少层生物膜? A 4层 B 5层 C 7层 D 9层 答案: B 试题分析:脂类物质进入毛细淋巴管不需要穿过生物膜,那么人体消化道吸收某些脂类物质时,要穿过消化道上皮细胞(两层膜)、穿过毛细血管壁细胞(两层膜)、进入心肌细胞(一层膜),共五层生物膜。故答案:选 B。 考点:营养物质的运输途径 点评:基础题,只要知道脂类物质进入毛细淋巴管不需要穿过生物膜,就能选出正确选项。 下列关于遗传规律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遗传规律适用于一切生物 B遗
3、传规律只适用于高等植物 C遗传规律在配子的形成过程中起作用 D遗传规律在受精作用过程中起作用 答案: C 试题分析:遗传规律只适用于进行有性生殖的真核生物;其实质是:在减数分裂形成配子的过程中,同源染色体上等位基因的分离或非同源染色体上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故答案:选 C。 考点:孟德尔遗传规律的实质 点评:基础题,只要理解孟德尔遗传规律的实质,就能选出正确选项。 长期使用同种农药防治害虫,效果较差,原因是: A长期使用农药后,害虫会产生抗药性 B害虫个体有差异,在农药的选择下,有抗药性的害虫生存下来 C害虫选择了低毒低效农药 D使用同种农药,容易使害虫朝着抗药方向变异 答案: B 试题分析:害
4、虫的抗药性是基因突变造成的,因为农药不是诱变因子,所以与使用农药无关;基因突变是不定向的,这样害虫个体就出现了差异,在农药的选择下,有抗药性的害虫生存下来;经过长期的选择,害虫的抗药性得到了积累和加强,使防治效果越来越差。故答案:选 B。 考点: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 点评:基础题,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认为,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进化的原材料,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 下列科技成果中,根据基因重组的原理进行的是: 我国科学家袁隆平利用杂交技术培育出超级水稻 我国科学家将苏云金杆菌的某些基因移植到棉花体内培育抗虫棉 我国科学家通过返回式卫星搭载种子培育出太空椒 我国科学家通过体细胞克隆技术培育出
5、克隆牛 A B C D 答案: A 试题分析: 是杂交育种, 基因工程, 是诱变育种, 是体细胞核移殖。杂交育种和基因工程的原理是基因重组,诱变育种的原理是基因突变,体细胞核移殖是无性生殖。故答案:选 A。 考点:育种及其原理 点评:基础题,题中的 属于育种, 属于动物优良品种的快速繁殖。 下图表示生物新物种形成的基本环节,对图示分析正确的是: A图中 A表示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为进化提供原材料 B种群基因频率定向改变是形成新物种的前提 C图中 B表示地理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 D图中 C表示生殖隔离,就是指两种生物不能杂交产生后代 答案: B 试题分析:图中 A表示突变和基因重组,为进
6、化提供原材料;只有种群基因频率定向,才能使不同种群的基因库形成明显的差异,并逐渐出现生殖隔离,产生新物种,所以种群基因频率定向改变是形成新物种的前提;图中 B表示地理隔离,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 件,而不是地理隔离;图中 C 表示生殖隔离,就是指两种生物不能杂交产生后代或不能产生可育后代。 考点:隔离与物种的形成 点评:基础题,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突变和基因重组为进化提供原材料,自然选择导致种群基因频率的定向改变;通过隔离形成新的物种。 下表是某种群基因库中等位基因 B、 b,自 1900年至 1970年间遗传学测量数据。下列子宽叶雌株( XBXb)同窄叶雄株( XbY)杂交,其子代的
7、性别及表现型分别如下表,有关由该表得出的结论中不正确的是: 1 1900 1910 19 1920 19 1930 19 1940 1 1950 19 1960 19 1970 基因 B的频率 0 99 0 81 0 64 0 49 0 36 0 25 0 16 0 10 基因 b的频率 0 0l 0 19 0 36 0 5l 0 64 0 75 0 84 0 90 A该种群中具有 B控制性状的个体不易生存 B 1900年该种群中杂合体比例为 0 99 C环境对生物的选择是通过改变基因频率实现的 D基因型 bb的个体易在生存斗争中获胜 答案: B 试题分析:由表格数据可知:基因 B 的频率逐年
8、下降,基因 b 的频率逐年上升,说明该种群中基因型 bb的个体易在生存斗争中获胜,具有 B控制性状的个体不易生存。 1900年该种群中杂合体比例为 299%1%=1.98%。自然选择导致种群基因频率的定向改变,所以环境对生物的选择是通过改变基因频率实现的。故答案:选 B。 考点: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与生物进化、基因频率与基因型频率的关系 点评:基础题,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突变和基因重组为进化提供原材料,自然选择导致种群基因频率的定向改变;通过隔离形成新的物种。 在自然状态下绝大多数小麦是绿色的,但偶尔也会发现白化苗,如果白化苗在自然状态下出现的几率是 1 10000,则在理论上小麦杂合子在
9、种群中出现的几率最接近于: A 1 4 B 9 50 C 1 100 D 1 50 答案: D 试题分析:白化苗(设基因型为 aa)在自然状态下出现的几率是 1 10000,那么 a的基因频率是 1/100, A的基因频率是 99/100, Aa 出现的几率最接近于21/10099/1001/50。故答案:选 D。 考点:基因频率与基因型频率的关系 点评:基础题,只要知道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频率的关系,就能选出正确选项。 一条染色体上连接的两条染色单体上所携带的全部基因,本应该完全相同,但实际不同,其原因可能是: A复制时出现差错 B联会时姐妹染色单体之间发生了交叉互换 C发生了连锁和互换 D该生
10、物为杂合体 答案: A 试题分析:无论是纯合体还是杂合体,染色体只要是复制时出现差错,就会造成一条染色体上连接的两条染色单体上所携带的全部基因不完全相同。如果该生物是杂合体,那么只有在减数分裂时才可能发生连锁互换或者说同源染色体非姐妹单体之间交叉互换,题干中没有说明该生物是纯合体还是杂合体,是有丝分裂还是减数分裂。故答 案:选 A。 考点: DNA分子的复制和配子的形成过程 点评:基础题,联会时姐妹染色单体之间是不发生交叉互换的,只有同源染色体非姐妹单体之间才可有交叉互换。 某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在人群中的发病率为 1%,色盲在男性中的发病率为7%。现有一对表现正常的夫妇,妻子为该常染色体遗传病
11、致病基因和色盲致病基因携带者。那么他们所生小孩同时患上述两种遗传病的概率是 : A 1/88 B 1/22 C 7/2200 D 3/800 答案: A 试题分析:某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在人群中的发病率为 1%,那么该病隐性基因频率为 10%,显性基因频率为 90%;色盲致病基因在 X染色体上。若常染色体遗传病致病基因用 a表示,那么这对夫妇的基因型为 AaXBXb和 AAXBY或AaXBY,而基因型 AaXBY在表现正常的男性中占 2/11,他们所生小孩同时患上述两种遗传病的概率是 2/111/41/4=1/88。故答案:选 A。 考点:自由组合定律 点评:本题有一定难度,这对夫妇中女性的基因
12、型容易确定,而男性的基因型需要计算, 从理论上分析下列各项,错误的是: A二倍体 二倍体 二倍体 B四倍体 二倍体 三倍体 C三倍体 四倍体 三倍体 D二倍 体 六倍体 四倍体 答案: C 试题分析:二倍体、四倍体和六倍体的体细胞中分别含有 2个、 4个和 6个染色体组,所产生的配子分别含 1个、 2个和 3个染色体组,都是正常的配子;三倍体的体细胞中含有 3个染色体组,在减数分裂时,由于联会紊乱,很难形成正常配子;故答案:选 C。 考点: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 点评:基础题,只要掌握了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的过程,就能选出正确选项。 下列有关 “低温诱导植物染色体数目变化 ”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13、A低温诱导能抑制分裂时纺锤体的形成 B改良苯酚品红染液的作用是固定和染色 C固定和解离后的漂洗液都是 95%的酒精 D该实验的目的是了解纺锤体的结构 答案: A 试题分析:低温诱导植物染色体数目变化的原理是:用低温处理植物分生组织细胞,能够抑制分裂时纺锤体的形成,以致影响染色体被拉向两极,细胞也不能分裂成两个子细胞,于是,植物细胞染色体数目发生变化。固定细胞形态要用卡诺氏液,漂洗液是 95%的酒精;该实验的目的是学习低温诱导植物染色体数目变化的方法。 考点:低温诱导植物染色体数目变化 点评:基础题,只要了解 “低温诱导植物染色体数目变化 ”的实验原理和方法步骤,就能选出正确选项。 下 列观点符
14、合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是: A地球上最早出现的生物是自养需氧型的单细胞生物 B所有新物种的形成都要经过长期的地理隔离 C狮和虎可以交配并繁殖后代,它们之间不存在生殖隔离 D野兔的保护色和鹰锐利的目光是它们在同一环境中共同进化的结果 答案: D 试题分析:在出现生物前,地球上没有氧气,有很多小分子有机物,所以,地球上最早出现的生物是异养厌氧型的单细胞生物;新物种的形成大多数都要经过长期的地理隔离,但像多倍体生物的形成就不需要地理隔离。生殖隔离是指两种生物不能产生后代,或不能产生可育后代。不同物种之间、生物与环境之间在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和发展,这就是共同进化,野兔的保护色和鹰锐利的目光是它们在同一环
15、境中共同进化的结果。故答案:选 D。 考点:现代生物进化理论 点评:本题有一定难度,两种生物交配并繁殖后代,并不能说明它们不存在生殖隔离,后代是否可育也是判 断有无生殖隔离的标准。 不属于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局限性的是: A生物的多样性是进化的结果 B接受拉马克获得性遗传的观点 C不了解遗传和变异的本质 D从个体水平解释生物的进化 答案: A 试题分析:达尔文认为,自然选择过程是一个长期的、缓慢的、连续的过程。由于生存斗争不断地进行,因而自然选择也是不断地进行,通过一代代的生存环境的选择作用,物种变异被定向地向着一个方向积累,于是性状逐渐和原来的祖先不同了,这样,新的物种就形成了。由于生物所在的
16、环境是多种多样的,因此,生物适应环境的方式也是多种多样的,所以,经过自然选择也就形成了生物界的多样性。由于受当时科学水平的限制,达尔文不了解遗传和变异的本质,从个体水平解释了生物的进化。故答案:选 A。 考点:现代生物进化理论 点评:基础题,只要了解现代生物 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就可选出正确选项。 下列关于生物的遗传物质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某一生物体内的遗传物质只能是 DNA或 RNA B除部分病毒外,生物的遗传物质都是 DNA C绝大多数生物的遗传物质是 DNA D生物细胞中 DNA较多,所以 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答案: D 试题分析:因为绝大多数生物的遗传物质是 DNA,只有少数
17、生物的遗传物质是RNA,所以 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故答案:选 D。 考点: 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点评:基础题,本题非常简单,考查的都是基础知识点,属于识记范畴。 如图表示生物体内遗传信息的传递和表达过程,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 过程分别需要 DNA聚合酶、 RNA聚合酶、逆转录酶 B 过程均可在线粒体、叶绿体中进行; C把 DNA放在含 15N 的培养液中进行 过程,子代含 15N 的 DNA占 100% D 过程发生在某些病毒体内 答案: D 试题分析:图中 是 DNA分子的复制,需要 DNA聚合酶; 是转录,需要RNA 聚合酶; 是翻译; 是逆转录,需要逆转录酶; 是 RNA 分
18、子复制。线粒体、叶绿体是半自主细胞器,能够进行转录和翻译。 DNA复制是半保留复制 ,把 DNA放在含 15N 的培养液中复制,子代 DNA的一条链含 14N,一条链含15N,所以子代含 15N 的 DNA占 100%。逆转录只发生在被逆转录病毒体侵染的寄主细胞内。故答案:选 D。 考点:中心法则、 DNA分子的复制和逆转录病毒的侵染过程 点评:基础题,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比较多,但都是一些基础知识,是识记范畴的内容。 通过人工诱变培育出的新类型是: A青霉素高产菌株 B八倍体小黑麦 C能合成人胰岛素的大肠杆菌 D克隆牛 答案: A 试题分析:青霉素高产菌株是通过人工诱变培育出来的;八倍体小黑麦是
19、通过多倍体育种培育出来的;能合成人胰岛素的大肠杆菌是通过基因工程培育出来的;克隆牛是通过体细胞核移殖培育出来的。故答案:选 A。 考点:人工诱变、多倍体育种、基因工程和体细胞核移殖 点评:基础题,本题考查的都是基本概念性知识。 某些麻醉剂是一种神经递质的阻断剂,当人体使用这些麻醉剂后,痛觉消失了,而其它大部分神经的传递功能正常。这一事实说明: A不同的神经纤维是以不同的递质传递 B不同神经元之间的递质可能不同 C所有的神经之间的递质可能相同 D麻醉剂能作用于大脑皮层,使人意识模糊 答案: B 试题分析:兴奋在神经纤维上是以局部电流的形式传导的,在神经元之间是以神经递质传递的。题干信息是一种神经
20、递质的阻断剂只能阻断部分反射弧的兴奋传递,这就说明不同神经元之间的递质可能不同。 考点: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 点评:基础题,本题考查的知识点都是重要基础知识点,是需要熟悉掌握知识。 给某人踝关节处注入局部麻醉药,此处暂时失去了痛觉,但还能运动,该局部麻醉药作用的结构是: A神经中枢 B突触 C感受器和传入神经 D传出神经和效应器 答案: C 试题分析: “注入局部麻醉药,此处暂时失去了痛觉 ”,说明反射弧已经失去了生理的完整性, “能运动 ”说明反射弧的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还能行使正确功能,综合上述信息,可以推断该局部麻醉药作用的结构是感受器和传入神经。故答案:选 C。 考点:神经调节的基
21、本结构 反射弧 点评:本题有一定难度,题干信息可得出两个结论,需要综合这两个结论,才能选出正确选项。 某些类型的染色体结构和数目的变异,可通过对细胞有丝分裂中期或减数第一次分裂时期的观察来识别。 a、 b、 c、 d为某些生物减数第一次分 裂时期染色体变异的模式图,它们依次属于 : A三倍体、染色体片段增加、三体、染色体片段缺失 B三倍体、染色体片段缺失、三体、染色体片段增加 C三体、染色体片段增加、三倍体、染色体片段缺失 D染色体片段缺失、三体、染色体片段增加、三倍体 答案: C 试题分析: a图含有两个完整的染色体组,但多一条染色体,应该是三体; b图中的一条染色体上的 4基因重复,属于染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1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2 2013 学年 海南省 海南 中学 高二上 学期 期中考试 生物 理科 试卷 答案 解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