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2013学年山东省青岛二中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2012-2013学年山东省青岛二中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2-2013学年山东省青岛二中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15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2012-2013学年山东省青岛二中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孟德尔运用假说 -演绎法总结出了遗传学的两大规律,以下说法中属于假说的是( ) F1代全部显现高茎 生物性状是由遗传因子决定的 F2代既有高茎又有矮茎,性状分离比接近 3: 1 体细胞中遗传因子成对存在 受精时,雌雄配子随机结合 A B C D 答案: B 试题分析:假说演绎法是科学研究的常用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提出问题。2,作出假说。 3,演绎推理。 4,实验检验。 5,得出结论。孟德尔正是运用此方法得出遗传两大规律。 是一对相对性状杂交实验的结果,是提出问题的实验基础, 是孟德尔通过推理和想象,提
2、出的假说要点。故选 B. 考点:本题考查孟德尔遗传实验的科学方法即假说演绎法。意在考查考生实验与探究能力中的假说演绎法的步骤的初步熟悉。 以下是某种分泌蛋白的合成过程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此过程有水生成,主要发生在内质网中 B 上面所有的碱基都可以和 上相应的碱基配对 C 上通常可以相继结合多个 ,最终合成相同的肽链 D 形成后立即进入高尔基体加工,然后分泌出细胞 答案: C 试题分析:蛋白质合成有水生成,发生在核糖体,故 A错; 是 tRNA,其一端三个碱基(反密码子)只能特异性识别 mRNA上特定的相邻三个碱基(密码子),故 B错; mRNA可以相继结合多个 核糖体,同时进
3、行多条肽链的合成,因为模板是同一条 mRNA,所以合成的肽链系统,可以提高蛋白质的合成速度,故 C 正确; 肽链形成后要先进入内质网初步加工,在进入高尔基体加工,因此 D错。 考点:本题考查分泌蛋白的合成过程,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 系的能力。 mRNA模板链上的碱基序列携带的遗传信息最终翻译的氨基酸如下表,则转运 RNA( UGC)所携带的氨基酸是 ( ) A.赖氨酸 B.丙氨酸 C.半胱氨酸 D.苏氨酸 答案: D 试题分析:,按照碱基互补配对原则,转运 RNA( UGC)识别的密码子是ACG(苏氨酸), D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蛋白质的翻译过程,意在考查考生
4、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 下列情况可引起基因重组的是 ( ) 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 一条染色体的某一片段移接到另一条非同源染色体上 同源 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发生交差互换 DNA分子中发生碱基对的增添、缺失或替换 正常夫妇生出白化病儿子 A B C D 答案: C 试题分析:基因重组有三个来源: 1,减数分裂中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 2,减数分裂中四分体时期非姐妹染色单体的交叉互换; 3基因工程技术。 是染色体结构变异的易位; 是基因突变; 是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适合基因分离定律。因此 C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基因组成的来源,意在考查
5、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 下列关于遗传病的叙述,正确的是 ( ) 先天性疾病都是遗传病 多基因遗传病在群体中的发病率高 21三体综合征属于性染色体遗传病 抗维生素 D佝偻病的遗传方式属于伴性遗传 基因突变是单基因遗传病发生的根本原因 遗传病就是遗传物质改变所引起的疾病 A B C D 答案: B 试题分析:人类遗传病是指遗传物质改变引起的疾病,主要分为单基因遗传病、多基因遗传病和染色体异常遗传病。先天性疾病不都是遗传病,如先天性心脏病等; 错; 多基因遗传病在群体中的发病率高,这是多 基因遗传病的特点,正确; 21三体综合征属于性染色体遗传病,错,是常染色体遗传病
6、; 抗维生素 D佝偻病是伴 X显性遗传病,正确;单基因遗传病是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的遗传病,所以 基因突变是单基因遗传病发生的根本原因是正确的; 遗传病就是遗传物质改变所引起的疾病是遗传病的定义,正确,故选 B. 考点:本题考查对于遗传病的认识,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 下图中字母代表正常细胞中所含有的基因,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 A 细胞发育成的个体可以是单倍体 B 可以表示果蝇体细胞的基因组成 C 可以表示无子西瓜体细胞的基因组成 D 不能表示雄性蜜蜂体细胞的基因组成 答案: D 试题分析: 细胞含 4个相同(等位)基因,即 4个染色体组,但可以是由配
7、子直接发育而来的单倍体,故 A 正确:果蝇是二倍体,体细胞有 2 个染色体组,图解相同(等位)基因有 2个, B正确:无字西瓜体细胞有三个染色体组,图解相同基因有三个,故 C正确;雄峰是单倍体,体细胞有一个染色体组, 图不同基因各只有一个,表示有一个染色体组,故 D错。 考点:本题考查对单倍体、二倍体和多倍体概念的理解,考查基因 和染色体组的关系,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的网络结构能力。 韭菜的体细胞中含有 32条染色体,这 32条染色体有 8种形态结构,韭菜体细胞中有几个染色体组( ) A二 B四 C六 D八 答案: B 试题分析:据题意,同一形态的染
8、色体有 4条,因此体细胞有 4个染色体组,选 B. 考点:本题考查对体细胞几个染色体组的判断,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 果蝇某染色体上的 DNA分子中一个脱氧核苷酸发生了改变,其结果是 ( ) A变成其等位基因 B DNA分子内部的碱基配对方式改变 C此染色体的结构发生改变 D此染色体上基因的数目和排列顺序发生改变 答案: A 试题分析: DNA的一个脱氧核苷酸改变,就发生基因突变,产生等位基因,故A正确; DNA碱基配对方式是不变的,故 B错;这只是一个脱氧核苷酸改变,没有发生染色体结构变异,故 C错;染色体的基因突变产生其等位基因,不改变染色体的基因数
9、目和排列顺序,故 D错。 考点:本题考查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 下列有关 DNA分子结构的叙述,错误的是 ( ) A双链 DNA分子中含有两个游离的磷酸基团 B DNA的一条单链上相邻的碱基 A与 T之间通过氢键连接 C嘌呤碱基与嘧啶碱基的结合保证了 DNA分子空间结构的相对稳定 D DNA分子两条链反向平行 答案: B 试题分析: DNA 双链反向平行盘旋,因此每条链一端各含一个游离的磷酸基团,A正确; DNA两条链上的碱基 A与 T之间通过氢键连接,单链上的 A和 T没有直接连接,故 B错; A-T,G-C这一碱基互补配
10、对原则保证了 DNA分子空间结构的相对稳定,故 C 正确; DNA 分子两条链反向平行保证 DNA 结构的稳定性,故 D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对 DNA结构的认识,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 如图是某种二倍体动物体内的两个细胞分裂图。下列有关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 A甲是减数分裂图像,乙是有丝分裂图像 B该动物的体细胞中有 4条染色体、 2个染色体组 C甲细胞中染色体、染色单体、 DNA的数目依次是 2、 4、 4 D该动物个体的基因型是 AaBB 答案: D 试题分析:该个体为二倍体,体细胞含二个染色体组,甲图细胞只有一个染色体组,处于 减数分裂第二次分
11、裂,乙图细胞中有 4个染色体组,为有丝分裂后期,据乙图可知该动物体细胞有 4条染色体,所以 A和 B正确;甲图有 2条染色体,每条染色体含 2 条单体,每条单体含 1 个 DNA,因此,甲细胞中染色体、染色单体、 DNA的数目依次是 2、 4、 4, C正确;乙图 A和 a所在染色体分开前是姐妹染色单体关系,所含基因应该一样,不同时发生基因突变,可能是 A变为 a,也可能是 a变为 A,因此,该动物基因型可能是 AABB,也可能是 aaBB,故 D错。 考点:本题结合细胞分裂图像判断考查细胞分裂中染色体组,染色体,染色单体和 DNA相关关系 ,以及基因突变;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
12、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 下列与遗传有关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孟德尔研究遗传定律所涉及的豌豆性状是多基因控制的性状 B利用统计学方法进行分析是孟德尔成功的原因之一 C每个生物个体都具有不止一对相对性状 D小尾寒羊的长毛和细毛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 答案: B 试题分析:孟德尔研究遗传定律所涉及的豌豆性状是单基因控制的性状, A 错;孟德尔对杂交实验结果进行数学统计,得出相关比例,有助假说提出,是成功原因之一, B正确;应该是每种生物都具有不止一对相对性状,而不是个体,个体只具有每对相对性状中的一个, C错;小尾寒羊的长毛和细毛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它们不是相对性状,由非等位基因控制, D错。
13、 考点:本题考查遗传的一些基本概念和孟德尔成功原因,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的网络结构能力和能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的结论能力。 关于生物体内基因、 DNA与染色体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细胞核基因与染色体在减数分 裂过程中的行为是平行的 B生物体内的基因都分布在细胞核染色体的 DNA上 C基因只有在染色体上才能指导蛋白质合成 D DNA上的遗传信息就是指基因的排列顺序 答案: A 试题分析:基因在染色体上,因此它们的行为时平行的, A正确;基因主要分布在细胞核染色体上,少
14、部分分布在细胞质的线粒体和叶绿体的 DNA 上, B错;只要是基因,都能知道蛋白质的合成, C错; DNA上的遗传信息是指碱基的排列顺序, D错。 考点:本题考查对染色体、 DNA和基因以及之间关系的认识,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 系,形成知识的网络结构能力。 已知某染色体上的 DNA分子中碱基 G的比例为 20%,那么,此 DNA中某基因的碱基 G的比例是 ( ) A 10% B 20% C 40% D无法确定 答案: D 试题分析: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 DNA片断,由于不知该基因的碱基总数和 G的数量,所以无法确定。 考点:本题考查 DNA和基因的关系,意在考查考
15、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 番茄的红果 (A)对黄果 (a)是显性,圆果 (B)对长果 (b)是显性,且遵循自由组合定律。现用红色长果与黄色圆果番茄杂交,从理论上分析,其后代的表现型数不可能是 ( ) A 1种 B 2种 C 3种 D 4种 答案: C 试题分析:据题意,红色长果与黄色圆果番茄杂交,即 A_bbaaB_,亲本基因型有多种情况: 1, AAbbaaBB,子代只有一种表现型红圆果( AaBb) ;2,AabbaaBB,子代有 2种表现型,红圆果( AaBb)和黄圆果( aaBb) ;3,AAbbaaBb,子代有 2种表现型,红圆果( AaBb)和红长果(
16、Aabb) ;4, AabbaaBb,子代有 4种表 现型,红圆果( AaBb),黄圆果( aaBb),红长果( Aabb),黄长果( aabb) ;只有 3种不可能,其他情况都有可能。故选 C, 考点:本题考查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运用,意在考查考生能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的结论。 用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 ,来判断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 A北极熊为了适应冰天雪地的环境 ,所以它们都定向地产生了白色的变异 B长颈鹿经常努力伸长颈和前肢去吃高处的树叶 ,因此颈和前肢变得都很长 C尺蛾工业黑化现 象是因为受煤烟污染而被
17、熏黑的 D野兔的保护色和鹰锐利的目光是它们相互选择的结果 答案: D 试题分析:变异是不定向的,是环境选择了生物,不是生物选择环境, A错;是高处的树叶选择了长颈和长前肢, B错;尺蛾工业黑化现象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C 错;野兔的保护色和鹰锐利的目光是它们相互选择的结果,是共同进化,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对现代生物进化论的认识,意在考查考生能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的结论。 如图表示生物新物种形成的基本环节,对图示分析正确的是 ( ) A图中 A表示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 B生物进化的本质是种群基因
18、频率的改变 C图中 B表示地理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 D图中 C表示生殖隔离,指两种生物不能杂交产生后代 答案: B 试题分析:物种形成的基本环节有: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进化材料;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方向;隔离导致物种形成。据题图, A表示突变和基因重组,突变包括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不只基因突变,故 A错;突变和基因重组以及自然选择导致种群基因频率改变 ,这生物进化的实质, B正确;通常由于地理隔离导致的生殖隔离。才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 C错;生殖隔离,指不同物种不能相互交配,即使交配成功,也不能产生可育后代,故 D错。 考点:本题考查对物种形成基本环节的理解,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
19、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的网络结构能力。 现有一个比较大的某种鸡种群,下列措施不会造成该鸡群基因频率发生变化的是 ( ) A淘汰鸡群中体质较弱的个体 B从外地引进新的品种加入鸡群 C将该鸡群置于条件与原来不同的环境中饲养 D让该鸡群中的雌、雄个体自由交配繁殖后代 答案: D 试题分析:造成基因频率变化的因素有:人工选择,自然选择,突变和基因重组,迁入和迁出。 A是人工选择,可以; B是迁入,可以; C是自然选择,可以; D是自由交配,不可以。 考点:本题考查造成基因频率变化的因素,意在考查考生能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
20、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的结论。 下列关于 DNA分子的复制、转录和翻译的比较,正确的是( ) A从时期上看,都只能发生在细胞分裂的间期 B从条件上看,都需要 模板、原料、酶和能量 C从原则上看,都遵循完全相同的碱基互补配对原则 D从场所上看,都发生在细胞核中 答案: B 试题分析: DNA复制发生在细胞分裂间期,而转录和翻译在细胞任何时期均可能发生,故 A错; DNA复制以 DNA单链为模板, 4种脱氧核苷酸为原料;转录也以 DNA单链为模板, 4种核糖核苷酸为原料;翻译以 mRNA为模板, 20种氨基酸为原料,都需能量。故 B 正确;三者都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保证遗传信息正确传递,但由于模板
21、和产物不同,故碱基互补配对原则不尽相同,故 C错; DNA主要在细胞核中,但细胞质也 有,均能发生复制、转录、翻译。 考点:本题考查对 DNA复制、转录和翻译的认识,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 蒜黄和韭黄是在缺乏光照的环境下培育的蔬菜,对形成这种现象的最好解释是( ) A环境因素限制了有关基因的表达 B两种均为基因突变 C叶子中缺乏形成叶绿素的基因 D黑暗中植物不进行光合作用 答案: A 试题分析:植物叶绿素的形成需要光照,表现型 =基因型 +环境。故 A正确;题目是在缺乏光照环境,证明这是环境光照的影响,而基因突变较少见,不符题意,故 B 错;整个植株所有
22、细胞都含叶绿素基因, C 错; D 不能解释题意,错。 考点:本题考查表现型、基因型和环境的关系,意在考查考生能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的结论能力。 对某一噬菌体的 DNA用 32P标记,对细菌的氨基酸用 15N 标记,让已标记的噬菌体去侵染已标记的细菌,最后释放出 200个噬菌体,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全部噬菌体都有标记的 32P B 2个噬菌体含 32P C全部噬菌体都不含 15N D 2个噬菌体含 15N 答案: B 试题分析:噬菌体侵染细 菌过程:蛋白质外壳留在细菌外面,其 DNA分子进入细菌内部,以亲代噬菌体自身 DA
23、N 为模板,细菌的脱氧核苷酸为原料进行噬菌体 DNA复制;又以噬菌体 DNA为模板,细菌的氨基酸为原料进行噬菌体蛋白质外壳的合成,组装成子代噬菌体,释放。 DNA是半保留复制,所以不管复制几次,最终只有两个子代 DNA(噬菌体 )各含亲代 DNA(噬菌体)的一条DNA 单链,其余子代噬菌体的 DNA 单链都是以细菌的原料合成的,所以 A 错,B正确,而全部子代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都是利用细菌的氨基酸合成的,因此都含 15N。故 C和 D都错。 考点:本题考查噬菌 体侵染细菌的实验和 DNA半保留复制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理能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1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2 2013 学年 山东省 青岛 中高 一下 学期 期末考试 生物试卷 答案 解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