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2013学年山东广饶一中高一上期期末模块调研地理卷(带解析).doc
《2012-2013学年山东广饶一中高一上期期末模块调研地理卷(带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2-2013学年山东广饶一中高一上期期末模块调研地理卷(带解析).doc(18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2012-2013学年山东广饶一中高一上期期末模块调研地理卷(带解析) 选择题 2011 年 2 月 15 日上午,太阳黑子活动区爆发了一次大级别的耀斑。回答题。 【小题 1】太阳耀斑和黑子 A分别出现在 层和 层 B分别出现在 层和 层 C分别出现在 层和 层 D分别出现在 层和 层 【小题 2】此次太阳耀斑爆发对地球带来的影响可能有 A南极附近出现极光现象 B许多地区的有线电通信中断 C出现 “磁暴 ”现象 D全球许多国家出现强烈地震 答案: 【小题 1】 C 【小题 2】 C 试题分析: 【小题 1】太阳活动的主要标志是黑子和耀斑,黑子位于光球层,耀斑位于色球层。故选 C。 【小题 2】
2、耀斑爆发扰乱电离层,产生磁暴现象,干扰无线电短波通讯;太阳风到达地球两极,产生极光现象。结合 2月 15日南极不会出现极光现象。故选C。 考点:本题考查太阳活动的类型、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 点评:本题考查太阳活动的类型、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试题难度较小,知识性试题。 解题关键是识记有关太阳活动的基础知识。 下图为陆地环境主要构成要素的相互关联图,读图完成题。 【小题 1】乌苏里江和珠江水文特征不同,关键是图中哪个 箭头所起的作用( ) A B C D 【小题 2】能表示桂林山水形成的箭头是 ( ) A B C D 答案: 【小题 1】 A 【小题 2】 B 试题分析: 【小题 1】乌苏里江
3、和珠江分别位于我国北方和南方两者相距万里。造成两者水文特征不同的是两地气候不同。 【小题 2】桂林山水是流水溶蚀作用形成的对应 环节。 考点:本题考查自然环境的整体性。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属基础知识题。学生熟练掌握掌握自然环境的整体性的相关知识即可轻松解答。 读甲、乙、丙三地的垂直自然带分布图,甲、乙两地均位于我国,丙地位于某岛屿,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 1】甲、乙、丙三地纬度按由低到高排列,正确的是 A甲、乙、丙 B乙、丙、甲 C丙、甲、乙 D丙、乙、甲 【小题 2】甲地某高度上,北坡为针叶林,南坡为灌木草甸,可能是因为 A南坡为向阳坡 B北坡为向阳坡 C南坡为迎风坡 D北坡为迎风坡 【小
4、题 3】甲地雪线南坡高于北坡的原因可能是甲地 南坡为阳坡 北坡为阳坡 南坡为背风坡,降水量小 北坡为迎风坡,降水量大 A B C D 【小题 4】造成南美安第斯山南端西侧是多雨的温带森林,东侧是干燥的巴塔哥尼亚沙漠的主要原因是 ( ) A大气环流的影响 B暖流的影响 C海陆分布的影响 D地形的影响 答案: 【小题 1】 D 【小题 2】 D 【小题 3】 C 【小题 4】 D 试题分析: 【小题 1】通过山麓自然带可以判断,甲地位于温带;乙地位于亚热带,丙地位于热带,所以纬度由低到高排列顺序是丙、乙、甲。 【小题 2】甲地位于北半球温带地区,由于北坡位于偏北风的迎风坡,故降水量丰富,而形成针叶
5、林带,而南坡为背风坡,水分条件少,故缺少森 林带。 【小题 3】甲地位于北半球温带地区,南坡为阳坡,北坡为阴坡,南坡气温较北坡高,故雪线高于北坡。 【小题 4】安第斯山南端西侧为迎风坡,西风带从海洋上带来水汽,在西侧形成地形雨,故西侧形成温带森林;东坡为背风坡,降水偏少,形成沙漠带。 考点:本题考查山地垂直地域分异规律。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学生只要掌握山地垂直自然带分异的基本特征:利用山麓基带的自然带类型判断该地区的纬度位置。对于此类题学生还要掌握: 1.迎风坡降水条件较好,同一自然带在迎风坡出现的海拔较低;同一海拔,迎风坡更为湿润,植被生长情况较好,植株较为高大。 2.雪线分布高度主要决定
6、于气温、降水量和地形条件。 1、高度从低纬向高纬地区降低,反映了气温的影响。 2、在气温相同的条件下,雪线高度取决于年降水量的多少。 迎风坡雪线低。 读下图,完成题。 【小题 1】该图为几月份的气温分布图: A 1月 B 7月 C 12月 D 3月 【小题 2】该季节,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北半球陆地等温线向低纬弯曲 B夏威夷高压势力强盛 C北印度洋海区季风洋流为逆时针方向 D天山雪线的位置较低 答案: 【小题 1】 B 【小题 2】 B 试题分析: 【小题 1】根据图中等温线的弯曲可以判断:同纬度海洋气温低,陆地气温高。所以应为 7月。 【小题 2】北半球 7月为夏季,此时陆地气压低,为印度
7、低压强势时期;海洋气压高,为夏威夷高压强势时期。所以本题选择 B选项。 考点:本题考查海陆分布对全球气压带和风带的影响。 点评:本题以海陆气温局部分布图为载体考查海陆分布对全球气压带和风带的影响,难度较小。解题关键是根据海陆气温分布推断出时间,然后进行综合分析。 读图 “全球板块示意图 ”,完成题。 【小题 1】关于板块运动理论的说法正确的是 A地壳可分为六大板块 B板块消亡边界经常形成海岭和海岸山脉 C红海处在消亡边界上 D板块生长边界经常形成裂谷或海洋 【小题 2】安第斯山脉位于哪两个板块边界上 南极洲板块 美洲板块 太平洋板块 印度洋板块 A B C D 答案: 【小题 1】 D 【小题
8、 2】 A 试题分析: 【小题 1】由岩石组成的地球表层并不是整体一块,而是由板块拼合而成。全球大致分为六大板块,各大板块处于不断运动之中。而 “地壳可分为六大板块 ”中的地壳说法是错误的。而是软流层之上的岩石故 A答案:错误。板块消亡边界在洋中往往形成海岭,在陆地经常形成褶皱山系,在大陆板块与海洋板块交界形成海岸山脉或陆缘岛弧。故 B答案:错误。板块生长边界由于张裂经常形成裂谷或海洋,故 D答案:正确。 【小题 2】安第斯山脉位于南极洲板块与美洲板块交界处的消亡边界上,属于大陆板块与大洋板块的俯冲边界形成的海岸山脉。 考点:本题组主要考查板块构造理论 的相关知识。 点评:本题组难度较低,对于
9、此类试题,学生应加强题目信息的把握,解答本题组的关键是学生要掌握板块构造理论的内容、边界、位置、形成的地形等相关知识。 读图,回答题。 【小题 1】 N 处的地质构造为 A背斜 B向斜 C断层 D谷地 【小题 2】在图中水循环参与下, 处的岩石可转化为 处的岩石,与此有关的地质作用是 A岩浆活动 B变质作用 C固结成岩 D重熔再生 【小题 3】如图中森林被砍伐,则水循环环节中水量增多的是 A a B b C c D d 答案: 【小题 1】 B 【小题 2】 C 【小题 3】 D 试题分析: 【小题 1】根据图示背斜岩层向上拱起;向斜岩层向下弯曲。 N 处岩层向下弯曲,所以 N 处的地质构造为
10、向斜。 【小题 2】图示 处为岩浆喷发而形成的岩石属于岩浆岩, 处的岩石属于沉积岩。由岩浆岩变为沉积岩的地质过程是固结成岩。 【小题 3】森林被砍伐,就丧失了森林的含蓄水源的作用。这样一遇降水地表径流就会增加。 考点:主要考查了地质构造与构造地貌、岩石类型和水循环等内容。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要求学生熟练掌握地质构造与构造地貌、岩石类型、水循环及对地理环境的影响相关知识。 读 “常见天气系 统示意图 ”,完成题。 【小题 1】图中形成寒潮的天气系统是 【小题 2】下图中,正确反映 A天气系统过境期间温度变化过程的是 A a图 B b图 C c图 D d图 答案: 【小题 1】 B 【小题 2】
11、 B 试题分析: 【小题 1】 A图冷气团后退,判断为暖锋; B图冷气团主动进攻,故判断为冷锋。形成寒潮的天气系统是冷锋,故选 B。 【小题 2】暖锋过境后,暖气团代替冷气团的位置,故气温升高,气压降低,天气转晴;雨区位于冷气团一侧,为锋前。故选 B。 考点:本题考查锋面系统。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解题的关键是掌握锋面天气图的基本判断方法和锋面过境前后的天气变化过程。解答本题需明确: ( 1)冷气团后退为暖锋天气图;冷气团进攻,为冷锋天气图。 ( 2)冷气团总位于锋面之下,暖气团总位于锋面之上。 ( 3)暖锋过境的天气状况为连续性降雨天气;过境后暖气团代替冷气团原来的位置,则气温上升,气压下降
12、,天气转晴。 ( 4)冷暖锋雨区总在冷气团一侧,结合锋面的移动方向可判断雨区的锋前或锋后位置。 读 ”三圈环流局部图 ”。回答题。 【小题 1】关于图中字母所代表的气压带和风带名称的说法正确的是 A A为东南信风带 B B为副热带高气压带 C C为西南风 D D为副极地低气压带 【小题 2】下列四幅图所描述的气候类型中,其形成与 C有关的是 A B C D 答案: 【小题 1】 C 【小题 2】 A 试题分析: 【小题 1】根据三圈环流图示,可判断为北半球;所以 C的风向为西南风,中低纬的信风带和高纬度的极地东风带的近地面风向都为东北风。 D为副热带高气压带 ,B为副极地低气压带。 【小题 2
13、】根据图示可知 C为西风带,受西风带的影响或交替影响形成的气候有温带海洋性气候和地中海气候,对应气温降水直方图为 、 。 考点:本题考查全球的气压带、风带和气候类型。 点评:本题解题的关键掌握三圈环流的图示和近地面风向,利用画图来解题更方便,可画出全球三圈环流分布和近地面的风带分布即可解题。应掌握方法:掌握气压垂直分布和水平分布的基本规律即可。 【规律总结】由于太阳辐射对各纬度加热不均,全球近地面形成七个气压带、六个风带,全球的气压带和风带随着太阳直射点的季节移动而移动,就北半球而言,大致是夏季北移,冬季南移。 热力环 流是大气运动最简单的一种形式,下图中曲线代表等压面,分析回答题。 【小题
14、1】关于图 中的判断正确的是 A a处气流上升 B a处为晴朗天气 C甲处高气压 D乙处低气压 【小题 2】图 所示的海陆热力环流现象通常出现在 A白天 B夜间 C夏季 D秋季 【小题 3】如果图 位于南亚,则 C的盛行风向为 A东南风 B西北风 C西南风 D东北风 答案: 【小题 1】 B 【小题 2】 B 【小题 3】 D 试题分析: 【小题 1】热力环流形成的过程是:地面冷热不均 大气升降运动 水平气压差异 (直接原因 ) 大气水平运动 热力环流。大气在水平和垂直方向上的运动方向及气压分布为: a处气流下沉,天气晴朗;甲处为低压,乙处为高压。 【小题 2】本小题考查海陆风的形成。白天陆地
15、增温快,气压低,风由海洋吹向陆地,为海风;夜晚相反。故选 B。 【小题 3】如果图 位于南亚结合图示可知此时为南亚冬季风,风向为东北风。 考点:本题考查热力环流的运用及典型的热力环流形式。 点评:本试题考查学生对地理原理的灵活运用能力,难度居中。 方法技巧:等压面的判读与应用 (1)根据等压面的弯曲状况判断同一水平面上的气压高低,进而确定近地面的冷热状况:等压面凸向高处的为高压,凸向低处的为低压 (如 A、 E、 F 为高压, B、C、 D为低压 );在近地面,气压高处气温低 (如 A地 ),气压低处气温高 (如 B、C地 )。 (2)结合气压的垂直分布规律判断不同地点的气压高低。 (3)确定
16、空气流向,要注意高空与近地面风向与受力的差异。 (4)气压高、低是针对相同海拔高度不同位置相对而言的,因此在热力环流系统中 “高气压 ”数值不一定大于 “低气压 ”,气流并不总从高气压区流向低气压区。 下列各组排序与图中排序相符的是 ( ) A 北半球的反气旋 北半球的气旋 南半球的气旋 南半球的反气旋 B 北半球的气旋 南半球的气旋 北半球的气旋 南半球的反气旋 C 北半球的反气旋 南半球的气旋 北半球的气旋 南半球的反气旋 D 南半球的反气旋 南半球的气旋 北半球的气球 北半球的反气旋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天气系统。北半球的气旋中心为低压,风向向右偏;北半球的反气旋为高压系统,风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1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2 2013 学年 山东 广饶 中高 上期 期末 模块 调研 地理 解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