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2013学年四川省绵阳市南山中学高二12月月考地理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2012-2013学年四川省绵阳市南山中学高二12月月考地理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2-2013学年四川省绵阳市南山中学高二12月月考地理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20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2012-2013学年四川省绵阳市南山中学高二 12月月考地理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图为等高线地形图(单位 :m)下列农作物中在该景观最有可能大面积种植的是( ) A青稞 B谷子 C小麦 D水稻 答案: D 试题分析:从等高线地形图可知该区为低矮的丘陵地带分布的梯田。该区域适合水稻种植,青稞是青藏高原河谷农业的典型农作物,谷子是北方黄土高原地区的典型农作物。小麦主要分布在北方平原旱田地区。上述三种农作物分布地区海拔不符。 考点:本题考查我国农作物的地理分布。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主要通过分析不同农作物的地理分布来分析本题。 【方法技巧】进行农业区位选择的基本思路 农业的区位选择必须综合
2、考虑各种区位因素,做到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充分合理地利用农业土地。 (1)从自然因素分析农业的区位 首先,综合考虑影响农业区位选择的自然因素,从当地气候、地形、土壤、水源等因素入手,逐个分析,并确定影响当地农业区位的最主要的自然因素。例如,湿润、半湿润地区一般可发展种植业;干旱、半干旱地区可发展灌溉农业或畜牧业;平原地区可发展种植业;山地、丘陵陡坡可发展林业和牧业;丘陵缓坡可修筑梯 田从事种植业;沿海滩涂可发展海水养殖业。 其次,了解农作物的生长习性,根据农作物的生长习性选择适宜的自然条件,如下表所示: 农作物 自然条件 水稻 属好暖喜湿的短日照作物,主要分布在高温多雨、雨热同期的地区 小麦
3、温带大陆性气候区和我国半湿润、半干旱气候区 玉米 多分布在夏季高温多雨、生长季较长的地区 棉花 热量充足、光照强的热带、亚热带和暖温带地区 天然橡胶 全年高温多雨的热带地区 甘蔗 高温多雨的热带、亚热带地区 甜菜 气候温凉的中温带地区 茶叶 气候湿润的酸性土壤地区 椰子 高温多雨的热带地区 苹果、梨 暖温带气候区 花生 亚热带、暖温带的沙土和丘陵地区 (2)从社会经济因素综合分析农业区位 社会经济、文化、科技的发展,对自然环境的影响很大,进而对农业区位选择的影响很大,在农业区位选择时,应从社会经济因素入手,并着重考虑市场和交通运输条件这两个最富于变化的社会经济因素的发展变化,最终确定比较合理的
4、农业区位。 例如下表:小范围地区农业区位的选择 考虑因素 农业区位的选择 农业类型单位产值 从单位产值看,由高到低的顺序一般是:花卉乳牛塘鱼蔬菜果园粮棉 地价 距城镇越近,地价越高,农业生产成本越高。城镇周围宜布局单位产值较高的农业类型,如花卉业、乳牛业、禽蛋业 需水量 相关试题 2012-2013学年四川省绵阳市南山中学高二 12月月考地理试卷(带) 免责声明 联系我们 地址:深圳市龙岗区横岗街道深峰路 3号启航商务大厦 5楼 邮编: 518000 2004-2016 21世纪教育网 粤 ICP备 09188801号 粤教信息 (2013)2号 工作时间 : AM9:00-PM6:00 服务
5、电话 : 4006379991 下图为我国某地区图,回答题: 【小题 1】图示地区农业生产的发展方向是( ) A扩大商品粮生产范围 B限制商品粮种植,大力种植棉花、油菜 C围湖造田,扩大耕地面积 D建蔬菜、花卉等农产品出口基地 【小题 2】城市 N 布局石化工业的主要区位因素是( ) A接近水源 B接近原料产地 C接近市场 D科学技术先进 答案: 【小题 1】 D 【小题 2】 C 试题分析: 【小题 1】由图可知:图示地区为我国的太湖平原,该区域人多地少,农产品商品率低,因此排除 A、 B两选项。围湖造田,扩大耕地面积,不对,容易诱发洪涝灾害。该地区可以利用当地优越的自然地理环境建设蔬菜、花
6、卉等农产品出口基地。 【小题 2】城市 N 为南京,石化工业为市场指向型。城市 N 布局石化工业的主要区位因素是接近市场。 考点:本题考查区域工农业发展方向。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根据经纬度及图中地理事物对图示区域进行定位。明确了图示区域为太湖平原,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下表是我国东部地区四地的气候资料,据表完成题。 地区 年平均气温 ( ) 8.1 23.5 2.6 18.3 10 积温 ( ) 3 900 8 200 2 800 6 500 年降水量 (mm) 621 1 980 538 1 350 表中 地区的植被类型和农作物是 ( ) A针阔混交林,春小麦 B落叶阔叶林,
7、棉花 C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水稻 D热带季雨林 天然橡胶 答案: C 试题分析:依据表格资料, 位于我国秦岭 -淮河以南,即我国东南部),积温介于 4500 至 8000 之间,作物熟制为一年两熟,农作物为水稻,主要天然植被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考点:本题考查我国温度带的划分及不同地区的植被类型和农作物。 点评:温度是影响农作物生长与发育的主导因素。由于大多数农作物只有在日平均气温稳定升到 10 以上时才能活跃生长,因此我们把日均温达 到 10 以上的时期视为作物的生长期。把作物生长期内,每天的日平均气温累加起来,得到的温度总和叫做积温。根据 10 积温的多少,我国自北向南可以分为五个温度带:寒
8、温带、中温带、暖温带、亚热带和热带。如下图所示: 另外,由于青藏高原海拔特别高,形成了一个天高地寒的高原气候区。不同的温度带,呈现出不同的自然景观,反映在农业上,有耕作制度的不同和作物品种的不同。 读某区域图,图中甲、乙、丙是重要的农业区,完成题 【小题 1】甲地区发展农业的有利条件主要是 ( ) A全年高温,干湿季分明 B土层深厚,土壤肥沃 C多地下水和冰雪融水 D光照虽弱但日照时间长 【小题 2】城市 P是在新的原料基地出现的新工业中心,该原料是( ) A非金属 B有色金属 C棉花 D石油 【小题 3】甲、乙、丙三个地区共同种植的农作物是( ) A小麦 B水稻 C棉花 D青稞 答案: 【小
9、题 1】 C 【小题 2】 B 【小题 3】 A 试题分析: 【小题 1】图示甲位于河西走廊为我国著名的灌溉农业区,故选 C项。 【小题 2】结合 P的地理位置判断该地邻近甘肃金昌的镍矿。故选 B项。 【小题 3】图示甲表示河西走廊、乙表示宁夏平原,丙位于青藏高原,共同的农作物为小麦。故选 A项。 考点:本题考查区域产业活动。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解答本题的关键是:( 1)根据省 (区 )轮廓和经纬度分析,该图是包括甘肃、宁夏和青海的局部区域,图中的甲是甘肃的河西走廊,乙是宁夏平原,丙是青海的湟水谷地,三地均有小麦种植。( 2)甲地区主要是利用祁连山的冰雪融水和地下水发展了灌溉农业。( 3)乙
10、地区位于我国的第二级阶梯上,而丙所在的湟水谷地位于青藏高原,属于地势的第一级阶梯,由于海拔较高,所以热量不足,故气候寒冷,不利于农业生产 。 读我国某局部地区地图,回答题: 【小题 1】有关图中甲地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气温较周边高 B甲地有可能是山间小盆地 C气温的影响因素是海陆位置 D气温的影响因素是地形 【小题 2】乙河流的水文特征是( ) A流量小 B含沙量大 C汛期长 D结冰期较短 【小题 3】图中所示区域的自然地理特征是( ) A以平原为主,平原面积广大 B亚热带地中海气候,雨热不同期 C土壤肥沃,为紫色土 D中小河流众多,水资源丰富 答案: 【小题 1】 D 【小题 2】 C
11、【小题 3】 D 试题分析: 【小题 1】结合经纬度位置判断为福建附近地区,故甲位于武夷山区,故地势高,气温较低。 【小题 2】河流水文特征从流量、流量的季节变化、含沙量、冰期、流速等方面分析。乙河流位于我国南方地区,雨季开始早结束完,因此河流的汛期长。 【小题 3】本题考察我国的局部地理环境。甲图表示的区域为福建省附近。 A项,本区地形以山地、丘陵为主,平原面积狭小。 B项本区受亚热带季风气候影响,故植被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C项本区的土壤为红壤,较贫瘠。 D项本区降水丰富,且山地、丘陵地区,故河流众多,且河流流量较大,故水能资源丰富。正确。 考点 :本题考查福建的自然地理环境特征。 点评:
12、本题难度较小,考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灵活运用能力。解答本题需注意区域的自然地理特征从地理位置、气候、地形、土壤、水源、植被等方面分析,另外本题还可考查农业发展因地制宜的原则,根据当地多低山丘陵,且海洋较广阔,故适宜发展利用山区地形条件,发展大农业;利用海域广阔发展水产养殖业;注意的问题主要是山区农业生产过程中注意保持水土,保护生态环境;和海洋水产养殖业过程中的水污染问题。 下图是我国某省部分地区水系分布图。读图回答题。 【小题 1】图中虚线范围内的地貌是( ) A 河口三角洲 B喀斯特地貌 C冲积扇 D断崖 【小题 2】下列关于图示地区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河流众多,内河航运便利 B气温垂直
13、差异大 ,植被带丰富 ,树种多 C海岸平直,建港条件优越 D地处低纬,利于海盐晒制 答案: 【小题 1】 C 【小题 2】 B 试题分析: 【小题 1】根据图例在图中的分布,结合图示判断图中虚线范围内的地貌是冲积扇。 【小题 2】考查区域自然地理特征。台湾河流众多,但是比较短促,不便于发展内河航运;海岸线曲折,利于建港口;处于迎风坡降水多,光照差,不利于晒盐。 考点:本题考查区域自然地理环境特征。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读图,看图例在图中的分布。另外,根据图中河流的分布,还可以判断花莲溪西侧平缓、东侧陡峻。因为西侧河流较长,东侧河流短促。 读构想中的兰 (州 )厦 (门 )铁路及
14、沿线地区图,回答题。 【小题 1】自东向西与兰厦铁路相交的南北向铁路干线依次是 ( ) A焦柳线 陇海线 京广线 京九线 B京九线 京广线 焦柳线 宝成线 C宝成线 焦柳线 京广线 京九线 D浙赣线 京广线 京九线 宝成线 【小题 2】图示 A、 B、 C、 D四地描述正确的是 ( ) A A位于秦巴山地,气温年较差大 B B位于四川盆地,气温年较差小 C C地区部分河段形成地上河 D D是我国最大的淡水湖 【小题 3】 E地区农业资源综合开发中突出的生态问题是 ( ) A土地次生盐碱化 B水土流失严重 C土地石漠化 D土地沙化 答案: 【小题 1】 B 【小题 2】 C 【小题 3】 B 试
15、题分析: 【小题 1】注意题中 “自东向西 ”和 “南北向铁路干线 ”等关键词,即可用排除法确定铁路线。 【小题 2】 A位于四川盆地,为亚热带季风气候气温年较差小。 B位于武汉地区为亚热带季风气候气温年较差小。 C为长江荆江段,是著名的地上河段; D是洞庭湖,我国最大的淡水湖是鄱阳湖。 【小题 3】 E地区为我国东南丘陵地区。农业资源综合开发中突出的生态问题是水土流失严重。 考点:本题组主要考查中国铁路干线分布、区域气温和水文特征以及生态问题。 点评:本题难度较大,本题组考查了我国铁路干线分布、区域气温和水文特征,以及生态问题,是一组知识考查全面的综合性试题;对锻炼读图获取信息能力的提高有较
16、大帮助。 读图 “我国四地等降水量线图 ”,回答题。 【小题 1】 图和 图所示地区降水差异 大的原因是 ( ) A 地区受台风影响 B 地区深处内陆、 受到湿润气流影响 C 地区接受太阳辐射量大 D 地区处在背风坡、 处在迎风坡 【小题 2】 图所示地区 ( ) A降水沿河谷方向递减,说明湿润气流从上游吹来 B该区的河流以雨水补给方式为主 C降水分布受地形影响小 D该区局部地点比同纬度地区降水量少 答案: 【小题 1】 B 【小题 2】 B 试题分析: 【小题 1】 图地区受大西洋和北冰洋水汽的影响,接受太阳辐射量大与降水关系小,所以排除 CD; 地位于辽东半岛受台风影响小,该地降水主要是受
17、到湿润气流影响,所以排除 A,综合分析 B项正确。 【小题 2】 图所示地区是雅鲁藏布江谷地的拐弯处,在西南季风的影响下,多地形雨,所以该区局部地点比同纬度地区降水量丰富。选择 B项。 考点:本题考查我国等降水量线图的判读。 点评:本题难度较大,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根据经纬度和海陆轮廓对图示区域进行定位,这样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另外学生还需掌握影响降水量分布的主要因素。 【考点归纳总结】 1影响气温的主要因素 (1)纬度位置。低纬度地区接受太阳辐射多,气温高;高纬度 地区接受太阳辐射少,气温低。 (2)海陆位置。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冬季海洋气温高于陆地,夏季海洋气温低于陆地。 (3)地形地势。
18、山地随海拔升高,气温逐渐降低。每升高 100米,气温约下降0.6 。 (4)洋流。暖流对流经地区有增温作用,寒流有降温作用。 (5)人类活动。如修建水库、植树造林等。 2影响降水的主要因素 (1)大气环流。不同的气压带、风带的影响,降水不同。如赤道低气压带控制区,降水较多,西风带控制区,降水较多等。 (2)海陆位置。近海受暖湿气流影响的地方降水多,内陆地区降水少。 (3)地形。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 (4)洋流。暖流有增湿作用,寒流有减湿作用。 荒漠化是由于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在内的种种因素造成的一种土地退化。以外力为主要依据,可以将荒漠化划分为风蚀荒漠化、水蚀荒漠化、盐渍化、冰蚀化等类型
19、。据此完成题。 【小题 1】我国是世界上荒漠化威胁严重的国家之一,我国分布最广的荒漠化类型是( ) A风蚀荒漠化 B冰蚀荒漠化 C水蚀荒漠化 D盐渍荒漠化 【小题 2】我国南方喀斯特地区,也存在着严重的荒漠化现象,其产生的原因包括( ) 风力侵蚀 流水侵蚀 气候干旱 毁林开荒 A B C D 答案: 【小题 1】 A 【小题 2】 D 试题分析: 【小题 1】我国有风蚀荒漠化、水蚀荒漠化、冻融荒漠化、土壤盐渍化等 4种类型的荒漠化土地。风蚀荒漠化土地在各类型荒漠化土地中是面积最大、分布最广的一种。 【小题 2】我国南方喀斯特地区的荒漠化现象,其产生的原因主要包括流水侵蚀和毁林开荒两方面。 考点
20、:本题考查我国荒漠化的主要类型与成因分布。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属于基础知识的考查。荒漠化按气候区分类有热带荒漠与温带荒漠。热带荒漠的成因:位于热带沙漠气候区。受副热 带高压控制,盛行下沉气流,降水少。温带荒漠的成因:位于温带大陆性气候区,深居内陆距海远,海洋水汽难以到达。以上皆为一般情况下的成因,也有例外的,如巴塔哥尼亚高原的荒漠化,是由于其位于西风带的背风坡而形成的。 【知识小结】我国荒漠化类型及其分布 我国有风蚀荒漠化、水蚀荒漠化、冻融荒漠化、土壤盐渍化等 4种类型的荒漠化土地。 风蚀荒漠化 我国风蚀荒漠化土地面积 160.7万平方公里,主要分布在于旱、半干旱地区,在各类型荒漠化土地中是
21、面积最大、分布最广的一种。其中,干旱地区约有 87.6万平方公里,大体分布在内蒙古狼 山以西,腾格里沙漠和龙首山以北包括河西走廊以北、柴达木盆地及其以北、以西到西藏北部。半干旱地区约有 49 2万平方公里,大体分布在内蒙古狼山以东向南,穿杭锦后旗、橙口县、乌海市,然后向西纵贯河西走廊的中一东部直到肃北蒙古族自治县,呈连续大片分布。亚湿润干旱地区约 23 9万平方公里,主要分布在毛乌素沙漠东部至内蒙右东部和东经 106度。 水蚀荒漠化 我国水蚀荒漠化总面积为 20 5万平方公里,占荒漠化土地总面积的 7 8%。主要分布在黄土高原北部的无定河、窟野河、秃尾河等流域,在东北地区主要分布在西辽河的中上
22、游及大 凌河的上游。 冻融荒漠化 我国冻融荒漠化地的面积共 36 6万平方公里,占荒漠化土地思面积的 13 8。冻融荒漠化土地主要分布在青藏高原的高海拔地区。 土壤盐渍化 我国盐渍化土地总面积为 23 3万平方公里,占荒漠化总面积的8, 9的。土壤盐渍化比较集中连片分布的地区有柴达木盆地、塔里木盆地周边绿洲以及天山北麓山前冲积平原地带、河套平原、银川平原、华北平原及黄河三角洲。形成荒漠化的因素(特例:以西北地区荒漠化为例): (最主要的自然因素)干旱,蒸发量大于降水量 深居内陆,距海远,海洋水汽难以到达。四周高山环绕 ,有青藏高原阻挡。 多大风 接近冬季风源地(西伯利亚),地形起伏小,无高山阻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1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2 2013 学年 四川省 绵阳市 南山 中学 12 月考 地理 试卷 答案 解析
